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对于教育扶贫调研报告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对于教育扶贫调研报告3篇

2021 对于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3 篇 对于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为落实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大调研的通知》 精神,我们按照《通知》要求,迅速组成 1+4 调研专班,深入全市 7 个贫困镇 26 个贫困村,走访 294 个贫困户,通过访谈、座谈、约谈等形式,进一步掌握 了全市贫困镇、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失地农民中存在的主要致贫原因、社会保障 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宗教信仰问题方面的目前状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穴市域基本情况 武穴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与江西省瑞昌市、湖北阳新县隔江为邻,东 与黄梅县、西与蕲春县接壤。全市国土面积 1246 平方公里,辖 12 个镇处、341 个村(社区),常住人口 80.52 万人;其中贫困镇 7 个,贫困村 46 个,至 2014 年末, 全市贫困人口由 2013 年的 63467 人减至 57596 人,减少 5871 人。 二、专项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围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2008 年武穴市出台的 《武穴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武政发[2008]26 号)文件规定被征 地农民退养时每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的 120 元,经 过先后 5 次调整由最初的 196 元/月,调到了现在的 372 元/月,保障了被征地农 民基本生活。而根据 2014 年湖北省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鄂政发 [2014]53 号)政策,其退养待遇与养老政策相比降低了接近 50 个百分点,养老金 调整也相对放缓。 建议: 市政府在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时,应当结合实际,确保我市被 征地农民养老待遇只提高不降低,使之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二)围绕因病致贫人员医疗保障问题我们在本市石佛寺镇胡垅村、胡福泗村 走访调查贫困户对象 20 户,其中健康 4 户,仅占 20%;残疾 6 户,占 30%;体弱多 病 3 户,占 15%;患大病的 5 户,占 25%;智障和其它 2 户,占 10%。同时调查 10 个特困户,其中 8 户是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占 80%。虽然我市已实现农村合作医 疗全覆盖,但因病返贫致贫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建议: 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增加大病、重病医疗报销比例,甚至免除医疗费用。 (三)围绕农村低、五保人口生活保障问题我们调查了本市大金镇上周煜村、 大法寺镇大屋雷村、李贞村、余川镇凤凰村计 65 户低保对象和 32 户五保对象。 发现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村低保对象界定难、管理难。二是人户分 离享受低保情况增多。三是人员不足,工作手段滞后。四是五保对象待遇偏低, 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五是五保户生病入院难,需要个人先垫付医疗费,再到 合作医疗报销,无钱垫付就住不了医疗。 建议: 1、加大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的准确性。针对目前取消低 保指标限制后,大量因病、因残临时发生困难的对象蜂涌而至申请低保的现象, 应严把 100%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关,并适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杜 绝造成该保的没保,不该保的保了的现象发生。 2、推行第三方监管制度。每村聘请一些正直的低保对象作为低保信息员, 可以随时了解低保对象动态,保证家庭信息完整、准确为审核、审批工作提供可 靠依据。 3、严格控制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低收入 家庭、边缘户申报低保的目的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有的是为了享受教育减 免政策而挤占低保资源;有的是为了享受廉租房即住房问题而申报低保。申报贫 困户存在同样问题。在这方面要与卫生、教育、房管等部门沟通衔接,出台相关 政策,防止一些人瞄着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 4、大幅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待遇。建议统一集中与分散供养对 象的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供养标准不低于 5400 元,即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费 标准 450 元。市合管办要对五保生产住院报销政策进一步放宽,程序要简便,结 算要即时,对特殊群体要有人性化的特殊政策措施。 (四)围绕残疾人生活保障问题据统计,2014 年底武穴全市残疾人口有 5.02 万人,占总人口 6.28%。在市残疾办理残疾证的有 13408 人,其中一级残疾 2354 人;二级残疾 2695 人;多重 194 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占持证总 数的 31%。市残联此次深入梅川镇绿林村、四望镇铺尔垴村和龙坪镇向文村对 145 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发现,80%以上的残疾人人均收入低于贫困标准 (2300 元)。普遍存在三低两差即受教育程度低、医疗水平低、家庭收入低、居住 环境差、就业能力差。 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低保、社会救助标准,残疾人家庭收入低,有的甚 至没有收入,低保救助资金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扩大低保、社会救助覆 盖率,对于残疾程度低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也应纳入低保社会救助范围。 2、住建部门加大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 3、加大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救助,提高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的报销比例; 村、社区建立康复训练室、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把残疾人康复、医 疗、训练费用纳入医疗报销范围,残疾儿童(如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康复纳入 救助范围。 4、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人社、残联等部门应积极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 训,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政 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工商、税务、金融等社会相关部门要为残疾 人就业、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及相关扶助。 5、积极开展社会托养服务。着力建设社会托机构,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 无力抚养的重度残疾人实行社会集中托养。 (五)围绕贫困人口信教问题的原因及社会影响问题经调查余川镇砌石村和王 宪村发现,两村共计有贫困人户 1881 人,除少年儿童外,50%以上的群众信仰 佛教、道教。个别人信奉三赎基督教(邪教),甚至有党员带头信教。产生信教原 因有如下几种:一是迷信菩萨救苦救难,保护平安,消灾降福。二是家庭传播或 盲从。三是地处宗教文化影响,年龄结构主要在 40 岁以上。 建议: 1、加强对宗教事务的宣传和规范管理。 2、加大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建设。 3、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4、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切实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职责。 三、综合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凝集全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多方潜能,全力构建专项 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落实政策,推进专项扶 贫。将国家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作 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推进产业化扶贫,高标准抓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专项 扶贫,2013 年以来,我市共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 600 余万元,确定扶贫开发 项目 63 个。完成雨露计划 460 人次。二是整合资源,推进行业扶贫。充分发挥 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支持贫困镇、村、组发展,把着力点放在集中解决贫困 地区交通难、水电难、种田难、读书难、就医难等问题上,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水利、交通、通讯、电力、文化、教育、卫生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 2014 年底全市包括 46 个贫困村在内的 341 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村村 通,电力、通讯组组通,低保、医保和失地农民保险全覆盖。三是广泛动员,推 进社会扶贫。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目前,全市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副产品加工联合社、农业机械合作社、畜牧业生产合作社、水产业生产合作社 等社会团体 68 家。这一大批社会团体活跃在广大农村地区,互相协调,合作发 展,直接间接地为贫困人口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售,增加收入,生活质量提供了 帮助。此外,武穴市区还涌现了一批如广济帮帮团、湖北爱心社、女子读书会、 楚天公益群等专门帮助失学儿童、留守老人,特贫困户的民间组织。据不完全统 计,这些民间组织仅 2014 年一年,就为 360 多名失学儿童提供了衣食和学习用 具帮助;为 156 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为 97 个大病致贫特困户资助现金 20 多万元。 (二)现有贫困对象的成因分析 目前,在我们武穴市 7 个贫困镇 46 个贫困村的 57596 贫困人口这个群体中, 有农村低保对象 10342 户,19336 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5413 人,有失地农民贫 困户 15016 人,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 13498 人,其他贫困户 5400 余人。通过此 次专项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成因有如下几种: 有待改变的致贫返贫成因 一是贫困村主要是由于一无集体积累,二无村级企业,三无资源优势,四无 资金开发,缺乏产业支撑,单一农业致使村民收入偏低。 二是贫困户主要由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丧失劳动力,无子女赡养、子女 读书支出大等失血大于输血。 三是贫困主要是自身条件缺失、先天性智障、后天性致残、半路得病,身无 技艺,文化水平低等。 有待解决的贫困人口素质 一是依赖型等、靠、要思想严重,抱着政府不会让人饿死的思想,过一天算 一天。 二是观望型一些失地农民守株待兔观念固执,只盼社会援救,集体分红,国 家提高救济标准。 三是盲动型缺技术、少资金,又好盲动,养猪发病,养鸡发瘟,负债经营, 因债返贫。 有待改善的精准帮扶方法 一是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有些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 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 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扶贫资源整合不够一些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 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 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量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 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 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 合效益的发挥。 三是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 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 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 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 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 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存在的困难 武穴属插花贫困县市,全市 12 个镇处中,有 7 个镇被评定为贫困镇,46 个 贫困村,贫困人口 57596 人,是一个大的群体。近年来,我们采取的扶贫方式一 方面是每年由 35 位副市级以上领导,驻点帮助 35 个贫困村。另一方面是每年整 村推进 7 个村,以及不定期的连片开发,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要想实现三 年脱贫目标,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必须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 一是必须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我市扶贫办有 7 名在编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 司机。全市 12 个镇处均未设专职扶贫机构,更无专职扶贫干部。人手紧缺是制 约更好开展工作的瓶颈。充实扶贫力量已刻不容缓。 二是必须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扶贫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的关键, 党委政府应当把扶贫攻坚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重中之重,像抓项目建设、 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大行动一样抓扶贫开发。同时要关心扶贫干部的工作学习 和素质培养,让扶贫干部有为、有位。 三是必须加强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支持由于我市属插花贫困县市。上级每年 拨付的专项资金仅 300 万元左右,不及麻城、红安等重点贫困县市的一个零头。 重点项目如彩票公积金项目、脱贫奔小康项目等,与我市无缘。因此,地方财政 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必须有的放矢地大抓扶贫项目建设,构建大扶贫格 局,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落实三年脱贫任务。 四、精准扶贫的努力方向与建议 通过认真分析此次专题调研对象产生贫困的原因,比对当前的工作,我们认 为,应当认真学习黄冈市扶贫办主任方荣同志撰写的《精准发力扶贫攻坚》文章, 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精准规划发展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一是高标准编制总体 规划结合我市实际,与大别山试验区规划、十三五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相衔接。 二是积极完善村级规划按照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原则,结合村级发展 实际,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大力发展产业增收项目。三是 实现规划帮扶到户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因户施策,了解贫困户需求, 制定帮扶方案,相互配合,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定每个贫困户扶持发展内容, 实现规划帮扶到户。 (二)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针对不同贫困环境的村和不同贫困状况的农户,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其贫困 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帮扶政策,确保帮扶 措施和效果的有效落实。一是单位帮扶到村将三万工作队、扶贫工作队、脱贫奔 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资源进行整合,分期分批帮扶全市 46 个建档 立卡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帮扶。二是干部帮扶到户建立干部驻村 帮扶机制一直是我市优良传统。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将全市行政以及企事业 单位干部派驻到贫困村帮扶贫困户,确保每一户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动员 社会帮扶积极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建立帮扶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会扶贫帮 扶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个体工商企业 和个人等主体参与社会扶贫,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物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 加快脱贫步伐。 (三)精准管理扶贫资源 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 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 贫目标,重点要从三个方面抓好管理。一是项目品牌化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 现有的优惠政策,培育和打造扶贫品牌,为精准扶贫构建平台,多种措施帮助贫 困户发展生产、脱贫增收,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 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做好小额信贷、扶贫搬 迁、雨露计划三大品牌建设。二是资金精细化管理要严格执行《湖北省财政专项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突出扶贫资金使用重点加强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对扶贫项目 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系统化管理。在驻村工作队及 帮扶责任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及时将贫困村、贫困户的 帮扶情况、帮扶效果等登记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并根据贫困对象的扶持和增收 变动情况,及时对已脱贫对象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扶贫对象 予以帮扶。 (四)精准考核扶贫质量 精准考核是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三大机制。一 是建立分类考核机制。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非重点地区实行分类考核,重 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 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健全重点镇退 出的正向激励机制,建立重点镇准入机制,把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真正的贫困点 上,杜绝戴贫困帽子、过富裕日子的现象。二是完善党政扶贫责任制考核机制进 一步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切实增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推进 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 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财政扶贫责任落实以及扶贫成效。三是健全激励和问责机 制研究出台黄冈市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细则,健全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到 人的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党政领导干部以扶贫开发 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分 配挂钩。 对于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效,按照市政协安排,前不久市教育局组 织开展了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贫困镇村教育基本情况 据调查,目前全市共有贫困镇村中小学幼儿园 546 所,在校(园)生 11.85 万 人,其中:初中含九年制 51 所,在校生 2.3 万人。小学 264 所,在校生 4.4 万人; 小学教学点 389 个,在校生 0.8 万人。幼儿园 231 所,在园幼儿 3.3 万人;附设幼 儿园(班)297 所,在园(班)幼儿 1.05 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幼儿)6.34 万人 (幼儿园 0.88 万人,小学 2.28 万人,初中 1.09 万人,高中段 0.99 万人,大学生 1.09 万名),约占全市农村学生总数的 34%、贫困镇村学生总数的 54%。 二、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教育扶贫工作为我市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今年以 来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大局,再强措施,再加力度,聚焦重点, 聚力推进,教育脱贫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成效明显增强。 (一)抓救助,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有力有效。以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学生为重点, 加大资助力度,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落实了“普 惠+特惠”的一系列教育资助政策,资助面达到全覆盖。特别是我市在全省率先 实施了就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户及移民搬迁户子女“两免一补”政 策。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筹措中省市县各级教育资助资金近 3 亿多元(争 取中省资金 20821 万元,市县区自筹资金近 1 亿元),救助各类贫困学生 46.68 万人(次),其中:投入 3200 万元,为全市 3.48 万名学前一年幼儿免保教费并补 助公用经费;投入 640 万元,为全市 8000 多名建档立卡在园困难幼儿补助了每生 每年 750 元的生活费。投入 1.3 亿元,为全市义务段 19.63 万名中小学生全部免 除了学杂费并免费发放了国家教科书;投入 2200 万元,为全市 4 万多名义务段贫 困寄宿生补助了每生每年小学 1000 元、初中 1250 元的生活费。投入 1350 万元, 为全市近 9000 名建档立卡贫困普通高中学生免除了 200-800 元不等的学费;投入 1400 万元,为全市近 1.5 万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发放了每生每年平均 2000 元的 国家助学金。投入 1000 多万元,为全市 1.6 万余名中职学生发放了国家助学金 并免除了学费;投入 300 万元,为全市 1000 余名建档立卡中、高职贫困学生一次 性发放了人均 3000 元的生活费。投入 5500 多万元,为全市县区 1077 所 14.67 万名农村义务段中小学生实施了每生每天 4 元的营养改善餐补助。在此基础上, 各学校也从公用经费中拿出 3%-5%比例的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了重点 资助。 (二)抓培训,贫困人口技能教育扎实开展。市教育局成立了以主管局长为组 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进行了安排 部署,把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对接我市特色产业发 展需要,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增强教育技能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全市各级教育、发改、财政部门通过不同渠道累计争取资金投入 3000 余万 元,改善了职教学院和县区职教中心基础设施条件,校容校貌、食宿教学场地、 实训场所不足等方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我市乡村旅游服务、餐饮厨艺、家政 服务、养老服务和特色农业“八大件”、中药材、高产农作物等种养殖为重点, 依托县区职教中心和镇农技校开展转移就业、实用技术免费培训。各中职学校积 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培训基地,制定培训方案和计划,采 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如洛南县从农技站、烟草公司、信用合作社聘请 专家 10 余名充实培训师资队伍,山阳县、镇安县通过“高校招录、企业聘用、 转型培养”等多种形式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柞水县创新培训形式根据培训对象的 培训目标和空闲时间安排培训课程,提高了培训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 全市共完成各类技能技术免费培训 17984 人次,其中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8898 人次,创业就业培训 1465 人次,职业农民培训 510 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3600 人次,雨露计划培训 200 人次,行业岗位技能培训 1800 人次,其他培训 1511 人次。 (三)抓建设,贫困镇村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以贫困镇村学校为重点,整合中 省教育项目,加强标准化建设,优先改善办学条件,优先保障经费投入,全市贫 困镇村办学条件大为改观、经费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教育 脱贫攻投入进一步加大,共争取到位中省教育项目建设资金 33283 万元,比去年 同期增长 11%,将其中近 70%约 2.3 亿元资金用于贫困镇村学校建设,共开工建 设贫困镇村幼儿园 11 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建设项目 58 个,为 150 多所镇以下学校购置计算机 800 多台、现代化教学设备 300 多套。对全市学 生规模不足 100 人的贫困镇村初中、小学和教学点按 100 人核拨了公用经费,共 新增公用经费投入 600 多万元。 (四)抓队伍,贫困山区师资建设全面加强。以贫困镇村师资为重点,加大补 充力度,各县区按照编制标准对中小学校重新进行了核编,对 10 人以下的教学 点基本配备 2 名编制。2006-2015 年全市共招聘义务教育特岗教师 3624 名,其 中 90%以上分配到贫困镇村学校任教。2016 年全市特岗教师招考计划 312 名,7 月份招聘到位后将 100%安排到全市贫困镇、村任教。强力推动城乡教师教师交 流轮岗,今年春季全市有 198 名教学骨干到贫困镇村送教下乡。在乡镇工作津贴 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了乡村教师生活补贴,目前全市争取专项资金 1500 余万元, 为 717 所、5168 名教师岗位发放了每月 100-600 元不等的政策补贴,有效缓解 了贫困镇村教师数量不足、素养不高、队伍不稳等突出问题。 三、目前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贫困镇村办学条件还不达标。全市镇以下村办独立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 少数村小(教学点)服务半径偏大,部分农村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短缺,标准化建 设任务依然繁重。 (二)贫困镇村教师结构性短缺。全市 200 多个教学点中,多数年龄老化,队 伍不够稳定,骨干教师数量少,体音美、英语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紧缺,教非 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比较突出。 (三)贫困镇村学校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目前,全市贫困镇村学生人数在 20 人及以下的教学点占教学点总数的 60%,基本上实行复式班教学和教师包班制, 教学质量和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对进一步加强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应紧紧围绕“有精准有力资助政策、有高 素质教师队伍、有标准化办学条件、让贫困生都读得起书、让贫困农民有致富技 能”的工作思路,在继续落实好已有政策、坚持以往成功做法、做好已有工作的 基础上,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再提出如下工作对策建议。 (一)加强贫困大学资助政策项目整合。由市、县区党委政府出台管理实施办 法,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资助工作 领导小组,建立“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渠道不变、各计其功、一门受理、协同 办理”的资助工作机制,由教育部门资助中心牵头,将教育、民政、扶贫、团委、 工会、妇联、慈善协会以及社会力量等资助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统筹安排, 做到“收入一个笼子、计划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实施统筹资助、精准资 助和重点资助,进一步提高资助工作的力度和实效。 (二)加大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统筹力度。主动对接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和新兴产 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贫困镇村、贫困人员转移就业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 依托市、县区职教(培训)中心主阵地,由市、县区政府统一领导,将教育、人社、 农业、扶贫等部门技能培训资源进行有效统筹,聚焦重点,聚合力量,按照“需 要啥、培训啥”的原则,做到技能培训的计划、项目、内容、人员、课程、时间 “五统筹”,免费对所有贫困劳动力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式实用技术技能全员 培训,使每个贫困人口有技能、能致富。 (三)强化教育建设项目资金县级统筹权。按照“管总量、不管项目,管效益、 不管用途”的原则,赋予县区政府更多更活的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按照“雪中 送炭、缺啥补啥”的办法,重点支持贫困镇村学校优化布局、改善条件、加强信 息化建设,使所有贫困镇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使贫困镇村孩子有学上、上 好学。 (四)改革贫困镇村师资均衡配置机制。按照“管总量、不管分量”的办法, 适当放宽贫困镇村学校编制配备要求,优先保证贫困镇村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 城乡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跟班学习比例。各级财政应设立贫困山区教师培训 专项资金,加大培训力度。适时扩大边远山区教师生活补助实施范围和补贴标准, 进一步强化均衡配置师资,使贫困镇村教师教得好、留得住。 对于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及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 坚有关工作部署和调研工作安排,为做好我县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扶贫工作,防止 贫困代际传递,就全县教育扶贫进行全面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基本情况。县位于省州西南部,是进藏出州必经地、汉藏民族和文 化交融汇集地,素有“东大门”之称。幅员面积 2165.35 平方公里,辖 7 镇 5 乡、 145 个行政村(其中,高半山村 78 个,占总数的 63%),居住有汉、藏、彝等 17 个民族,总人口 8.8 万人(其中,汉族占 86.8%,藏族占 8.4%,彝族占 4.2%, 其他民族占 0.6%),是州幅员面积最小,平均海拔最低,人口最稠密,居民文化 程度相对较高,多民族聚居县。是全省“四大片区”88 个贫困县(市、区)之一和 全省 45 个深度贫困县(市、区)之一。2014 年,全县精准识别贫困村 44 个、建档 立卡贫困人口 3043 户 10493 人,贫困发生率为 15.6%。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 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精 准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确立了在全州“率先脱贫、率先小康” 目标,紧盯县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一超六有”硬指 标,分年度推进“五大扶贫工程”“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农村基础设 施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到 2017 年底,已累 计减贫 2716 户、9428 人,实现 29 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 1.6%,今年 将计划完成 14 个贫困村退出、300 户 1004 人脱贫任务,县“摘帽”通过省州检 查验收和第三方评估,将于今年 6 月迎接国检。(二)全县教育基本情况。2017 全县(含高级中学)有幼儿园(学前班)16 所,在园幼儿园 3242 人,其中开园公 办幼儿园 14 所(含幼儿园),民办幼儿园 2 所;中小学校 23 所,15 所小学,其 中县城小学 2 所,乡(镇)中心校 10 所,村小 3 所;8 所中学,其中高级中学 1 所,完全中学 2 所,初级中学 2 所,职业中学 1 所,九年制学校 2 所;在校中小 学生 13047 人(其中海螺沟地区中小学生 1433 人,州高级中学 1822 人)。小学净 入学率达 100%、初中毛入学率达 121.9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 90%, 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辍学。2015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共计 6395 人,2016 年建 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共计 3444 人,2017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共计 1062 人。 二、近年来的主要做法 (一)聚焦脱贫,压实责任,以坚定的决心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在县委、 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精心组织,将教 育扶贫攻坚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快速有效全面推进教育脱贫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县教育扶贫专项 2017 年度实施方案》、《县教育扶贫迎国 检工作方案》等相关方案,成立了县教育体育局教育扶贫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 控辍保学成员单位联系学校分工、教育体育局班子联系乡镇分工,把教育脱贫计 划的实施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落实帮教帮扶和资助措施,做到对贫困生情 况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专题研究部署,对全年脱贫 攻坚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将脱贫攻坚工作具体落实到人。形成任务明、责任清、 指挥畅、合力足的“四级”联动扶贫攻坚工作机制。同时,建立督导检查的“四 查”机制,强化扶贫攻坚目标管理,将各校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年底目标考核的依 据,促进工作落地落实。三是乡、镇部门联动,专题研究、部署教育扶贫工作。 2017 年县政府组织各乡、镇,县域内各学校召开教育扶贫工作专题培训会、问 题整改会 4 次,进一步明晰了责任,确定了工作时限。(二)对焦标准、精准发 力,以务实的举措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1.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按照 “两高一示范”要求,对照“乡乡有标准中心校”五大指标,按照“脱贫标准” 和“缺啥补啥”原则,加大对 12 个乡镇中心校的建设投入力度,切实改善生均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软硬件配置、师生比及教师学历等问题,确保了乡乡有标 准中心学校。二是致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发展,我县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 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的学前教育办园模式,立足县情,建成以“城区 幼儿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村点小幼儿园为基础、社会力量办园为 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目前辖区内共有幼儿园 16 所,在园幼儿 3242 人,学前 三年入园率达 85%以上。新招聘编制外一村一幼辅导员共计 100 名,及时弥补了 我县幼教师资力量紧缺的现状,为学前教育全覆盖打下坚实基础。2.扎实推进“控 辍保学”工作。一是建立“六长”负责和“双线包保”工作机制。实行县长、局 长、乡(镇)长、校长、村长(村委会主任)、家长“六长负责制”,认真落实以 “村为单位、户为对象”的控辍保学工作体系,县政府、县教育体育局与各乡镇、 各学校分层签订《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书》,细化了控辍保学方案,将控辍保 学工作落实到县、局、乡(镇)、学校、村组和家长,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把控辍保学目标任务纳入考核内容。同时通过召开各级控辍 保学专题会,安排部署控辍保学相关工作。加强了督查和交叉检查,严格考核和 责任追究。三是全力推进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县四中建设,有效均衡冷 碛、兴隆、杵坭、加郡四个乡镇学生入学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的 同时又做好了控辍保学相关工作。3.财政投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持续加力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好教育扶贫,建立健全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制度,建立教 育扶贫救助基金信息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保证扶贫救助 基金在阳光下进行;2015 年财政教育总支出 12455 万元,;2016 年财政教育总支 出 15134 万元,;2017 年财政教育总支出 15834 万元,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 500 万元,资助 719 人,资助资金 49.69 万元。4.做实做细内业资料。根据内业资料 “及时、准确、真实、规范、完整”的原则,召开教育扶贫内业资料规范组档工 作会商会,要求各股室、各学校重视痕迹管理,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照 分类分项、统一标准的原则形成专卷。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准中心校的五 大指标、控辍保学、教育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等内业资料进行了检查指导。 三、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及最近检查发现一是乡(镇)控辍保学资料不够完善、不够规范。 二是学生就读佐证材料收集不完整。三是对厌学学生关爱没跟进。四是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依法免学材料不规范。五是部分群众对教育惠民政策知晓度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面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再开展一次控辍保学全覆盖摸排,做到摸排对象全覆 盖、问题整改全覆盖、数据调整全覆盖、总结上报全覆盖、督导检查全覆盖。全 面深入查找问题专项行动,切实把工作重心聚集到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上,把精 力集中到落实控辍保学、教育惠民政策宣传上,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实 现教育扶贫考核验收评估“五个经得起”,确保脱贫成效。(一)对标问题、巩固 提升,加强教育惠民政策宣传,提高家长知晓度。整合宣传资源,加强舆论引导。 切实做好教育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知晓度。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 报刊、手机短信、微信、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依托“送政策、 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平台,通过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 提高群众对教育惠民政策的知晓度。二是县内各学校按照《州教育“三包”政策 实施方案》,对每位在校生享受的教育惠民政策进行清理核对,填写教育惠民政 策明白卡一式两份,由学校签字盖章后,交家长签字确认后一份张贴在学生家中, 另一份由学校留存。三是开展一次主题班会。通过“小手拉大手脱贫一起走”活 动,各校组织各班召开教育惠民政策宣讲主题班会。让学生真正了解享受的各项 惠民政策,最终通过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都清楚享受的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四 是联合各乡(镇)依托村组大会、入户宣传以及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再次多形 式宣传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讲解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提高群众知晓度、满意度。 (二)对标问题,规范档案,确保信息佐证准确、完整。各乡(镇)要认真做好 “控辍保学”工作,认真开展适龄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做到底数清、任务明, 同时认真填写 0-17 周岁适龄儿童花名册就读学校情况。确保每名适龄儿童在校 就读,并提供详实的佐证资料。一是 0-6 周岁学龄儿童请统一填写为“学龄前儿 童或某某幼儿园就读”。二是在本乡(镇)内就读学生。由学校根据在校生花名 册,打印加盖公章交乡(镇)存档佐证。三是乡(镇)外,省内就读学生。由所 在乡镇提供准确学生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在学校学籍管理员老师协助下,通 过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查找,查找后把学生学籍号和就 读学校截屏打印交乡(镇)存档佐证。四是学籍系统无法查询和省外就读学生。 由乡镇、村组联系家长提供学生就读证明,如:学籍信息表、就读学校提供的就 读证明、学生在就读学校的照片和班主任联系电话等,打印存档并报教育体育局 备案。(三)对标问题、巩固提升,认真落实残疾儿童入学工作,切实维护残疾 儿童合法权益。各乡(镇)抓实抓好辖区内残疾儿童入学工作。一是各乡(镇) 要准确掌握辖区内残疾儿童情况,做好残疾儿童入学相关工作。同时严格按照程 序办理智障失能残疾儿童依法免学相关手续。二是各学校要准确掌握本校内就读 残疾儿童基本信息并根据残疾儿童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开展好随 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三是各乡(镇)和学校要建立残疾儿童档案,认真 开展好残疾儿童关心关爱帮扶工作。(四)对标问题,明确职责,部门联动,切 实履行“六长负责制”、“双线包保”工作机制。“控辍保学”工作实行一把手责 任制,并作为考核乡镇党政负责人、乡镇人民政府、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校工作 实绩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好控辍保学“六长负责制”和“双线包保”工作机制。 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辍学。一是各乡镇要准确核实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 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好辖区内“控辍保学”工作计划、方案及相关制度。特别是 针对有流失倾向学生出现时,要立即启动“控辍保学”应急预案,在各部门配合 下确保适龄儿童入学就读。二是学校要强化辍学学生报告和动员复学制度。若发 现有辍学苗头的学生,班主任要切实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并主动与家长联系,及时 向校长汇报。若出现辍学学生时,学校要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向学生户籍所在乡 (镇)汇报情况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乡(镇)在接到学校的书面报告后要立 即安排村、组长(居委会主任)做好家长工作,必要时通知相关部门依法配合, 做好动员复学工作,确保学生返校就读。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 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咬定青山不放松,认准目标不动摇,精准发力,全 面完成教育脱贫各项工作任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