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青年习近平 树牢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青年习近平 树牢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学习青年习近平 树牢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学们:‎ ‎ 上午好。根据工作安排,今天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感悟体会,也算是给大家上一堂党课。在座的同学都是我们各系、各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够和大家一起度过接下来的1个小时,我感到很荣幸。‎ ‎ 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 首先,我们来一起学习一段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就像穿衣服的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口好。”这是总书记关于年轻人要端正价值取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精辟论述。‎ ‎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之路上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人时候。西方也有一句谚语:人生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可见,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决定着一个人能够走好一生的路,同时也是每一代青年都必须回答好的一道人生考题。‎ ‎ 那么我们该树立怎样的价值取向呢?‎ ‎ 接下来,我与大家分享几个习总书记的青春故事,供同学们学习思考、讨论辨析。‎ ‎ 一、习总书记入团入党——学习习总书记追求进步、信念坚定 ‎ 1961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插队期间,思想追求进步的他,一连写了好几份入团申请书。第一次写入团申请书,公社书记坚决不同意,还把帮习近平递交申请书的大队支部书记骂了回去。但习近平信念坚定、毫不气馁。他当时说,“我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对?”过几天,又写了两份申请,请支书递上去,直到写了第八份。最终,在1972年的秋天,他正式加入了共青团。‎ ‎ 到了1973年,村里想让习近平主持村里的工作,但由于他不是党员,因此申请入党成为了当务之急。但他的入党过程并不顺利。根据《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披露,因为家庭等原因,当时总书记被当作“黑帮子弟”,因此他的入党希望十分渺茫。习总书记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候,他的申请并没有得到批准。但是受到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习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仰,一直怀有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抱负。在努力工作、团结群众、刻苦读书的同事,他积极向组织靠拢,又陆续写了好10份申请书。后来,公社党委终于重视习近平的入党问题。最终经过县委研究讨论,按照中央“父母有问题,不影响子女”的精神,同时结合习近平的优秀表现,批准他入党。1974年1月,习近平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一年,他20岁。‎ ‎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 ‎ 我们在座的同学,正处在20岁左右的年纪,正是青年习近平的“同龄人”,但我们面对的环境比青年习近平要复杂很多,消费主义、自由主义,佛系青年、丧文化等等影响了不少的同学。大家身边可能也有类型的现象,有的同学经过高考来到大学,突然一下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上课也不准时了,作息也不规律,每天不是在宿舍玩电脑就是睡觉,口头上说是补偿高中的的岁月,但这样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最终会迷失自我,看不到前进的路。这些同学迷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自由的环境中懈怠了,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失去了远大的理想。‎ ‎ 我们学习青年习近平追求上进、信念坚定,就是要像青年习近平一样,始终牢记自己的理想,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始终牢记自己初心,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只有这样才能方得始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更要像青年习近平一样,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努力奋斗。‎ ‎ 二、习总书记读书——学习习总书记求知若渴、善学善 思 ‎ 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分享过他关于读书学习的趣事。‎ ‎ 1.锻炼毅力睡光板炕,下雨淋雨下雪搓雪 ‎ “车尔尼雪夫斯基睡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他的作品给我们不少启迪。他的《怎么办?》我是在梁家河窑洞里读的,当时在心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书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为了磨练意志,甚至睡在钉板床上,扎得浑身是血。那时候,我们觉得锻炼毅力就得这么炼,干脆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我们就出去摸爬滚打,下雨的时候去淋雨,下雪的时候去搓雪,在井台边洗冷水澡,都是受这本书的影响。”‎ ‎ 2.为看《浮士德》,30里借书30里取书 ‎ “歌德的《浮士德》这本书,我是在上山下乡时,从30里外的一个知情那儿借来的。他说北京五十七中的学生,老是在我面前吹牛,说他有《浮士德》。我就去找他,说借我看看吧,我肯定还你。当时,我看了也是爱不释手。后来他等急了,一到赶集的时候,就通过别人传话,要我把书给捎回去。过了一段时间,他还是不放心,又专门走了30里路来取这本书。我说,你还真是到家门口来讨书了,那我还给你吧。”‎ ‎ 3.读马列经典,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 2013年5月,习总书记参加青年节主题团日时曾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 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时,就就拿出新华字典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 雷平生在梁家河插队时,曾与习总书记同住一孔窑洞,他曾介绍习总书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故事:近平每次去“五七”干校探亲或者外出,总能带回来一些新书。有一次,他带回来厚厚一本郭大力和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躺在炕上专注地阅读。过后,他对我议论起这部著作。他谈了很多关于《资本论》不同版本沿革的知识,并说《资本论》的翻译版本研究很重要,他特别推崇郭大力和王亚南这个译本。‎ ‎ 作家曹谷溪于2017年夏天,中央党校召开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上,提到过总书记读书的一个细节:在土窑洞的煤油灯下,每天他(习近平)都要读书到深夜。据我所知,上大学前,他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学习,是我们追赶时代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鼓励倡导读书,他曾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 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大家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大家要努力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这样才不会辜负美好的青春。‎ ‎ 三、习总书记建沼气池、换农具机、新修厕所——学习习总书记知行合一、求实务实 ‎ 1.建沼气池。‎ ‎ 有一天,已经担任大队书记的习近平翻着《人民日报》,一条消息吸引了他:四川不少地方实现了沼气化。想想村里人冬天要拉煤的辛苦,他动了心思。几天后,他请了假,自费跑去四川绵阳考察沼气池建造。那时延安没通火车,习总书记坐了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又坐火车辗转到四川。回村后,习总书记给乡亲们讲沼气的好处,然而乡亲们听得云山雾绕。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让事实来说话。几个月后,村民们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烧饭照明的时候,都夸这个后生“有知识、点子多”。梁家河的这口沼气池成为了陕西省有史以来第一口沼气池。到1975年,习总书记带领村民建起了几十口沼气池,基本解决了村民烧饭、照明的问题。 ‎ ‎ 建沼气池时还有一个非常动人又惊心动魄的细节,总书记曾经回忆:第一口沼气池时颇费功夫的。建成后,只看到沼气池两边的水位在涨,但是就是不见气出,最后一捅开,溅得我满脸都是粪,但是气就呼呼往外冒。我们马上接起管子后,沼气灶上冒出一尺高的火焰,我看再憋一阵子,池子 就要炸了。就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个沼气池捅开了,另外的沼气池相隔一两天就建成了,但是我们还是第一。‎ ‎ 2.换农具机。‎ ‎ 总书记插队时,延安地区有3万北京知青,而他是第一个当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北京市当时奖励给习总书记一辆三轮摩托车,但总书记发现这个车在村里没什么用,开也开不进去,就找到延安农具机局,提出想用三轮摩托车换几件农具机。因为当时三轮摩托车在延安也很紧俏,农具机局的人听了以后很高兴,就换给他一辆东方红5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一台磨面机、一台扬场机、一台碾米机和一个潜水泵。总书记的当时的评价是,都很实用。‎ ‎ 3.新修厕所。‎ ‎ 1973年,习总书记被委派到赵家河“蹲点”,驻扎在生产队主持工作。在习总书记住的窑洞不远外,有个非常小而且十分简陋的公用厕所。挖个坑,用木头、秸秆、土坯在四周随便一挡,上面盖个草棚子,俗称“茅厕”。简陋到何种程度?据记载,男人站在里面方便,有时外面路过的妇女都能看见。‎ ‎ 习总书记动手把旧厕所拆掉,重新用砖头和石头砌,扩大了面积,又加高了围墙,一间男厕所,一间女厕所,隐秘性比较好。村民一看,这样确实很方便,就纷纷效仿。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都改造了自己家的厕所。‎ ‎ 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那就永远是虚幻的理论,落实到行动中,就会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 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就说不做,眼高手低。这种现象最容易出现在我们年轻人的身上,大家要提高警惕、坚决克服。不论是学习还是各项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理想,都是通过实干来实现的。 ‎ ‎ 以上就是我粗浅的体会和感悟,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