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范文
2020 年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范 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教育局决定,在全县用 二至三年的时间,以学习推广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管理经验和课堂教学模式 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先导,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推动全县教育教学 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将今年三月定为“课堂教学改革 启动月”。现对“课堂教学改革启动月”的启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抓学习,进一步提高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1、各学校要以“课堂教学改革启动月”为契机,从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角度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全面实施课 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学习推广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引领,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 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 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学习中学“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中学成功的教育理念。中学从 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学习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不放过每一个学生的弱点,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明显 进步。校长率先垂范,带领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 供适合每一个学生所需要的教育,实实在在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习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从限制教师讲授时间入手,实现了从教师 “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 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 劳动。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措施,进而把课 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 天清、周周清”,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各方面的基本素质。 4、学习中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中学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和常规的课业负担 取得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中学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是中 学教师汗水、智慧的凝聚和结晶。学习,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的精神,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合 格的人才。 二、抓培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学科骨干 1、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组织 教师认真观看课堂教学案例,认真研讨案例,明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 教学模式。 2、教育局将在近期组织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到江苏中学实地考察学习,进一步领 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 三、抓指导,健康有序地推进全县课堂教学改革 1、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科学谋划、精 心制订全县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拿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健康 有序;各学科教研员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抓试点,以点 带面,以面促片,总结经验,全县推广。12 下一页 2、各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引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 断深入。 四、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各地各学校要借鉴县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学校的经验,迅速启动本地本 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学习借鉴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逐步构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创出自身的课堂教学特色,切实做到轻负高效。要 积极开展区域性协作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多数教师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提升专 业水平,促进我县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为启动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县教育局将总结推广城区三所初中试点工作的阶 段性成果,并于三月下旬在城区举行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活动的具体事宜另行 通知。 五、抓构建,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评价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和以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以各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专家指导小组。 积极宣传,努力营造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2、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 度和教学评价机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