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校本教研总结(3篇)与最美脱贫户(残疾人)事迹材料三篇
2020年校本教研总结(3篇)与最美脱贫户(残疾人)事迹材料三篇 2020年校本教研总结(3篇) (篇一) 本学年,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依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继续围绕着进一步完善“教学案一体化课”建设和“学为中心”课堂深化变革建设,以“主体化团队式”为校本教研模式,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实践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训工作,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出发点,进一步挖掘教师潜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现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确立研修主题,建设学习型团队 为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及理论水平,我们在原有的“读书富脑工程”基础上,结合学校教改科研主题——“1+x”课程群建设,开展教师“主题化”阅读,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等观念,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与研究、思考有机结合起来,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教学理念。 1.创新读书形式 针对学校课改项目,我们开展主题式研读,先后向教师推荐并发放了《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学校课程建设的“知”与“行”》、《学校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课程建设案例精选》等书籍,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坚持团队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以校本研修为立足点,做到学习与活动相结合、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引导教师结合读书学习进行反思,在教师掌握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推荐个人的专业学科向纵深发展,引发教师可持续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应用到教学研究中去,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思路,提升教学品质。 此外,学校为每位老师订阅了90多种杂志,要求一学期至少阅读2本教育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在语文小组教研活动中,一学期至少有1次交流读书体会,学校把读书活动考核内容列入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及常规检查之中,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2.主题研修引领 学校继续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但改变了以往无主题组织老师外出学习的现状,而是立足于课程群的建设,开展主题观摩活动,转变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本学年的两个学期,学校先后聘请省内外专家莅临我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我校是市名师工作室基地校,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开展高规格高层次的研修活动。带给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老师的业务水平。 我们选派老师积极参加市、区县里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并由参训教师作汇报课展示或作专题发言,每次研修都对全校老师有辐射作用。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使每一位教师都受到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熏陶与洗礼,从而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更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老师在学习、模仿、反思、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评比提升影响力 我们注重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的“师徒”共学互助作用,加强师徒开展活动的过程管理,完善“师徒工作常规”制度、 工作总结往往是集精华和糟粕于一体的报告,集智慧和才能于一体的报告,集专业和水平于一体的报告。一个工作报告中有可取之地也有不可取之地。我们在不断挑选优秀的工作总结加以借鉴时,我们关于对工作总结报告的书写和借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众里挑一,只为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优秀的专业的工作总结。 总之,通过这个学期的共同努力,我校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下学期工作中将扬长避短,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去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篇二) 本学期校本研修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课程建设、课堂变革、课业优化、课题研究、师徒结对等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继续推进“一组一特色”课堂教学变革项目,把“课程、课堂、课业”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科组都动起来,人人参与教学研究,踏实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形成一种整体的氛围,促进“教、研、训”一体化和常态化,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从而提升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常规工作 1、规范管理 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管理规范:①校长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②校务会专题研究校本培训工作;③有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并配专人负责;④教研组备课组健全并有考核条例;⑤有相应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⑥有学期校本培训计划和总结;⑦学时登记及时全面。 2、任务完成 ①本学期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听评课不少于15节,教龄不满5年的教师听评课不少于20节。②本学期我校各学科组织集体备课活动8次,包括3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活动。③各学科备课组都组织了一次期中考试试卷命题与评价研究,并且成立各学科命题项目组,积极参加市级命题比赛。④学校组织教师每人每学期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本学期我校教师共149人,共交149篇有关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 。⑤开展“一组一特色”课堂教学变革,每位老师至少开出一节与本组特色相关的公开课,本学期共开167节公开课,要求每位老师每学年上交一篇相关的论文,学科组开展相关课题研究。⑥落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和市级微课评比活动,开展相关培训。⑦开展新教师、青年教师培训和师徒结对活动。⑧开展“二阶六步”教学模式向多学科推广活动。⑨建立教师阅览室和教师休闲吧,开展读书沙龙、班主任沙龙等活动。 二、特色与效果 1、加强课程建设,突出“艺文”特色 继续重点打造绿色能源课程和文史哲课程,开设与其相关的《追风者》、《春秋学社》、《口述历史》、《微写作》、《浅草文学社》等社团。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创新是多学科融合的特色项目,该项目被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批准为创新实验室,这学期已经建成,这样有利于师生开展绿色能源的实践与研究。本学期,绿色能源发电有两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市小科学家奖2人、小科学家提名奖1人,**市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4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绿色能源课程相关的教师论文5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其中有一篇被中国人大全文转载;文史哲课程群的《微作文》和《高中生法律素养》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通过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执行能力。 2、深化课堂变革,促进有效教学 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和传统,开展“一组一特色”有效教学课堂变革,各教研组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化学组的“二阶六步”课堂教学模式,该变革项目是首批**市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课题《高中化学“二阶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年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校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市第二批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项目,本学期开展了“二阶六步”教学模式向多学科推广活动,促进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变革。通过“一组一特色”课堂教学变革项目,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3、实行课业优化,提升作业品质 我校非常重视对作业本进行校本化开发,编写高质量的各科作业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各学科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自主编写基于学情的学习导引。到目前为止,共有38必修模块已经编写完成,基本上经过三个学年的修订,从高一到高三各学科较高质量的校编教辅资料已经形成,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各学科作业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5.8%。校编学习导引大大促进了我校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届7选3科目选考成绩和英语高考成绩名列**市前列,这跟平时有效作业、高效学习是分不开的。通过作业编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命题能力,这学期在**市命题比赛中,有6个学科获一等奖,2个学科获二等奖、3个学科获三等奖。 4、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为了配合深化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当前学校面临的问题,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当前热点问题,包括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开发以及课堂变革等。本学期课题立项中央电化教育馆1项、省级2项、市级6项。“一组一特色”的课堂变革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相关课题研究中,省教科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市课题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3项,**市课题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3项,多篇论文和案例获奖或发表,大大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通过“一组一特色”校本教研的项目推进,使课程、课堂、课业、课题与教师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科组都动起来,人人参与教学研究,促进“教、研、训”一体化和常态化。 5、重视技术运用,探索有效教学新途径 为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每学年开展校级微课评比活动,并推荐优秀微课参加市级评比,在第二届**市微课大赛中我校有15位教师参加,获得一等奖5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3人的好成绩。我校非常重视“一师一优课”活动,对参加“晒课”活动的老师进行培训,保证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在**年“一师一优课”活动,我校有11位教师获得市一等奖,其中获省级优课有5位,部级优课有2位,成绩显著。 6、加强教师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名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新教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打造学校优质教师团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学期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学校为新教师、青年教师搭建各种展示平台,如开展新教师汇报课、读书沙龙、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等活动,开展如何备课、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如何开展教师课题研究等讲座,让校内骨干教师、名师担任主讲人、评委和点评嘉宾,引领新教师、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并且每年举行一次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活动,让有思考的教师有展示的机会,让典型经验得到介绍。这学期每月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促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通过师徒结对、科研结对活动使双方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反思 本学期学校通过对校本培训的统筹规划,开展课程结构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编写优化、教研机制优化、青年教师培训和师徒结对等方面校本培训活动,通过“一组一特色”课堂变革项目这根线把课程、课堂、课业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初步实现“教、研、训”一体化和常态化,在课程建设、课堂变革、课业优化、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也出现少数老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和职业倦怠的现象,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校本培训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三)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和**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一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校本培训工作,通过常态化的教研活动,专家(经验型教师)专题讲座,先进教师经验交流,评价研究,课题研究等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按时高效地完成校本培训的各项指标。在强化校本培训的同时,学校借助“基于三单教研提升教师素养”这一载体,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健全机制,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为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有序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林型军校长任组长的学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项活动开展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协调,由教科室具体负责,做到专人负责,环环紧扣,层层落实,并制定了相应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学年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和月行事历,做到各项活动有考勤、有记录、有反思、有考核,确保校本培训活动有效有序开展。 二、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1)开展教科研培训,更新教师科研观念 **年5月7日,聘请市教师教育研究院张作仁老师为全校教师作“重构研究:课题研究路径设计”专题培训,更新教师科研观念,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2)开展德育工作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年8月29日至9月1日,学校组织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王崧舟的师德报告会,聘请平阳优秀教师代表陈园园老师作先进经验分享,名师的报告和经验分享使大家的心灵得到了洗礼。 (3)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年4月16日,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习,聘请周云城老师现场为大家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演示了之江教育平台的使用、图片的处理及材料上传等一系列技术方法。 (4)开展教学常规优化管理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常规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提炼工作经验,挖掘质量增长点、提出改进策略,让常规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那一定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10月16日下午,学校邀请县教师发展中心纪相钊副主任在一楼报告厅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全校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了本次培训活动,效果良好。 (5)举行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激励教师成长 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9月11日下午,全体教师参加了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会上,林型军校长将参加县暑期师德培训的所感所思向大家做了交流,给与会老师以深刻的启发与教益。随后,市优秀教师陶伶俐、县优秀班主任毛玲玲、县优秀教师陈晓畅等分别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平凡中的真诚奉献”及做“给力”班主任带“活力”班集体先进经验交流,让先进老师的故事走上演讲台,传播在学校的每个角落,让榜样的力量伴随大家幸福成长。 (6)开展评价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是多维度的,如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教育教学的首要出发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年3月19日邀请徐红霞老师作有关《一师一招说说教育教学评价》专题讲座,这一举措,我们旨在引领教师改变评价观念,着眼学会价值的实现。 (7)开展教师全员读书活动,丰厚教师底蕴 为了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师”活动引向深入,学校购买了大量教育教学书籍,如《名师的教育教学故事》、《语文教学心路》、《教学勇气》、《什么是个案研究》等等,要求教师挤出时间来阅读。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通读两本学科专业刊物,每周精读每期刊物中一至两篇重点文章,摘录3000字左右的教育教学读书笔记。同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将理论学习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结合起来,反思总结形成文字。3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撰写教育教学随笔8篇、教育叙事2篇;40周岁以下的教师教育教学随笔6篇、教育叙事1篇;40周岁以上的教学随笔2篇、教育叙事1篇。另外,学校还定期开展读书沙龙,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主题。本年度先后共举行了5次九凰讲坛读书交流会和1次班主任论坛活动,在全校上下形成了争做文化型、知识型教师的局面。 三、开展常态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深层反思 1.开展主题课例研究,提升教研品味 为了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我们举行了各学科的“青蓝工程”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及一人一课活动。本年度学校“主题课例研究”实现了两大突破:一、关注教师的自主选择。要求每位教师自主申报“岗位”,至少一次“露脸”,或开课或主持或评课或案例交流等等。二、完善了原有的课例研究模式。学校基于形成了“沙龙研讨,确定主题→一度会诊,寻找病因→紧扣主题,开出药方→二度会诊,验证药方→紧扣主题,调整药方→三度会诊,反思药方→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三单教研”新模式。一度会诊(问课),重在寻找病因。我们形成了“课堂评价指标”和“问诊表”,或站在宏观的角度,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的角色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几方面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或着眼一个点,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语言情境的创设”等微观地进行有效问诊,开出“治病药方”。二度会诊(观课),重在验证药方。二度问诊课堂,对照一次病情,会诊老问题,提出新问题,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从而形成新的教学设计。三度会诊(品课),重在反思药方。第三次会诊,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行为和无效性行为”进行诊查,在反思中期盼质的飞跃。 2.开展有效“集体备课”, 落实“减负提质” 以“三单教研”为载体,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关注问题,研究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本学年各教研组先后12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求老师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探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高教研的品位和效益。 3.开展校际交流,探索有效教学 本学年,我们先后8次承办市县各学科研讨活动,引领就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相互探讨。 4.举行专项技能研讨,促进多元发展 (1)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审时度势,邀请马爱娥,开展了“如何观课”专项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2)组织学业水平测试命题比赛,促进团队合作 命题比赛我们先后举行了两轮。第一轮是以“我爱学习”项目评价为契机,在低中段备课组展开试点进行学业测评研讨。第二轮开展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现场赛,以备课组为单位,选派三位教师组成团队参加。在两个小时的比赛中,参赛选手根据试题要求展开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大家取长补短,最后交出了自己满意的答卷,并按要求制作了细目表和评分标准。赛后每个教研组又组织了一次集体评卷活动,将试卷和细目表复印发给全组老师,让命卷老师讲述设计思路、试题来源,全体老师参与评议,进行纵向与横向的评价研究。 四、初显成效,喜见硕果 通过校本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取得不菲的成绩。 (一) 学校教科研活动,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和能力。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主动购买书籍,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在省、市、县的各类比赛中捷报频传,其中陶伶俐老师被评为市“教坛中坚”,陈军老师被评为县教坛新秀,郑小琍老师市教科研先进个人,陶伶俐老师被评为高级教师,5人次获县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30来篇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获奖,其中5篇在省市获奖,35篇在县级获奖,同时还有一大批教师在各级各类的舞台展示教学风采,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研究成果喜获省、市、县高奖,填补了学校发展的空白。过去的一年,是我校课题论文成果大丰收的一年。课题获市二等奖2个,县级一二三等奖6个,校本研训精品项目(课程)获市三等奖,填补了学校发展的空白,极大鼓舞着全校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五、深度反思,期待飞跃 站在现在的制高点展望未来,我们陷入了深刻的反思:教师成长的平台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在今后的校本培训工作中,革新的步子可以再大一些,培养的力度可以再强一些,教研的氛围可以再浓一些。因此,我们规划了后期的校本培训远景: 1.强化名师培青工程的建设,以教师全员读书活动为切入口,用丰富的文化内涵作支撑,让教师在浓郁的书香中浓厚的教研氛围中磨砺自我,快乐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阳光大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校成为高质量有特色的名校。 3.优化校本教研模式,丰富校本教研的内涵,拓宽校本教研的领域,提升教学品位,让三小成为群众心中的知名品牌。 植根研究,在反思中不断前行,我们期待新的飞跃…… 最美脱贫户(残疾人)事迹材料三篇 最美脱贫户(残疾人)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 2020年1月,**区委、区人民政府表彰的“最美帮扶人”“最美扶贫人”“最美脱贫户”名单揭晓:**区**镇**村**家庭(一户三残),被评为“最美脱贫户”。 **从小左脚摔伤,不能外出打工和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先天性听力障碍。母亲**,**年因病双眼失明,日常生活需要照顾。两个儿子,在校学习。因**村地处一个夹皮沟地段。历年来,这里的村民依靠在石旮旯地里种些包谷、洋芋、红薯等维持生活。**家作为村里的“一户多残”家庭,也一样守着几亩薄地,过着贫穷的日子。 **年,当地党委政府为**一家解决了农村低保。**区扶贫攻坚工作启动后,**年,**家被确定为建卡贫困户。**年,**区吹响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对于居住在**区一个偏远、且没有任何支柱产业的行政村来说,要想让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在短暂时间内实现脱贫摘帽有多难。 “种蚕桑很适合我们这个家庭,劳动量小,收入也还不错。”**年初,**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种了6亩蚕桑,同时,依托荒山和农作物养猪养牛。**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精心管理,当年喂养4张蚕,收入了6000多元。另外卖2头肥猪,收入了4000多元。 **家里的责任地较宽,属于当地典型的广种薄收的石壳地。他觉得这些坡地适合栽桑养蚕,**年又新栽10亩蚕桑,全年养蚕16张,收入24000元,当年实现脱贫越线。 有了不错的效益,**致富信心和决心更大了。 **年,**将离房屋较远、撂荒多年的14亩地,请人重新开垦出来,全部种上蚕桑,当年养蚕30张,全年收入近6万元。加上养牛、养猪和养蜜蜂的收入,一年超出8万元。当年,**将养蚕卖的收入,大部分用于搭建一个400余平方的标准化钢架蚕棚。 **年,他第一季蚕就卖了15000元。第二季蚕,共有14张。**计划全年分四季养54张蚕,蚕茧收入实现8万元。另外卖猪、卖牛及6桶蜂蜜的收入,一年差不多有2万元。 如今,**一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蚕桑产业翻了近10倍之多,每年卖蚕茧、养猪、养牛和养蜂的收入超出10万元。 【篇二】 在**县**镇**村7组有这样一位单手“巨人”,他叫**(肢体残疾),今年55岁,在养猪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努力帮助像他一样的残疾人“翻身”。**年开始,每年最少帮扶村里1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我不记得帮助了多少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但是我会一直继续干下去!”**充满信心地说到。 **年前,**是镇上一名客运车驾驶员,每月有着固定的收入,生活平淡且安稳。但是,一场意外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年3月,他驾驶的客运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从此失去了右臂。为了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2万元外债。 虽然陷入迷茫,心态也很悲观,但是**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老郭,失去一只手有什么可怕的?你还有一只手,加上我的两只手,我们的家照常能过得很好。”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一只手撑起这个家。 次年,**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了**的情况,为他办理了残疾证,并鼓励他积极面对困难,表示会尽力给予扶持和帮助。他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从此走上了养猪的道路。最开始,没钱买猪,便四处找上亲戚朋友筹集到了400元,买了第一头母猪。 **细心照料着,生怕出一点意外,见母猪迟迟没有动静,他主动找镇上兽防站帮忙。第二年,母猪产仔了,**卖了几只猪仔挣回了买母猪的本钱,留了几只母猪仔继续饲养。 养猪事业开始起步,创业是艰难的。养猪的粮食不够,**买了一台剥壳大米机下乡四处为农户剥米,用剩余的米糠喂猪。**-**年间,“哪儿黑就在哪儿歇”**说,“为了收到足够的米糠喂猪,辛苦一些也值得。”忙碌一天后,常常随便吃点干粮或方便面应付一下,晚上就在车里休息,第二天继续接着干。不懂规模养猪的**来回跑到县畜牧局找技术员讨教养猪秘诀;和妻子彻夜守在猪圈里为母猪接生;遇到生猪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时候,还会亏损,依靠政府贷款总算度过了难关……日复一日,情况逐渐有了好转。**用养猪赚的钱,供养了两个孩子上大学并还完了家庭欠债。 十年磨一剑,**的养猪场从最初的1头母猪繁殖到了200多头生猪。他不断自学养殖技术,每年参加县里和镇里举办的养殖培训,养殖路进入了“快车道”。为了更好地开发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他申请注册了“顺利香猪养殖场”。随后,**县残联将他的香猪养殖场作为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进行重点打造,授予了“**自治县残疾人创业扶贫示范基地”称号。 **年,**扩建了养殖场,成立了“亿鑫香猪养殖股份合作社”,规模从原来的200头扩大到了1000头。去年出栏商品猪900头,年产值达到400万元。迄今为止,养殖场总投资150万元,修建圈舍250间,引进新产品“巴马香猪”60头,走上了生态绿色养猪道路。2020年,养殖场有望出栏商品猪1200头,产值将突破500万元以上。 由于自身残疾,**明白相对于健全人,残疾人存在众多不便,脱贫致富也面临很多阻碍,因此,他萌生了帮扶困难残疾人的想法。**年开始,每年最少帮扶1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帮扶方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了解残疾人相关政策,再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给他们传达适用的助残惠残政策;主动雇佣残疾工人,目前,他的养殖场有近10名残疾工人;在贫困残疾人学成养殖技术后,**会给他们送去母猪,免费配种,唯一要求是,待来年母猪产仔了,受帮扶的残疾人得拿出一只母猪仔去帮扶一位其他的残疾人,形成产业带动;有些残疾人家庭种植的苞谷等谷物滞销,就会主动收购或者帮助销售。“能帮助到残疾人朋友,看到他们生活越来越好,我感到很满足。”**说。 疫情过后,**还准备成立残疾人帮扶协会,将有能力的残疾人汇集到一起,集中力量帮扶困难残疾人家庭,先富带动后富,大家一起发展,共同迈进小康社会。 【篇三】 44岁的**(肢体残疾)是**县**镇**村**组的养兔大户,去年,养殖了1600多只种兔,商品兔卖出去10余万元。目前,已投入160余万用于扩大养殖场规模,建成可容纳3500只种兔。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还对周边20余名残疾人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和咨询,直接帮扶物资折价达到5万多元。驱使他不断向前发展的理念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共同富裕才是最终目标。” 29岁时,**因疾病导致双股骨头坏死,做了三次全麻手术,在花光家中积蓄后,身体仍然未能完全康复,成为肢体残疾人。外出务工、种地,在以前看似没有任何难度的工作,对于他来讲却是比“登天”都还难。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的重担落到了妻子的身上,一家人的生活突然间陷入了艰难度日的境地。 **年,**县残联工作人员到**家鼓励他自强自立,结合其家庭实际,帮助制定创业计划,于是,**办起了长毛兔养殖场。亲朋邻里被**身残志坚的品质打动,纷纷赶来帮忙,没过多久,就修建好了可容纳4000只长毛兔的兔场。虽然场地有了,但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当时的家庭电压负荷不起设备机器,山路崎岖,搬运物资和引进兔子都十分不便。“虽然困难重重,一旦开始就不轻易说放弃。”**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 最开始,从浙江引进的长毛兔比较贵,**很珍惜,没有经验的他,生怕出什么意外。加之家和养殖场又有一定的距离,到了晚上,**就在养殖场内随意搭上简易的床,和兔子同眠。 **一走动,双腿就有疼痛感,时间稍微久一点,就钻心的疼,每日都要靠药物缓解疼痛。照看饲养兔子,免不了来回走动,这项工作,**鼓起了巨大的勇气。 第一年,毛兔市场行情不太好,**没能赚钱,由于维持养殖场和资金周转背上更多的债务。这时候,**县残联为其落实了残疾人创业扶持项目,安排其申报康复扶贫贷款贴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决心坚持下去。第二年,**赚钱了,盈利了5万多元。第三年,兔毛价格再次跌低,**剪下的兔毛不敢卖出去,卖得多亏得就越多,只好囤积起来。兔毛价格刚刚上扬一点,他就把囤积的兔毛全部卖了还了亲戚朋友们的欠款,不久兔毛价格大幅上涨,算下来少卖了十几万元。 **年,养殖场迎来了第一次扩建,规模达到可容纳700多只种兔。**年,**转为主营肉兔,分担长毛兔市场波动大带来的风险。去年10月,由于当时设备比较落后,市场行情较好,为了使养殖场更加自动化,节省人工成本,他决定投资160万再次扩建养殖场。在**的坚持下,一切辛苦都没有白费,**—**年,**每年能盈利10余万元。**之所以如此坚持这项事业,是因为在这条路上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与鼓励。因此,在事业稍有起色之时,他开始帮助周边的残疾人:免费培训养殖技术、赠送种兔、猪仔,免费配发免疫药品……同村的谭**都是受到**帮助的残疾人。 **家中有年迈的父母,10岁的孩子,生活重担全靠他一人,**年,**开始接济他,并送去10余只兔子,劝其养兔,减轻生活负担。向海明一家三口,父母上了年纪,由于缺乏劳力和技术,家庭经济状况不太乐观,**主动去到他家,引导他发展养殖业,送了5只猪仔,免费为他提供防治疫病的药物。目前,向海明养有20余只羊、10余头牛,家庭经济逐渐好转。 几年来,并不富裕的**,接济和帮助的残疾人多达20余人。除免费技术培训和咨询外,直接帮扶物资折价达到5万多元。关于这一点,**受到家人的责怪:你自己都不成气候,还去管别人的闲事。**没有解释,只是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不会放弃!” 对于今后的计划,**坦言,最近肉兔市场行情不好,要是能够发展兔肉加工产品会更有前景。虽然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坚定地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