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抗疫事迹3篇 李兰娟抗疫情事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李兰娟抗疫事迹3篇 李兰娟抗疫情事迹

李兰娟抗疫事迹3篇 李兰娟抗疫情事迹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李兰娟抗疫事迹3篇 李兰娟抗疫情事迹 在抗击病毒的无数人的举动,感动你和我,比如:钟南山、李兰娟我今天就要介绍一下李兰娟。她今年73岁,是对抗疫情的主要人物之一。以下是大家创业网分享的李兰娟抗疫事迹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兰娟抗疫事迹1 李兰娟从一名赤脚医生成为一名院士,完全是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李兰娟高中毕业后尽管自己成绩优异,但正赶上运动,于是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尽管自己当时什么也不懂,她努力学习,学习经络,学习认识草药等,很快成为的百姓信任的优秀医生。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凭借努力,她成绩优异而留校,分配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儿子郑杰说今日事今日毕也是她一直恪守的行为准则。李兰娟的医务工作已经相当繁忙,除了临床工作还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学习从不放松,儿子郑杰看到深夜一边补学英语,一边看国外论文。不仅对自己如此要求,对丈夫也是严格要求,从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就可以看出。丈夫成为院士后,丈夫看一会电视,她会催着赶紧去看论文。 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 ‎ 上世纪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80%。李兰娟一心想要救人,苦于治疗方法有限,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李兰娟说,当初,我们工作的314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经过10余年的反复探索、实验,1996年,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从2001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暨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率先提出封城 ‎ 武汉疫情出现大爆发的时候,她和钟南山院士星夜驰奔武汉,作为国家卫健委特别专家组的这次武汉之行是非常关键的,钟南山院士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以后,她率先提出武汉封城,郑杰认为李兰娟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一直果敢冷静。作为传染病学专家,这其实是一个基本的自我要求。因为专家学者不做表态,更加没有人说了。她的决策,不是一时之举,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零一方面来源于自己抗非典经历。在抗击SARS时期,浙江省2003年4月出现第一例SARS患者,除了快速对患者所在的小区进行隔离处理外,李兰娟同时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和研究。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使得浙江省中除了3-4个患者,没有其他民众以及医务人员被感染。 为国家培养一流医学人才 李兰娟深知,一个想要拥有健康的民族,一个想要跻身世界医学之林的国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必须拥有一大批医学名家大师。于是,2012年5月25日,李兰娟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一起捐资,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奖励和提携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 李兰娟抗疫事迹2 202X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趁虚而入,在人的体内大肆繁殖,破坏。于是全中国上下的人民联合在一起,抵抗着这病毒。 在抗击病毒的无数人的举动,感动你和我,比如:钟南山、李兰娟我今天就要介绍一下李兰娟。她今年73岁,是对抗疫情的主要人物之一。 ‎ 她在读书时,因家境清寒,没钱供她上学,所以一度想辍学,但在善良的班主任的帮助下把高中读完,却又遇上了wenge,但她对医学的渴望是无尽的,于是她放弃了有着二十四元月薪的工作不做,去做了赤脚医生。后来,她靠着自己的好口碑和无私为人民奉献的精神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继续深造,而她也靠自己创造出了许多耀眼的佳绩,如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当武汉的病情恶化的越来越严重后,她依然是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去武汉。已经七十三岁的李兰娟院士,已经忘了自己已过古稀了,依然冲在战场的最前面了。 除夕,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她却仅仅只吃了一盒饺子,就继续工作了。庆幸的是她们团队一共分离出五株新型冠状病毒株,其中两棵还十分适合于研究疫苗。李兰娟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分离到病毒,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是从当年SARS时走过来的,我们当年是最早分离到SARS病毒的单位,所以有很好的病毒分离经验,这也对我们这次的病毒分离有了极大的帮助。的确如此,2003年时,声势汹涌的非典爆发,56岁的李兰娟,作为卫生厅厅长,对浙江省非典防治应对十分给力。后来在对SARS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李兰娟竭力倡导,对激素、抗生素的使用要克制谨慎,只在关键时刻进行合理应用。SARS十周年纪念时,医学跟踪发现,曾在浙江治疗的SARS病人,没有一人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遗症。可见李兰娟院士她在医学界有着很深的造诣。 李兰娟这位巾帼英雄,在人们选择逃离武汉时,她明知武汉情况的危险,却将生死置之度外,与其他医务工作者一样逆行而上,因为在她的眼里只有那些病人。 ‎ 在这场疫情抗击中,不止有钟南山,还有李兰娟,还有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尊重且依赖的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和还有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 李兰娟抗疫事迹3 像过去的18天来一样,李兰娟院士上午8时30分准时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准备查房。这一次,记者获准独家跟随李兰娟见证全程。 自2日凌晨率医疗队抵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开启固定作息模式:赴东院与其他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 2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ICU病房查房,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情况。图为李兰娟院士走进更衣室前。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红区,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20日,73岁的李院士要进入红区重症监护室(ICU),探视8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 工作人员按铃打开更衣室大门后,李兰娟第一个走了进去,待记者再次见到她已是缓冲区内。 ‎ 她全身被白色防护服裹严,仅露出护目镜下的双眼。助手在其防护服前胸和后背用马克笔写上姓名帮助辨认。为鼓舞同事士气,她建议在后背名字下方添上加油二字及感叹号。这天正巧是其团队成员张园园生日。李兰娟拿过笔来,特意在她衣服上写下祝园园生日快乐。 戴上两层手套扎紧袖口、撕开防护衣胸前封条粘紧缝隙、盖上防护面罩10多道措施检查完毕,李兰娟的防护达到红区查房标准。 隔着红区玻璃窗及监视器,记者看见李兰娟走进第一间病房。站在床旁,她同病患做手势沟通、给予鼓励安慰,与同事了解人工肝治疗及病人情况,并观察治疗设备显示仪。 大约十分钟后,李兰娟出来再沿走廊一间间进行查房。有病患注意到李院士前来查房,向其表示由衷感谢。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目前有患者700余人,其中大多为重症及危重症病患。据院长肖红军介绍,目前对这些病例治疗趋势整体向好。院士团队用人工肝等技术进行积极治疗,有8例病人已从危重症向重症转移。李兰娟团队将应对其他疫情总结的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应用于武汉。 有几位病人经人工肝的治疗已明显好转,其中一位估计明天就能转出ICU。李兰娟结束查房后透露,之前已有3位病患转出ICU;病区内还有4至5位病况均出现好转、程度不一,2位危重患者尚未脱离危险期、炎症明显。当前最重要是争取时间。 ‎ 脱掉防护装备,李兰娟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她说,ICU集中了全院病情最严重的病人,进入红区查房、面对面交流是增加他们信心的一种方式。这也有利于我直接了解他们的情况,更好地与同事们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据其团队成员、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介绍,院士每天行程满档,早上8点就开始工作,最近已连续几天凌晨2点睡觉了。 据通报,武汉市19日新增确诊病例615例,湖北全省经核减确诊病例新增349例,两项数字相较近期出现较大下降。李兰娟对此指出,当前各级政府控制疫情措施的力度是很大的。按照此趋势下去,不用太长时间,武汉的疫情是能够控制下来的。 肖红军表示,从东院近期治疗情况亦能感受疫情向好的趋势。该院发热门诊人数日趋减少,19日仅17例;病患向重症、危重症发展趋势得到控制;轻症患者核酸检测转阴数量增多,目前有100多例转阴及出院。 李院士还称,出院人数逐渐增多是各方辛苦努力的结果,我们的诊疗效果正开始显现。 不过,当前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接受中新社记者数次专访,李兰娟均提及传染源发现和控制的重要性:武汉应继续保持社区排查力度,控制人传人,防止病患疏漏,保证外面的安全。底牌要清,否则(疫情)还会蔓延。 如果所有的感染病人都找出来了,那才是拐点到了。在李兰娟看来,不能仅从确诊、疑似病例等数据下降来判断疫情。不把传染源彻底、仔细找出,谁都难说拐点。 ‎ ‎ 回到指挥中心已过中午12时,换回棉袄的李兰娟走到洗手池旁再次将双手清洗、消毒。查房完毕,她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