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讲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讲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讲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中央在 10 月 28 号至 31 号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决定》 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 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 完善和发展什么” 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决定既有理论上的新概括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决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这次四中全会在制度建设上有着里程碑的作用。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里面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 我们所谓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肯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而不是其它的; 是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框架下, 我们如何有效推进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层含义, 它讲了两个, 一个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个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我的理解,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指各项制度要现代化, 不管是经济方面的、 政治方面的、 社会方面、 文化方面的, 这些制度都要现代化。 能力现代化是执行制度的能力现代化,要使制度能够变成现实, 能够落到实处, 所以执行制度的能力也要现代化。 这就使三者构成一个关系, 一个大的方面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的现代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现代化, 实现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能力要现代化,是这样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 决定起草的背景 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新中国 70 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 中央政治局决定这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 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构建系统完备、 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 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 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 到 2035 年, “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二中、 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 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 建设伟大工程、 推进伟大事业、 实现伟大梦想, 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现在, 我们党有必要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系统总结, 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第二, 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 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 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 336 项重大改革举措。 经过 5 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 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 也要看到, 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 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 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 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 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 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我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强调, 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 力度不减, 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 走得更远”。 这就要求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 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相比过去,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 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 对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 相应地建章立制、 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 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 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 这是应对风险挑战、 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改革发展稳定、 内政外交国防、 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 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 这些风险挑战, 有的来自国内, 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 有的来自自然界。 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二、 决定的基本内容 决定紧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主题, 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出发, 着眼于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积累的经验、 形成的原则, 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 重要制度, 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 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决定稿由 15 部分构成, 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 是总论, 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显著优势, 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做出三个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植根中国大地、 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 ‎ 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 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的科学理论, 保持政治稳定, 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人民民主, 密切联系群众,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现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 价值理念、 道德观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 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善于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 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指挥枪, 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 有力保障国家主权、 安全、 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坚持“一国两制”, 保持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这些显著优势, 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 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 ‎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这就是一个三步走大战略。 这个目标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完全挂钩了, 进一步指明了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 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第二板块为分论, 从决定的第二部分到第十四部分, 这部分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 基本制度、 重要制度, 安排了 13 个部分, 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 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并作出工作部署。‎ 十三个“坚持和完善”‎ ‎(一)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提高党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水平。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体系, 它不是单项的, 要形成一整套制度, 既要坚持它, 还要完善它。 全会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提出 6 方面要求: 一是建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制度。 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 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 坚持不懈锤炼党员、 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二是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三是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四是健全为人民执政、 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 五是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六是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这 6 个方面制度是构成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 必须全面建设好、 始终坚持好、 不断完善和发展好。‎ 党的领导最终落到三句话上: 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科学化、 民主化、 法治化是这次公报中特别强调的关健词, 党的领导是写到《宪法》 中的, 但是党如何领导, 最终就要走向科学化、民主化、 法治化的轨道。 党应该在科学框架下实施领导, 坚持科学。 过去领导拍脑袋决策, 动不动造成浪费了, 就不是科学领导。 要用科学思维和精神来实施领导。民主化, 不管决策也好, 重大问题也好, 要经过协商、 讨论,‎ ‎ 要有民意的支持,要有民主程序来保障党的领导是在老百姓中有基础的, 在党员中有基础的,坚持党内民主、 人民民主, 在这个框架下坚持党的领导。‎ 法治化, 就是党的领导也要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这几年我们建立了很多党内法规, 把党的法规条例也纳入到国家法制框架中了。 过去讲法制框架一般指的是人大颁布的法律, 国务院颁布的条例, 一般还不包括党内条例。 但是自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法制政府、 法制社会, 这个决议出来以后, 就把党的条例、 党的一些规章制度整个纳入到国家的法制框架中去了。 党的条例、 规章也成为法制的一部分了。这个法治化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因为党的领导在《宪法》 范围内,《宪法》 是大法, 也要符合我们国家颁布的一些基本法律, 而且也要符合党内颁布的各种各样的规章、 条例、 规定,这些都是可以理解为党的领导法治化的大的方向。 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水平” 排在十三个“坚持和完善” 第一位, 充分彰显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点方向、 主要任务、 工作要求和重要举措。 包括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健全人大组织制度、 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等。 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 做好港澳同胞、 台湾同胞、 海外侨胞工作。‎ ‎ 四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是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决定通过一系列良好的制度设计, 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这正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提高党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能力。这部分提出四个方面的举措进行保障。 一是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等; 二是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三是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四是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保证行政权、 监察权、 审判权、 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 人民群众对通过‘打招呼’‘批条子’‘递材料’ 等干预执法司法案件的现象深恶痛绝,要坚决排除各种非法干预, 坚决排除各种潜规则, 绝不允许法外开恩, 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 金钱案。 提出了多项措施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构建职责明确、 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这是对行政体制改革新的概括, 是这次全会公报里对行政体制的描绘, 这是非常关键的。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现代化, 首先是政府治理体系、 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政府走在国家治理的前台, 国家靠什么治理? 主要靠政府治理, 那么它的能力、它的认知、 它的手段方式是不是恰当, 是不是具有公平正义, 对整个治理的影响就非常大。一是完善国家行政体制。 包括行政决策、 行政执行、 行政组织、 行政监督体制。 还对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 ‎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政府有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 在这些方面都要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 三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推进机构、 职能、 权限、 程序、 责任法定化。 四是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决定从完善国家行政体制、 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等四个维度, 对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指明了方向。‎ ‎(五)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部分有一个非常新的过去没有的提法, 把分配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多年来, 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 就是在此基础上, 把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这三项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支撑、 相互促进。 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 更加定型。 一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 支持、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五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六)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 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 三是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四是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五是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从制度层面强调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体系建设问题,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阐发。‎ ‎(七)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到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到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决定提出,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决定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 对构建更加公平、 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之“网” 作出部署安排,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为民初心。决定还提出,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 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是决定的亮点之一, 表明多样化的民生需求要在“共建共享”的社会建设中破题。 决定首次提出“民生保障制度” 概念, 会推动就业、 教育、社会保障、 健康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形成一套有效增进人民福祉的长效机制。‎ ‎(八)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保持社会稳定、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这部分提出建设人人有责、 人人尽责、 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 权益保障通道, 完善信访制度, 完善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是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四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是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九)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出部署,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更加具有系统性、 全面性、 可操作性。 决定提出,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这 4 个方面制度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每一项制度建设都非常具体, 同时包含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在逻辑上相互贯通, 在实践中相互关联。 未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并坚决执行这些制度,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 让人们享受到更蓝的天、 更绿的山、 更清的水、 更优美的环境。‎ ‎(十)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决定将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予以明确,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领导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为进一步铸牢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 强军之魂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 二是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三是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经过长期发展,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制度日臻完善, 形成了包括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 中央军委,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 实行党委制、 政治委员制、 政治机关制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坚如磐石的制度保证。‎ ‎(十一)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制度体系,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全会对此提出一系列工作任务和要求。 一是坚持依法治港治澳, 包括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 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机制, 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等; 二是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等; 三是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支持特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 三是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十二)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定型,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决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表明中国倡导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是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二是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三是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十三)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决定从一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二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 不能腐、 不想腐体制机制 3 个方面, 作出明确安排和部署, 为公权力运行扎紧“制度之笼”。‎ 这 3 个方面分别从对权力的监督、 对权力的配置制约和反腐败体制机制角度, 为保证公权力不被滥用, 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压倒性胜利作出科学系统安排。 在对权力的监督方面, 决定明确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改革路径,‎ ‎ 即推进纪律监督、 监察监督、 派驻监督、 巡视监督统筹衔接, 同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 推动人大监督、 民主监督、 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 相互协调; 在对权力的配置制约方面, 决定提出了“权责法定、 权责透明、 权责统一” 3 大原则, 通过明晰权力边界、 推动用权公开、 完善精准问责机制等措施, 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深化治本之策。 为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决定着眼强化“不敢腐”, 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着眼保障“不能腐”, 提出推动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着眼筑牢“不想腐”, 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 第三板块为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 主要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提出要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 科学谋划、 精心组织, 远近结合、 整体推进, 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 带头维护制度权威, 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 严格执行制度、 坚决维护制度。 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 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 坚决杜绝做选择、 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 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 坚定制度自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 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未来怎么干?制度的顶层设计已经搭好, 更重要的是细化、 落实。 将制度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这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 ‎ 更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随着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 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