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研究

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研究 ‎1相关贫困概念 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研究 ‎1相关贫困概念 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研究 ‎1相关贫困概念 精确相关贫困概念,通过详细介绍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扶贫异化与扶贫异化审计等基本理论,为创新研究河北省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夯实基础。1.1精准扶贫。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扶贫工作已取得辉煌成就。精准扶贫的基本理论为:运用多种科学且有成效的扶贫机制与扶贫程序,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扶贫对象进行精确认知、正确引导与帮扶的扶贫方式。1.2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针对性产业扶贫积极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扶贫是以市场导向为风向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1.3扶贫异化。扶贫异化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出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的复杂与艰巨程度。造成“扶贫异化”现象是由于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如我国制定的扶贫成果考核体系不健全、在扶贫工作进行时监管无效等,使一些精准扶贫成果逐渐偏离所设目标。1.4扶贫异化审计。我国扶贫范围较广,产业扶贫项目较多,而地方政府审计部门是我国产业扶贫审计的唯一监管主体。审计部门应紧密联系当前已经出现的异化问题,完善扶贫异化审计机制,站在审计的视角分析归纳出异化的原因,从源头上抑制扶贫异化可能产生的风险,利用审计监督措施使产业扶贫精准性提高,资源分配合理化。‎ ‎2河北省产业扶贫异化审计面临的困难 ‎2.1审计覆盖不全面。脱贫攻坚这一国家战略是我国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工作的总体依据。在我国扶贫工作进行期间,存在审计覆盖不全面的现象。其中,审计覆盖不全面大致分为扶贫资金覆盖不全面和扶贫项目审计覆盖不全面两个方面。这两种普遍问题的出现由多种因素导致,如扶贫项目资金分配不到位、扶贫专项资源配置不规范,以及在各地方审计部门预算与决算审计时,审计人员职责落实不到位、领导干部作风行为不端正、资金拨付项目实施不到位等问题均会阻碍审计覆盖全面化。2.2审计介入不及时。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没有及时对所需扶贫资金做出预算,没有为当地的扶贫工作实施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在脱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审计不及时会进一步导致政府资金短缺或剩余,由此进一步导致当地扶贫政策无法继续实施。2.3审计效益不明显。①扶贫审计过程中要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在审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根据相关条款及时解决,致使审计效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②河北省面积较大,贫困县较为分散,导致中央或地区政府在扶贫过程中,参考各地审计结果时存在一些困难,无法将扶贫审计机制贯彻落实到位,最终导致审计效益不明显。2.4审计重点不精确。当前产业扶贫的模式缺乏个性化,扶贫资金较为集中,扶贫发展模式呈现规模化特征,根据不同扶贫人群的需求发展不同形式的产业扶贫项目的机制不够完善。‎ ‎3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河北省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 ‎3.1平衡计分卡理论简介。战略落地需要绩效管理的推动,通过平衡计分卡理论有利于推动河北省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机制的运行,推动精准产业扶贫工作开展。平衡计分卡理论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财务层面:财务业绩指标是通过企业的盈利情况来判断公司的经营战略及实施是否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客户层面:管理者通过确立目标客户与市场主体,提供他们所需产品与服务,制定相应市场战略,占领市场份额;内部经营流程层面;企业通过对擅长的关键内部流程的严格规范,提高企业价值创造,确保预期目标实现,并根据形势发展与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升级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层面:关注企业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形成良性的企业发展模式,与时俱进,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增强内生动力。3.2平衡计分卡理论与扶贫间的相关性。扶贫成果的综合评价需要绩效审计的开展,绩效审计关注的不仅仅是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而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等多方面。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有利于扶贫工作有效开展,二者之间具有相关性。3.2.1在财务层面。扶贫工作可依据平衡计分卡理论中的财务指标,即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程度、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等来衡量扶贫工作的开展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3.2.2在客户层面。平衡计分卡在扶贫工作中的客户层面即为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是贫困人口所需。3.2.3在内部经营流程层面。平衡计分卡在扶贫工作中的内务流程层面主要指扶贫资源的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的各项指标,确保扶贫资源的精准使用与分配,提高精准产业扶贫的效率。3.2.4在学习与成长层面。平衡计分卡在扶贫工作中的学习与成长层面主要指通过推动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促进贫困地区人才发展,提高当地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能力。设置人才培训与技能提升、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增长率、贫困人口就业增长率等指标来推动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3.3构建河北省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评价指标。3.3.1经济绩效。经济绩效维度主要指精准产业扶贫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情况,包括贫困人口人均净收入增长率、贫困人口人均储蓄总量、贫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贫困人口人均消费者支出增长率、贫困户人均住行消费支出增长率等内容。精准产业扶贫异化审计评价的具体标准是精准产业扶贫是否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成本取得了更好的脱贫减贫绩效。3.3.2社会绩效。社会绩效维度主要指精准产业扶贫给当地带来的社会效益情况,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情况,资源配置优化效果,对当地生活环境的改善情况。包括贫困人口减少率、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增量、儿童入学增长率、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投入增长率、贫困户参加医疗保险增长率、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覆盖增长率等。3.3.3管理绩效。管理绩效维度指扶贫资金在精准产业扶贫工作过程中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资金的获取、拨付和使用情况是否与精准产业扶贫规划相符,扶贫资金运筹机制是否合理,扶贫资金的使用是否精确、高效。包括扶贫资金到位率、使用率、违规率、年度扶贫项目完成率、扶贫对象满意率等。3.3.4生态绩效。生态绩效维度主要指精准产业扶贫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态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产业等方面的成效。包括农林渔牧生态产业增长率、基本农田面积增长率、森林覆盖面积增长率、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增长率、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率、石漠化面积减少率、荒地面积减少率、沼气池入户比例增长率等。‎ ‎4对策建议 ‎4.1产业扶贫对象定位。产业扶贫要以针对性为前提,因地制宜为标准,依托当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充分发挥扶贫对象主体地位,调动贫困人口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自主脱贫意识。产业扶贫要避免“精英俘获”与“规模化劣势”现象,让扶贫资源真正落实到贫困程度严重的地区,顺利完成脱贫。4.2优化产业扶贫手段。4.2.1完善产业扶贫后续工作。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后续帮扶方案与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制定并完善扶贫产业后续发展帮扶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与技术供给、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为真正实现脱贫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4.2.2强化对产业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对产业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察力度,避免出现挪用公款、急需资金不到位、扶贫资金滞留、抵扣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把有效资金用到实处。4.2.3加大产业扶贫瞄准精度。因地制宜,通过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形式政策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调研产业扶贫对于当地是否可行,找出真正与当地实际相符合的产业扶贫项目,避免产业扶贫项目因前期准备工作不足而中途夭折,让产业扶贫攻坚战真正打响并落实到位。4.2.4完善产业扶贫保障体系。①加强金融系统保障体系建设,为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②加大科技力量投入与人才培养机制,增强科技研发与应用能力,重视人才培养,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激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③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把握市场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运用新的营销模式,使产品的生产、销售、流通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4.3完善产业扶贫绩效。随着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日益显现,一些产业扶贫工作脱离既定目标,即扶贫异化,这就需要完善产业扶贫绩效,提高扶贫工作效率。4.3.1强化分配扶贫资金合规性审计。目前,在产业扶贫中出现“精英俘获”现象,条件落后的贫困地区易被忽略。为使产业扶贫资金分配合理化,应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对项目决策程序进行进一步规范,增强项目审计结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通过强化分配扶贫资金合规性审计使得产业扶贫工作更加科学有效。4.3.2完善扶贫绩效审计机制。造成产业扶贫异化的重要原因是扶贫成果考核体系不健全,扶贫工作进行时监管无效等,当前财务效益是扶贫绩效考核重点关注的对象,但忽视了贫困地区生态效益及脱贫能力等非财务性效益能力的提升。为使产业扶贫真正发挥作用,除了关注经济效益的指标,还应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管理效益等指标,对于不同的考核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建立系统全面的扶贫绩效审计体系,为贫困地区真正实现脱贫助力。4.3.3注重领导干部个人产业扶贫责任审计工作。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履职进行审计,提高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效率,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与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领导干部及扶贫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避免精准产业扶贫异化现象的出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