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这一章主要讲想象实质、分类及作用。作者以《长信怨》为例讲解艺术创作时创作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使用了想象,而想象又分为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享作用,一是联想作用。联想分为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类似联想非常重要,包含拟人和托物,二者都属于象征,象征可把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寓理于象”,尽其意蕴。 作者认为艺术和游戏都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谴兴,进而提出问题:我们要研究,这种楼阁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换而言之,我们要研究诗人作诗或画家作画时的心理活动到底是像什么样的? 作者这种深入浅出的提出问题的方式非常吸引人,本来我们和“意造”、“慰情谴兴”这些术语是有一定的“阅读距离”的,但作者接下来就说,我们这一章要研究诗人和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内心活动是如何的?我们马上就明白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和我们阅读的主线、重点:我们要研究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我们看不见的“后台运行”。 作者为了明了起见,作者拿了艺术作品的实例来讲 ------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王昌龄的《长信怨》。 作者借助这首诗这样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带领我们探讨王昌龄在作这首诗时有哪些心理活动。 作者言简意赅的指出,王昌龄必定使用了想象。想象就是在心理唤起意象。意象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作者进一步给意象下了定义:这种心境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最后阐明想象的内涵:这种回想或凑合以往意象的心理活动叫做“想象”。读到此处,我不由自主再次回看《长信怨》,口中轻声读出“团扇”“玉颜”“寒鸦”“昭阳日影”,脑海里也随之浮现出相应的图景、画面。不知不觉中,我也在和文字的对话中,也在建造自己的“阅读楼阁”。 想象有再现,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比如“奉帚”、“金殿”、“玉颜”“日影”等。但只有再现的想象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它仍用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的配合:“寒鸦”“日影”人人都见过,但班婕妤的怨可见于昭阳日影下的寒鸦 -------意象配合后产生的新的情感元素 ------“怨”。 我倒是想起秋思之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单独看这些意象,不也是谁都见过,但诗人把它们加以新的配合以后,也就是诗人进行创造想象的心理活动之后,这些意象产生了新的情感元素:游子天涯,羁旅之思,漂泊之感...... 无论是《长信怨》当中的怨,还是《天净沙.秋思》之“思”,都是抽象的“字”,诗人却画出了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现,不言“思”,而处处“思”。具体的意象才能引起深切的情感,这一点给我们阅读和写作很大的启示。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享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我们所有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都是嵌在整个经验里面的,都是和其他许多意象固结在一起的。“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意象(比如说鸦)和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来。这种分想作用是你选择的基础。 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综合,综合大半藉“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像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像,就不能离开联想。 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怀古”、“忆旧”的作品大半起于接近联想,我想,最近我们要学的苏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稼轩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都可以运用这一章关于“联想”的理论知识,去探究词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能更好的读懂作品,读懂词人。 类似联想在艺术上尤为重要。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可以变成人,人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拟人,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变成物通常叫托物,比如曹子建的《七步诗》。“拟人”和“托物”都属于“象征”。那么在这里,作者把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三种手法“拟人”“托物”“象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讲的非常清楚了,有助于我们建构一定的知识体系。 最后作者总结了象征最大的作用是把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 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不足以尽其意蕴的时候,就要用到“象”,“外意”,但又不能过去直白地指出来它为什么什么的象征。这其中有非常幽微玄妙之处,诗有可以解说出来的地方,也有不可解说出来的地方。不可以言传的地方全赖读者一会。在微妙的境界我们尤其不可拘虚绳墨。 我想,这不仅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也应该是所有艺术的魅力所在 ----创造想象,不拘绳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