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课题研究报告【精品范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课题研究报告【精品范文】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课题研究报告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 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与挑战、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 基础教育一直面临着发展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教育改革前所未有 地受到重视。而真正的改革,总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时代 是进步的,教育观念也在与时俱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课程的逐步完善,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与教育改革的实践者, 只有转变旧教育观念、 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 才能才能适应 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实现教育理想。 2. 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校创办于 1985 年,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完全中学。 虽然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经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 但是作为 城区面上普通中学, 受到学校软硬件资源、 师资力量和生源等因 素的限制,学校始终面临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难题。 除了客观因素, 在主观因素方面, 受到普通中学标签效应的影响, 师生信心不足、 动力不足也对学校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 过 去虽然也关注对学生进行学习信心、 动机与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与 培养, 但效果不太显著。 而随着目前社会给予教育的压力越来越 大,教师工作压力巨大,职业怠倦感严重,职业满意度却降低。 因此,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应对新教育形势的职业素质, 让教师通过自身的职业热情和职业幸福感来带动学生, 使学校形 成自信、和谐、上进的气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 展的当务之急。 此外,我校坚持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 思想。 而在“十五”规划期间, 学校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教师 理论和教学水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近年取得非 常多的教育教学成绩, 学校声誉与形象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由此 可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对学校发展能够起到实际的推动作用, 而学校也具有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 对如何进一步转变教育质量观念, 通过校本教研、 德育工作改革、 教学改革三条主线推动教育教学工作, 形成特色教学体系, 支撑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很有必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和现代 教学思想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 以及教师在新观念指导下如何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从而验证这些教育观念的可行性和指导作用, 以及探索更深入具体的、 能有效提高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师教 育观念。 2. 现实意义 通过在教育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能促进学校加强校本教 研,提高教师教研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强化教学 目标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评价机制,改进 教师评价方案和学生评价方案;改进班级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 向班级管理工作要教学质量。 通过探究特色教育, 实现扬长补短, 发挥学生个与特长, 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全面提高全 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相 关教育现象, 特别是对自己所教的学科、 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 教学生的主观认识。它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知觉、判断, 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它来自教师个人教学的经历与经验, 是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价值预设、 因果假定, 是教师在其教育教 学实践中的信奉和遵循的准则, 是对教学应循方向和应达到理想 的感悟追求。其具体内容包括教育价值观、学生观、人才观、师 生观、课程观等。 现代教育观认为当今信息化时代要求终身教育。终身教育 的理论认为, 教育应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 中小学的教学 应该为每个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使他们有继续学习的兴 趣和能力。 因此, 把中小学教育放到终身教育这个系统中来考察, 必须对现行的中小学教学加以改革。 现代社会的人才观认为,人才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层次 性。社会不仅需要各类人才,而且需要各级人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卢姆提出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掌握性学习 原理中认为,如果学校打算为至少 90%的学生提供成功而满意的 学习体验的话,那么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态度必须发生重大 的变化,教学的策略与评价的作用也必须发生重大变化。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教学应同时完成传授知识和促进发展 两项任务;师生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学既要 有统一要求, 又要实行多样性; 采用有利于发展智能和学习主动 性的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是 21 世纪教师的重任。 在升学重压下, 传统 教育观念仍束缚着大批教师。 首先是传统的教师观, 认为教师仅 仅是传播知识, 使学生变得被动; 其次是“惟师是从”的专制性 的师生观, 使学生丧失独立与创新性思维。 现在的教育形势要求 我们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 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及教育的素 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 促成“人人爱教研、 个个讲科研”的氛 围,用教研科研来指导和提高课堂效率。采取自我反思、教师互 助、专家引领等措施,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努力形成“终身学习,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风貌。 2. 通过课题研究, 切实加强科组建设。 认真开展校级优秀 教研组的建设工作, 争当市、 区优秀科组。 各科组要努力培养市、 区级学科带头人, 使三分之一以上教师成为学校骨干教师, 成为 学科的把关教师。 切实加强学校教研科研工作, 培养研究型教师, 提高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工作的能力; 3. 通过课题研究, 强化教师业务学习。 开展教育教学理论 讲座,召开学习理论汇报会和研讨会 , 组织教学沙龙活动,切实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认真组织 校内帮带活动 , 解决好教师新老交替问题, 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 度,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 年骨干”,鼓励教师勇挑重担, 力争早出成效; 建设一支“心齐、 气顺、风正、劲足”的教师队伍。 4. 通过课题研究, 转变教学观念, 大力进行德育和课堂教 学改革。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由教师 的讲堂转变成学生的学堂,变传统的“讲堂”为“学堂”,变 “课堂”为“练堂”, 实现“科学 +汗水 +时间”的新型工作模式。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结合学校实际、 积极探索分层教学 模式, 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创新德育管理模式,改进班级管理,向班级 管理工作要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施因材施教,实现 学生的“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5. 积极探索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师生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 逐步建立促进师生同步发展的评价体系。 强化目标管理, 完善评 价机制,调动师生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 通过课题研究,创造学校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有利环境, 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理论水平。 探究学校特色 教育的路子,实现扬长补短,发挥学生个与特长,使每个学生感 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人人有奔头,人人有进步。从实践、经验、 理论各层面积累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素材与资源, 积 极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探索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形势下适应我校教师、学生实 际的教学方法; 2.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探索 并构建适应学生实际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 大面积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模 式、教学设计; 4. 探究式、活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方法、在新教材 中的灵活运用; 5. 提高学科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的研究; 6. 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7. 多媒体 CAI 辅助教学的研究; 8. 学科竞赛、综合实践活动课辅导的研究,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 9. 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2. 观察研究法; 3. 总结研究法; 4. 比较研究法; 5. 统计研究法; 6. 个案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从 2008 年秋季开始,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 管理、指导课题实验工作。在各年级开展系统实验,在教学中继 续渗透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 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 反思。 l. 制订学校课题实验方案 (2008 年 8 月制订, 10 月修改, 2009 年 1 月再修改) 子课题研究要与中高考或学科竞赛联系,题目不能太空, 研究的问题要实在,要具有可操作性。 2. 学校动员与教师培训( 2008 年 11 月由校长室动员,并 开始系列培训) 要把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紧密相相结合,通过校本培训提 高教师科研能力,推进课题研究。 3. 课题实验的实施、研究与指导( 2008 年 12 月开始,每 9 周进行一次检查,每学年收集一次研究资料) 研究工作要塌实, 要把课题实验与学科教学有机联系起来, 科组活动要体现课题研究工作, 科组长要做好指导, 资料员要认 真收集研究资料(设专门资料袋) 。 4. 召开课题研讨会(每学年进行一次研讨会) 课题研讨会前各子课题要做好发言材料(电子文本和其他 纸介质材料) 。 5. 课题实验总结评价 (2010 年进行中期总结, 2012 年进行 课题结题总结) 课题实验结束前各子课题要相应做好有关课题子总结材料 (电子文本和其他纸介质材料) 。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构建学校办学理念与制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1. 以科学务实的办学理念引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提出了“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 依靠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依托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助, 依赖全校师生的全力拼搏, 依照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 顺应社会 发展的趋势, 努力把学校办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成绩 良好、 具有良好社会声誉、 深受家长及学生喜爱的一流的面上普 通完全中学”的总体目标, 着力全面实施“大德育工程”和“大 教学工程”,在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改革活校、特色立 校”的办学思路基础上,又提出了“质量强校、人才旺校、文化 铸校、 和谐荣校”的办学理念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构建 和谐校园,努力打造精品教育,强调“以科学精神、人文气息和 人格魅力支撑学校的发展”的办学原则, 并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在 “打造 xx 城区西部璀璨的教育明珠”。 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逐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 新的育人观, 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 的人作为教育教学目标, 而不再受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旧 观念束缚。 为了激励教师坚持新观念和保持工作热情, 刘卫川校 长还提出了“不抛弃、 不放弃, 把学校的一切事情做好”的新理 念,鼓舞教师首先自己消除职业倦怠感, 用积极进取的士气带动 学生。 2. 培训加制度,带动教师树立积极的教育科研观念 过去一提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很多教师总有 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多年来,只敢提教研教改,而不敢 直击“教育科研”。 还有些老师曾经存在“教育科研只适合那些 重点学校搞的”、 “教育科研是那些特别厉害的人做的”这类缺 乏自信心的想法。 这是由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认识不 足、眼界不宽、观念陈旧诸因素所致。鉴于此,教研室紧紧抓住 “转变教育观念”这根弦不放, 把握“继续教育”这一契机, 开 展教师教育科研理论与能力培训, 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 科研价值。实行领导干部率先学、带头学、时时学制度,在全校 掀起教育理论学习热潮。 通过学习, 一方面,教师对职业角色本身的观念有所转变, 从单纯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教书匠”的教师定位向教育科研 型的学者、专家转变。广大教师愈来愈明确认识到,仅靠时间加 汗水的干劲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没有积极探究的创新精神是不行的。 有了危机感、忧患意识,树立起了“忧而奋”、“奋则起”的积 极态度。 另一方面, 教师转变了过去认为教育科研只是极少数积 极分子参与的观念, 认识到普通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并不神秘, 也 不是高不可攀,激发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激情。 此外,近年来,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专门成立了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从制度、 资源和方法指导各方面大力支持教 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为真正体现课题研究的实效, 教研室重在 对过程的管理。研究课题一旦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必须从实。一 是在大课题总领之下, 每个参与的教师必须认真论证, 根据本人 特点和学科特点确立好“子课题”, 制定好子课题的可行性实验 计划。二是参与教师每学期在实验过程中, 必须认真完成“五个 一”( 即拟一份可行性实验计划、上好一节研究公开课、编一份 研究性学习学案、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完成一份研究总结 ) 。三 是进行阶段性小结, 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 部署下一阶段研究任 务,积累整理研究资料 ( 含文字、图片、课件、音像资料等 ) 。四 是举行结题仪式,推广、普及研究成果。 为保证进行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舍得投入。在我校“实 绩管理方案”中对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有明确的标准。 对教师参加 各级教学竞赛和发表交流论文和交流经验, 按不同获奖等级别分 别给予对应奖金,甚至是大奖。 学校多措并举,大大鼓舞了教师的科研激情。除了本课题 外,陆续开展了多个省级、市级和区级的课题研究工作,并已取 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教师树立了积极进取的教育科研观念, 自然 形成了一股以科研促教育教学的不竭动力。 3. 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21 世纪对人们的素质提出了更 高更新的要求, 也对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提出了更加现实和迫 切的要求。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受到社会的肯定与重视, 教师本 身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只 有学习型教师才能不断充实自己, 不断超越自己, 才能真正解决 课堂教学中内容多、 时间少的问题, 才能真正打造创新性高效课 堂,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学校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创建教师继续学习平台。首先从 学校制度层面明确要把校本培训作为使学校成为教师全员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措施。作为 xx 市端州区中小 学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试点学校, 为使校本培训工作逐步实现规 范化、制度化、系统化,进一步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全方位提高 教师素质、能力和水平,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为 我区的校本培训工作探索路子、 积累经验, 我校结合我校教师情 况和教育教学的实际,制定与实施了整套校本培训制度。 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 校长为副组长,教研室、教导处、办公室、德育处等处室主任为 成员的负责校本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其职责为贯彻、 落实上 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实施指导意见; 制定 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校本培训规划、 年度计划、学期工作安排,筹措校本培训经费。校长亲自对校本 培训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每个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进行部署; 教研室负责“校本培训”的指导和挡案管理; 教导处负责校本培 训的实施;办公室负责校本培训的考核登记。 有了领导机制之后,我们积极、扎实、稳步实施校本培训 活动。为落实校本培训各项工作, 学校定期召开管理层专题会议, 对校本培训机构、制度、方案、计划以及推进落实等问题一系列 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校本培训务实求真, 注意 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科组和级组的校本培训基本单元,进一 步明确科组长、级组长是本学科、本年级校本培训的责任人。其 职责是贯彻、 落实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和实施指导意见; 拟定 校本科组、级组培训计划、学期工作安排、培训研究专题;制定 符合本科组、级组实际的校本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细化、落实 本科组、 级组的校本培训内容并具体组织实施, 以及有关资料的 收集整理和总结提高工作, 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本培 训领导小组的检查、督导和评估。 校长明确提出要把校本培训工作与品牌学校创建有机结合, 号召“创优秀科组, 建品牌学科”。 每个学期都认真制订培训计 划,开展了相关的专题活动和一系列的校本教研, 在各科组全面 推进校本培训活动。 把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和年级教育教学工作 有机结合起来, 强化教研活动管理和年级组管理, 做到科科有课 题,人人有题目,全体有提高。 经过多年的推行,学校教师集体初步形成了更积极进取的 学习观念, 形成向身边的人和学校学习, 向同事学习也向学生学 习的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养成在工作中学习,不断自我 反思的良好习惯。 通过深入反思, 认真记录学习和工作中的所思、 所想、所做,学会承继优秀经验,积少成多,这样也就不再为课 难教,学生难管而一筹莫展,甚至苦恼,相反会在每次遇到问题 时迎刃而解中获得教育的乐趣。 4. 树立新教育观念,推动创造型教师培养创新人才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学 习将贯穿于人的整个人生过程和整个社会活动过程, 人们必须树 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 学校的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的新 要求,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尤其是要让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他们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手段,获得自由 发展的技巧和本领。 学校要培养创新人才, 必须首先培养出创造 型教师。 传统的教育往往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不 重视人的创造潜能的激发和培养。 新的教育观念下,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双边互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的关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 要跟踪本学科和本专业的 前沿和动态,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新理论,还要了解学生心理,尊 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注意创造 性思维方法的熏陶,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 学校首先引领教师转变旧观念, 树立做一名创造型教师的新观念。 教师树立新观念后,首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教师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转移到教会学生学习上 来,要坚持以学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改变教学 的方式和方法,在注意教师教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学,教师 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 学校要创 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使其思维敏捷、活跃,善于思考 问题, 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应该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创 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着重培养 学生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然后,从强化校本课 程做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校本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 体系。立足于本校学生学习实况,开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强化学生的创新观念。 还有,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各科教学都要按照新课程 标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落实好学生实践体验的环节。实验 室全面对学生开放, 学生可以到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自主 进行研究、实践,学校还组织参加各类竞赛。 5.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教育教学质量观 一是建立大众化教育下的全面质量观和多元化的质量观。 作为学校, 最根本的任务, 最终的成果应该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的合格人才,最终应该体现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 和谐统一发展上。这应该是正确的质量观最重要的概括性表述。 从这个角度出发, 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改变以往以知识的 多寡、 成绩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唯一标准的质量观, 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 协调发展、 综合提高的质量观; 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教学水准为评 价标准的质量观, 确立全方位评价的全面质量观; 确立多样化的 质量观和发展质量观; 认真研究特色化和整体性的质量观; 同时, 认真研究如何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如果学 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 但是他在创新方面做得很出色, 也应该对 其给予肯定,并尊重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是完善教学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 保持教师工作积极性。 在“考试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 我们对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学业质量管理体系、 考试方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强调综合素 质评价, 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 综合素 质评价、 学生学业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制度的一部分, 推动了一系列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 此外学校还鼓励有特长的学 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主办或认可的兴趣特长比赛活动, 并把学生 的参与情况与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之一; 对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和发展,走出社会和学校相结合、以社会为主的道路。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改善制度和重抓学习培训,引导教师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价值观等教育观念, 增强终身学习、教育科研、创新等意识,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 感和提高职业信心,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思想基础, 树起了积极的精神风貌。 (二)探索先进教育观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1. 使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教学、教研的最终 目的,都是为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使学校的一切工作 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 一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 过程育人,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二是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以“高效课堂”的研究为切 入点, 全员参加“高效课堂”的研究。 把课堂作为提升教育教学 质量的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 化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思 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 会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三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方法的效率,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继续做好校际教研 工作,组织教师开展有实效的课题研究 , 引导教师把教育教学中 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去研究,并通过课题成果交流、展示、评 比等活动激发研究热情, 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 直接推动教 育质量的提高。 四是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为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 市、 区教育资源库与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水 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五是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现 代人才成长规律,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 准。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变百分制、 减少考试数量、 评语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抓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六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培育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全面实施校园美化工 程,抓好校园净化,创建卫生校园,抓好校园绿化,创建绿色校 园。抓好校园文化,创建文化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 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把教学育人与环 境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勤奋、刻苦、自 主学习的品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达到以美育德、以美益智、 以美健体、以美陶情的目的。 2.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校本教 研。 一是课题研究作引领,建立学习型(或称为研究型)的教 研组,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学校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是要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以科研带动教研, 以教研促进教 学。教研组把课题研究作为载体, 围绕课题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和 实践研讨活动等, 实现教研和科研的紧密结合, 提高教研活动的 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促使教研组向研究型、学 习型转化, 以促进教师业务和教科研水平以及学科教学质量的全 面提高,使教研组既保留着原有的格局,又具有研究、学习的充 分灵活性。 每学期结束时教研组将教师们一个学期来的科研成果 收集整理,上送学校。每年开展优秀论文、教学设计等评比,并 把教师的优秀作品上送或参加各级的评优。 二是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教研组管理。教研组工作每学期 做到有计划, 能落实, 有记录, 期末有总结。 教研活动做到定时、 定点、 定要求, 定专题, 定中心发言人, 记载详细、 及时、 齐全。 认真落实学校制订的教案检查、作业批改、辅导、考核及听评课 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 10 节以上,有听评课记录。每学期 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正常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基于教育教学问题开展研修活 动,主题明确,有针对性,并形成专题,解决问题有实效。建立 教研组资料档案, 把每次的研究过程资料记载下来, 作为反思自 己的第一手研究材料, 要求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落实“一帮 一”制度,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校本 教研组建设。 学校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在评价的措 施上寻求突破。 学校通过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考评, 更好地发挥 了激励和调控作用。 学校从“教研组的思想建设”、“活动情况”、“承担公 开课的情况”、“科研成果”、“学生的得奖情况”、资料的积 累、平时教学常规检查的情况和行政人员对教研组活动的评价等 方面对教研组进行考核,做到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促进校本教研组建设。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激发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兴 趣。首先落实好常规的教研活动, 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定期进行专 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可通学习专家论著、 本组教师的专题讨论、 观看教育理念及新课标案例 VCD等方式开 展。互相听课评课,互找不足,共同提高。其次,教研活动与学 校开展高级教师示范课、 青年教师汇报课、 评优课比赛等相结合, 通过听课活动相互找不足, 组员们的教育观念及实践经验得到不 断地提高。虽然初时教师感觉压力大,但贯彻执行下去后,教师 普遍改变看法,因为通过互听、互看、互评,互问找出不足,年 长的教师保持热情, 年轻教师成长迅速, 同组教师共同得到了提 高。 3. “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抛弃、不放弃”。 德育与教学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只 有在德育管理中贯彻新观念, 把终身学习、 新的人才观等观念传 递给学生,用积极进取、幸福工作的精神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增 强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大面积提高师生教与学的热情, 才能真正 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刘卫川提出了学校工作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 了学生的一切,不抛弃、不放弃”,强调了教师要坚持科学正确 的育人观。近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本 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抛弃、不放弃”的德育 管理理念,积极、认真、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 完善德育工作网络,创新层级管理模式。 学校领导重视德育工作,在四年校长任期目标中明确提出 了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 务。由校长亲自挂帅,构建了“校长——书记(分管副校 长) ——德育处主任——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 育工作主网络; 构建了“团委、 少先队大队——学生会——团支 部、少先队中队”的学生自主管理网络;构建了与社区(康乐派 出所、端六居委) 、军事训练和劳动培训基地、家长学校的校外 德育工作网络。通过这样一个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分工明确, 层层落实到位,做到齐抓共管。 形成学校、社区、家长三点一面的网络功能,加强对学生 的教育。 为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学校教师不断尝 试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家长与孩子沟通。 学校不但要求 教师使用好“校讯通”, 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 并定期召 开家长会, 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 近两年都利用家 长会的时间邀请专家前来作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包括邀请了广州 英豪家庭教育研究所的武社荣讲师和北京四中的李继川讲师给 家长们演讲了“将成功传给下一代——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 “学生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家庭教育专题”报 告。通过专题讲座, 使家长们更好地认识到当今新形势下家庭教 育的切入点和方法。 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成就过硬的教师队伍。认真抓好班 主任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精心 制订和认真落实《十二中德育工作指南》和《十二中班主任培训 计划( 2008-2011 学年)》,通过专题活动、专题讲座、研讨会、 校会级会、论文撰写等多种活动形式,使教师转变德育观念,掌 握有效的德育方法, 运用教育和心理规律开展德育工作, 使班级 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 实效性。 健全管理机制,激发工作动力。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规 范管理和科学发展,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落实好“全员育人” 的观念,近年来我校出台了一系列德育管理制度,制定了《十二 中德育工作指南》 、《关于评选优秀级长的有关规定》 、《班主任评 价体系》等,以健全的评价机制为驱动,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考 核奖惩力度,同时,在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上给予优先考虑, 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营造出人人乐于参与育人工作的氛围。 科研引领德育队伍,提升工作能力。鼓励班主任自觉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思想,力争在治班育人上有新的提高。 每学年举行一次德育论文评比, 并把高质量的德育论文编印成年 度德育论文集,供教师学习、交流。同时,通过着力探究德育课 题,引导班主任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目标迈进, 从而提升班主任 的教育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使年轻班主任尽快成长。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使落实常规工作有章可循。近几年, 我校在尊重和遵循《中学 生守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的原则下,根据我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制定 和修改了一系列重要的管理制度, 如《十二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 、 《十二中加强学生管理的实施细则》 、《十二中课堂纪律管理规 定》 、《十二中学生仪容仪表的有关细则》等等,从不同的角度有 重点地对广大学生进行规范管理, 抓好德育常规, 落实好学生的 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 创建“先进班集体”,以德育促教学 以创建“先进班集体”为抓手,使德育与教学紧密结合。 良好的班风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良好学风又可以引领班集 体的前进。 我们一直进行“文明班评比”的评比, 通过每个月的 “文明班评比”活动,以“两操”、“仪容仪表”、“考勤”、 “清洁卫生”等评比项目的检查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力求 通过“日日查、周周结、月月评”的方式,以日检查为基础,一 周一小循环,一月为一大循环,形成“教育——管理——反馈 ——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 让学生把行为规范养成教 育落实到实处, 做到点滴抓起, 知行统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收到良好效果。 以丰富的活动为宣传载体,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我校以 养成教育为主线, 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为载体, 通过组织一系 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从体验中感悟, 使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内化, 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从而提高了 德育的实效性, 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如利用国旗下的讲 话、板报、广播、演讲、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倡导道德自律,引 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 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把文明行为习惯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使 之从体验中感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如每年校庆期间举办“校园文化节”,组织以征文、手抄 报、书画、摄影、“校园十大歌手”等比赛,既促进学生的爱校 情感, 又增添了亮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不但丰富了我校学生的业 余生活, 而且让大家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展示青春的风 采。再如我校学生会干部在 2010 年 11 月与四中、 端中和六中等 校的学生干部携手组织了“迎亚运, 宣传低碳生活”自行车环湖 活动,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宣传, 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环 境保护活动中来。 法制教育常抓不懈。法制教育是德育系列的重点,学校一 直以来尤为重视,常抓不懈。根据不同时期和需要,提出不同的 内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法制 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法制教育主要通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与 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结合”措施, 以预防为主,严肃校风校纪,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处罚与预 防相结合,加强对少数自律性差、自由散漫、泡网吧、玩游戏成 瘾以及吸烟、 早恋、 寻衅滋事打架等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力度,确保校风的进一步纯化, 学生的违法犯罪率连续 9 年保持 为零。 安全教育方面,学校除了在校政建设方面建设新校门、消 防系统、广播系统、宣传栏、闭路监控系统等项目,密切与共建 单位康乐派出所干警联系。 针对社会上的校园安全事故频发, 为 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 学校与康乐派出所挂钩建立合作关系。 康乐派出所所长和法制辅导员每学年都来校给全校的学生上法 制教育课, 大大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为切实增强学生和居民 防灾减灾意识和提高避灾自救技能,学校从 2008 年开始,每学 年都联合端六社区居民、 康乐派出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实地 防灾逃生疏散演习、 消防灭火演练以及防外来人员暴力的擒拿格 斗演练。通过演练,使同学们直观地学习逃生自救的技能,提高 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多年以来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学生自治管理。我校学生自治委员会分为校学生会以 及年级学生会两大机构。 学生自治委员会是学校和广大同学之间 的桥梁和纽带, 在校园学生组织建设和学习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 的作用。 作为全校广大同学的核心组织, 一方面要以学校不同时 期的工作重点为依托,及时安排、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通过健 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广泛深入地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另一方面畅通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民主 渠道,积极表达和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为广大同学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不仅大大改变了教师的德育工 作心态,还促使学生与家长提高了信心。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德 育工作不断进步成绩, 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 赢 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口碑。上级教育部门评价不断提高, 4. 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管理,尤其要正确把握质量标准,提升质量意识。在 学校《四年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中也提到:“坚持以育人为本 为原则,更新教育观念,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提高 学生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在课堂。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 堂以学生为中心, 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转变成学生的学堂, 变传 统的“讲堂”为“学堂”, 变“课堂”为“练堂”, 实现“科学 +汗水 +时间”的新型工作模式。 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 新手逐渐增多, 老手逐渐退化, “上了一节课”跟“上好一节课”尽管只有一字之差, 但所需的 态度、水平和能力就大不一样。因此,首先要转变教师因时间长 而产生的消极上课观念,增强上好每一节课责任感;然后,重在 引导教师优化课堂, 发挥小小的课堂、 无限的知识空间, 实现“减 负增效”。 一是严格要求教师深钻教材,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每一节 课,备好教材和学生,把自己的个性和特长都融入到课堂。发挥 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的引领作用,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给以 指导。 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建设、 教学与科研改革、 强化目标管理,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全力打造“优质课”“示范课”, 提高我校 教师教学的能力。 二是教导处每学期均安排市、区级名师、骨干教师和高级 教师上“示范课”、科组教师上 “研讨课”,青年教师或教学 上还有待提高的教师上教师则要求上“汇报课”等。 其中骨干教 师和高级教师开设公开课时, 有不少教师是跨学科听的, 校园中 掀起听课、评课活动的高潮。而示范课教案、课件、评课记录等 都一一上交教导处、 教研室存档, 给其他教师起了很好的传、 帮、 带作用。 其中何仲茵老师上的毕业班语文复习课给不少老师以启 迪,而梁伟杰老师的一堂生物课更是结合了新课标理念给人以耳 目一新的感觉。有老师发表感慨说:“听了这样的示范课,让自 己的进步起码要加快十年。” 三是此外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准确 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把握主体方向。 每次听课后与讲课 教师平等交流, 在探讨中给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抽时间尽量亲自 参加科组的集中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探索学科教学的规律, 引导 教师进一步深化学科教学的改革,在求变中求新、求质,研究教 学方法。 四是通过绩效管理进一步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完 善“教导处、 教研室——教研组—教师—学生”的质量目标管理 评价体系。 确立以教学常规、 学期成绩和平均分数为依据的教师 评价体系,确立教学目标、课堂学习秩序、成绩合格率、优秀率 在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育人,逐 年提高学生成绩优秀率。 五是进行学法指导和分层教学特色的探索。使全校教师明 确“学法指导,人人有责”,形成人人关心、指导学生学习的良 好风气。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 鼓励学生自己构建知 识网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 各种教学模式。为实施“因材施教、强化管理”目标策略,每个 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分类型、分层 次设定具体目标, 在各个环节上给予具体要求和指导, 以学科知 识为载体,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的方法。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也为 培养学生“四会”的学习能力目标——会读书、 记笔记; 会预习、 听课、复习;会思维、运用;会计划、安排奠定了基础。从而为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落实全新教育教学观,形成特色教育体系 新课改精神指导我们更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 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 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 探究 性和反思性学习,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 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 拓展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特色教育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 我们在认真分析了学校、 教师、学生的情况,决定在特色教育方面进行突破,进一步深化 素质教育,多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探索和形成特长教育 个性特长泛指学生在音乐、体育、美术和科技创新(小论 文、小发明和小制作) 、文化课等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并 通过努力达到较高的水平的能力和表现。 班主任尤其是低年级的 班主任是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和发展的主要责任人。 他们有责任指 导、督促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并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包括其 它课任教师、家长的协调等) 。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发展情况, 将作为学校评价班主任工作的依据之一。 对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我们坚持走社会和学校 相结合、以社会为主的道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个性特 长发展方向, 经老师和家长论证后, 在社会上选择有良好声誉和 教学效果的指导老师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鼓励学生参加 学校开办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个性特长展示的舞台。展 示学生个性特长的舞台可由学校搭建,也可由班、级搭建。目前 供学生展示特长爱好的舞台有艺术节、 科技节和体育运动会。 计 划在适当的时候,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特长展示的机会。 班级 和年级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 现在学校的特色教育已已从单一发展到多元文化的综合, 拥有漫画、装饰画、书法、篮球、毽球、乒乓球、田径、舞蹈、 街舞、跆拳道、心理健康协会等多个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百花 齐放各具特色, 不但让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特长的舞台, 还为学生 提供了活动载体,让其饱满的精力有处可用。 学校近年来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以及科技竞赛方面屡 获殊荣, 每年科技节、 艺术节和体育节比赛均能体现我校的艺术 和体育素质教育水平。 学校学生代表参加广东省青少年田径公开 赛、 广东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省市体育比赛都取得非常优异的 成绩。 2. 大力推进绿色环保教育 绿色环保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热 爱社会的使命感和素质, 我校作为广东中西部地区第一所全国绿 色学校, 坚持开展环境教育。 特色教育的创新可以说是在崎岖中 前行、在艰苦中探索。 面对资金短缺、 师资薄弱、 学生基础较差、 家长有较大疑虑等诸多不利因素, 学校举步维艰。 但在校长的亲 切关怀下,师生团结,群策群力,逆境求存,问题逐一得到了解 决。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环境建设, 着力提高环境质量, 深入开展环境教育, 大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 境和校园氛围。 教育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真正做到节约每一滴水、每 一张纸。通过每一学期的《绿色班级评比》细化、规范学生的环 保行为,倡导绿色概念;通过学生会卫生部的日常检查,落实校 园每天的保洁工作;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参与探究,提升学生 的绿色环保意识; 通过举行“绿道环湖骑”等主题活动, 深化学 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由于环境教育工作突出、效果良好,学校把环境教育与课 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德育工作 等方面有机结合的教育特色更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参 加大大小小演出、比赛,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活动,学校通过校政 建设、课堂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使环境教育工 作落到实处,均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广泛的好评。 3. 积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作为 xx 市第一所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 校,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我们不摆“花架子”,讲求实效。除了 逐步完善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进行了以下尝试: (1) 学 校与 xx 学院心理系进行了共建合作,增加团体心理辅导、心理 健康教育现场宣传活动等活动。 (2)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协会,经 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悟、体验。心理健康 协会通过编印出版学校心理报纸 《心意》 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宣传; 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研项目每年均在省市青少年 科技创新大赛获奖。 (3)注重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 和实践技能。 我校有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一大批获心 理健康教育 A、B、C证的教师,其中持 A 证教师 2 人,B 证教师 9 名,其余老师已经实行了 C证的全员培训。 (4)发挥示范作用, 把校园文化节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场活动与“ 5·25”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月打造成凸显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型宣传活动, 并 接受其他学校的观摩交流, 不吝推介工作经验, 并率先与其他示 范学校合作, 联合举办大规模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广泛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师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人 人有奔头,各个有进步。 4. 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 我校领导一直把科学教学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坚持“推科普 , 强素质 , 全方位提高办学质量”的教育理念, 把科 学教育与教育科研、课堂教学、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 作相结合, 使科教工作保持健康发展, 并在科学教育中取得了显 著的成绩。 一是加强对学校科学工作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科学领导机构, 并由教研室主 任主管学校科教工作, 下设科教小组, 增强学校科技辅导队伍的 活力和科技教育的后劲。 学校科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科教工作会 议,对科学教育工作的形势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 对每年的科技 节、 科技创新大赛、 发明大赛进行部署。学校坚持每年拨出 5000 多元作为每年的科技节和省、 市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作为专项经费 (不包含仪器设备购置费) 。 二是强化科技教育辅导工作。学校一直坚持通过综合实践 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渗透科技教育。 教研室主任坚持每年对各年 级师生举办科技讲座和辅导课, 介绍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 形势、 动态,对科学创作思路、构思、方法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明快的 讲解,从“遵循三性、创作思路、作品形式、创作方式、注意问 题”等五个方面对师生进行科技创作指导, 使我校科技创作的实 力得到保持,师生的创作欲望得到激发。 三是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包括在校内设立“科技知 识小问题专栏”,定期出题,定期作答;由教研室组稿出版多期 大型墙报,内容涉及科技动态、环保知识、科学家简介、科技发 明创造等专题; 充分运用学校宣传橱窗, 介绍科技教育先进事迹; 举办大型科普图片展; 由学校广播站每周定期播报科技新闻和科 普知识;通过学校科教领导小组编辑、出版科技专辑。 四是科学教育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教研室坚持每学年有计 划、有步骤指导各学科开展科技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 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学生、教师”五定,及时检查计划、 总结,安排场室,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并 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专题研究和讲座, 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趣 味活动、竞赛和科技教育主题班会,生动活泼地普及科技知识。 五是科技教育校本教材形成系列。学校注重结合科技实践 编写科技教育校本教材, 通过多年的努力, 已经初步形成科技教 育系列化校本教材。如《学生环保科技作品选集》 、《科教探索二 十春》、《趣味化学》 、《科教之星》 、《科教文萃》 、《科教精华》 、 《学生科技作品选集》 、《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 、《初中综合活动 课案例》 、《研究性学习教学论文》 (刘超主编)等一系列科教文 集。 通过全力推进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使我校科学教育与 教育科研相得益彰。 一是参加省市区科技创新大赛连连获奖。 近 年来我校在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科幻画、生物联赛中共荣获全 国级 20 多项, 省级 60 多项, 市级 90 多项, 区级 130 多项奖励。 在端州区教育系统第五届科技节上,我校以高质量的科技作品、 生动活泼的科技活动形式和高水平的科技展览, 勇夺科技节中学 组集体一等奖, 使我校成为自举办科技节以来全区唯一一所连续 五届均获得集体一等奖的学校。在广东省第 23、24、25、26 届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多人次多项目荣获一、二、三等奖 和优秀组织奖。在广东省第 2、3、4、5、6、7 届少年儿童科技 发明大赛中多次荣获银奖、 铜奖和创意奖。 我校阮冰妍、 黄志就、 张伟烘同学分别荣获首届省公众科学素质大赛优秀奖、 科普新星 奖和 2010 中国第 7 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创意奖。我校刘超、 容炳强、陈莉、苏志刚、何燕芬、赵素联、周映茵、罗江东等一 大批教师多次荣获省、市、区“青年科技能手”、“优秀科技教 师”、“优秀辅导员”、“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今年 3 月,我校顺利通过第三批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 色学校验收。 省评审专家教授对我校申报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 特色学校的材料进行评审,查看了我校校园环境、功能场室、科 技活动室、 科技教育宣传墙报和科普工作等科学教育资料, 对我 校多年来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我校在创建科技教 育特色学校所做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正式批准 命名我校为第三批“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希望我 校今后在科技教育方面再接再厉, 再上新台阶, 为创新科学教育, 全方位提高广大师生的科技素养和科技创作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特色教育使我们收益良多。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特 色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学到更多、 学得更好。 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 书本上的知识, 更多的是掌握了人生的真谛, 积累了宝贵的生活 经验,在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自信,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人。 首先,学生学会了认知,提高了心理素质。一方面,对学 生进行了兴趣的培养。 各种特色教育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与兴 趣。另一方面,特色教育遵循赏析教育原则,通过一系列的实践 体验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这些发自内心的信心和 情感对普通中学的学生尤其重要。 他们很多人原本被贴上了“学 习不优秀”、 甚至“差生”的消极标签, 现在他们可以亲身感悟 到自己也有特长、也能成功。此外,在参加各种活动的同时,他 们亲身体会到要提高艺术、 体育等修养也必须要有良好的品格和 较深的文化底蕴支撑,从而使他们领悟到坚持学习的意义。 其次,学生学会了共处,提高了创造能力。一方面,在活 动与训练中,完成任务需要理解、合作,这对当今的独生子女更 是宝贵的一课,与人的相处,对亲人、朋友的态度方面技巧得到 了锻炼。另一方面,正如艺术社团所强调的参与、投入、愉悦原 则,特色活动与社团活动教会了他们怎样与人相处的合作技巧, 通过实践更多地去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学会感悟、学会拓展、学会创新。 特色教育是体现学校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束 缚, 真正培养综合素质高、 具备良好市民素质的未来人才的一扇 窗户,成为学校教育成果的品牌,加强了学校的综合形象,提高 了社会声誉。 特色教育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 实现了扬长 补短,发挥了学生个性与特长,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1. 教师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近年来,我校有多个项目获广东省教育学会课题科研成果 奖。 《在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教师理论和教学水平》 和教育部规划科研课题“中小幼 STS 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实验” 子课题《全方位实施 STS教育, 培养中学生科技素质的探索与实 践实验研究报告》 ,《中学管乐艺术教育实践初探》 ,《中学化学最 优化教学研究与实验》荣获三等奖, 《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进程》荣获优秀奖。 “十一五”期间,我校的五大课题:由刘卫川校长、梁汉 明书记、陈捷副校长 、刘超主任主持的《转变教师观念,大面 积提高教育质量》课题,邓永健主任和龙坚树、李海萍老师主持 的《 xx 乡土历史文化探究》 ,李静怡主任主持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管乐训练和实践中的渗透》 ,蓝向荣老师主持的《化学教 学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陈莉老师主持的《和谐校园建设对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并完成了有关研究工作,并荣获 广东省教育学会课题科研成果奖。 最近,我校刘卫川校长主持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 生挫折行动研究》 、《初中生挫折教育与健康成长探究》 、罗江东 老师、刘卫川校长主持的《紧扣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功能,开展 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孙兵老师主持的《基于中小学教育测 评平台的促进学生》 四大课题又拉开了我校“十二五”教育科研 的序幕。 为今后继续推进我校教育科研, 争取学校“十二五”科 研保持城区学校领先地位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认真做好实验方案、 研究计划、课题分工、校本培训、课题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积极 推进我校“十一五”五大课题实验方案、研究计划、课题分工、 校本培训、 课题管理等相关工作。 并对新的四大的课题的研究目 标进行了论证部署,制订了 《关于十一五科研课题工作的指导意 见》 ,建立了学校课题研究参考资料库,并对新的研究工作进行 跟踪指导。 近年来,我校教师先后有 68 篇(项)论文(成果)获全国 奖励, 82 篇(项)论文(成果)获省级奖励, 106 篇(项)论文 (成果)获市级级奖励, 208 篇(项)论文(成果)获区级级奖 励(不完成统计) ,创下十二中建校以来的高峰。 2 .中、高考成绩连创新高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践行“用管理提升质量,用质量打造 品牌”的办学思路, 本着“努力把学校的一切事情做得更好”的 工作态度,积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健康、和谐、温馨的学 习环境,志存高远,明确奋斗目标;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 增强危机感,提高责任感;增强主动性,提高协调性;增强包容 心,提高自信心;保持良好状态,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认 真调研,巧教巧学;严把细节,加强高考方向性、有效性、规律 性的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辉煌的中、高考成绩。 近年来,连续 5 年夺得区的中考达标一等奖。高考上重点 线 5 人、上本科线 115 人、考上大学各类分数线人数 743 人。特 别是上全国重点线人数仅次于肇中、 一中, 排在城区公办学校的 第三位,更名列非重点学校的第一名。去年荣获“ xx 市高考优 秀单位奖”,整个 xx 市只有五所学校获得这个荣誉。我们学校 部分学科(体育、音乐、美术、化学)还获得了市教育局颁发的 “xx 市高考学科成绩优胜奖!” 近年来,我校师生先后有 160 项比赛获全国奖励, 有 238 项比赛获省级奖励, 有 498 项比赛获 市级奖励,有 1390 项比赛获区级级奖励(不完成统计) 。真正实 现了学生的“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3. 学校实力与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近年来,十二中知难而进,负重奋进,与时俱进,不断开 拓,积极进取,办学成绩节节攀升。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有 关部门评为“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集体”、 “广东省五四红旗 团委”、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贯 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省 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 “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科 学教育特色学校、 xx 市“文明单位”、 xx 市花园式单位、 xx 市 卫生先进单位、 xx 市环保教育先进集体、 xx 市普法宣传教育先 进单位、 xx 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xx 市一级学校、 xx 市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端州区“文明单位”, 端州区普教宣传先 进单位、 端州区“依法治校示范校”、 端州区“先进基层工会”、 端州区“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 端州区“教书育人先进集 体” 、端州区“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端州区“先进基层党组 织” 、端州区“德育优秀学校奖”、 端州区“中考达标一等 奖”、 端州区“普教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 端州区少先 队“四星级队部”、 端州区“少先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端 州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先进集体”、 “高考学科成绩优秀奖” 等多项殊荣。 今天的十二中,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管理不断强化, 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办学特色日趋成型。 已成为一所办学理念先 进、管理队伍精良、教职员工敬业、管理机制科学、德育工作扎 实、教学质量良好、教育科研积极、特色教育成绩显著、竞赛获 奖丰硕的和谐发展的城区完全中学。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主要存在问题: 1. 仍存在受旧的教育观念束缚的现象 虽然教师普遍转变了教育观念,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仍然存在受传统教学方法束缚的现象。 例如部分教师仍然担心学 生基础太差, 如果教师不讲学生是不懂的,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没 能够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不自觉地又变成教师讲为主。 2. 各科组的开展研究的程度不均 本课题研究非常重视通过科组建设来转变教师观念和提高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从而直接提高学校教学成绩。 在科组建设制 度的建立与完善、 科组教研等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 不过存在的 问题是由于各科组的人力资源、 教研热情与水平不均衡, 科研的 深入程度与成果也出现了不均衡。 3. 具有本校特色的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仍在探索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仍然有部分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创 新教学方法上的研究与实践不够深入与全面, 各科组的研究探索 也不均衡, 导致未能形成全校系统性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这样在 具体教学实践中,就出现了一些情况,例如同一个班,有些科目 实施了新的教学方法, 有些科目却仍然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 导 致学生可能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与方法出现差异, 也未能完全形成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 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实践的效 果, 甚至出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教学方法的老师都抱怨难教 的情况。 (二)今后研究设想 1. 加大科组建设与教研的力度。 除了继续完善已经建立起来的科组建设与教育制度,学校 还实行“领导挂帅”的措施, 每个科组都有领导直接指导与监督。 这样学校领导就可以更了解科组建设情况, 也为科组争取更多的 资源和机遇, 避免因为本身科组的人员力量不均而造成有些科组 积极性不够的现象。 2. 下一阶段的研究重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学校已经决定把重心放在探索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 学模式, 投放主要资源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面。 已经通过多次教师 培训、 派遣教师外出学习观摩, 对教师继续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 改革进行发动与培训。 目前各科组已经在研究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数学科组则已开始展开实践尝试。 学校继续坚持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改善和落实 各种制度, 力求下一阶段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齐心协 力进行教学改革, 形成全校的积极氛围, 实现真正大面积提高教 育质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