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自律的5年经验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变自律的5年经验总结

变自律的5年经验总结 ‎  很多人会在生活中慢慢的迷失自我,这是因为住不到自律。要真正的认识自己,要给自己下一个目标,要不断激励自我,最后慢慢的做到自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变自律的5年经验总结,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这五年里,我从学生萌新变成职场青铜(目前还要继续升级到王者),从身无分文到有房有存款,公众号也从随便写写变成了有一群定时关注我的朋友,生活状态和对世界的认知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自律这件事情,已经从最初的强调形式化,变得越来越朴素,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而近一年来,我写了很多理财观念或投资技巧,收到了很多反馈。       这期间我意识到:很多人无法获取财富的原因并不是不懂财富道理,而是无法在生活中实践,进而因为没有获得正向反馈又反过来对财富道理产生了怀疑。       回归到本质问题:想要拥有财富,首先要拥有值得获取财富的品质。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律。       与其在经济低迷地时候抱怨时运不济,不如珍惜时间充实自己。 ‎ ‎      这一篇我不强调实操层面的技巧,而是想探讨自律的底层逻辑,真正帮助到那些想要变得自律的人。       1       认识自己       自律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       我发现很多人在生活中迷失,难以获取财富,无法做决定,本质上都是不了解自己,甚至不愿意花时间认识自己。       认知自己,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管理自己”,也会对下面的每一个环节起到参考作用。       这里我推荐每个人都去做一遍MBTI测试。MBTI是著名的心理学量表,能较好地测量出一个人的性格偏好。       【名词解释】美国的凯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研制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这个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为基础,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四个维度如同四把标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那个端点,就意味着个体就有哪方面的偏好。如在第一维度上,个体的性格靠近外倾这一端,就偏外倾,而且越接近端点,偏好越强。——百度百科      ‎ ‎ 我目前是INTJ专家型,倾向于内向、直觉、思考、判断,完美主义者,追求个人自由和能力,优点是善于全局性思维和判断性思维,喜欢刨根问底追求本质,缺点是对自己和对别人都要求过高,容易过于冷静缺乏人情。       (话说,一些面试不知道如何回答自己优缺点的童鞋,也可以参考这个测试结论)       适合的领域包括科研、科技应用、技术咨询、管理咨询、金融、投资领域、创造性行业。(目前看跟我从事的工作简直是100%契合)       我的MBTI图形,在直觉和内向的倾向性非常明显。而几年前我测试的时候还是ENTJ,这几年其他都没发生变化,只是变内向了       MBTI的测试结果是个巨长无比的报告,大家自己测一下看看。       这些结论非常重要,会给下面的所有环节提供判断依据。       2       设置目标       没有目标的盲目自律,都是“战略上的懒惰”,而且非常难以坚持。       寻找人生目标的话,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提供一个寻找人生目标的方法论》       但是自律基础比较差的童鞋,不要一开始就上纲上线,先设置容易实现的目标,比如: ‎ ‎      每天坚持读书10分钟;       每天12点以前睡觉;       每天起床都要喝一杯水;       每周记账一次……       类似于这样的小习惯,先培养起来。       任何能力都需要训练,既然是训练就要从易到难,自律也是。       选目标的时候也要基于自己的人格特质,选自己喜欢的,如果是一件自己厌恶的事,任何人都坚持不下来。          3       找到激励方法       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激励方法。       自律是反人性的,大家都难以坚持,所以要用科学地方式“诱导”自己坚持下去。       这里推荐大家了解一些基础的激励理论,比如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弗鲁姆的希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我觉得这三个理论比较适合应用在自我管理)       这里以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为例。      ‎ ‎ 名词解释: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情谊需要三种,其中成就需要对于个人、团体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就需要高的人一般都具有关心事业成败、愿意承担责任、有明确奋斗目标、喜欢创造性工作、不怕疲劳等特点。这种类型的人越多,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成就需要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培养提高。——百度百科       我是管理学出身,以前上学的时候就注意到,我是非常典型的成就需要型人格。       上学的时候,我在意的不是考多少分,而是考第一名。我的成绩取决于我们班的全班第二,我的能力仅限于比TA高出几分……(绝对不是“学霸”,缺乏学术追求)       工作以后,比起薪酬、福利甚至是公司规模,我更关注的是能否从工作内容本身获取成就感。别人干不了的,我能Hold住;竞品干出50%的业绩,我能干出120%——这些才能激发我的工作热情。       如何把这种人格应用到自我管理上?       对我而言,我会把目标/计划公布出来(写帖子、写公众号),从大家的反馈中受到激励,这种激励比实物奖励来得更有效。       类似地,如果发现你是情谊需要型人格,可能找一个好朋友相互监督,会更有效地帮助你养成自律的习惯。       当然,如果你研究了其他激励理论,发现自己需要实物刺激,那么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自己买买买或者吃吃吃也很好~ ‎ ‎      4       制定计划       现在我们准备的素材包括: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选定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       选定了适合自己的激励方式。       这时候,再进入制定计划环节。       制定计划需要注意的是:周期短、难度低、留有空间。       比如每天起床先喝一杯水这种小目标,我会建议把周期只定为1周,而且允许有两次补喝水的机会。       周期定地短一些,是为了尽快获取“任务完成”的反馈;       设置补喝水的机会,是难免会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某天起晚了赶着上班,出门前没来得及喝水,那到公司以后再喝一杯也可以接受。       可能有人会说了:不就是喝一杯水么,搞这么麻烦。       这就是我强调的:自律需要训练,如果不从小目标开始训练,大目标又完成不了,那么就会一直原地踏步。       (当然,因为我特别不爱喝水,女生又特别需要喝水,习惯性拿这个举例子……) ‎ ‎      5       善用工具       执行过程中可以用一些工具帮助自己坚持。       我用过觉得有效的:       把计划写下来。不管是写手账还是写成小纸条,写下来就会更有仪式感,更让人想去完成它。以前我写在手账里,今年我的习惯是把to do写在便利贴上,直接贴在工位的视线所达处,只要抬头就能看到。       利用app提醒功能,比如iphone系统的日历、提醒事项。一些非工作类的任务我会记在手机上,都是iphone自带的功能,给自己的日历直接添加事件,可以像公司会议一样提醒自己“该喝水了”。提醒事项功能更适合做check list。       Mac系统里自带的这些GTD工具都非常好用,而且手机电脑可以同步,个人觉得没必要另外下载app了       我用过觉得没效的:       番茄钟。特别讨厌这些刻板的工具,为什么必须是25分钟,24/26分钟就不行?       累计完成率的打卡方式。只有每天的to do list对我有效,如果是累计制的量表,对我就没有激励效果(比如设定目标为每周运动300分钟,运动了半小时就记为完成了10%)。后来想了想,是因为拆解成每天的to ‎ do会让我更早获得结果反馈,不需要等到周末——及时反馈的道理,在管理学或者互联网产品设计里都应用很多了……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我的情况。       每个人的性格和激励方法都不一样,实践过程中多尝试。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后,就会进入一个越来越好的状态,你可能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做得这么好。       最后。       最近我文章发得少,并不是“不自律”,而是我也在重构自己。       五年了,这五年来我用加速度向前冲,也以加速度成长。过程中的确收获了非常多,但我觉得到了要缓下来自我整理的时候了。       最近的自律都用在了健身保健,早睡早起,美容养颜喝枸杞,以前每天看书的计划换成了每天必须按时吃维生素……说不定下篇文章我就要写“如何变美”了……       开玩笑啦。       即便换了一种节奏,依然是在探索“如何变得幸福”的终极课题。       有新感悟的话,我也会分享给大家。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