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2020-2021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2020-2021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奎文区教科院2019年工作要点》和学校2019年工作要点,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为统领,深化课程体系和生态课堂建设,以课程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研为催化剂,以评价为总抓手,开展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的学科教学行动研究,在问题解决中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 二、工作目标 1.深化课程研究,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 2.深化课堂改革,实施基于标准的有效教学 3.立足习惯养成,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4.抓好艺体工作,提升学生艺体素养 5.深化诗文育人研究,促进师生特色发展 6.实施层级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7.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校本教研、科研 8.完善师生评价,抓实教学管理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课程研究,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 1.坚持育人理念,完善“诗意”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培养“生活自理、学习自主、品行自律”的诗意少年为目标,继续完善诗意课程体系建设,凸显立德树人根本指向,扎实落实国家课程,深化诗文育人特色校本必修课程,拓展选修特需课程,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德育课程系列化,特色课程综合化,选修课程个性化。国家课程突出学科本位,注重学科核心概念学习、核心素养培育和德育渗透,地方、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拓展和补充,注重发挥拓展性和特需性。 2.坚持主题融合理念,开展跨学科融合课程研究。 深化党建和德育融合课程。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每个年级确立不同的党建和德育融合课程主题,明确核心团队,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育人价值和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育人的契合。其中四年级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五年级主题:红色初心 追逐中国梦;六年级主题:我和我的祖国。搭建“学科育人示范课”“学科育人课程论坛”等交流展示平台,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 坚持贯通培养理念,为卓越人才提供特需课程。 深入开展卓越人才培养工作。通过问卷调查、教师推荐、家长访谈、特长展示、以赛代测、专家会商、综合性面试等方式,发现具有特长和特殊潜质的学生,遴选“卓越人才”培养对象。根据学生发展优势与特长,依托校本选修课程,探索设立“特需课程”。成立辅导团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定期开展各种才艺比赛,利用升旗、大课间、集会等方式进行卓越人才展示,及时展示课程实施成果,帮助卓越学生实现个人专长持续发展。本学期学校继续在四至六年级每周二、周五开设社团课、选修课,包靠中层要跟进课堂认真听课、指导,学期末展示各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材料和教学成果。 (二)深化课堂改革,实施基于标准的有效教学 1.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研制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标准 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分解学科课程标准,细化各年级各学期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编制基于学科核心概念学习的进阶性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标准,编制课标与课程资源双向关联表,编制学业水平标准与学科单元质量检测题目相对应的双向细目表,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质量标准化保障制度体系。 2.完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继续完善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主题单元(模块)为单位,构建包含教案、课件、作业设计、单元检测试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微课、视频资料等内容的学科教学资源库,为高效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上内容作为先周备课,每周五下午下班前以备课组为单位上交学科分管主任,分管主任负责做好统计,作为期末评优的重要依据。 3.提升常态课质量,开展基于标准的有效教学。 认真落实潍坊市教科院《关于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的指导意见》(潍教科院字〔2019〕2号)。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使新授、复习、作业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努力使教学过程整体化。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做到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 落实推门听课,抓实“常态课”的管理,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各学科主任要至少普听一遍本学科任课教师的课,通过查看备课、观课议课、跟踪听课、家长学生访谈等措施,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校级以上公开课的指导和评价力度,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公开课以及各种形式的课例研讨活动。抓实新教师三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究课、五一杯青年教师展示课等公开课的集体备课、反思、观课、议课等过程管理,强化年级组内教研,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发现、培养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引领教师走向个性发展。 4.优化作业设计与批改,实现轻负高质。 优化作业布置与管理机制,全面细化、落实学生课业公示制度。各备课组要立足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研究、设计不同层次的基础作业、特色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集体备课中体现作业内容。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而有效,并且要全批全改,做到二次批改。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做归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保证。学校每月进行一次作业常规检查或抽查,学期中、学期末集中展评,向老师们推荐优秀作业和特色作业,将分层作业、减负增效落到实处。班主任及时填写家庭作业记录单,每周记录一张,于每周五下班前交教导处存档。 5.深化预习与复习环节,实现自主学习。 预习与复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各教研组(备课组)统一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与复习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要求,在教案中也应有所反映,预习与复习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形式进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检查。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案,进行上课。对学生的预习与复习应重在指导,四年级进行课内预习指导,五、六年级进行课外预习。预习与复习所用的时间计入学生的作业量。 6.加强学业质量监控,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学校质量监测体系,形成科学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各任课教师做好每节课的自我检测,做到堂堂清;各教研组加强试题命制技术的效度评价研究,统一命题,做好单元质量检测和反馈与矫正工作;学校做好期中试题命制、期末质量统一检测与评价研究。每次检测完毕,各教研组、班级和任课教师要针对检测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制定教学改进计划,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到实处,迎接市区的质量抽测。将单元检测纳入月教学常规检查,每月对学生的单元检测成绩进行记录,做好学生学习过程追踪分析,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三)立足习惯养成,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制定《潍坊市实验小学学生学习规范》,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并将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纳入学校“诗意少年”学生学业评价。本学期重点做好学生四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结合全科阅读,实施“阅读百天工程”,建立学生阅读档案,鼓励学生每天读书打卡。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必读书目的阅读,做好读前指导,上好读书汇报课,并落实到备课和课堂中,必读书目内容纳入质量检测。开展学生读书交流展示活动,通过思维导图、手抄报、微信、每篇等记录展示学生阅读成果。 2.培养良好作业习惯,促进学习质量提高。 不布置机械性的作业,增加探究性作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思维训练比重。积极探索创新作业、实效作业,每个班、每个学科都要引进积分管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积极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及时、主动、高效、高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促进学习质量提升。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奠定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一是结合关于《加强写字教学开展书写法教育》的通知和语文课标关于“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教学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好书写指导,切实加强研究,提高学生书写质量。二是所有学科老师都要以规范书写为切入点,加强学生书写规范指导,营造规范书写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书法展评活动,搭建展示的平台。 4.培养创新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以学科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戏剧课程、STEAM课程、OM创新课程等为载体,通过课堂问题导向、思维训练等培养学生创新习惯;通过学生的项目式、参与式、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启发逆向思维;广泛开展电脑绘画、电脑动漫、3D打印、电子板报、程序设计等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 (四)抓好艺体工作,提升学生艺体素养 1.上好艺体常规课。 将每人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和学生艺体素质测评项目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落实学校对葫芦丝、线描画、篮球、足球的课堂要求,严格规范艺体课堂行为要求,提高艺体课堂效率,迎接市区艺体检测和抽测。 2.尝试构建艺体课程“超市”。 开发大融合课程,以培养学生艺体意识、艺体兴趣、艺体技能为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完善学生自主选择艺体课程和课外艺体活动项目机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经常性参与自己喜欢的艺体活动。 3.加强校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等日常训练,积极备战区三大球赛。 完善跳绳大课间、篮球大课间、诗文大课间、葫芦丝大课间、足球大课间,实现艺体的完美融合,打造市实小专属艺体品牌。 4.启动“3+3+X”素质提升项目。 “3”:让每一名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音体美技能;“3”:至少参与一项集体音体美项目,在共同爱好中构建艺体共同体,培育团队精神、提升沟通交往能力。“X”:拥有广泛的艺体爱好,增长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培育阳光心态、健全人格和向上精神。开展“校园吉尼斯”、“运动 NO.1”“卓越人才展示”系列活动,培育懂合作、肯探究,善沟通、会协作的阳光少年。 (五)深化诗文育人研究,促进师生特色发展 1.用好新诗文教材,上好诗文早读、诗文必修课课、诗文选修课等诗文三课。成系列、成阶梯的进行诗文赏析、诵读与创作研究,达到中高年级学生人人会写诗的教学目标。 2.加强古诗文教学与现有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现有“诵、赏、创”的基础上,增加“悟”和“用”的内容,进一步发挥诗文育人课程对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功能。 3.深化诗文育人校本课程体系研究,引导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开发师本课程,如组诗课程、吟诵课程、诗意实践课程、三品育人课程等,以诗文育人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4.深化对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诗社的研究,完善诗社的创建、运行、评价机制,成立项目组,开展项目化研究和展示,着力培养卓越社长和卓越小诗人。 5.开展第十三届诗文节活动,按照校级、年级、班级形成序列,固定时间,统筹安排,实现特色诗文实践活动的系列化、梯度化和常态化。 6.加大对诗文育人优秀成果的宣传和推介力度:每周二上午大课间进行一次诗文诵读和特色展示;每周五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一次“班级精品诗词欣赏展示”;每个月初在校园刊板进行一次为期一月的“校园小诗人个人精品诗词展”;每年六一儿童节进行一次“全校诗集展评”。 (六)实施层级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完善层级评价机制 修订完善学校教师层级发展奖项设置及标准,明确层级发展申报、评价程序,并与学校绩效考核、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评先树优实现有机结合,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每学年初,全体在岗教职工根据工作岗位和发展层级认定条件,填写教师发展层级认定申报表,在上一学年认定层级基础上向学校自主申报进入、晋升或降低、退出发展层级。 2.开展分层培养。 针对不同层级教师特点开展培养培训,一是全员培训活动,实施教师精品读写工程。组织全校教师同读学校推荐书目,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交流研讨、三笔字练习、信息技术应用等培训活动,从教育理论知识、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通识知识四个方面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育智慧;结合教师“五一杯”大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包括上一堂好课、读一本好书、撰写一篇好案例、书写一手好字、掌握一项好技能,夯实教师专业基本功。学校将定期开展读书征文评选、好书推荐、粉笔字(钢笔字)展评、优秀教育故事(案例)评选等活动。 二是骨干教师培养,打造教学个性特色,带动学科团队发展。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组织讲座、示范课、实小大讲堂等活动,助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建设奋发有为、结构科学合理的优秀教师群体。 三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以绿竹轩活动和新教师档案袋为载体,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通过三笔字培训、学科教学基本功大赛、三课(上岗课、提高课、汇报课)展示、读书沙龙等,夯实教学基本功,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实施青蓝工程,聘请老教师做成长顾问,与青年教师和有需求的教师结为对子,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助推教育教学。建立完善教师层级成长的纸质和电子档案,为教师发展提供客观记录和认定依据。 3.实施层级认定性评价 根据学校教师层级发展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成立由校级、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组成的审核小组。每学年末根据学校工作方案,结合履职情况、教学常规和业绩考核,对教师自主申报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审核认定意见,并在学校公示五日无异议后,公布认定结果,颁发证书,报区教育局备案。 (七)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校本教研、科研 1.基于课堂问题,开展精准教研。认真落实省、市教学规范及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根据教科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究的作用,开展基于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语文学科围绕主题单元教学,开展写字、阅读、写作、诗文育人教学策略研究,夯实学生学习基本功;数学学科开展“大问题教学”为探究核心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英语学科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语音教学与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国家课程、自然拼读教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开展“主题融合课程研究”,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感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科学学科依托学校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开展实验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研究,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音乐学科开展“乐享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昂感知与理解;体育学科开展“基于学生体质健康训练的体育模块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美术学科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儿童画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绘画能力。 校本教研实施备课组自主申请与学校整体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学期初确定教研主题、活动安排;各教研(备课)组围绕研究主题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通过“发现问题——研讨策略——备课组第一次集体备课——组内教师随堂试讲——备课组研讨、改进——教师教研活动课堂展示——教研组观课、议课——备课组总结研究成果”的教研活动流程进行实施,每次学科教研活动开始前,承办备课组要进行读书(教学反思)的交流展示,主持人要进行教研主题前期进展情况的汇报解读,学科分管主任要负责指导教研组制定观课量表,做好观课分工,协调做好相关活动准备,做到研训一体、研有所得。 2.规范和加强学校各级课题的过程管理,形成科研、教研双向互动研究机制,一条线是自上而下,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要,以研究课题为引领,由科研处带动课题组,课题组带动教研组进行教学研究;另一条线是自下而上,由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或个性教学法研究为基础上升为备课组或教研组教研主题,后根据研究价值上升为学校研究课题。两种来源的课题均要规范研究管理,学校层面,科研处引领做好本学年学校课题研究方向的梳理,依据区课题指南,制定学校课题选题指南,引领教师选题,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建立课题研究网络表,呈现学校的课题结构;做好课题研究的指导、管理和评价,组织教师学习《奎文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课题研究管理职责、课题组研究职责和管理评价措施,建立课题管理过程档案;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梳理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进展,形成一览表,全面呈现各课题研究进展状况。各课题组要制定研究活动计划,将课题研究活动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日常工作结合,扎实开展行动研究,做好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时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开展体现研究成果应用的水平的教育实践活动展示推介。深入开展教学自主创新、优秀教学法、重大教育教学问题项目研究。注重过程研讨与管理,加强调度,推荐优秀项目参与市区组织的评选活动。 (八)完善师生评价,抓实教学管理 1.构建“诗意少年”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学生学业发展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科考试(考察)成绩、学习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主任评价三方面,依据学校学业水平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规范制定详细的评价考核细则,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学业水平检测、活动展示、竞赛评选等途径实施,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业评价在学生测试完成一周内进行记录,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等质性评价由学科教师每月评价一次,具体评价标准详见《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细则》。 2.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研究、示范引领等内容,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自评、教研(备课)组互评、学校评价三方面,结合学校教师层级评价标准制定详细的评价考核细则,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活动展示、竞赛评选等途径实施,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层级评价认定,作为学校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评价、绩效激励的重要依据。实施教学常规“月检查制度”,每月最后一周的集体备课后,进行备课、集体备课、反思、听课记录、单元试卷样卷和质量分析、课堂作业及批改记录等常规检查,并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具体评价标准详见《教师教学常规评价考核细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