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打造创新创业的强劲引擎孵化基地调研报告
打造创新创业的强劲引擎(孵化基地调研报告) 打造“创新创业”的强劲引擎 ——**区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2015年9月以来,**市**区认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投资1.15亿元,全力推进**市首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现已全面完成创建任务,构筑面积10000平米,入驻企业53家并全部顺利投入运营,为进一步深化“科教兴区”主体战略,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爆发力,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了助推器和强劲引擎。 做法:全方位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工作,列入**区创新驱动战略的龙头工程,抓好、抓实,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切实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确保创出品牌、创出亮点、创出影响。 一是最大化保证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国策,结合**区实际,出台了《**区关于创建**创新创业平台的实施方案》,给予“双创”扶持资金500万元。出台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目标考核办法》等有关创建基地的文件和政策,最大力度地支持和扶持“基地”建设。同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工作指导和督促,进一步明确分工负责制,严格基地建设专题会议例会制度,对每项工作建立任务清单工作台账和挂销号制度,专题专案专人负责,加大“基地”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标准化打造“基地”样板。对接和整合“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高标准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样板。“基地”划分为创业苗圃区、产品展示区、时光隧道区和公共服务区,集政融产学研为一体,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3D打印、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明确了“基地”建设原则、企业入驻条件、退出机制以及运营模式(PPP),实现对基地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基地高效、稳健、科学的运营,实现“对内孵化成长,对外服务产业”,保证“基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是高端化引进“互联网+创业”企业。严格执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入驻标准》,把握入驻企业的申请受理、审核工作,实现企业入驻的规范化、高端化;已有**教育、**青鸟、**大学、等53家企业顺利入驻,其中省级和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电子信息软件企业8家,大数据企业5家,互联网企业14家,电子商务15家,3D打印1家,培训企业4家,众创空间6家,从业人员648人;“基地”汇集了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信息人才技术等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 四是红色化引领基地建设。“围绕新经济组织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基地”党建工作,依靠党组织引领“基地”创新创业工作,创建党建品牌。成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党总支和**教育、**和联合3个党支部,配置了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将党建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目标相结合。现已对入驻企业的32名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归档,建立了详细的党员信息库,并组织“基地”32名党员为企业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咨询“一站式”服务的风多彩的特色活动。 成效:开启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新的模式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顺利建成,为**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启了**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新的模式。 一是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新型的自主创业既需要创新实力和勇气,更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区政府出台诸多鼓励、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可操作性强、帮扶力度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基地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开创了基地建设和运作的规范样本。在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加快完善了建设和运作体制,真正形成有利于自主创业的知识分享、技术输出、优势互补长效机制,为创业者提供了充分的创业和成长激励。 三是构建了**区“互联网+”企业格局。“基地”引入等53家高端科技型企业,涉及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行业,共同助力“万众创新,万众创业”,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启示:立意高远,定位准确 创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始终站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追求和创新含金量的功能服务,创出自己的“一站式”服务品牌。 一是高点站位国策落实。创建**市首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仅是创建形式上的操作平台,而是创建了一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这个国策的新机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创建站位高、立意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二是准确定位创新服务。“基地”定位在“服务”上,开启“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 服务功能,实行政务、法务、财务、税务、评估、知识产权、成果转移等 “一站式”公共服务。 三是重点面向新生业态。围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这一主线,孵化和发展互联网+、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3D打印、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结构性调整优化以及新业态的生长,进而培育出能拉动实体经济持久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文档来自:麦档网www.maidoc.com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