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43/b4aaa37b9d24bfd883ed7d75ddec41af/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43/b4aaa37b9d24bfd883ed7d75ddec41af/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43/b4aaa37b9d24bfd883ed7d75ddec41af/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构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
信息技术论文之构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三位一体” 模式 一、发挥好学校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不断丰富校园内容,设置校 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组织开 展有关国情、法制等多媒体专题制作比赛,开设“网上论坛”自由讨论 热点问题、新人新事、建立电子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向学生推荐 优秀网站。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 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具体的 上网指导可从如何掌握网络操作技术、怎样安全上网,如何增强网络免 疫力三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发布、传送、获取信息的原 理与技术,帮助学生增强安全上网意识,提高学生正确分辨、判断和选 择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的 信息服务,使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二)注重培养健康的网络风尚。要适应网络社会传播方式的 变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声、文、图像表达教学内容,改革教 学方式,切实加强中学生“网德”、“网风”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 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维护网络 秩序的重要性,使每个入网者都能批判地对待大量的网络信息,不断提 高中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要利用召开主题的班 会等形式,把中学生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网络浏览、交网友等现象作 为主题,让学生在交流甚至争论中确立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网络行 为意识。 (三)扩大校园网络道德教育的参与度。要结合实际地组织学 生开展一些专题性的电子作品创作,引导、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 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以增加网络德 育主体的参与力度。同时,学校要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建立 富于特色的校园主页,开辟学校德育的虚拟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 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 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使 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 入理的德育绩效。 二、发挥好家庭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后盾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态度。家庭对孩子上网的认识,体现在 教育指导态度上。而家庭对孩子上网的教育指导态度又表现在双方关系 方面反馈信息的相互交流。当家长的教育指导态度被孩子体验到是一种 真诚的关怀时,孩子就会相应地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地加以接受,就 会形成为一种互相信赖的和谐家庭关系。反之,家长的教育指导态度如 果被孩子体验为是一种恶意限制时,就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抵触和行动 上的抗拒,形成一种情绪上对立、互存戒心的关系,对父母的逆反心理 导致家长的道德教育难以实现。因此,家庭在运用自己的威信培养孩子 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通过柔性机制的建立, 注意孩子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鉴别能力的提高以及道德判断力与自制力 的培养,以增强孩子网络道德的选择力和免疫力,最终达到孩子能利用 内心的道德信念来自觉调节与控制网上行为。 (二)把握正确的引导方法。网络交流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必由 之路,是要让他们健康成长,成熟起来,不是禁止他们上网交流,这里 的关键是把握好正确的网络道德引导方法。一是正确处理好网络时代的 代际关系,增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多带孩子参与社会的交际,让孩 子更广泛,全方位地接触社会,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二是 经常和孩子一起上网,不耻下问,让孩子来教自己如何使用电脑,培养 孩子的自尊,让他们给你看他们上什么网,和谁聊天。三是经常提醒孩 子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其信息的真实性要打折扣。不要轻易在网上泄露 自己的情况,不与网上认识的人进行约会。四是不要让孩子在无人监视 的情况下上网,仔细选择家中电脑安放的位置,最好将电脑安置在家庭 中的共用区域,不要放在孩子的卧室。 (三)选择正确的疏导方式。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中学 生的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 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产生对网络的过 分依赖,有的甚至染上“网络成瘾症”,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对待犯错的孩子要有一颗绝对宽容而真诚的心,采取正确的方式 疏导和解决孩子在上网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学会站在十几岁的孩子的角 度考虑问题,通过和气沟通、平等协商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 里,为什么错了,怎么纠正错误”,并给予必要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三、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规范作用 (一)加强网站管理。要加强网络管理,强化网控中心功能, 根据现实需要对现有网络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并结合网络这一 特殊的德育阵地制定有关网络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性手段共同打击网 络犯罪。要加强虚拟主机、主机托管等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管理,全面 规范清理互联网接入服务。要建立完善不良信息和违规经营行为的发现 机制、监督机制和处置机制。要加强完善网站实名等基础管理工作,充 分发挥互联网管理的行业支撑作用。 (二)优化网络环境。一方面优化“网内”环境。要开辟区别 于普通上网区域的专区,相对独立,在可能的情况下,区分成人界面和 未成年人界面,控制青少年上网时间和屏蔽网络不良内容。要不断增大 投入,加快网络监控技术的创新,构筑因特网的“信息海关”,利用“中 国墙因特网过滤器”堵截来自海内外的各种有害信息,鼓励支持企业研 究开发并提供具有过滤淫秽色情信息功能的服务,尽快推广使用绿色上 网软件,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要优化“网外”环境。 各职能部门要统一协调,齐抓共管,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要严格执行 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小学校周围 200 米内不得设置网吧等 规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网络经营场所“准入”管理和日常监 督。 (三)完善网络服务。网络道德建设要从信息的源头抓起,坚 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 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 正气,积极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内容来占领网 络阵地。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 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 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 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 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