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培养

其他论文之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培养 ‎ ‎  “活动单”导学模式彻底改变了吃“大锅饭”的习俗,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组学习顺应了小学生喜欢与人交往、爱表现的心理特征,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机会,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思维和智慧的碰撞激发出灵感的火花,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建立学习小组并引导小组成员建立活而有序地合作常规呢?‎ ‎  一、  “建小家,责任到人”‎ ‎  如果把班级比作一个“家”,这个家庭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引起家庭决策者足够的重视,少了许多为家庭效力的机会,价值也就得不到体现,于是整天“混日子”。试想:如果把这个大家分成若干个小家,责任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行不行呢?家中人丁稀少,只有勤俭才能致富。由此看来,建小家,很有必要。‎ ‎  1.准备充分 ‎  在分“家”前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情绪、兴趣、性别、各种能力、家庭境况等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后,根据均衡互补的原则,将其分成一个个小家,每户4-6人为宜。由于学生众多,情况各异,所以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复杂,需要细心和耐心。‎ ‎  2. 科学建组 ‎  优秀的学习小组的建立,不仅使组内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又能在组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因此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内不仅以学习的好坏来搭配,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性格上的互补,活泼开朗的学生用一定数量的内向性格来中和,细致的学生能够改变某些同学的粗心大意,集体荣誉感强的孩子总适时地提醒调皮蛋,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能给后进生以帮助,家庭富裕的孩子会主动接济来自贫困家庭的同龄人。这样组内互补,有利于团结协作。小组间尽可能总体水平大体一致,有利于保持组际间竞争的公平性,促进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等于给学生找到一个“温暖的家”。‎ ‎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组之后,在组内还应按照学生的综合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如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如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混日子”现象的发生。‎ ‎  3.选拔组长 ‎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 ‎。建组初期,为使小组成员能迅速融成一个整体,有效地学习。各组可以用民主推荐或竞争的方式选出2名组长,一正一副。组长是这个组思维最活跃,协调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最强的学生。副组长其次,协助组长做好各项工作。更重要的是,组长不是“终身制”,经过一段时间,其他成员的能力得到锻炼就可以接替组长的职位,原先的组长转换成协调员,顾问或监督的角色。就这样将教兵,兵教兵,兵练兵,循环下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家”里的每个成员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成长起来。‎ ‎  4.分工合理 ‎  家中的成员团团坐或面对面坐能融洽气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不仅便于讨论,还可以起到相互提醒与督促的作用。小组长最好坐中间的位置,便于组织开展工作,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小组的建立意味着合作学习的开始,有合作就会有分工,只有明确合理的分工才能更好地合作。在一个学习活动中一般需要配备组织学习者、记录员、汇报员、监督员,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同学等等。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学习小组成立的初期,为了培养学生对小组学习的兴趣,帮助组员树立信心。可以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安排合适的“岗位”,由老师、组长指定或毛遂自荐。一段时间后,动员每位组员接受挑战,从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形成小组角色之间相互依赖和公平竞争的局面,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  二、  “当好家,全面小康”‎ ‎  学习小组的成功建立标志着学生拥有一个新的“家”‎ ‎,学习内容就是他们的“一亩三分地”。要想发家致富奔小康需要组内精诚合作,组间良性竞争,这离不开小组长的组织管理。组内角色的轮换制又决定了在将教兵,兵教兵,兵练兵的循环中,每位学生都能独当一面,全面发展。因此有效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形成人人当家奔小康的喜人局面,需要从培养第一位小组长开始,继而通过轮换制实现分批分阶段培养综合人才的目标,同时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 ‎  1、明确要求 ‎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摆图形之前我提出: “先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几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再如,二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第16题,要求根据游乐项目价格表分别给小东、小平和小芳设计游乐计划,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再指名读要求,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我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三位小朋友搞出游乐设计,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  2、及时指导 ‎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 “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用小棒摆图形时,我把给每个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几个组表现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快,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  3、总结评价 ‎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小旗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