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教学更需“随机应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教学更需“随机应变”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教学更需“随机应变” ‎ ‎ 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近两年里,我们不断地摸索前进,和学生一样经历着探究的路,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在涌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当前科学课堂教学在很多时候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这个问题我们放到课外去研究”之类的话来搪塞。这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按预定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绝不允许学生出“格”,这样的课就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也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认为科学课堂应提倡“应变是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用自身的科学素养来解决课堂中根本不可预知的生成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因生成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教学目标完不成,材料提供上的难度等。本人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同行的研究课,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 ‎ 、变备课为备学生。备课要备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策,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不允许出现其他情况,因此,备课只要备一种思路就行了,而应变式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必定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备课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的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这对教师备课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教师的备课重心应转移到备学生上来,充分地了解学生是处理课堂生成的必要条件。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学生:1、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社会在发展,孩子们的见识也在发展,很多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我们做科学教师有时想象不到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能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2、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来发现学生的科学的兴趣程度,针对不同的班级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有的班级很喜欢科学课,喜欢在严密的科学探究实验中得出结论,教师在设计时就可以充分放开一些;有的班级对科学课兴趣不大,教师就应想办法使课堂的语言丰富些,幽默些,吸引学生的注意,逐步培养其兴趣,在设计时就可以保守一些。3、学生的个性特征。一般来说,科学教师要教五、六个平行班,认识每个学生是件难事,更不要说了解全部学生的个性,但是一个班级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人物的性格,教师必须了解。例如班级里有一两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应对。科学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是进行探究的必要保障。按照预设进行探究实验的材料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学生使用的一般 也是同一种或同几种的材料,教师很容易准备,而生成式的科学课堂教学则提倡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这就带来了材料准备上的难度。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越是学生的东西,越容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越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应变式的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备课可能会感觉无从入手,设计得太开放,怕学生偏离了学习的主要内容,完不成教学目标。设计得太保守,又不能体现课堂的民主,生成也就不会产生,一切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这里的矛盾如何解决?需要我们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二、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的平衡点,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主导性。现在的科学课堂,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学生充分自主,教师略作指导;一种是教师充分细致指导,学生则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带着镣铐跳舞。究竟哪一种更有利于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在谁也说不上来。因此,在应变式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寻找这两者之间的最佳的、合适的切入点,或者说平衡点。本人认为,应变式的课堂,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课堂组织权,进行有效的生成。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 ,并与备课预料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预料之中的则按预先设计的对策教学;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则与教学目标(不仅指认知目标)比较,看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后续教学活动。例如我在《磁铁的磁性》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探究出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个性质后准备下一个环节突展的教学,而这是有一位同学不小心把一块条形磁铁摔成了两段,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块摔断的磁铁上,都在等着我如何批评这个同学,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机会,没有去批评者为不小心的同学,而是反问其他同学一句:这块摔断的磁铁还有两极吗?如何去研究呢?学生探究的欲望又一次被激起,这样把预先设计的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放弃了,却反而收到了更好的效果。这种机会当然不是每节课上都有,但是有了这样的机会就一定要把握,不要简单地批评这位同学,而 应该感谢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又如现在很多科学课在课始,我们往往抱着学生自主选择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从自己提出的问题中自主选择进行研究。我们知道,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是千奇百怪的,我们很难在课前准备的时候考虑周全,这时候,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其实是不现实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科学课不需要那么花哨,还是实际一点,开门见山的引入要研究的问题为好。如果一定要体现学生自主选择,那么在学生提出一大串的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的重点。三、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活资源的生长新起点 ‎ 以往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课本知识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如果一致就好,而对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独特的看法持不温不火的态度,要么是不管对错一律肯定,要么是含糊其辞,不予深究。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展示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展示学习的过程。教师评价是要指出学生回答中所包含的智力价值,以及采取了何中学习方法,教师此时就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跟着学生走。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是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探究作好准备,评价应成为课堂活资源的生长新起点。正如    叶澜教授说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活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应该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者”。通过信息重组,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应变式的创生性质。“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所谓“应变是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显而易见效果要好得多。当然传统的教学流程由于预设的不可改变,相对而言,教师对课堂的节奏较容易把握,也不大会出现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的情况。而应变式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提出问题的不可预知性,如果学生提出了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以前我们往往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 的说法,现在的问题是,一桶水也毕竟是有限的一桶水,它不能满足学生无限的求知欲,于是,又一对新的矛盾产生了。应变式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何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使教师适应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也是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师进修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