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乡镇的调查报告
关于乡镇的调查报告 乡镇的调查报告 1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 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 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 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 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 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 10 个乡镇,43 万亩耕地,55 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 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_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 500 人,多则上千人。 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 22 人,城关镇 仅镇财政所就有 70 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 99 人。襄樊市委 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 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 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 20_3 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 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 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 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 1500 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 10 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 395 名,实际在岗 353 人,分流 646 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 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 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 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 45 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 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 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 7 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 40-50 岁之间,上有老、下有 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 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 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 70% 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 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 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 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 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 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 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 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 全县 10 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 8 类站所 71 个事 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 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__年底,全县乡 镇事业单位的 2768 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 1250 万元和个人应缴的 1213 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 100%, 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 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 转制后承担的 43 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 10%至 20%的财政投入, 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 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 300 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 600 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 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 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 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 务,满意签,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 10 个乡镇每年共下 拨农技推广费用 28 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 43 万亩耕地,每亩 1 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 广费用总额提高到 40 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 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 20%的比例,向各服 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_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 预算为 627 万元,与 20_年相比,增长了约 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 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 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 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乡镇的调查报告 2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 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 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 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 务负担沉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 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概况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我镇共有 21 个村、社区,农业人口近 4 万人。全镇村级收入 843.5 万元,村平 40.17 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 280 万元,仅占 33.2%,;实现集体经济收 入上 5 万元的村 8 个,仅占 38%,不足万元的村 6 个,占 28.6%,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 银城、银山 2 个社区,占 9%。 2、村级集体企业情况。就村级集体企业而言,全镇现共有 18 家村级集体企业,其中仅宝塔 砂布厂和宝塔造纸厂两家年产值过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126 万元,占全镇村级集 体经济收入总额的 45.7%。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宝塔茶厂、宝塔纸箱厂、宝塔磨料磨具厂、 旭红砂布厂等 4 家企业。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的有宝塔砂布厂、桃源茶叶加工厂 2 家,其 他 16 家企业均发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 3、产业分布情况。村级集体工企业收入 176.2 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 62.9%, 退耕还林及其它农林产业收入 76.9 万元,占 27.5%,其它产业收入 26.9 万元,占 9.6%。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占 38%的 8 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 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 有 6 个村,占 28%,整体经济实力薄弱。8 个集体经济收入上 5 万元的村中,只有宝塔村形 成了涂附磨具、铜材及其配套产业,资产及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科技含量较高,其他村集 体经济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砖厂、门店租金、茶厂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性收入等低层次产业,对 环境破坏大、管理粗放落后、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镇 实现的 280 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中,宝塔一个村就达 140.8 万,占 50.3%,比其他 20 个村(社 区)的总和还多,而宝塔村的经济收入又集中在宝塔砂布厂一家,其每年上交 120 万,占全 村收入的 85%。由于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单一产业,一旦行业经济效益滑坡,必然会直接导 致村级集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 2、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于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 致一些村级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在我镇,特别是 10 个社区的集体企业发展资金,60% 以上靠如土地开发等方式自我积累资金来发展集体经济,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 行贷款不到 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 会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 的思路下进行大开发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分散。以村一级自身的经 济实力,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标准开发建设,致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初级化,回报收益最小化, 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在上规模、上档次上有所作为,可 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3、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 体经济集体管,由于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 积极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垮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 上有障碍。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 集体经济无关大局。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 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 不高,这些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4、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不利于整体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且呈日益加大之势。单就 8 个村级集体 经济收入过 5 万元的村来说,最高的为宝塔 140.8 万元,最低的是雁塔 5.3 万元,两者相差 26 倍,与旭红 29 万元相比,两者相差也达 5.5 倍。从而形成宝塔一枝独秀的单极发展趋势, 对我镇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将延滞我镇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步伐。 5、村级债务包袱沉重,不利于全力发展。 至底,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累计达 1071.9 万元,村均 51 万元。有债务的村、社区 14 个,占 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峦、石泉、新塔 5 个村(社区)债务均超过百万元,共计 733.87 万元,占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的 68.5%。形成这些债务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经营性亏损、老财 贸任务借款、基础设施投资、各类达标升级及非生产性支出等。村级班子很大的精力用于清 偿债务,难以全力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6、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不利于突破性发展。 近几年,我县隽水、锡山等省、县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但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 与省、县级工业园相比。因此虽经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但最终能够成功落户 的没有几家,不利于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如下阔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个肉牛养殖 项目,实地考察后一去不返;一位老板有意在石泉投资钟表厂项目,却找不到一块条件适宜 的地盘,最后落户麦市工业园。 三、 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干部意识转变,建设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有没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没有一个敢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好 班长,是决定村级集体经济能走出多远的关键。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异村 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并牢固 树立只有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福利事业, 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凝聚力、战斗力才会不断增 强的发展意识。镇党委、政府要经常组织村级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意识、管理知识的培训,制 订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 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现象。一是 兴办村级集体企业,象宝塔一样,走工业兴村的路子;二是兴建或经营专业市场,走商业兴 村之路;三是发展立体林业。比如东港、桃源每年在林业上分别可收入 4 万元、8 万元,可在 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调优品种结构、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走立体林业的发展路子;四 是兴办第三产业,城区内几个社区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五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 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六是经营集体土地和 物业。发挥城区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二、三产业载体, 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村委会可以在技术、贮藏、 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集体农业生产基 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落实县、镇招商引资政策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镇一级要在“统 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对村、社区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结合各村、社区 的优势、特色,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宣传、统一引进、科学布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财、 物资源,集中力量,明确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把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不适宜在省、县级工业 园区发展的项目引荐给村、社区。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 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另外,各村组目前掌握着大笔土地补偿金,可否借鉴深圳等沿海地区及宝塔村的经验,鼓励、 引导其集中资金开发一批标准化厂房用来出租给企业,既可以避免集体土地的大量流失,又 发展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同时解决了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厂房和设备,导致流 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 4、强化管理,千方百计盘活资产,化解村级债务。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 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完善 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并对集体资产的占有、 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公开帐目。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 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村级债务清偿 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归责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 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乡镇的调查报告 3 4 月,铁岭市广电局由副局长史茂存带队一行三人赴西丰县对当地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进 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与当地广电局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情况介 绍,并深入到农村查看了凉泉镇广播电视站的运行情况,收获较大。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该 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西丰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步伐,在市广播电 视局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大胆尝试, 以改革总揽全局,以宣传工作为中心,以垂直管理、城乡联网为重点,以规范化管理、优质 服务为保障,努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积极稳妥地探索出广播电视改革发展 的新路子,开创了西丰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崭新局面,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实行垂直管理前的基本情况。 西丰县地处山区,地理位置偏僻,致使无线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与覆盖受到严重制约。广大 群众信息闭塞,看不好甚至看不到电视(广播也是一样),不但经济上欠发达,而且文化上也 相应贫乏,在全省属于贫困县。 以前,由于"五站"下放,乡镇广播电视站归乡镇政府管理,县广播电视局只负责技术上的指导 和帮助,铁岭台、西丰台的覆盖率不到 20%,广大农村群众收看不到铁岭台、西丰台的电视 节目,有的甚至收看不到省台和中央台的电视节目,有的只能靠自家的天线接收信号,老百 姓常常是"听完声,看完影,不知哪个省"。当时乡镇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不平衡、管理混乱、 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状况是"二个多,三个不一样"。"两个多":一是卫星地面接收站多,全县 共有 148 个接收站,各自成网,各自为政,不便于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私播乱放现象。二是 债务多,负担沉重,有的站债务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全县 18 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共 有债务 334 万元。很多电视站难以正常运营,面临着倒闭和转播不了的危机"三个不一样": 一是管理不一样。全县 18 个乡镇站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模式,由于建网投资渠道五花八门, 管理和运营也是千差万别,在当时安装有线电视的 222 个行政村中,属村管的就有 52 个, 还有相当一部分承包给个人进行经营,工作无计划,无章程,运营无序。二是转播节目套数 不一样。由于设备陈旧(一个村一个小前端)、网络老化(电缆网),故障率高,信号不好,收 视质量极低,有的模糊不清。转播电视节目套数存在很大差异,多的也就 5-10 套,少的只 能收看到 1-2 套节目,市、县台的节目在乡镇根本无法收到,广大农民无法了解和掌握市委、 市政府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舆论宣传作用根本无法发挥,服务本地区、本县的意义不大, 群众意见很大。三是收费标准不一样。 收费 3 元到 10 元不等,随意性很大,由于接受信息 不好,有的用户根本就不交收视维护费,造成资金匮乏,维护没有费用,运行不良。总的来 看,管理混乱,运行无序,杂乱无章,网络难以维继,转播工作随时都有瘫痪的可能。 二、实行垂直管理工作情况 二〇〇二年西丰县广播电视局新的领导班子面对全县广播电视的现状,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 与论证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建立全县城乡一张网,统一转播方式,对乡、镇广播电视站 全部上收实行垂直管理的意见,并报请了县政府,3 月 20 日西丰县政府常务会通过了这个 意见,城乡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被县政府列为为民所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西丰广电局迅 速展开工作,两条战线同时进行城乡联网工程,他们面对现实,采用租用光纤、借鸡下蛋的 方式,租用通信公司光缆约 394.7 公里和吸引较有实力深圳优联宽带网络公司资金投入,逐 年偿还的方式,解决了县、乡、村联网的问题,铺设光缆 921 公里,取消了所有的乡、镇、 村、屯的小前端,将县台转播的非常清晰的 31 套(包括市台的一套新闻综合频道节目)有线 电视节目传送到全县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和560个自然屯。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了100%, 实现了全县城乡一张网、信息传输一盘棋的设想,解决了广大农民看电视难和看不到的问题, 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由于光网到村,信息质量提升,传输套数的增加,吸引了农民纷纷入 网,目前已达到 50.552 户,入户率达到 67.2%。 县局对乡、镇广播电视站垂管工作,他们首先以电话通知的形式,对各广播电视站财物实行 冻结。并在财政、审计、监察、人事、编委等部门的配合下,兵分三路,迅速展开了对全县 20 个农村广播电视站的全面接收工作。从 3 月末开始至 5 月末结束,仅用 2 个月的时间, 全县 20 个广播电视站全部接收完。共计接收在编人员 70 人,固定资产 392.97 万元,外债 343.25 万元。其中个人承包的安民镇、平岗镇广播电视站,个人投资部分由广播电视局一次 性付现金 73 万元。西丰县广播电视局的主要做法是: 1、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从问题少、容易接收的广播电视站入手,先易后难,仅用 5 天时间就接收了 12 个广播电视站,从而打开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2、坚持集中会战、逐个击破的原则。对于接收难度较大的个人承包的广播电视站,在请专 家对其投入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实行各个击破。首先解决难度较大的安民镇广电站,承 包人原准备上法院解决问题,经过几次做工作,政策交待,,承包人终于同意以评估价格一 次性返还后交出有线电视网络,其后平岗等广电站也顺利收回。至此 20 个广电站全部接收 完。 3、纪检、监察介入的原则。突出财物接收,保证接收质量,在接收过程中,各站外债审核 时,坚持查原始凭证,明确收支去向,对不合理支出坚决不予认可。在接收过程中,个别站 出现了抢收费顶替债务的现象。纪检监察及时介入,维护了工作的正常运转,保证了接收工 作的顺利进行。 4、坚持边接收、边管理的原则。保证接收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保证人员的相 对稳定,原先用的临时工暂时继续工作,保证了有线电视网络正常运转。其次是配齐站长, 个别不胜任的也及时地做了调整,局里下派 5 人任站长,共计调整 10 个站的站长。调整后 的站长年龄降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为今后的工作打好了基础。三是制定了一系列规章 制度,加强了对各广电站的规范管理。 三、实行垂直管理改革的成果与优势 1、管理更加规范、科学,运行机制趋于完善。实行垂直管理后,西丰广电局为加强财务管 理,制定了《农村广播电视站财物管理制度》,财物实行报账制,并对收视费、招待费、差 旅费等费用的收支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加强站长的管理,考核各站取得的成绩,制定了 《站长责任制》,体现了奖罚分明,调动了各广播电视站长的积极性。为加强人才培养、提 高服务质量,制定了《站长聘任制度》和《安装维修服务制度》。为帮助各站解决实际困难, 先后投资 20 多万元,用于改善各农村广播电视站的办公条件。为规范收费,提高科学收费 水平,先后投资 6 万元在 6 个农村广播电视站实行了微机收费。两年来,农村各广播电视站 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农村收视费实现收入 267.8 万元,农村收视费实现收入突破 550 万元,安装费 20 万元,同比增长 105 %。以西丰县凉泉广播电视站为例,未垂直管理前有 正式职工 3 人,临时工 3 人,能接收 7 套电视节目,管理混乱,债务高达 25.4 万元,网络 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只能覆盖不到 3 个村,电视效果根本无法保障,老百姓很不满意。实行 垂直管理后,调整了不胜任的原站长,县局投入资金 10 多万元,对瘫痪的网络进行了改造, 铺设光缆 39.2 公里,将 31 套有线电视节目非常清晰地输送到凉泉各村屯,老百姓足不出户 就可以了解到身边的突发事、感人事,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满足了老百姓的业余文 化生活需求。对此,用户主动交费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半年时间凉泉广播电视站就完成收视 费 26.6 万元,36 万元。 2、网络管理得到加强。实行垂直管理后,广播电视局还对各乡镇处于瘫痪的网络逐步进行 了维修改造,确保了有线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让老百姓收看到了声色俱佳的电视节目。 3、统一了收费标准。按照市物价局批复每个终端收取 10 元收视费,从而形成了正常的资金 积累,现在无论哪个乡镇网络出现问题都会举全局的财力、物力、人力加之维护保障,这一 点是垂直管理前任何一个乡镇都无法办到的事情。 4、舆论宣传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乡联网后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联网、垂直管 理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地的新闻节目很快就能通过广播电视节目让百姓"家喻户 晓",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及天下大事。广播电视局对电视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 播出时间由原来的每天 9 小时增加到 16 个半小时,还面向农村推出了自办"乡村在线"栏目, 把节目内容定位于"三农",以《大地传真》、《农情民声》、《供求信息大看台》等子栏目,全 方位报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林、牧、副、渔各条战线的情况,准确地报道了农业政策 及全县的农村工作信息,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 5、提高了省、市、县台节目的覆盖率。实行垂管、县乡联网后覆盖率由原先的 17.6%,增 加到 100%,对西丰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增加了广告收入,促进了西丰县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西丰电视台覆盖率的提高,周围 县(市)、区的商家为促销自己的商品,增加了广告投入。西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实现 59 万 元,比增加 34 万元,增长 136%。 7、解决了就业和老有所养的问题。个人承包的网络收回,村自管的网络已全部实行统一管 理。过去因开不出工资在家待业的在编人员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退休人员领到了足额的 退休金,解除了老同志的后顾之忧。据统计垂直管理后共安置就业人员 18 人。 8、增加了财政收入。随着西丰县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将到 6 万户,收 视费可达 720 万元,每年将向县财政缴纳税费 100 多万元。 总之,西丰县广电局近二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让西丰广电人值得骄傲的成就, 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和注意的问题。一是由于城乡联网、旧网改造,投资过大,债务过高, 偿还能力较弱,还要精打细算、艰苦奋斗,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发挥产业的功能,增加创 收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二是职工队伍素质要提高,服务质量要增强,尤其是农村广播电视 站的队伍,要加强培训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为广大用户服好务的本领,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启示与建议 1、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突破常规、敢于领先是西丰县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关键。作 为辽北最偏僻,而且又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县,又是地处山区,能够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 改变了农村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是西丰县广播电视局领导班 子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结果。他们敢于突破常规,抓住机遇,大胆改革,面对农村收看广 播电视情况的实际,认真听取农民的呼声,为农民所想,为农民所办,不等不靠,积极想办 法,树立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实行城乡联网、垂直管理,大力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电 视事业,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 100%,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电视、提升农民文化品位和对 乡镇有线电视安全播出有效管理的问题。 2、西丰的作法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广电局的要求和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方向,符合广 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强做大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占领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送 去了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去了科学致富的知识,送去了文明向上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使 这块舆论阵地牢牢地掌握在党和政府的手中,保证了政令畅通,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 万户,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净化了荧屏,禁止了滥播乱放,规范了管理,有效的服务。 3、县领导做坚强后盾,全力支持,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各部门大力配合是他们成功的法 宝。垂直管理工作,是体制的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问题较多,如果没有县委、县政 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各部门的配合要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西丰县广电局在运行过程中得 到了领导的鼎力支持,帮助他们解决了诸多上收和联网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使上收工作平稳 运行,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4、西丰的经验、西丰的做法是成功的。我们认为应在全市各县(市)、区广电系统大力推广 县级广播电视垂直管理体制,走出一条适合铁岭广播电视发展的新路子,将我市广播电视事 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振兴铁岭经济、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再创辉煌。 乡镇的调查报告 4 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历届党委、政府都在积极努力,务实工作,以加强和改善道路交通 等瓶颈问题和群众增收致富项目为突破口,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镇党委、政 府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攻坚战来打,村级公路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已建公路 52 条,村级公路里程达 296.4 公里。自__年以来,各级累计投入近 400 多万元。先后在河上架设了 3 座石拱桥,河北面村组公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以文峰 公路、双龙公路、高山公路、羊万公路、三台公路、柏林公路为主干线,其他组级公路纵横 补充的南北互通公路网络。同时,双龙公路、三台公路进行了等级提升,正在提升改造羊万 公路,“村村通”公交车也在这些村级公路上营运,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积极多方争取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我镇每年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部署。一是在 项目确定上公路建设优先。被确定为省级一类贫困镇后,利用实施扶贫发展的机遇,把加强 农村公路建设放在优先实施的位置,先后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立项 37 个,占整个实施项目的 65%。二是建立健全机制。除扶贫站外,镇成立了公路站,抽调了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负责村 级公路规划、管理等工作,加强同县交通部门的对接,推动村级公路发展。三是党政主要领 导时刻关心过问,在镇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对公路建设方面的投入,鼓励群众的积极性。 书记、镇长经常到公路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为打通高山出境公路,镇长还亲自挂村督导, 确保全力推进。镇财政每年投入在公路建设方面的资金达 5 万元以上,为推动公路建设,调 动群众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找准公路建设的突破口 历史以来,镇被一条宽阔的河将 187 平方公里的区域分为两半,松小公路和集镇在河南面, 河北面的羊岩、棉地、双龙、高山等村 1 万余群众被河相隔,公路交通发展一直十分滞后。 镇党委政府针对这一瓶劲问题,重点加强桥梁建设,以解决河南北不通的问题,继湾塘建设 湾塘大桥后,先后修建了大桥、环石坡大桥,投入资金 130 余万元,彻底解决了河南北不通 的历史,掀起了新一轮公路建设的高潮。 (三)大力宣传,认真发动群众 “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公路交通落后,群众生活贫困的现状,镇党委积极宣传发动群众, 大兴公路建设,改善交通状况。通过宣传发动,不少村组群众抱着早修一天早享受的想法, 在没有项目安排的情况下,自行筹资修路。比如我镇的火土公路、羊文公路、船溪公路、高 山公路等,都是群众自发筹资启动修建的。 (四)努力探索公路管护的新机制 村级公路管护是一直是一个难题。群众的修积极性高,但往往是由于当时的资金、劳动力等 原因,边沟、路基等不扎实,修通路后,勉强通几次车就损坏了,不能通车了。重建轻管, 在这个时候再去发动群众维修路,经历了修路之苦的群众已经不好发动了。为此,我镇积极 探索成立“村级公路管护协会”的管护机制,确保公路畅通。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对本 村组织群众修建的公路通过公路协会设杆适当收取维修费,由公路协会安排人员长期维护, 确保边沟畅通、路面平整。对确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塌方等工程量大的,由村民委员会会组 织群众投劳维修,以此确保村级公路的畅通。今年以来,我镇已在道洞公路、三台公路、双 龙公路等进行了试点,效果明显,群众普遍满意,目前,通过实施以上方式护路的公路,路 面平整,客运长安车也可畅通行使。 三、存在问题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我镇仍存在不少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出门便是山”是现状的真空写照,在我镇修一条路需要付 出更多的精力、更高的代价,建设难度非常大。如果按照国家扶贫项目 5 万元/公里的标准, 在我镇至少要多出三分之一的资金,群众的负担重。 2、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多,建设管理难。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建 路过程中劳动力组合难,建设管理的难度大。 3、资金缺乏。由于历史以来的交通落后导致了群众十分贫困,群众集资难。 4、管护机制仍需加强。由于一些村级公路的车流量少,收取的资金仍十分有限,而维护边 沟、涵洞,砌碎堡垒坎等工作量大,给维护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四、下步打算 1、按“__”公路建设规划,有计划申报实施。虽然我镇在近几年来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 的成绩,但仍有不少公路需要延伸、改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按照公路建设的“__” 规划,有计划的分年度的组织实施,一步一步的扎实推进。 2、进一步完善“公路协会”管养村级公路的机制。我镇实施“公路协会”管养公路的情况 看,效果明显,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在全镇推广这一模式,管好村级公路。 3、大力组织发 动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修路。通过了解,我镇有不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他们有资金,有 技术,对回报家乡也有热情。去年,我镇就有一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投资近 30 余万元为其 家乡修建了一条 4 公里长的公路,得到了社会好评。同时,在桐林等村也有不少积极出资帮 助家乡修路的务工人员。要通过进一步引导和联系,让这一部分人员回报家乡,捐资筑路。 4、发挥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对上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同县、市有关部门的对接和联系, 争取上级部门更大的支持。 5、加大镇级财政的投入,将公路建设资金纳入年初经费预算,确保投入 5-10 万元的公路建 设。 乡镇的调查报告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三农”问题是建设全面小康的“短板”。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处于最低层且发挥基础核心作用的政权组织,其权力的运行 和职能作用发挥,事关政权的基础牢固、农村的发展稳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全面小康的建 成。如何进一步理顺乡镇管理运行体制,优化服务职能,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改变目前乡镇 政府面临的困境,进而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已成为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目前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无限小”的权力艰难支撑“无限大”的责任。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通 过乡镇去落实,乡镇干部形象的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责任重大,但赋予乡镇政 府履职尽责的权力却很少。乡镇党委、政府没有一定的干部人事调动权、调整权、任免权, 无法有效激发干部活力;没有项目和资金审批权。乡镇政府手上没有任何项目、资金和资源, 要实现一方发展只能靠一次又一次地上报文件、一次又一次地说好话。一些项目和资金上级 批准了,但建设资金却掌握在部局手里,立项、招标、付款乡镇不能管,但工程质量乡镇要 监管,施工环境乡镇要协调,工程验收和报帐单据乡镇领导要签字,这种脱节的管理方式, 让乡镇很无奈;没有行政审批权。乡镇辖区的厂矿、企业,其涉及的登记注册、用地审批、 环保评审、安全审批、爆破器材审批等乡镇没有审批权,但属地管理责任在乡镇,一旦发生 任何不安全、不稳定等责任事故,乡镇必受追究;没有执法权。现在乡镇的执法单位,比如 国土所、派出所、计生办、林业站等,都没有独立的执法权,执法只能是调查取证、整理资 料,最后报上级主管局依法处理。 二是政事不分“一锅搅”的工作模式影响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重任。乡镇工作千头万绪, 包罗万象,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乡镇“七站八所”设置不能顺应发展变革。近几年 乡镇人才进口封堵,人员进退流转不畅,出现交叉任职现象,造成乡镇干部成为“万能干部”, 在工作落实上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或“顾头不顾尾”,出现“不务正业”或越位、 错位行 使职权,政事不分,该服务的没服务好,该行政的没行政好。 三是“吃饭财政”满足不了群众期盼发展的强烈愿望。乡镇一级政府没有一级财政,经费由 县财政年初预算,按季度下拨。“吃饭”财政状况造成乡镇固步自封,艰难保持正常工作运 转,一旦有机关建设、突发灾难应对、群众急需诉求解决等硬任务、硬要求,背上沉重债务 包袱是难免的。机关干部和受乡镇管理、考核的单位干部的工资、津贴、奖金由县级预算, 直接打入干部个人工资折子,上挂站所干部的工资由主管局发放。工资发放权的无法掌控造 成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难以实现奖罚分明。 四是程序化的检查考核难以激发与时俱进的工作激情和活力。有人把乡镇形容成:残缺不全 的政府、残缺不全的职能和包罗万象的责任。可在对乡镇的指标检查考核上并没有因天生“残 疾”而放松。各级对乡镇制定各种各样的严格考核标准,造成乡镇无自主权,无自由空间, 成了“机器人”。硬性考核乡镇产业发展面积的做法造成了镇村干部的强迫命令,对项目建 设和基础设施的硬考核造成了乡镇拆东墙补西墙债台高筑。 五是对乡镇干部认识上的“偏见”影响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农村这方热土的热情。乡镇干部工 作环境艰苦,地位不高。乡镇有一半以上的干部家属没有工作,其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乡 镇干部的工资,且享受政策待遇没有上级部门干部优越。社会地位不高,群众不理解他们, 上级部门不能很好听取他们的意见。大部分乡镇干部在乡镇一呆就是几十年,有的直到退休, 进城工作率低,缺乏城乡交流。社会舆论缺乏对乡镇干部和乡镇工作的正确认识,丑化乡镇 干部形象的问题还很突出。 六是干部能力和素质的缺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乡镇干部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 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宣传 者、推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党委、政府工作的贯彻以及惠民政 策的落实和基层政权的稳定。目前,乡镇干部大体可划分为两代:“老一代”和“新生代”。 “老一代”是多年来一直在乡镇工作,仍然是乡镇的主体,这一代人拥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 验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但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不知不觉蜕变成了新的“文盲”,涉 猎前沿科技信息知识基础乏力、掌握和应用吃力。这一部分人,大多缺少忧患意识、危机意 识,工作只求稳,得过且过,认为自己年龄偏大,追求上进无门、无机会,做一日和尚撞一 日钟。“新一代”是乡镇干部队伍的新“血液”,是“凡进必考的公务员”、“三支一扶”人员 和选调生,他们拥有新知识,新技能,但缺乏农村经验,社会根基浅,还不能独立的开展工 作。同时,部分的年轻人,大多娇生惯养,吃不了苦,静不下心,工作浮躁,缺乏进取精神。 这两代人新旧交替,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中间出现了断层,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对改革的建议 第一、适当下放“三权”,着力解决权责不一致问题。科学划分职权范围,进一步明确乡镇 责任。适当赋予乡镇履行职责相匹配的人权、财权和事权,做到人权、事权与财权相结合, 责权利相统一。对于县级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应尽可能下放人、财、物和事权,由乡镇统 一管理;对于上级部门需要乡镇配合的工作,坚持“条块结合,以条为主”进行管理,应赋 予相应的权限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要尊重乡镇,让乡镇有发言权。比如:国家在 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建设、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等,应该以镇为单位全面 做好设计规划方案,坚持“整合资源、资金捆绑、整村推进或整片推进”,按照“先急后缓、 先重点后一般、先全局后局部、先支持积极性高”等原则,镇报县审县确定,建立项目规划、 申报、审批、实施的科学合理机制,避免争资金跑项目过程中的无序性、盲目性、重复性和 不正之风,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撒胡椒面”工程、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腐败工 程等。比如:乡镇辖区内厂矿、企业及工业项目建立等,其规划审批、项目审批、用地审批、 安全审批、环保审批等涉及事项,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共同研究审批共同负责。如果审批过 程中乡镇没有发言权,就不能让乡镇管他们管不了的事。 第二、合理设岗定责,着力解决政事不分问题。结合乡镇工作实际,科学调整乡镇编制,合 理调配使用人员,整合乡镇职能站所,使乡镇承担的工作和拥有的人员相一致。要做到“因 事定岗,因岗定人”。要优化整合乡镇涉农单位,按照职能定位,赋予服务职责,使其真正 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流通服务等上来,切忌乱拉乱用、施予行政职 责、搞行政命令。对于行政干部,要加强各项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促进和引导其科学行政、 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加强对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监督,严禁瞎指挥、不懂装懂。 第三、加大财税改革,着力解决“吃饭财政”问题。积极探索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科学机 制,或者建立对乡镇财政合理预算决算机制。属于乡镇管理的社会事务,要预算必要的财政 支出,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要把乡镇维护农村稳定、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发自 然灾害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专款专用;在乡镇的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 项目建设等,必须要有项目和资金保障,否则超越乡镇财力的建设项目让乡镇去实施,必然 对乡镇造成巨大的债务压力和“寅吃卯粮”的恶性循环。把乡镇机关和单位干部职工工资的 发放交给乡镇党委、政府,以便乡镇灵活掌握、奖优罚劣。 第四、科学设置考核,着力解决“疲于应付”问题。在考核工作中,要把社会治理、公共服 务作为乡镇的主业,加大考核力度,不要把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乡镇没有能力不能起 决定性作用的任务作为硬性指标去考核。当前考核乡镇工作的主要指标应该体现在:一是农 业。主要考核政府对于产业发展的引导能力、示范能力和典型带动能力。考核政府为农民提 供产业发展技术、致富技能和信息掌握的服务能力,不能以面积、数字论英雄;二是农村。 主要是农村的社会稳定及社会转型期大量出现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新的社会矛盾 的如何化解,村容村貌的治理、村庄的长远规划和布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公平、公 开、公正的实施,党的执政基础如何在农村不断强化等问题;三是农民。重点解决农民思想 的解放、道德素养的提升、文化生活的活跃、生活方式的转变、文明程度的提高、积极关心 支持集体事业的热情等。“三农”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去认真探索和化解的问题还很多,任务 还很重,乡镇干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陷入跑资金要项目、保安全抓稳定、迎考核搞应付 之中,造成忙忙碌碌而碌碌无为,“硬”任务干“软”了,“软”工作没干“硬”,到头来老 百姓并不买帐。 第五、加强规范管理,着力解决“能力缺失”问题。一是加强干部技能素质培训,解决服务 不到位的问题;二是加强干部宗旨教育,解决有位不为的问题;三是建立干部管理激励约束机 制,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第六、平等关怀关爱,着力解决“有为有位”问题。加大乡镇干部公开选拔的力度,让有志 青年都能在乡镇这片热土锻炼成长成才,尽快解决乡镇干部“活力不足”、“青黄不接”问题; 在乡镇适当设置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职务,让一些年龄大、优秀的干部工作有动力。加强 乡镇干部与市、县直部门干部、贫困偏远乡镇干部与经济发达乡镇干部的交流,实现干部能 进能出、优势互补的良性运行机制。同时要正确认识乡镇干部、理解乡镇干部,不能让乡镇 干部既流汗又流泪。长期以来,乡镇干部为推动农村发展做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比如 计划生育、催粮要款、征地拆迁、产业发展等,面对硬指标、硬任务以及“摘帽子”、“硬否 决”、“严问责”要求,乡镇干部常常会做出伤害群众感情的事,乡镇干部一度成为“作风粗 暴”、“刁蛮粗话”的代名词,让乡镇干部树立在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检验 本次改革成果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