-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之学校“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政教处范文之学校“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认真落实区“洒扫应对”主题活动的要求,根据我校“体教结合”的办学特点,在全校开展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校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感悟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观念,从小养成爱劳动、勤打扫、懂礼仪、能应对的良好行为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认真学习,把握活动内涵我校开展“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主题教育活动始于今年3月。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未成年人中开展这项活动,引导他们修身律己、积善成习,与引导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要求高度一致,是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将“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纳入社会实践课程,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考核,在活动中,我校努力培养未成年人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为他们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意识奠定道德根基。把“洒扫应对” 的要求贯穿其中,引导学生人人、时时、处处体验感悟,增强自觉性主动性,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二、认真落实活动要求1、纳入德育课程安排。我校开设“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社会实践课程,按学龄段设置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实践体验。小学生在低年级进行体验式教育,由学校安排课时上课,统一组织开展体验式实践活动,或由家长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生活常识与生活自理能力。二是在高年级开展感悟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以班级组织和家庭组织的自发性兴趣活动为主,以家庭、社区为主要场所。三是体育住校生,以校为家,在宿舍中树立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观念,逐步培养生活自理、心理健康的良好习惯。中学生则通过学雷锋主题活动和各类仪式教育、环保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2、搭建实践平台。在活动开展中,我们坚持知行合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培育实际能力,增强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中认知生活、感悟道德,培养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好品德。一是以知为先,开展认知教育。我们坚持宣讲灌输、先入为主,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的知识教育,结合班会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等,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师生讲解“洒扫应对”的基本含义和深刻内涵,宣传“洒扫应对” 的内容要求,为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以行为重,开展“每日一扫” 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如,通过每日对学校、家庭、社区的清扫,、每周一次大扫除以及认真做好个人课桌、书包、书本、衣着的“保时洁”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微劳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增强生活本领。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开展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的主题活动。3、加强社会、家庭与学校间交流互动和资源整合,使实践活动走向社会、走进家庭,构建“洒扫应对”社会大课堂。加强学校与社区联动。组织社区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绿地认养,争当楼道小卫士、卫生监督员,开展“雏鹰助老”、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二是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注重孝行感恩实践,开展“日行一善”感恩行动,鼓励未成年人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勤动手、多交流,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美德习惯。开展“节日问候”感谢行动,引导未成年人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主题教育活动把道德要求融入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潜移默化地在孩子的心灵种下了美好的道德根苗。通过参加活动,孩子培养了自理自立能力,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文明、谦让、互助、孝敬蔚然成风。老师们普遍反映,“洒扫应对” 易学易做,把抽象的道德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贴近未成年人的实际,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是教育孩子的好载体、好抓手。很多家长反映,活动开展后,孩子有了明显变化,懂礼貌了,爱和父母说知心话了,愿意主动帮家里做些家务活了。我们深知,未成年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反复抓、深入抓、长期抓。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及时总结经验,推动活动深入,把“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训练”主题教育活动广泛持久开展下去,为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工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