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关于农民法制意识调查报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关于农民法制意识调查报告

2020 关于农民法制意识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足部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 日益彰显。 劳动力市场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速度不断 提高。与此相反, 传统市场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 的许多制度扔阻碍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农民是合法权利得不到 充分有效地保护。 由于历史级制度为得到根本改进, 有些地区农民与 城镇居民的差距显著。 农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是祖国的未来 和民族的希望, 农民只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 才能在现实生活中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农民法律意识的强弱, 法律素质的高 低,直接关系到我过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 的实施。 笔者与小组成员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 并 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 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 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 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据了解, 新农村建设后农民 越来越知道法律的重要性, 为了了解安义石鼻镇居民的法律意识特进 行此次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形式为主, 非 结构式访问的方式为辅,在发出的 100 分问卷中,回收率为 76 % , 其中有效率为 65% ,其中年龄分布比较平衡。于此可见,此次调查 的结果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随着各界坚持不懈地开展普法工作以及媒体对以案说法的报道 越来越多, 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维权意识开始加强, 农民也越来越 注意到了法律的重要性。 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 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 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 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 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 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 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 这种对 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 更倾 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 情在处理问题是在某种程度上占了极 大的比重。 第二,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足。小组在安义石 鼻镇调查的时候发现, 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 比如很多 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 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 更不要说 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 因此, 除一些重大犯罪 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第三, 权利意识淡薄。 “民不与官斗”、 “一年官司十年仇”、 “吃亏是福” 等传统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一群人。 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 响,长期以来, 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 政治统治功能, 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 而忽 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 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 不少农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 知道,却信守,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争,一味忍让。 第四, 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 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 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 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 ; 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 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现实生活中, 我国农村 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 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 广大 农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 在农民的心中, 政府管理了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 径,远远大于寻找法律救济的比重。 第五,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制约市民法律素质提高的瓶颈。 当地居民掌握法律法规数量明显不足。 大部分居民民对内容有大致了 解的法律法规仅在 10 种以下,对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认知水平不均 衡且带有明显的选择性。法律认知不足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法律遵守, 居民不遵守法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懂法。 大多数居民认为不遵守法 律的原因是不懂法, 尤其是在居民维权意识比较强烈的情况下, 法律 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理智行为。 第一,受教育程度不高,影响其法律素质的提高。由于传统和 现实原因相互交织, 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据有关资料统 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7.7 年,而城市为 12.2 年。而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 , 发现现在安义县石鼻镇在接受调查的人 群中学历在高中以上的 仅为 23.85% ,而大学毕业的很少。另据有 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绝对数高达 8507 万左右,而其中 90%的文 盲分布在农村。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响到其学法、 知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阻碍 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第二,法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较差。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农 村良好的执法、守法、崇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 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农民在碰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而 不是找法院,这不仅使 __ 的实现困难重重,也使司法的终极权威性 大打折扣。农民不相信法院,无意诉诸法律,却对用行政手段解决纠 纷充满憧憬。而农村的行政执法情况又如何呢 ?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素 质低下,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中以权代法、以势乱法、执 法违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乡村执法者的这些形象和执法行为必然削 弱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使人们不再相信、 尊重和遵守法律。 第三,农村普法工作较为薄弱。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与政府的法 制宣传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虽然已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计划, 但总的 来讲,我国普法 __ 收效甚微。特别是农村,政府的普法投入不足, 未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 只是简单地发放 普法法律法规选编,普法流于形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法制宣传中 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 重实体法, 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 这势必使农民对法 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第四,当地居民能用到的法律途径很少,当地居民的遇到问题 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能够找那些途径以获得帮助,他们 ( 他别是年 龄较大的人 ) 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只能想到向政府求助。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 改变,但这远远不足。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 代化法治国家必须转变农民的思想,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让他们做 一个现代农民。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教育新模式是关键我国目前的普法教 育,是指政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全社会的法律宣传教育, “目的在于 让全体社会成员获得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情感,确立法律信仰,”这 种自上而下的普法教育模式在农村地区所取得成效低于预期值。 因此, 首先要从发展的视角搞清楚现阶段农民对法律的需求, 这样才能避免 形式主义普法, 提高农民学习法律的热情和自主性, 同时要加大投入, 突破陈旧的普法方式, 搞好法律援助, 将普法的重点放到现代法治理 念和民主思想的教育宣传上来, 提高农民对法律的深层认识。 一方面 要结合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 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 在法制教 育中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采取以案说法、 在农贸集市设立法律咨询点以及法制文艺演出等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使农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制观念, 在潜 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 这样才不至于使 “送法下乡” 变成简单的 “送 书下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 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传播速度 快的优势,进行农村普法工作。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要使农民都 进行有效的社会参与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必须有完善规范的法律体 系。政府应对村委会工作制度进行法制改革, 保证村委会有效快速的 进行基层工作,使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管理自己的事务。 此外,对于农村留守的老人孩子应采取一些针对的方式。 对提高老人法律意识来说,一是开展全面性的《老年人权益保 障法》宣传,宣传通过法制宣传橱窗,黑板报、法律咨询等为老年人 开展法律服务, 帮助老人排疑解难 ; 二是为特殊老年人提供上 __ ,工 作人员对有残疾或行下不便的老人进行了一次走访, 能及时满足老年 人法律方面的需求 ; 三是为老年人发放《法律服务手册》及工作人员 联系卡, 通过此项工作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法律需求, 将有援助需求 进便于及时联系 ; 四是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专题咨询活动。开展法律 援助现场咨询活动,回答了老年人关心的老年婚姻、遗产继承、赡养 纠纷、分家析产、 拆迁安置及遗嘱效力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消除了老 年人心中心疑惑。 而对于提高儿童来法律意识来说,一是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 学大纲, 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 教材、 课时、 师资 “四落实” , 同时,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 法制实践活动 ; 二是确保课时到位。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品德课、初中 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 同时,要 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 ;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 教育宣传及相关的 __ 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 可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安排, 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法 制教育专门课程 ; 三是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有计划、有针 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 可采取脱产进修、 短期培 训、专家辅导、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四五”普法期间,力争将所 有中小学法制课老师轮训一遍。 有条件的中学要引进法律专业的毕业 生充实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广大 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内容仅供参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