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析小学数学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数学论文之浅析小学数学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数学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而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伊始,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本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以旧导新,搭桥铺路。 采用“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苹果、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苹果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我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苹果,继续让学生把七个苹果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苹果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 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教学手段不恰当的话,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而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例如在教《统计》一课时,我先用一个很精美的开场动画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在动画中,有很多游乐的设施和游玩的人,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统计游玩的人数,激发学生想出了许多种方法去统计,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比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创设问题,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 ,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4厘米和3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使学生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导入新课的又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必须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 ”、“令人深思”。例如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先在投影上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个三角玻璃板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但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一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五、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 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犹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 时,首先显示一个长方体,再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上红色、蓝色、黄色,然后移动前面至后面、移动右面至左面、移动上面至下面,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带上音响,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并且引起学生概括“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接着,选择水平方向的一条棱旋转,发现它与其它三条棱长度相等,亦即水平方向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前后方向的四条棱长度都相等,再引导学生概括成“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学生建立表象后,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六、创设情境,已景激情。 电教媒体聚“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教师也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钥匙。但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而引起的,所以,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就是动物王国举行数学比赛的镜头,小熊、小猴,小鹿都高高兴兴地去参加了,大象爷爷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1.5、1.50、1.500这三个数的大小,小熊认为第三个数最大,小猴认为第一个数最大,而小鹿认为一样大… 那么,到底谁大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完今天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后,你们一定会明白的。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便诱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 七、利用故事,激发想象。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以便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欣赏吗?”这时我便打多媒体:“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 ,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看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巧妙运用、精心制作,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乐学氛围,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助于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乐中学知,有的放矢,寓教于乐的目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