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基层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__ 、 __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 1997 年开始,中央每年都要 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各 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加强法制、增加投入,提高公 众环境意识。 国家采取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重点企业和城市 环境达标活动和重点地区污染物治理三大污染防治措施, 实施了天然 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 设和保护工程。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情况下,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 改善,涌现出一批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和 环境友好企业等。生态建设成绩突出,人工造林保持率居世界第一, 荒漠化治理成效居世界前列,水土流失治理、草原建设等成效显著。 虽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 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 式尚未根本转变, 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积效应, 我国生态 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十分突出, 生态环境形势 __ ,基层环保工作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 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中华人民 __ 环境保护法》进行适当修改也很 有必要。 笔者作为基层环保工作者中的一员, 从事环保工作已经十余 年,先后从事过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和污染控制等工作。根据我的实 践,下面将就基层环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一、 新建项目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 《中华人民 __ 环境影响评价法》 的要求新建项目均应该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环保局“三同时”验收。但现在的情况是, 区县一级的小企业,保守估计也有 50%以上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 当然也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但工商和税务登记却是齐备的,在 “合法” 地进行生产。 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的处理, 按照 《中华人民 __ 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应该责令其停止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并 给予相应的处罚。 但对于这样大量的企业进行查处, 一方面环保局人 力有限,另一方面查处大量的企业也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甚至造成社会影响,查处难度相当大。 大批企业没有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原因,企业人士讲不知道 要办理环保手续, 以为只要办了工商税务手续就可以了。 他们在工商 税务办理手续时也未被告知要办理环保手续, 更不用说要把环保手续 作为工商税务登记的前置条件了。另外有一部分企业是因为认为做 “环评” 收费太高, 小企业创业之初, 经费困难, 难以承担这笔费用, 故不愿办理环保手续。还有一部分企业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办不了 “环评”手续的,当然也没有办理环保手续。 对于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如果工商局不严格把环保审批作为前 置条件,那么大批的企业将迈过“环评”这一关而直接进行工商税务 登记审批,不配套建设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直接投入生产,环保局对 这批企业的管理将失控, 新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解决这一问题的 关键是各个审批单位都应该要求企业把“环评”作为前置条件,如果 没有通过“环评” 则不予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头 问题。当然,“环评”收费也应该让企业能够接受。 事实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 2 条、第 6 条规定, 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国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 条例第 9 条进一步规定,建设项目“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 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 __ 、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 境影响登记表。” 因此,根据前述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为企业登记 注册和申领《营业执照》程序的前置审批内容的环境影响审批事项, 其主要适用范围应为“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如果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相互配合,并将环境影响审批程序作为 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性审批事项, 可从源头上有效防止 新污染源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的城乡环境质量。 二、 老污染源限期治理的问题 对于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投入生产的企业,我们把他称之为 老污染企业。 在环境监察过程中, 经常发现一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 这些企业除了应该按照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外, 还应该由环保部门责 令其限期治理,达标排放。 限期治理期限内不能达到要求的,给予相 应的处罚,同时责令停产治理,停产治理还不能达到要求的,由当地 政府责令其关闭。 现在基层的做法大都是发现企业有违法行为, 立案 进行查处,给予相应的罚款,至于罚款以后违法行为是否还在继续, 一般无暇过问。一旦再有投诉,又对其进行查处,如此循环,解决不 了根本问题,限期治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然,这除了执法部 门的原因以外, 客观因素还是主要的, 因为基层一般面对的是个体私 营经济,其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利润相对不高,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 段,经营粗放,管 内容仅供参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