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3篇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 3 篇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篇 1 我被分到马鞍山市红星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 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 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 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 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 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 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 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 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 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 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 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 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 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 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 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 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 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 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 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 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 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 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 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 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 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 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 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 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 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 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 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 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 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 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 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 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 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 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 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 忆。而小说的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视、电影的 片段,让学生从中去领会故事的情节,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也 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施教。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 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 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 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 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 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 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 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 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 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 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 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 分也不会太低。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 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 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就是搞对象 也要把话说的漂亮些呀。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篇 2 一、引言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 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 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 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在此,本文拟就我市××镇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镇 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 25 个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 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 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 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 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 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 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 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 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 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 约,南康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 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南康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 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 300 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 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 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 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 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南康大部分 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二、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 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 的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 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学,50 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 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 25 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 收入比例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 南康镇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 的确有过高嫌疑。据黄鹂窝村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期的学费竟 高达 500 多元。当然由于去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 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黄洞乡元冲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 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 为 670 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 360 元。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 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如黄鹂窝村、火甲村、雷田 村等)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南康经济 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收费问题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民众对现行教育收费制度持 怀疑态度,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统计结果显示:大约 37.5 的民 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46.4 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 存在,但不多。仅 17.9 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从这些统计 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是民众对 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合理 性,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一是部分学校的 确有乱收费的现象存在。从学校收取学杂费来看。××小学五年级期 末考试费 21.4 元,××中心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费用为 32 元。而在 走访的众多村中,仅有大塘村村民反映乱收学杂费现象有所收敛,平 时很少收费,期末考试费用为几元钱。正是因为考试费用高,一些学 生因此而不参加学校考试。范文搜版权所有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 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 素。 各类报告三、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南康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镇的偏远地区,如里三塘村、里头塘村、龙门村等, 教师资源缺乏严重。从一教师处得知,三塘中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 600 多人,而教职工总数仅为 29 人,由此而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 中学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 多门课程的教学。如里头塘村某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 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 6 节课。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 事如此多门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 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在××镇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 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 500-600 元,并且 12 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 掉一个月。工资水平极低,尢其与市区的教师比工资相差太大。据调 查,三塘中学教师工资加奖金总共约八九百元。而市区中学教师工资 达一千五百元左右。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 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镇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 逐年下降趋势。 再由此,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就教只是一个 “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 寻求调迁机会。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第二,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黄洞乡中学男教师 27 人,女教师仅 2 人(且是近两年才分下来的),这也成为乡镇学校 留不住青年教师的原因之一(错,女的多)。 其三,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些教师及村民反映。现在初 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有 一人小学毕业后就接父亲的班来教小学。 当然,学历不是本质因素,但教师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 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地方, 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教师更是聚赌成风,既影响社会风气, 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南康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南康镇中某班初 一入学时 62 人,进入初三时只有 29 人;三塘中学初一 100 多人,初 三时只剩下 30 人,失学率高达 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 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 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 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 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 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 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 南康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 出现了南康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 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关于教育管理体制: 现行教师应聘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业的不断进步。但面 对南康经济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南康教育能 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据调查,南康镇中小学校长任 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 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要改变这一现状,镇中一教师明确表示应该实 行校长任期制。的确,实行校长任期制即将校长任期定为 4-5 年,是 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影响的较好方案。任期制给了校长足 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了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 然而要突破教师流失这一瓶颈问题,在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 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奖惩体制,成立教师评定委员会,综合教师一年来 工作情况,通过严格的审核,由监督体系对教师作出综合评定,并由 此决定教师奖罚金数目。这样可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更专心投入教 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总体来看,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 “四制改革”是指“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 制”,“考师制”。四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改进教学质量,它从教师责任环节来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 向,只有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 力实施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范文搜版权所有 六、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据一些教师反映,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话, 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 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人才。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没引 起足够重视,以致当地一中学竟被当地民众称为“培养流氓的学校”。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 因素。 二是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但调查 显示,现时期青年身上明显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严重缺失。多重 社会因素酿成了许多青年过强的依赖心和惰性。对于自身教育已极大 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再失去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若干年后, 农村又将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劳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 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缓。就现状来看,南康中小学在学生 心理教育的环 节上极其薄弱,根本没有形成心理教育体系,而一般学生没有什 么心理承受能力。事例是令人心寒的:社内村一女孩仅因家长骂了几 句便服毒自尽了。这的确需要我们深刻反省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 当前很多青少年把生命当儿戏,根本没有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短暂, 要么庸庸碌碌虚度一生,要么走入极端。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 便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而非乐观积极地追求生活。于是很多青年甘 愿自我沉沦。在家庭教育不合理这一大前提下,学校教育更应承担起 它的使命,通过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尤 其在农村,心理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篇 3 教育实习--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 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 399 名中学生(初中 占 34.1%,高中占 65.9%)、222 名中学生家长、257 名中学教师进行 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 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 4 次座谈会。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 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 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 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 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 92.1%,其中有 24.5% 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5.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 10 小时之内,而 6.8%的“网虫”则超过了 30 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 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 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 在每次 1 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 3 小时以上,24.5% 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 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 69.2%,只有 7.7%的家长经常上网。 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 3 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 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 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 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 近 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 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 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 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 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 “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 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 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 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 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 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 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 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 5 个以上,0.8%甚至有 15 个网友。 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 交谈的分别只有 8.2%与 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 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 26.2%经常在网 上聊天,“聊天室”和 qq 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 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 占 42.8%,比较不同意的占 37.5%,二项合计占 80.3%。但必须注意 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 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 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 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 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 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 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 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 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6.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 15.9%, 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 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 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 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 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 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 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 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 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 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 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 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 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 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 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 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 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 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 wto 的新形势, 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 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 等把天涯海角、 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 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 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 “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 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讨论与思考 1.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德育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 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 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德育手段,其教育覆盖 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要大得多。德育工作者可针对中学生 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 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 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在网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 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 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而传统的德育往往流于说教, 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 (3)网上德育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 在网上,可通过 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 心理咨询等,德育工作者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 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 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抓住思想教育契 机,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在观念上 目前,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片面 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 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 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 地引导中学生们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 以劝阻和禁止。同时,在面对中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许多 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 防范措施,而是紧张过度,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甚至取消孩子的上 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 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2)在队伍上 现有德育队伍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还相对缺乏,网上德育运作的 机制明显滞后,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认识不足,或重视 不够,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网络德育常识;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 网络经验相当贫乏。座谈会上教师们惊呼,许多中学生的网络水平已 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如个别中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担任电脑公司 的顾问角色。 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触网”,就无法了解中学生们在网上的 所作所为,不能承担起网上“引路人”和督导者的角色。同样家长自 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又如何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呢? 有些家长还以为孩子一上网,不是去搞网恋,就是去浏览不健康的信 息,难免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和引导。 (3)在网络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上 近年来,厦门市按“宽带网络+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的思路加快 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建设全市教育信息网。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 共配计算机 3 万多台,平均 12 名学生 1 台计算机,其中,城区平均 5 名学生 1 台计算机。全市共建有计算机网络机房近 400 多间,大部 分学校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大多数学校都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 电子阅览室。 然而,仍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大部分网站各自为政,重复投资, 网页内容单薄,更新速度慢,学习资源库对外封锁,德育素材严重缺 乏等,不能满足中学生和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陷入了低利用率、低 点击率和低满意率的窘境。 三、对策与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 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 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 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 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 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 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 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 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 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 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 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 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 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厦门市中学生 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 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 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 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 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 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 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 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 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 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 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 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4)以厦门市教育数据中心为全市教育网络的集成型平台,建设 一个全面服务于中学生的大型德育网站。厦门市教育局花费巨资,从 美国引进了一套网络教育平台,于 XX 年 5 月前投入使用。应充分利 用这个平台,集成各校主页,建立学生成长数据档案,以实名制登陆, 以实现浏览信息的自动过滤和网络行为的有效监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 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 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 特点。 6.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德育的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网络德育的意识,引导他们以身作则, 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担负起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和对子女 上网的监护责任。同时,由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厦门市家庭 网络教育指导手册”,发放给家长,提高他们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的 水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心理 学会、家教研究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通 过举办讲座、咨询、宣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德育方面的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