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新增就业工作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xx新增就业工作总结

篇一:《2015 年就业工作总结》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2015 年学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5 年,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学院 “加强组织领导 深化教学改革 强化校企合作 提高服务质量” 的就业工作指 导方针,着力推进创业创新工程,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就好业。回顾一年来的 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新的 突破,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为总结经验, 查漏补缺, 更好地完成我校 2016 年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5 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5 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完成了 2015 届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 我校 2015 届毕业生总数为 2616 人,截止 2015 年 12 月 28 日,已就业人数 2534 人,就业率为 987% ; 2、完成了 2015 届毕业生报到证的办理及发放工作。 共办理报到证 2616 人, 其中王浩等 18 人因学生本人原因,未按时进行信息采集,报到证暂缓办理; 3、举办了 2015 年秋季大型校园招聘会。招聘会共引进用人单位 130 余家, 提供岗位 5165 个,招聘会得到了西安高新产业开发区的高度重视和协助,并得 到了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和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2015 年 11 月 2 日, 西安市高新开发区《开发区报道》 (总第 287 Ⅰ期 A5 版)标题为“西安高新区企 业高校行走进陕电院,四千余学生应聘场面火爆”的专题报道; 4、组织了专场校园招聘会 60 余场; 5、完成了 2016 届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及就业安置工作。 我校 2016 届毕业生 总数为 2816 人,截止 2016 年 1 月 11 日,学院共推荐 2397 人,学院推荐率为 812% ; 6、多措并举拓展就业市场。 2015 年学院新建立校企合作单位 30 余家,并 同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大力推进了实习及就业基地建设; 7、组织召开顶岗实习与就业学生欢送会 50 余场, 欢送毕业生赴用人单位建 功立业; 8、加强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管理和教师素质培养工作。学院精心选派 指导教师 15 名,管理指导学生实习及就业工作,同时锻炼了“双师素质”的教 师队伍; 9、完成了学院 2015 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撰写、上报和发布工作; 10、进一步加强了就业信息的处理工作,及时更新了就业监测系统数据,较 好的完成我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报送工作; 11、做好顶岗实习与就业学生的跟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为落实学校领导的部 署,先后赴西安中兴通讯终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黄河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华天通信有限公司等各用人单位看望慰问了毕业生, 转达了学校领导的关心、 问候和祝福,提醒毕业生注意安全,鼓励毕业生安心工作,勤学苦练,掌握这个 领域最前沿、最核心的科学技术,为推动企业产品的革新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了毕业生的安全稳定工作,获得了各用人单位的一致好 评。 二、工作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2015 年就业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张院长、郑书记等学校领导班子正确领导和 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学校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二级学院及毕业班辅导员辛勤 工作的结果,成绩属于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表现在 1、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需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方能适应 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质量和就业工作人员的服务 意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共建实训室的进展速度较慢; 3、就业创业工作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做好学校网站新闻的宣 传报道工作和对在校学生的指导宣传力度; 4、学生就业创业材料的撰写(主要指就业推荐书及学生个人求职材料) 、辅 导员评语的填写及各相关部门加盖印章需进一步规范,学生笔试、面试以及求职 的技巧需进一步加强; 5、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反馈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加强在校辅导 员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连续跟踪指导反馈情况的了 解,及时准确掌握毕业学生成功就业创业的典型信息; 6、就业创业工作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准确领会和把握学校领导对 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指导思想和重要部署理解不够透彻,大局意识不够,在 工作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略显不足,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 1、加强就业创业队伍建设,一方面组织学习就业知识、掌握就业政策、熟 悉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多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让我们的 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面试求职的技巧全面提 升,提高就业竞争力,就业工作人员也日趋专业化,提升就业创业工作的效率、 质量和水平; 2、加强同各地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管委会等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广 泛搜集就业信息,不断提升和拓展就业空间,遴选一批优秀企业,加强联系,重 点走访、时机成熟的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室、订单培养人才; 3、加强工作的研究和学习,经常召开就业工作会议,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 规律、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讲话精神,工作思路、指导思想和重要部署,把工作 做实、做细、做到位、层层抓落实、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就业工作质量和效果, 日趋实现精细化管理; 4、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进行探索改革,针对不同年级各有侧重、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具体的讲,全程化就业指导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一应侧重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指导学生规划 3 年的大学生活,确立职业理想,教育学生树立普通劳动者意识; 第二阶段,大二应侧重于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 和技能学习同时,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个体全面发 展;第三阶段,大三应侧重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角 色,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和创业观,帮助学生早日适应社会,实现职业理想。 三、 2016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点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好队伍,保证就业指导工作 的良好运行; (2)、加强业务学习,坚持就业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增强学生就业意识。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研讨等途径,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 平;二是建立二级学院、辅导员、班级联动的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体系,抓好就业 创业政策宣传,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三是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转变的 引导,引导毕业生主动就业创业;四是根据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 求,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听取学院师生的意见,完善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各项 措施。 3、多措并举继续拓宽就业市场, “走出去,请进来” ,多方位、多渠道收集 毕业生就业信息。以学校为主导,二级学院为主体,聚集各方面力量,拓宽就业 市场,办好校园招聘会,开展就业推荐,服务毕业生就业。 4、加强就业基地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机制建设。以各二级学 院为主体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助二级学院开拓新的专业对口、深度合作 的就业基地,为学生毕业即就业奠定基础。 5、做好 2016 年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和报到证的办理工作,办好校园招聘会, 力争初次就业率按照教育厅的要求审核后达到 85% 以上,年底就业率达 96% 以 上。 6、开展毕业生追踪调研和毕业生的联系工作,做到学生离校不离心,服务 不断线,加强工作的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毕业生就业 篇二:《2015 年第一季度就业工作总结》 2015 年第一季度就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开发区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就业创业政策,围绕年度就业工作重点 任务,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 积极开拓, 锐意创新, 开创我区公共就业服务新局面。 一、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全区城镇新增就业 571 人,登记失业 29 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18 笔,扶持带动人数 18 人,贷款发放额 50 万元;就业技能培训 393 人;托管 人事档案 670 余份,为 10 人代缴社会保险;为 10 余名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办 理就业报到手续。 二、主要工作 (一)完善就业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一是为区内 133 家企业, 571 人办理 就业登记,累计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 245 本。二是组织 1 家企业赴新疆参加 “山东百企万岗进喀什”招聘活动,组织 2 家企业赴滨州学院参加 2015 届毕业 生大型供需见面会,为我区企业招聘各类人才搭建广阔平台。 (二)积极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激发创业活力。一是积极开展小额担保 贷款业务。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 18 人次,最高可享受 180 万元担保贷款。二 是受理创业补贴申请。累计受理一次性创业补贴与房屋租赁补贴申请 18 人次, 发放补贴金 10.7 万元,受理 1 家企业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申请 ,发放补贴金 5500 元。 (三)深入宣传农民工政策,大力促进外来务工者实现就业。 为宣传农民工政策、 提高政策知晓度, 我区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 “春风行动” 。 活动期间, 借助管委会大厅及新居华府等 5 个小区 Led 屏播放“山东省农民工政 策宣传动漫”宣传视频,组织区内 10 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员工集中学习农民工政 策,在我区就业服务大厅多个窗口发放《农民工政策一本通》 200 余份,现场累 计接待咨询 1000 余人。 (四)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我区始终以规范劳动用工秩 序,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宗旨,确保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截 止目前,累计为区内 431 家企业办理了劳动用工备案。同时,积极学习集体合同 和企业工资分配三项基本制度,为全面落实劳动关系各项政策,完善劳动用工备 案各项机制,全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奠定良好基础。 (五)开展企业用工培训需求调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根据我区经济 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区内企业工种情况及培训需求,从而积极组 织实施企业职工培训计划,以在岗职工岗前培训为重点组织开展培训。本季度以 来,共组织岗前培训 393 人,其中六期金属热处理工、两期化工总控工岗前培训 在方圆铜业有限公司和恒宇新能源有限公司陆续开班,真正实现了校企用工培训 的成功对接。 (六)增强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功能 ,做好失业人员待遇支付工作。一是 积极督促我区鲁方金属材料等 20 家企业完成每月失业动态监测数据上报工作。 二是联系培训学校组织失业人员开 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完成计算机操作、会计、收银审核员、维修电工、焊 工等培训课程共计 23 人。三是截至 3 月底失业保险累计支出额 198 万元,登记 失业人数总计 29 人。发放失业金 115 人次,发放失业金金额 10.35 万元,医疗 缴纳 107 人次,医疗缴费金额 46 万元。 (七)主动收集档案材料,规范整理人事档案。一是通过制作“温馨提示” 等方式主动告知企业经办人及个人收集相关入档材料,以便及时更改学历、职称 等信息资料,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和个人档案资料专业化管理创造良好的 基础。二是将管委会招聘的非在编人员的档案与企业托管的员工档案分开存放管 理,并且每份档案均有标签条标注个人基本信息,通过分类信息化管理,高效便 捷的为各单位提供档案利用的相关服务。 篇三 :《2015 年就业工作总结》 2015 年就业工作总结 1、2015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XX 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 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 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 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一、我校 20XX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 我校 20XX 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 3748 人。截止至 20XX 年 12 月 10 日止,本科就业率为 97 。65%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 97 。69% , 非师范类就业率为 97 。57% ;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97 。96% 。就业率达到 100% 的本科专业共有 22 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 20XX 人,占 52 。54% ;企业 单位就业 1291 人,占 35 。27% ;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 235 人,占 6。42% ;升 学深造人数为 128 人,占 3。50% ;高校就业 72 人,占 1。97% ;部队就业人 数为 10 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 1728 人,占 48 。91% ;珠三角地区 就业 1630 人,占 44 。32% ;粤北、 粤东、 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 82 人(2。32% )、 65 人( 1。84% )、155 人( 2。63% )。 二、我校 20XX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20XX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 “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 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 就业责任书,并对 20XX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 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 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 经费、 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 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 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 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 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 “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 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 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 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 案, 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 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 进;外语院通过推行“ 3+1 ”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 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 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 “2+2 ”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 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 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 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 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 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 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 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 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 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 50 场 / 次高水平的就 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 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 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 商学院的“总裁讲坛” 、 “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 “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 息学院的“ it 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 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 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 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 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 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 报给各单位;在 20XX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 20XX 年毕 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 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 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 20XX 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 11 位教师提交了 8 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 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 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 网络宣传、 张贴海报、 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 去”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 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20XX 年,我校共有 305 名 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 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 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 700 多家 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 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 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 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 网络、 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 如向历届校友寄发 《致校友一封信》 ,积极 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 统计自 20XX 年 9 月至 20XX 年 7 月 1 日 截止,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 864 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提供岗位 27972 个。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 182 家,总共提供了 5431 个岗位;校外招聘的单位有 682 家,提供了 22541 个岗位。 三、工作展望 1、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 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 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 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 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 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 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 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 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 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 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 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