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计划总结之《找规律》 教学反思
数学计划总结之《找规律》 教学反思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 线。”《找规律》一课的教学,再一次使我深深感受到: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立足并顺应学情的发展,以学定教,顺学 而导。 一、立足学情、以学定教。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欢欣 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作为二年级的小朋 友,第一次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和一个完全陌生的老师合作……心中的 惊喜与紧张就不用说了。怎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心中的焦 虑,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振奋状态呢?这是我们借班教学常常要面对的 一大难题。我在上课之前与学生进行了几句简短对话:早就听说二() 班的孩子是最聪明的,上课听讲是最认真的,回答问题是最积极而且声 音是最响亮的,所以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 习,你们高兴吗?就是这简短的几句话,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学生的情 绪顿时格外高昂。 “规律” 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我们生活中的规律” 很少关注。“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引出学习主题”。一上课,我就以“猜猜看”的游 戏开课,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猜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找规律活动,不 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猜猜看”的 过程中,回忆了简单的规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顺应学情、依学而导。本节“找规律”是学生在一年级下 册教材中,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基础上,继 续研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相邻两项的差又组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 列)的。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策略。利用情境出示了 一道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问题:“谁知道聪聪第 3、第 4、第 5 次会 摆放几个小正方形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创造,生成教学所需的 材料,进而展开对材料的研究,从而理解并掌握新的规律以及找规律的 方法。 教学中,我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整节课的教学,自始 至终都贯穿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操作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 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尤其是“摆图形、找规律”这一中心环节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想一 想:聪聪第 3、第 4、第 5 次会摆几个小正方形?”然后拿出学具与同 桌摆一摆、说一说,最后提出“聪聪是怎样摆的 ?”“聪聪的摆放有规 律吗?”引导学生通过眼看、口说、脑想等多种形式感知聪聪摆放中的 规律,体会到图形变化和数字变化规律的联系,悟出找规律的方法。从 而很好地实现了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 来。 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单调的学习数学知识是困难与乏味的, 但把难学的数学知识放在有效的活动中,复杂的知识就变简单、可操作 了。纵观《找规律》一课,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中 成功,在交流中找方法,在学习中去应用。从学习的实际出发,我精选 了合作学习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时的组织了同 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提出了明确的问题和 要求(“讨论一下:画中有些什么?分别隐藏着哪些规律呢?它们之间 又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 作探究中,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了指 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给予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了学中有思,思中有疑,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 中,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得。 练习既是检验又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我在本节 课中,精选、补充了几个典型的习题,设计了”找规律,填一填“、” 按规律,跳一跳“,”找规律,接着画“等,既有对数列变化规律的基 本巩固练习,又有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 又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综合训练题,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