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物理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年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起点,我一定 化压力为动力,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二 年来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 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 他们肯学。特别是八班和十班,做作业总是很认真负责的,但是九班就会比较马虎一点,我 会在他们还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及时加以纠正。但每个班总存在几个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 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 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习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比如布置 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二、教材与教辅分析 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鲁科版必修 1 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 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五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 用、力与平衡、力与运动) 。 必修 1 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 择性、强调可操作性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 1 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 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 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 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 1-3 周(第 4 周校运会)第二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考试) 第 4-7 周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考试) 第 8 周第四章相互作用(第二节形变与弹力) 第 9-10 周期中考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 11-12 周第四章相互作用(单元考试) 第 13-15 周第五章力与平衡(单元考试) 第 16-18 周第六章力与运动(单元考试) 第 19-20 周期末考复习 第 周期末考试 四、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高二和高 考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 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 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平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 小测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考、期中、 期末考试中力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平行班级稳步提高。 五、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 特别是分组实验, 要保证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 培养学生 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外活动, 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 进行研究性学习, 给学生以充分 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活动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 阵地。 4、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有用,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 情。 六、教学研究的计划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本人的教科研水平。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 重新备课, 同时对一些典型的习 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 寻 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 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 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在本学期开好一节公开课, 通过在评课中得到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导, 并在教学中不 断得以改进突破。 6、在教学中重视积累,争取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七、继续教育的计划 充分利用 络 ,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多听讲座,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 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 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