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教学改进案例范文三篇
2021教学改进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 一、背景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有学者认为:“教育中,学生的幸福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者给予学生的关爱、公平的对待、理解、自由及理性精神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幸福打下了基础。”[1]具体而言,教育作为一种关涉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以使人有知识、有能力、有感知幸福的素养作为自己的初衷,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笔者依据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具备的个性特征及面临的现实条件,把学生的幸福具体定义为:渴求别人可以发现自己的“亮点”;渴求别人的积极关注;渴求被别人所认同的归属感;渴求在知识的海洋里发现和有所发现之后所产生的那种壮丽的感觉。 二、课堂实录 1.细微成功体验中积累的幸福感 笔者所教的班级是14级机械制造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在一次做翻译句子的练习时,结果出现了全班一多半学生无法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多数学生只写了2-3个单词而已。为此,笔者突然想到心理学视觉下“期待智慧”效应,于是适时调整了自身对学生所期待的语言质量和思维深度,降低了提问的难度,由原来“Please use an absolute structure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从各方面考虑,这座城市都是世界是最令人激动的城市’”,转变为:“In my view, when you step into the city of Zhengzhou, you must have a lot of thinking or feeling of this city .Could you express your ideas simply ?”学生们听后开始积极发言,并累积了一系列可以表达自己感受的形容词,比如nice, crowded, friendly,magnificent, wonderful, bustling,prosperous 等等。接着,笔者把他们所谈及的信息写在黑板上,给出1分钟的时间,让大家总结一下对这座城市的总体看法。其中有个同学说:“If we can consider everything, the city is the most exciting city in the planet.”笔者接着引导,“如果把句子中的‘everything’充当条件状语从句的主语,句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If everything is considered, the city is the most exciting city in the planet.”笔者继续给予学生鼓励:“You are very smart ! now lets suppose , if we omit the conjunction ‘if’ in the sentence , how to change the form of the sentence?”终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出笔者最初要求的“独立主格结构”,亦即“Everything considered, the city is the most exciting city in the planet”。课后,笔者在学生的课堂思考体会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写道:“今天课堂上,我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了句子的翻译,这种感觉好幸福哦!”其实,学生们对幸福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老师可以细心关注他们的真正语言水平,就会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幸福的感受,进而激起逐步提高语言质量的热情。 2.“诱学深入”法激发的幸福感 无论教授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如果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所学内容对自己目前面临的学习困难或表达障碍有直接帮助,会激发其对幸福的感知。下面以笔者的一节口头报告课为例:笔者先把课文中的核心单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如 work on ; enlighten ; independence; assemble; dedicate ,随后要求同学们依据自己所熟悉的语境,在作业本上写出一则口头报告,并主动到讲台上演讲。笔者利用学生们思考的时间,把自己所熟悉的语境写在黑板上:We are still working on exploring an efficient learning method to learn English well so as to enlighten our magnificent future. After assembling the ups and downs, we have formed the merit of such values as independence, truth, courage, curiosity and concern, which will make us dedicate our lives to learn English well.写完后,笔者在台下转了一圈,发现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写口头报告任务,于是微笑着对大家说:“刚刚发现有好多学生写得很有创意哦,值得老师学习,能否让大家分享一下啊?”此时班级里静悄悄的,大多数学生把头低了下来,只有少数的几个学生把目光锁定在黑板上,若有所思...... 笔者紧接发出鼓励的口令:“Every human being has a unique potential, do you have? Please show to us without hesitation! Of course, you may take your paper. ”话音刚落,有3个学生同时往讲台上赶并主动排好队,分别从父母亲期待、叔叔的告诫及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三个不同的场景进行了报告,行文流畅,情节感人。笔者采用了诸如independence, courage等词汇给予了评价后,他们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激动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此时班级的整体气氛起了很大的波动,其他的同学也逐渐克服了焦虑的情绪,一个个大方地走到讲台前进行报告,由带着稿件到脱离稿件转变着,俨然是一个个小演讲家的风貌,这种状态持续了近10分钟后,班级又一次恢复了安静,不一样的是他们脸上呈现出了会心的微笑和以前少有的自信。笔者又是一惊,随即把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黑板上,让同学们给老师的表达进行评价,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从不同的方面指出了老师表达的优点和缺陷,笔者诚恳地接受并表达了感谢,师生间有一股暖流充斥着彼此的心田,感觉到一种和谐的力量源泉,是一种幸福。可见,学生的幸福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师生关系。 三、引发思考 大学英语教师在践行教育爱的过程中,其细微人格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幸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对幸福的感知需要与教师在感情上发生共鸣,教师的人格便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大学英语教师常常会将他所教的英语学科的内在精神和姿态转化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其中细微人格的形成易于获取教学智慧和期待智慧,易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习得生成性的教学思维,最终促进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学生的幸福。 【篇二】 **年,艺术学院以“扩大招生、增加就业”为目标;“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性人才、创业型人才”为宗旨,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围绕“基础实、口径宽、强能力、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历+技能+综合素质”“三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加大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具体成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不断更新教学实践内容,将课程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 近年来,结合杨淑云教授倡导的“五心” :定心、虚心、信心、匠心、孝心教学法,对《装饰画》、《印刷工艺》、《设计素描》、《三大构成》等专业基础课程做出了调整。精简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践课的分量,并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时间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将中国传统绘画融入到各专业基础课中,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1.装饰画课程 在装饰画课程实践环节中,杨淑云教授与绘画教研室组长张洪波老师灵活更新课程实践内容,设置了由平面向立体过渡的葫芦画的绘制,及去花房写生的原创工笔花鸟、增加了难度,体现了不一般的创新精神。工笔花鸟清新雅致,色彩丰富,绘制精美;葫芦画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等,符合市场百姓的心理诉求,通过传统艺术的学习,既使学生掌握了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作品还可以回报父母或作为礼品赠送他人,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同时,结合时令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夏季让学生绘制遮阳伞、T恤、团扇与折扇以及彩绘盘子等物品,冬季绘制围巾、抱枕、葫芦和手提袋、年画等。这些作品除了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之外,它还可以作为产品、商品直接在市场销售,为以后的就业市场打下了基础。 2.印刷工艺课程 刘金阳老师在印刷工艺课程实践环节,一方面利用印刷工艺将学校的校徽及代表建筑印在体恤、手提袋、瓷盘上,制作出了各种形式的校园工艺品;另一方面把朱仙镇木板年画和包装设计完美的结合,使学生对它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特色的深入挖掘,并将其丰富的造型形式和色彩语言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是包装设计体现民族文化的一个有益探索。 3.设计素描课程 传统意义上的素描一般指的是铅笔在素描纸上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素描》的课程中,万乐老师为了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创新,他把国画和素描结合在一起,在不起形的情况下让学生直接用毛在宣纸上进行人物头像的练习,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新的绘画方式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品完成后带领学生将画进行装裱,让学生也学到了一门传统手艺,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4.三大构成课程 在三大构成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将自己的本专业与课程相结合,从不同的艺术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雷志福老师更多是的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到构成雕塑的一个认识过程,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艺术,运用艺术的语言。在构思、造型、形式、材料、技术、工艺、颜色等都进行大胆的尝试,力求每一件作品与众不同。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实践与校园、校外文化建设相结合 1.教学地点由教室转向校内外 几年来,艺术学院对绘画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做出了调整。为了能够给学生创造一切可以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老师们把课堂放在校园和校外,利用校园内外所有的条件,积极的为学生创造一切可以实践锻炼的机会。从**年至今为学校图书馆、涵洞、校贵宾室、体育场,马寨街道、**商业街等绘制大小装饰画486幅,具体如下: (1)绘制校园壁画 **年3月,杨淑云教授带领教师们组织**级、**级同学绘制校园涵洞壁画18幅,《紫气东来》、《旭日东升》、《尊师重教》等; **年5月,张洪波、王佩琳、周佳等教师带领同学们绘制了北苑东门10幅以“青春”、“激情”、“美丽郑科”为主题的精美壁画; **年5月,杨淑云教授组织师生们绘制南苑荷花池壁画作品《清廉》**幅; **年4月,朱铁生、胡良波等老师带领同学们绘制了操场主席台巨幅以“青春”为主题的精美壁画。 (2)绘制学校贵宾室壁画 **年11月,杨淑云教授学生们为校贵宾室创作壁画《迎客松》,师生们克服了任务重、时间紧的困难,全力投入创作,此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3)绘制商业区壁画 在进行校园壁画创作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商业区绘制商业壁画。**年6月,杨淑云教授带领组织学生绘制**市地一大道商业区壁画,包揽金、银、铜奖,分别获得1000元、800元、300元奖金,在活动中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 (4)绘制马寨街道文化墙 **年6月,赵金、李春磊等老师带领同学们绘制了马寨街道文化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壁画。 2.作品尺幅由小到大,再到大型壁画 打破传统的作业尺幅,由之前的8K作业到今天的全开作业,再到两三米的大型壁画,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艺术作品整体的控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年10月,绘制教室装饰壁画36幅,尺寸大约在2米到3米之间,主题为“美丽教室”、“美丽心灵”。艺术设计12级本科在完成《装饰画》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所在班级教室内外进行布置美化35幅,一改原来脏、乱、差的局面,师生反应良好。 3.由作品转换成产品,再到商品 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学生的作品与市场接轨,把作品转换成产品,再变成商品,在市场上销售。而且在课程结束后,我们都要举办作品展销会。**年5月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作品展销会,得到董事长的大力肯定和支持。同时,将卖出的部分款项,捐助了马寨孤儿院。另外,我们的作品还参加了**市职业素质教学成果展卖会和**市国际手工艺展卖会,得到了校外人士的认可,这也是对我们教学成果的一次很好的展示。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装饰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理论讲解法、实例分析法,现场示范法、师生互动法、虚拟实例法。针对教学内容我们会现场分析经典的装饰作品和讲解其制作技法,同时还进行现场示范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作品制作要领。 四、以课程改革促进招生、就业 1.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做出了贡献 我校的壁画形式和内容常常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增加了我校的招生率。有意向报考我校的学生和家长,在报考前参观我校校园时,常常被一系列的壁画所吸引,并大加称赞。 2.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 **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的绘画实践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就业、创业。11级艺术设计专业**等同学,由于参加过学校涵洞壁画创作,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们在毕业后创办自己的彩绘公司,例如杜赞峰同学于**年创办了自己的墙绘公司,现有固定资产50多万元。 五、以实践教学改革,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1.以教学促科研 艺术学院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的装饰画课程在**年精品课《装饰画》结项;**年完成自编教材《装饰画》(图20);**年5月,校级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开设《中国画》课程的重要性与实践探索已立项。另外还有:承担市、厅级教科研课题10项、发表专业论文共20余篇、获得市、厅级以上奖励37项、主编及参编著作7部。其中,《壁画创作的教学与实践》被评为**年度**地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年《壁画创作的教学与实践》被**科技学院评为教学成果一等奖。 2.以展览促教学 在课程结课后,带领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的各种美术展览,更好的宣传和展示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展促教。 在近五年的展览中,学生通在全国、省级、市级各项展览比赛中屡次获奖。例如,“环亚杯中日设计展”获奖共56人次、“国艺杯两岸三地艺术设计展”获奖196人次,**年被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奖;“全国美育成果展演”共计237人次,为此,艺术学院被该组委会连续三年评为“全国高校艺术美育实践创新示范单位”,**年杨淑云教授也被评为“全国美育成果展评教研成果”一等奖;还有“中南之星”、“**之星”等各项展览。学生通过参加展览证明自己实力,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也为学校争得荣誉。 【篇三】 结合国内外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近况,根据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思想要求,我院经济学教研室教师认真分析目前课程教学情况,就如何优化课程时间的分配,课程资源的使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案等问题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课程改革讨论,提出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采取多元化考核的改革思路。 一、改革思路 (一)优化课程资源的分配 针对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化,首先,改革了课程总学时中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占比。对于考试课的专业,理论学时占比60%,实践学时占比40%;对于考查课专业,理论学时占比50%,实践学时占比50%。为提升课程学习效率,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基础课时为单位进行分配,不采用集中进行理论或者实践教学的形式。 (二)采用案例式教学 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准备 教师课前要精选相关案例材料。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该具有明确的典型性、现实性、启发性等特点。教师要在课前充分了解案例的主题,把握案例的内容精髓和细节,必要时能够给予学生相应的点拨和相关信息查找渠道的提示。 2.理论学习和案例引入 学习理论阶段,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案例引入必须与讲授内容相一致。引入案例后,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适时提出讨论任务、讨论要求、时间分配等,使案例教学井然有序,提高时间效率。 3.小组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并提出讨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在引入案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可集体共同讨论,也可分组分题讨论,从而使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真正从案例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集中讨论 集中讨论时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模式 宏观经济学各项内容考核成绩的评价标准以百分制进行,并按公式计算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出勤x30%十读书笔记x30%+学期论文x40% ) x40%+笔试考核 x60%。新的考核方式具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核;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着力于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经济问题。 二、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课堂改革 第一步: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教师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第二步: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注意这个步骤应该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学生如果准备工作没有作充分的话,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 第三步:教师提出讨论任务、讨论要求、时间分配及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等。可以将学生划分为由3~5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小组讨论时学生要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小组讨论要求全班参与,在小组中每个人都要求发言,并将发言次数和发言质量列入考核项目。 第四步: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二)考核改革 1.过程考核 (1)出勤(平时成绩的30%)。课堂听课是很重要的学习环节。因此,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出勤率,并将出勤率纳人平时成绩,此部分占平时成绩的30%。通过出勤率的考察督促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保障。 (2)读书笔记(平时成绩的30%)。学习经济学除了要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进行大量的拓展性阅读,因此,在开始上课的第一节由老师指定一些名著如《货币战争》,《看的见的手》等供学生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学期论文(平时成绩的40%)。包括财经专题评论或是财经热点。该项训练能使学生把握经济动向,始终站在宏观经济的前端。通过财经专题评论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现实感,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原理来分析解释经济现象并帮助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目的。 2.期末考核(总成绩的60%)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笔试考核内容由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教师统一出题,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设置单选、名词解释、计算题、案例分析四种题型,在题型的分值上要大大缩减客观题的分值,加大主观题的分值,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 三、课程改革的成果 经过教研室的精心设计和讨论,以及学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本次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成果不仅帮助教师提升了授课质量,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和学生实现了双赢。 课程资源利用充分 课时分配中学生讨论占比扩大,学习热情上升,课堂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出勤率、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统计结果显示,**-**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出勤率均在98%以上,其中主动发言或者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比例增至20%。学生图书馆图书借阅量显著增加,宏观经济学相关的书籍借阅量和借阅次数较之前分别增加3倍和4次以上。 教学内容和手段得以丰富 经过各位授课老师的精心准备和有序管理,课程内容呈现形式逐渐多样化,图片、漫画、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让授课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授课老师能够更加灵活的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技能得以提升。 学生课程通过率明显提升 考核内容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总成绩占比的变化,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外学习,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积极思考问题,减轻了学生对复杂图形和公式的理解负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熟知度,课程通过率较之前明显提高。 四、课程改革的亮点和价值 (一)课程改革的亮点 1.本次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是经济学教研室教师按照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进行的大胆尝试,包括教学的改革和考核的改革。教学改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对课程资源、授课内容、实践方式进行全面调整。考核改革结合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调整考核方案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占比,以及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2.结合我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构建,采取多种手段丰富课程内容。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翻转校园”app功能区、微信群等的使用。 (二)课程改革的价值 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次课改较为全面、系统地对《宏观经济学》课程进行了调整,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为授课老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指明方向,为后续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奠定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