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某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某县教育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文合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2025年某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某县教育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文合编

2021——2025 年某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 划和某县教育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文合编 2021-2025 年某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1000 字范文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 , 深 度 落 位 中 央 、 国 家 、 自 治 区 、 市 关 于 教 育 的 决 策 部 署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 教育,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不断增 强教育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根据 XX 县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取 得 显 著 成 效 的 五 年 。 面 对 经 济 发 展 新 形 势 和 人 民 群 众 新 需 求 , 我县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市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汇聚各 方力量,深化改革发展,精准施策,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教 育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县域教育的 XX 特色更加鲜明。始终把加强党的领 导作为根本保证,扎根 XX 大地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实施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和师生“四位双主体”德育, 打好思政课质量攻坚战。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努 力破解基层党建“中梗阻”现象。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中 小学美育、体育等政策文件,加强文化校园、美丽校园、平安 校 园 创 建 。 全 面 落 实 意 识 形 态 工 作 责 任 制 和 安 全 稳 定 责 任 制 , 积极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XX 校园未发生意识形态领 域方面的重大事件,师生精神面貌总体向上向好。教育系统全 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广大干部师生“四个意识”明显增强, “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持续保持稳定局面,成为社会稳定的 “压舱石”。 二是教育现代化步伐加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 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全市中上行列。 学前教育 3-5 周岁入园率达到 94.8%。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 100%,小学巩固率达到 99.24%,初中巩固率达到 99.94%,高中 毛入学率达到 90.1%。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 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光华实验学校落位 XX,作为集小学、初中 为一体的寄宿制九年一贯制民办公助学校,占地 106 亩,由江 苏 沐 鑫 教 育 集 团 兴 建 , 投 资 2 亿 元 , 建 设 规 模 5.5 万 平 方 米 , 规划 84 个教学班,在校生 3780 名。五年来,培养输送 2.5 万 高素质人才,优化了劳动力结构,提升了县域人力资源开发水 平。明确“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比例连续5年保持 4%以上。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体系,引 导 广 大 教 师 争 做 “ 四 有 好 老 师 ” , 当 好 学 生 “ 四 个 引 路 人 ” 。 小 学 、 初 中 、 高 中 专 任 教 师 学 历 合 格 率 分 别 达 到 100%、 100%、 97.11%。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高中教师研 究生以上学历分别达到 98.98%、89.55%、9.64%。中等职业学 校 “ 双 师 型 ” 教 师 达 到 21.56%。 教 师 培 养 培 训 工 作 不 断 加 强 , 教师资格制度基本建立,一支结构趋于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 队伍正在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教育系统 城域网,视讯平台、同频互动、赤峰云平台网络接入。全县所 有乡村教学点、村小通过同频互动课堂享受优质教育,实现县 域内课堂教学水平渐趋均衡。网络空间学习覆盖全体教师,通 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活动,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 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系统办 公实现信息化,建成全县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和公共服务云平台,实现市县校教育电子政务体系贯通,满足 教 育 管 理 科 学 化 、 学 校 管 理 规 范 化 、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化 的 需 求 , 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明德学校被教育部评为网 络学习空间优秀学校,八里罕中学、XX 第四中学、头道营子 实验小学、明德学校、县直三幼被赤峰市评为首批教育信息化 示范学校。 三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公共教育服务质量, 努力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 体化改革发展,推动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 基准定额、“两免一补”政策、基本装备配置统一。坚决打赢 教育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资金 9.67 亿元,实施了学前三年 行动计划、全面改薄、提升工程、均衡发展等一些列惠民惠教 工程,全县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条件发生翻天 覆 地 变 化 。 我 县 通 过 全 国 义 务 教 育 发 展 基 本 均 衡 县 评 估 认 定 。 学校安全“三防建设”得到加强,校园监控实现全覆盖、无死 角;改扩建警务室,合格率达到 81%;购买保安器械、电子巡 查、一键报警、防冲撞等设备,校园封闭率达到 100%,一键 报警与公安联网率达到 100%;配备保安 380 人,配备合格率 达 100%。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强化联保联控责任,避免 因厌学、贫困、上学不便而辍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多 种 方 式 促 进 优 质 教 育 资 源 共 享 , 着 力 破 解 义 务 教 育 择 校 难 题 。 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努力解决“三点半难题”,解除 家长后顾之忧。100%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 就读,实现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留 守 儿 童 关 爱 服 务 体 系 不 断 健 全 。 实 施 学 前 教 育 三 期 行 动 计 划 , 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加速。实 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6-15 周岁残儿入学率达到 95.1%,让残 疾孩子同样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以蒙汉联办为主体,从学前 到高中的民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全区二类模式授课学生 最多的旗县。XX 蒙中易址新建,恢复天义城区蒙授幼儿、小 学教育。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 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每年惠及3.2 万学生。 四 是 XX 教 育 外 界 影 响 力 加 快 提 升 。“ 四 位 双 主 体 德 育 ”、 “非遗剪纸”校园传承、“网络空间人人用”,被教育部评为 优秀案例。县域纳入国家教育部家长学校实验区和全区“区域 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项目基地。主体教育、生本教育、高 效课堂、新教育实验、艺体教育、美育、家校共育等特色品牌, 开花结果,享誉塞外。县教育局荣获“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 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工委授予先进 集体称号,被评为自治区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先进单位。 五是教育改革纵深推进。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 协同性,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新 体 制 “ 四 梁 八 柱 ” 搭 建 完 成 , 整 体 进 入 “ 全 面 施 工 内 部 装 修 ” 阶 段 。 印 发 《 XX 县 教 育 新 时 代 跨 越 发 展 顶 层 设 计 行 动 计 划 》 , 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加强中小学志 愿服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实践环节,深入推 进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 责任感。以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为引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帮 助 学 生 掌 握 一 两 项 终 身 受 益 的 运 动 技 能 。 加 快 推 进 中 考 改 革 ,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更好发挥素质教育导向作用。健全督导体 系,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大功能不断加强,建立乡级人民 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机制,实现了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 挂牌督导全覆盖。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 学校办学自主权,回应和解决教育多年来反映的一些深层次体 制机制问题。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教育局本级行政审 批事项减少近 70%。 (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学前教育改 革与发展,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 思 想 政 治 课 建 设 , 深 化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 劳 动 教 育 、 教 师 建 设 、 教师教育等中央和国家层面文件的出台,教育改革发展作为 “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和鲜明特色,必然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实现教育现代化任务 艰巨。 从 XX 全局看,未来五年我县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 宏伟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亟需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提 升教育竞争力。同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调 整 优 化 经 济 结 构 , 深 化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 发 展 新 兴 产 业 , 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发展动力转换需要通过创新发展 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 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人口老龄化速度 加快,对我县教育供给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 元化、适应性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 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关于乡村振兴 战略的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迫切需要创新教育发展新思路新 办 法 , 发 展 更 高 质 量 更 加 公 平 的 教 育 , 增 强 人 民 群 众 获 得 感 , 提高教育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教育领域看,从发展目标中分析教育的现状,从任务要 求中审视教育的发展思路,可以说,当前我县教育正面临新的 形势和任务,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许多新情况新问 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 强县的新征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随之而来的生活需求深 刻变化,随着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及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日 趋激烈,随着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及随之而来的知识技能重 要性不断提升,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 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我县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 依然存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总体进入全市中上行列,成绩 有目共睹;但区域、城乡、校际、人群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同 样不容忽视。既有在先进行列占有一席之地的强项,也有刻不 容缓、亟待补齐的短板。多层次教育水平同在、多重历史使命 叠加,是我县教育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最大实际。人民群众总体 受 教 育 机 会 大 幅 提 升 , 但 个 性 化 、 多 样 化 需 求 仍 未 有 效 满 足 。 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基础教育的资源分布和发展水平不 均衡,教育资源不充分,大校额、班额问题仍很突出,义务教 育优质均衡发展形势紧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办好网络教育的 新需求存在落差,农村教育仍然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还 非常艰巨。二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够协调,办学资源与办学 活力不足,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普及高 中教育任务艰巨,新高考对接引发的课程设置、设施配备、师 资调配等问题需要有效化解,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还有很多 “瓶颈”。三是中等职业教育仍然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 模不足,职教中心饱和运转,学校的实训条件严重不足。四是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不足,民办学校和民办教 育机构硬件设施不达标,安全隐患大。五是经费投入与教育发 展需求还不相适应,基本办学条件与先进地区差距很大,教学 设施设备短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加强;教师结构性 缺编,部分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教育观念陈旧,知识更新缓慢, 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中小学仍然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片面 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未成年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任重道远,学 校管理主观能动性弱化,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未来五年,我县教育处于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但也 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新的发展要求,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尊重规 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从县情实际出发,以新时代发 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 教育”的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 境界,进一步以创新发展增强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 结 构 , 以 绿 色 发 展 引 领 教 育 风 尚 , 以 开 放 发 展 拓 展 教 育 资 源 , 以 共 享 发 展 促 进 教 育 公 平 ,不断 推 动 教 育 发 展 水 平 迈 上 新 台 阶 , 办好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 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提高城乡 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提高学校品牌化 水平”三大任务,构建“XX 新时代新教育体系”,坚持发展 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 努 力 培 养 德 智 体 美 劳 全 面 发 展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 XX 经济建设和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慧支持。 2.基本原则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 新 、 促 进 公 平 、 提 高 质 量 ” 的 工 作 方 针 , 以 立 德 树 人 为 根 本 , 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以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保证, 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 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 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 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 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 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 教育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教育县情,深化教育综合改 革,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决发展难 题,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 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 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 把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教 育 融 入 教 育 全 过 程 ,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 念,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 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 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 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 围 绕“ 建 设 现 代 化 教 育 强 县 ,办人 民 满 意 教 育 ”总体 目 标 , 到 2025 年,基本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县域教育体系, 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目标: ——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全县 3—5 岁幼儿毛入园率 达到 97%,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 99% 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8%。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基本落实。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12 年提高到 15 年。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教育 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校际间公共教育资源 均衡配置。“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项目 31 个,投资 15.48 亿元,新建校舍 42.6 万平方米,其中:幼儿园教育项目 5 个, 投资 6360 万元,新建校舍 2.09 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项目 22 个,投资 9.72 亿元,新建校舍 24.44 万平方米;高中教育项 目 4 个,投资 5.12 亿元,新建校舍 16.07 万平方米。彻底消 除大班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 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健 全。服务全民的教育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更加完善。 ——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基本 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培植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建设和特色骨干专业。学生思 想道德、核心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素质、公民意识全面 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劳动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县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 化、成效显著。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和保障机 制更加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教学 内容和方法进一步优化,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 大动力。 ——依法治教全面推进。形成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教育 法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 间新型关系,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落 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健全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教 育督导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服务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教育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需求,科教融合、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在创新驱动 发 展 战 略 中 的 作 用 更 加 凸 显 , 在 文 化 建 设 中 的 地 位 更 加 突 出 , 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 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全方位构建 XX 新时代新教育体系 (一)建构“XX 新时代新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构建“XX 新时代新教育体系”需要进行理念重塑、结构 重组、流程再造、内容重构、模式重建,需要改革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教育治理模式。为此,我们将从“新 学 校 、 新 课 程 、 新 课 堂 、 新 教 师 、 新 学 生 、 新 家 长 、 新 评 价 、 新治理”等八个方面着手构建“XX 新时代新教育体系”。 ——新学校就是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 泛在环境为支撑,以人文生态、开放协同为特征的“智慧校 园”。 ——新课程就是强调面向学生丰富而多样的兴趣和发展 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支撑课程结构优化、内容扩充、形态重构、 过程监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课程层级化、地方课程 主题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新课堂就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理念重 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模式重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新型教学关系,实现“课堂革命”。 ——新教师就是要以 XX“新培训体系”建设为引领和支 撑,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 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 ——新学生就是要培养爱阅读、爱运动、爱艺术、爱实践、 爱创造的“五爱”时代新人,这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具体 化,是核心素养的生动表现。 ——新家长就是要引导家长作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 粒扣子的第一任教师,让他们遵循规律、尊重孩子、尊崇学校, 成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典范和楷模。 —— 新评价就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 教 育 评 价 导 向 , 坚 决 克 服 唯 分 数 、 唯 升 学 、 唯 文 凭 、 唯 论 文 、 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新治理就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 现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协同管理和教育科学决策,实现师生自 治、家校共治、社会共育。 (二)建构“XX 新时代新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是走进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这是根本之根本。立德 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根本任务。 二是适应新变化,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我们要把握信息 时代、数据时代、智能时代的新特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 育服务模式改革,用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新的路径、新的机 制破解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瓶颈与难点。 三 是 踏 上 新 征 程 , 推 进 “ 课 堂 革 命 ” 。 课 堂 革 命 是 重 点 , 课堂是主战场、主阵地,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 真正进入了深水区。我们要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和跨界的思维, 让课堂革命不仅在城区发生,更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发生,让 课堂革命不是在某一所学校、某几节公开课上发生,而是在主 战场、规模化的应用中发生。 四是实现新突破,狠抓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在顶层设 计上,我们要狠抓整体规划、标准建设、机制创新,出台教育 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研制出台《XX 县中小学智慧校园 建设指南》《XX 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测体系》《XX 县 基础教育互联网+教学范式与模式》《XX 县中小学创新教育课 程指导纲要》《XX 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等系列标准和指南,并建立纵横联动的协同创新机制。在基层 创新上,特别重视信息化中心学校、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 目的实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示范推广和培育 推广双向联动,点面结合推进整体创新,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 展。 四、推进教育创新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完善教育发展政策,破除制约 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更加公平而有质量, 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 (一)学前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 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 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 儿园,逐步加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 展。进一步整合改造现有小规模幼儿园,扩大园所规模,提高 办园质量。坚持依法办园,严格审批程序,落实办园标准,规 范办园行为,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与监督,落实好《3—6 岁儿 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向教师、家长、社会普及科学育儿 知识,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开展 0 到 3 岁幼儿 教育试点工作。到 2025 年,全县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达到 5 所,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二)义务教育。以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为主线,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大力提升教师素 质为重点,着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全力推进义务教 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 息化改善工程等,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加强 教师培训、教师交流轮岗和校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升 教师队伍水平;加强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发展“一校一品牌” “一校一特色”,实现城乡优势互补、特色多样、整体提升。 (三)普通高中教育。全方位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 样化发展途径。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办学体制多样 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和评价体系多样化为支撑,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强化 学校资源建设,加快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的制 度机制建设,合理定位普通高中发展方向,让不同学生在高中 阶段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推进我县普通高中特色办学、 多样化发展。到 2025 年,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 3 所。 全面推行、大力推进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积极主动迎 接新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学校提出的各项挑战及要求。加快学 校校舍条件改善、教学设施配置、教学管理能力和方法储备进 程,按要求如期进入新高考改革的办学轨道,适应新高考改革 的需求。积极探索适应高考改革科目需要、提升高中教育质量 的办学新模式;研究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的改革措施;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学内容、学习结果与学习评价 的关系;不断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扎扎实实提升课程建设力。 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按计划全面、顺利、健康实施 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落实校长主体责任, 强化责任追究。 (四)中等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 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 XX 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 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 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改善县职教中心办学条件,将其 办 成 符 合 当 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技 术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需 要 的 中 等 职业学校。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 职业教育资源。落实好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残疾人职业教 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 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 初 高 中 毕 业 未 升 学 学 生 、 退 役 军 人 、 退 役 运 动 员 、 下 岗 职 工 、 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 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 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 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 鼓 励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联 合 中 小 学 开 展 劳 动 和 职 业 启 蒙 教 育 , 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 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证书“1+X”制度。到 2025 年,创建自治 区 级 改 革 发 展 示 范 校 1 所 ; 建 设 自 治 区 级 重 点 示 范 专 业 3 个 , 特色专业 2 个,创新专业 1 个;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 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标准。 (五)民族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缩小民 族地区与全县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扩大一类,规范二类,进 一步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 步教育的指导意见。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 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信 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民族校长、管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优 化 民 族 学 校 、 幼 儿 园 内 部 管 理 水 平 , 民 族 教 育 质 量 显 著 提 高 。 到 2025 年,办成少而精、高质量民族教育品牌学校 3-5 所。 (六)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 门、入特殊教育学校等方式,全面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 学率达 95%以上。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成立专门招收 残疾儿童的幼儿教育机构。支持校企合作,鼓励并协助特殊教 育学校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开设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提 升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 增强特殊教育保障体系,积极争取为特殊教育事业提供必 要 的 财 力 保 障 , 加 强 对 特 殊 教 育 各 项 经 费 使 用 的 管 理 和 监 督 ,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 6000 元补助政策;建立 完善随班就读、特教班、送教上门教师津贴政策;实行家庭经 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免费教育。确保在 经费上倾斜支持特殊教育。 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医教结合,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 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 高专业化水平。增强特殊教育科研能力, 加强“一生一策” 的探索研究及教材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七)继续教育。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投 入,设立专项教师培训资金。遵循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 实效”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 训体系。培养优秀、卓越校(园)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重点开展乡村骨干校(园)长提高研修工作。根据新时代班主 任工作的目标要求,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方法与措施。建立 多途径教师发展机制,深化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一个都不能 少”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大对民族教育双语教师、中等职业教 师、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加强教研 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科研水平,努力构建 集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 育技术推广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进一 步 完 善 中 小 学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制 度 , 推 进 继 续 教 育 与 工 作 考 核 、 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 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组织和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以校 本研修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学分 制为管理手段,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共同管理,适 合我县实际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努力构建教师终身教 育体系。 加大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的全县成人继续教育。继 续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统筹扩大继续教育 资源,规范教育培训,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将 辖区企业和商贸业职工的独立培训纳入全县有计划的统一技 能培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健全激励机制,落实教育经费和 固 定 的 教 育 场 所 , 组 建 专 兼 职 师 资 培 训 队 伍 ,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 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积极建设全县社区教育中心,不断提高社 区教育的覆盖率,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八)卫生和国防教育。创新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 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习惯。重视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 创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课 程建设,建立系统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学生健康危险因 素 研 究 , 完 善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服 务 , 落 实 学 生 常 见 病 防 治 措 施 。 实施中小学医务(保健)室达标工程,确保医务(保健)室配备达 到办学条件标准。探索建立校际联盟式医务室等模式,解决校 医配备问题。 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组织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 军校”活动,高级中学将军事训练纳入学生实践课。规范学生 军训,创新军训模式,提高军训质量。建立 1 处以上学生军训 基地。 (九)语言文字工作。完善语言文字法规规章体系, 加强执法调研和检查。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 城市和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和经典诵读传承活动,开展语 言文字规范化督导评估。推进重点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 作。积极开展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 盲文。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利用 XX 语言资源。 (十)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家 长委员会”为组织管理模式,运筹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方法, 创 建 出 一 条 符 合 中 小 幼 家 庭 特 点 和 实 际 的 “ 家 校 共 育 ” 之 路 。 指导家长(监护人)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孩 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好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加 强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家庭教育教师骨干的培训,提 高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成立“家庭教育教研组”。 五、深化教育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综合改革,推动 建 立 现 代 学 校 制 度 , 增 强 教 育 发 展 动 力 。 坚 持 教 育 对 外 开 放 , 兼容并蓄,合作共赢,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推进 XX 教育现代 化体系建构。 (一)全面实施德育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 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责任、 创新、实践为重点,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体系,深化“四 位双主体德育”,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 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 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 这个目标来学。深入推进“四位双主体德育”中小幼一体化德 育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 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 明教育、禁毒教育,强化学生常规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结合 重 要 节 点 开 展 德 育 主 题 活 动 , 形 成 富 有 特 色 的 德 育 活 动 系 列 。 加强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加强新时代学校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作用,继续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全 面 提 升 教 师 的 德 育 意 识 和 能 力 。完善 全 员 育 人 机 制 , 推行教师“一岗双责”制。加强中小学教师全员德育工作培训, 开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师德育培训和研修课程。建立学科 教师德育教研制度。 (二)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锻 炼习惯。加强学生艺术审美和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文明礼仪和 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劳动和创新能力。 1.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健身兴 趣、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 项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的目标。加快推进义 务教育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相衔接的教学改革,积极 探索体育课程同一学段多样选择、不同学段分层教学的教学模 式。建立中小学体育课程“超市”,在义务教育学段实行“选 课走班”教学,在高中实行学生分项分层教学。全面实行“每 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构建以学生 体育社团、俱乐部为主要平台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学校每年 举办一次阳光体育节。鼓励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校园指导体 育社团活动。支持各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和传统体 育资源。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全县建成国家级校园足球特 色学校 20 所,区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30 所,国家级足球特色 幼儿园 4 所,区级足球特色幼儿园 20 所。健全学生体质健康 监测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自评和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到 2025 年,全县 100%的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 开展近视眼防控工作的宣传和落实,普遍改善和提高全体学生 视力水平。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不断提高。 2.切实加强 学校美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积极实 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确保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 体育技能和自主发展一项艺术特长。 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地 方 和 校 本 美 育 课 程 。 增 强 中 小 学 美 育 课 程 的 多 样 化 、 选 择 性 。 教育与文化等部门合作,开展高雅艺术、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 做好学生艺术普及工作。要将美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 施课程化管理,创新学生艺术交流活动,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和 艺术团体建设,每年举办一次学生人人参与的艺术节。改善美 育教学条件,使艺术场地及设施的建设配备达到规定标准。联 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文艺工作者参与志愿 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 兼职艺术教师。健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中小学校美 育工作自评和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到 2025 年,初步形成 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 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 现代化美育体系。 3.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根据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 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 每周不少于 1 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 规定。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 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 16 学时。根 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 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根据教育目标, 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 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 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将劳动素养纳入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 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 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三)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考 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 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体 制机制。 1.改革考试招生模式。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进 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 对口招生。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推进以初中学业 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的招生模 式。 2.改革考试评价形式和内容。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 素质评价制度,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落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 试制度,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四)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 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 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 效的制度体系。简政放权,改进管理方式,规范对学校的行政 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开展 取消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试点,更多地运用政策、标准、财政 等手段,大力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 主权,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以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为突 破口,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学 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等实施标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为全县经济社 会 全 面 发 展 提 供 坚 强 有 力 的 人 才 支 撑 和 智 力 支 持 。 ( 五 )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 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以基础性制度为保障,以核心制 度为重点,以外围制度为补充的学校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加强 学 校 常 规 管 理 , 通 过 用 人 、 评 价 、 分 配 等 制 度 激 活 管 理 机 制 , 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 施开放办学,推行民主管理,加强校务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 制度建设,完善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邀请学生、家长、社区和 社 会 人 士 广 泛 参 与 学 校 管 理 与 监 督 ,推进 学 校 管 理 决 策 民 主 化 、 科学化,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 制改革,吸引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积极开展 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办学方式试点,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整合 薄 弱 学 校 、 扶 持 新 校 发 展 , 实 施 集 团 化 办 学 , 建 立 学 校 联 盟 , 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 办 学 , 严 格 民 办 学 校 审 批 程 序 , 依 法 规 范 民 办 学 校 办 学 标 准 , 加强民办学校监督与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对优 质教育的需求。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平 等的法律地位,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政府宏观 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 体共同治理的格局。 (七)扩大教育内外合作交流。依托县 内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教育区域内外合作交流。以区域 交流为重点,深化“教育联盟”、“共建共享”、“京蒙帮扶 对口支援”、“县管校聘”等工作,加强校长及教师交流轮岗、 教育合作等项目的实施,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文交流机制,有序推动国内外教师 双向交流,引进国际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包容多元文化 的优秀人才。 (八)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以完善管理体制和 政策体系为重点,释放社会力量办学活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 1.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 规划,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提供多样化教 育服务。允许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 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吸引鼓励大中型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办 学,探索举办混合所有制学校。鼓励公办与民办学校开展资源 共享和深度合作。 2.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建立营利性、非营利性民办学 校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 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生均公 用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法律地 位,注重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健全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 制度。支持民办学校创新办学机制和育人模式,培育一批高水 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 3.完 善 监 督 管 理 服 务 体 系 。 完 善 民 办 学 校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 推动建立民办学校监事会和民办学校管办评分离制度。规范民 办学校财务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与信息 公开制度,完善督导评估,探索建立民办学校退出机制。 六、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依法保证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快推进教 育信息化,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全面增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 综合实力,为促进我县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保障优先发展。完善政府主导、 权责清晰、分担合理、更为多元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机制,建 立健全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系。 加强“两个只增不减”等法定要求的动态监测,加强拨款标准、 收费标准、资助标准的动态调整。调整优化教育经费存量结构, 新增经费重点保障困难地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多投向 教 师 、 学 生 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等 内 涵 建 设 。 保 障 农 村 教 师 待 遇 , 确 保 义 务 教 育 教 师 平 均 工 资 水 平 不 低 于 公 务 员 平 均 工 资 水 平 。 全面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向薄弱学校、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倾 斜,着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教育经费预算绩效评价体 系。 (二)深化人事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 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廉洁从教意识,规范从教行为, 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切实 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健全多 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 期 的 全 员 培 训 , 创 新 培 训 模 式 , 着 力 抓 好 新 任 教 师 岗 前 培 训 、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大力推进校本研修,把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 长的主阵地。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加强对 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管理,设立名 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造就 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全面提高教师学历 层次,到 2025 年,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 100%, 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 8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 到 97%,具有研究生学历达到 8%;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 到 100%,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 1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 合格率达到 100%,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力争达到 10%。 深化教 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录工 作,畅通教师入口,建立常态化的人员补充机制。提高教师入 职门槛,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加强教师 管理,完善教师的引进、交流和不合格教师的退出机制。逐步 实现教师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 变,以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县管校聘” 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鼓励校长、教师 到薄弱学校工作、任教,推动区域间师资力量均衡配置。进一 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建立与事业单位岗 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 师职称系列,将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中小 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条件,为广大教师职称评审提供更多的 机会,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教师专 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综合考核评价 机制和导向明确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 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 全 面 改 善 办 学 条 件 , 稳 步 推 进 优 质 均 衡 发 展 。 用 好 教 育 投 入 , 不 断 改 善 办 学 条 件 。全 力 推 进 学 前 教 育 、基 本 消 除“ 大 班 额 ”、 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等建设项目的实施;积极鼓 励 民 营 资 本 和 社 会 力 量 开 办 幼 儿 园 ; 大 力 改 善 高 中 办 学 条 件 。 推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进一步提升职业 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各类教育 硬件建设水平。 结合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 规划、学前教育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改厕所”、“产 教融合”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等项目规划,坚持城乡并 重,科学规划,补齐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短板,有机 统筹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完成 XX 蒙中迁建、光华学校新建、 三中扩建、明德扩建、大城子蒙中扩建和城区新建小学、初中、 高中学校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普通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 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到 2025 年,实现 “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 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 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 平台,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 的 新 型 教 育 教 学 模 式 、教育 服 务 供 给 方 式 以 及 教 育 治 理 新 模 式 。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 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 应用师生全覆盖。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 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 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设立“智 慧教育示范学校”,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大 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入乡村课堂,使乡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资源。推动大数据分析,存储实现云端化,使工作随时随地都 可进行,打破空间限制。探索创客教育、机器人编程教学。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依据“尊重 主体,面向全体”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探索基于学科 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在原 有课程改革成果基础上,再加力度,再辟蹊径,学习借鉴先进 地区的先进做法,在全市“学习共同体建设”引领下,进一步 完 善 教 师 学 习 机 制 , 突 出 学 生 主 体 和 教 师 主 导 , 注 重 启 发 式 、 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完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课改监督和 考评机制等系列新课程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新课程管理和实 施水平。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探索 师生成长记录机制,逐步解决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考试成绩 实行等级评价,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评价机制和质 量 监 控 体 系 ,建立 健 全 学 生 发 展 指 导 制 度 和 人 生 规 划 课 程 建 设 。 加 强 校 本 课 程 建 设 , 不 断 开 发 适 合 学 生 特 点 、 具 有 地 方 特 色 、 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 “三类示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教育科研示范学 校、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名学校和 特色学校的创建力度,不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层次,扩大优质 教育资源规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 育+互联网”发展,建立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 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五)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抓好执法关键环节,全面推 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加强普法教育。落实好未成年学生学 校保护规定。建立依法治理“校闹”机制,完善学校安全事故 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学校依法办学法律服务与保障体制,开展 教育系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 大 纲 》 , 加 强 青 少 年 法 治 教 育 实 践 基 地 和 法 制 资 源 教 师 建 设 。 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作用,进一步做好法治课教师的 培训工作。 专项治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全面推行课后服务。探 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提高教师 课堂效率和质量,逐步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 和问责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活 泼学习、健康成长。 (六)加强教育科研,促进实践应用。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为 核 心 , 以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为 根 本 , 服 务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 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 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 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在推进全县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 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 要作用;健全教研队伍,培育一支热衷于教育工作,具有改革 创新能力,勇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科研教师队伍;革新教研 方式,要因地制宜采用片区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 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积极探 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完善教研保障机制,加强 组织领导、增强教研领导意识,加大经费投入,给予充足的经 费支持、强化督导检查,促进教育科研健康运行。 (七)加强文化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按照“高品位、精 内涵、强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正确方向、立德树人、因地 制宜”为原则,不断加强以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 环境文化等为内容的学校文化建设与研究,建设体现时代特征 的生态校园、文化校园、书香校园。 大力彰显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文化,持续开展爱党爱国和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 发 展 为 本 ” 的 理 念 , 努 力 构 建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共 存 的 大 教 育 观 , 不 仅 关 心 学 生 今 天 的 快 乐 成 长 , 更 关 注 学 生 明 天 的 持 续 发 展 。 完善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以机制提升价值观念,以民主促进 科学发展,引导行为,开发潜能,实现学校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的核心价值追求。培育文明和谐的行为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为引领,更加关注师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大力加强 学生的思政课教育、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和生态文明、网络文 明教育。建立健全重点学生关爱帮扶体系。加强学生的文明行 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等方面教育。注重校园 环境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学校建筑和景观的文化蕴涵,彰显 “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 的学校发展特色。立足 学校实际、传统底蕴、工作优势、周边资源等因素,努力创建 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继续推进文明校园的评 选、表彰和宣传活动,使学校文化成为 XX 教育发展的内生推 动力、核心竞争力和持久辐射力。 (八)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优化教育服务保障。把贯彻 落实“1 号检察建议书”、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防治校 园欺凌纳入扫黑除恶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关工作 制度,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开展好“一个都不能少”班集体 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理 念、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责任体系、防控风险等方面的重要 指 示 精 神 , 强 化 主 体 责 任 、 党 政 同 责 、 一 岗 双 责 、 各 负 其 责 、 失职追责的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和“生命至上、安全 第一”的理念,主动扛起“促教育发展,保师生平安”的政治 责任。 坚持日常管理、隐患排查、信息报送、会商研判、危机处 理等工作机制,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强化忧患意识 和敏感思维,将问题隐患及时消灭在萌前状态。努力完善人防、 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并与当地公安部门实 现无缝衔接,与接警中心实现一键报警,做到有隐患及时发现, 有苗头及时掌握,有事故及时处置。切实强化校园周边高峰勤 务和“护学岗”机制。加强对学生进行反欺凌与暴力、反性侵、 防范“校园贷”、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等方面内容的 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不断增 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确保 培 养 的 社 会 主 义 合 格 建 设 者 真 正“ 合 格 ”, 可靠接班人真正“可靠”。 做好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推行“学校+基地”模式,深入开展 “放心食堂”“放心超市”“文明宿舍”“绿色生态校园”创 建活动。加强学生食堂、宿舍、校园绿化、卫生管理工作。进 一步规范做好校方责任保险,协调做好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强校园消费市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师 生质量。 七、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县委教育 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 的制度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 增 强 “ 四 个 意 识 ” , 坚 定 “ 四 个 自 信 ” , 做 到 “ 两 个 维 护 ” , 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党管办学方向、 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的各 方面各环节。加强民办学校和中小学党建工作,实现“纵到底、 横到边”全覆盖。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 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反腐败 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增强教育干部队伍执 政本领,把加强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不断 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能力。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培训。坚 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 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 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党员教师风采项目” “环节干部奋进纪实档案”“股长突破项目”“书记校长履职 亮点项目”,把重大项目实施作为考察识别、考核评估和展示 干部风采的平台。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系统优秀年轻干部发现 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 落实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健全完善融合 党建长效工作机制,以“党建链”引领“业务链”、“教科研 链 ” 、 “ 服 务 链 ” 等 工 作 链 ; 培 树 一 批 富 有 特 色 、 成 效 明 显 、 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联建工作品牌。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着力加强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教育部等五 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 意见》,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打 好提高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深入实施 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 体 系 建 设 。 持 续 开 展 “ 弘 扬 爱 国 奋 斗 精 神 、 建 功 立 业 新 时 代 ” 活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 责任制落地生根。 (二)推进教育督导评估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全面、 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 一体的督导体制机制。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全面实施素 质 教 育 的 战 略 主 题 , 加 强 教 育 督 导 机 构 和 责 任 督 学 队 伍 建 设 , 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监督与指导并重,制定各类督导评估办 法及督导评价体系,强化程序意识、细化工作规范、完善督导 流程,强化结果运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综合督导、专项 督导和常态督导。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督导的深度融合,积极 创新教育督导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督导 职能。加强对实施基础教育各类机构的综合督导评估,继续实 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 完善教育督导报告反馈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复查和问责力度。 推动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全县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监测系统,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 展。 (三)强化实施保障。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对改革和 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强化与年度 计划和各级教育规划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 源 , 精 心 组 织 实 施 重 大 工 程 项 目 , 将 规 划 提 出 的 目 标 、 任 务 、 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各有 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问题的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和广 大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支持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 理,积极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 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合 作,及时全面向社会传递教育改革发展的信息,引导形成社会 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 局 面 。 完 善 试 点 改 革 制 度 , 推 动 综 合 改 革 和 专 项 改 革 相 结 合 ,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加强分类指导,建立激励 机制,保护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 索、创造经验。深入挖掘教育综合改革宝贵经验特别是基层创 新经验,不断探索实施规划的有效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 估机制,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和中期评估,及时 发 现 问 题 , 优 化 实 施 策 略 , 出 台 针 对 性 政 策 , 调 整 规 划 目 标 、 任务与政策措施。定期发布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规划实施情况, 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状况,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媒 体的监督,将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规划调整的重 要依据,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020 年某县教育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7800 字范文   我县教育“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全县教育事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秉持“科教兴县” 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紧紧围绕教育保障、促进教育 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教育“十 三五”规划预期,为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教育“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1. 学前教育得到普及。实施《xx 县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 划》,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中心村有 1 所村级 幼儿园目标正在强力推进,已在人口集中的村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 “小幼连贯制”学校,学前教育覆盖面逐步延伸到边远农村,学前教 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2017 年基本普及了学期教育,目前,学前三 年毛入园率已达 90%.   2.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和农 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资源向农 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力度,加快缩小县域、城乡、校际 间教育发展差距,农村小学、初中生寄宿率分别达 35%、85%。采取 “依法控辍”、“管理控辍”、“ 扶贫控辍”等措施遏制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辍学,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 99.36%,初中适龄少年入 学率已达 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 90%。2018 年,我县义务教 育基本均衡发展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3.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成第三高级中学,加强一中、职 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全县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2017 年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目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 90%。   4.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补充学生计算机 3621 台,配齐“班班 通”1202 套,“网络校校通”和“优质教育班班通”实现了全覆盖。   5. 特殊教育优质发展。配置和完善县特殊学校教育设备设施, 为残疾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健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助学 机制,实施送教上门,保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正常的教育,做好义务 教育学校接纳“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入学工作,全县“三残”儿 童少年入学率已达 94. 7%。   6. 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出台 《榕江县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通过事业 单位招考、免费师范生、教育人才引进、特岗教师结转等渠道共补充 学前及中小学教师 624 人,其中:幼儿教师 171 人,小学教师 129 人, 初中教师 44 人,普通高中教师 62 人,职高教师 3 人,特岗教师结转 小学教师 97 人,特岗教师结转初中教师 118 人。购买社会服务补充 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食堂工人 470 人,保安 268 人,学生宿舍管理员 85 人,学前幼儿教师 27 人,校医 14 人。二是加强培训促进交流。 按照“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要求,三年来,共选派 51 名教师到从江 县、丹寨县和我县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村小支教;19 名外县教师到 我县乡镇中小学支教。建立完善教师到贫困乡村支教交流工作制度, 积极开展城区教师支教交流,通过交流、挂职学习锻炼、对口帮扶(支 教)等方式对贫困乡村薄弱学校进行师资支援,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2016 以来交流(支教)教师达 1162 人次。加强贫困乡村教师培训,出 台《榕江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和实施意见》,采取集中培训、远 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国培”“省培” “州培”、“县培”“校本”五级培训为抓手,开展贫困乡村教师全 员培训,2016 年以来共培训乡村教师 18862 人次。   7.特色教育得到彰显。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 发展”的办学理念,将民族艺术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侗族大歌、少 儿体操、校园足球等项目引进学校融入课堂,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牌” 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创建了栽麻中学等 10 余所“侗族大歌”传承 学校;车民小学等十多所“侗族琵琶歌”传承学校;古州二小 “少儿 体操”训练特色学校。xx 一中、xx 二小成为全国全省“校园足球特 色学校”,xxx 中成为传承民族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全县中小学素质 教育和特色文化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8.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出台《xx 县教学质 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xx 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工程实施意见》、《榕江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 xx 一中内部管理改革实施意见》、《xx 县城乡基础教育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xx 县教学质量评价奖励 方案》等文件,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教研教改,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以县城优质中小学为示范,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重点,兼顾 城镇薄弱学校,实施中小学教研联合体、城乡教育共同体改革,优质 学校与薄弱学校“抱团”、“捆绑”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努力提高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每年财 政预算增加 50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育教学奖励,从 2017 年开始, 每年单列 350 万元经费用于支持 xx 一中内部管理改革。通过教育教 学提升激励机制,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考、高考成绩不断攀 升。2018 年高考,全县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为 830 人,同比增长 11.5%, xx 一中 xx 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 xx 本土学生没有被全国重 点名校录取的历史性突破。2018 年中考,全县中考总分 600 分以上 人数 492 人,高分段人数在全州位居前列。   9. 教育资助全覆盖。全面实施 “两免一补”、 “营养改善计 划”、 高中阶段助学金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高校(高职)贫 困学生“两助三免(补)”、“两助一免(补)”精准扶贫资助政策,实 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补尽补、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生源地诚 信助学贷款应贷尽贷,大力扶助大学生完成学业。   10. 学校布局明显优化。召开撤并听证会,狠抓学校布局调整, 整合教育资源。2016-2018 年,按照“减少校点、扩大规模、集中办 学、提高效益,初中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 保留必要教学点”的布局原则, “十三五”以来,共撤并小学校点 84 个、初级中学 5 所、九年制初中部 7 所,改扩建学校 68 所,新建(改 扩建)城区学校 3 所(三小、四中、五中),新增学位 6235 个,整合了 教育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易地移民搬迁、进城务工及外来经商人员随 迁子女入学问题。   11.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十三五”以来,共投入教育资金 5.85 亿元改善办学条件。2016 年以来累计新建、改扩建贫困乡村义务教 育阶段学校 21 所,学生食堂 31 个,新建学生浴室和其他生活用房 20 栋、学生宿舍 17 栋、教学楼 74 栋、学校运动场 39 个,建设优美教 室 470 间,新增安全围墙 9500 米。配齐学校装备保障教学,2016—2018 年共投入 9675.87 万元,购置计算机 3621 台供学生使用;配置安装了 1202 套“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设备,贫困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的“网络校校通”和“班班通”达到了全覆盖;投入 385 万元为贫困 乡村学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配齐补足中小学音体美器材共 2.73 万件 (套);投入 500 万元采购补充了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图书 28.4 万册; 2016 年以来建成“留守儿童之家”38 个,“乡村学校少年宫” 18 所;加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不断改善偏远贫困农村学校教师的住 宿条件,新建教师周转宿舍 24 栋,教师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得到显著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 相比、与日趋激烈的州内竞争相比,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 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村级幼儿园未能实现全覆 盖,农村学前教育的保教水平还较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有待进一步 提高。二是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水平不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还处 于低水平阶段,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上发展不 平衡、有差距。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效益不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基础能力建设相对薄弱,技能型师资不足,招生人数少,办学规模小, 促进学生以技脱贫潜力不足。四是整体教学质量还不高。学前教育师 资数量不足,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职业教育缺乏吸 引力;中考、高考人均总分在全州排名靠后,各阶段教育质量有待提 高。五是教育机制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 碍亟须破解,教育发展内在活力仍需激发。   (三)教育“十四五”发展环境和机遇   1.发展环境。   (1)良好的国际人才环境。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 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与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制 定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广揽全球顶尖人才为己所用,推进科技进步 和经济发展,为教育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2)优先发展教育的国内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科教 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要竭尽全力让更多的学子接 受良好的教育,加快培养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和全面发展 的人才,为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2.发展机遇。“十四五”,我国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国家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事业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 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为推进教育公平、巩固提升普及 “十五年”教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强教先行,提供了 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   (四)面临挑战   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xx 教育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 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相比,与全州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学位不足,未能实现全覆盖;短板突出,义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规模小、与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教师不足,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育教学质量还不高,在全州处 于落后地位;经费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 善;教育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教育系统自身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移民入城、进城营商、 购房入城等人员随迁子女的剧增,导致城区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这些 都将成为教育“十四五”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 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以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 化教育保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为榕江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基本原则。   (1)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教育保障奠定坚实基 础。   (2)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教育县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 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决发展难题,激发教育 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3)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 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 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 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 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 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 障。   (5)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 想基础。   (6)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 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配置,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合优质均衡 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 的教育。   3.发展定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 面推进教育公平,推进学前教育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 均衡发展,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到 2025 年,全面建立覆盖城、乡、村,布 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公民互补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5%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9.8%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 98%以上,小 学年度辍学率控制在 0.3%以内,初中年度辍学率控制在 0.8%以内,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以上,义务教育校及差异率低于 0.15。 巩固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5%以上,辍学 率控制在 1%以下。特殊教育教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 95%以上。 到 2025 年,榕江县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全州平均水平。   三、教育“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   (一)各阶段教育发展任务。   1.学前教育全覆盖。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一体化,构建公 办为主,民办为辅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是优化 县示范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二是积极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 创建州级、县级示范幼儿园;三是实施 2 万人口以上乡镇办两个中心 幼儿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实现村村幼儿园全覆盖;四 是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管理。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子女“有园上、上好园” 问题。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均衡配置 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县域内义 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 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配套完善设备设施,将 xx 一中、创建为 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推动三中创建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教学质量 逐年提高。   4.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训设 施,配置“双师型”教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 合”,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提高就业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 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5.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善特殊教育办 学设施,配齐特殊教育教师,扩大特殊教育办学资源,落实残疾儿童 少年入学“零拒绝”。完善残疾学生就读服务体系,实行特校集中教 学、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以关爱“三残”学生为核心,以普及残疾 儿童少年教育为重点,力争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 育。   (二)加强学校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减少校点、扩大规模、集中办学、提高效益,初中向县城 和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和学 前教育全覆盖的布局原则,全面解决移民、务工、营商、入住小区等 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入学难题,重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 段教育工程建设。   1.幼儿园建设。遵循满足群众学前幼儿子女就近入学需求,按照 贵州省幼儿园建设基本标准,新建县城幼儿园 8 所(老城区新建 3 所、 新城区新建 2 所、易地移民安置小区幼儿园 3 所),乡镇第二中心幼 儿园 8 所,村级独立幼儿园 8 所;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 6 所。   2. 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标准要 求,在基本均衡发展基础上补齐短板。撤并小规模小学校点 30 个;改 扩建小学 45 所,初中 11 所新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 3 所(即 xx 镇第四 小学、第五小学、县第六初级中学)。   3.优化特殊教育学校资源配置 1 所。   4.普通高中教育。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 2 所,一中创省级二类示 范性高中,三中创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   5.职业教育。扩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1 所,使之满足于 3000 学 生规模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实训设备的州级重点职业学校。   (三)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补齐补足师资。教师队伍是 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多渠道补充各类教育教师,加强“三名” 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 和骨干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 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引进人才、公开招 聘和购买社会服务补充学前教育教师 200 名,小学教师 200 名,初中 教师 100 名,普通高中教师 50 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20 名,特殊教 育教师 8 名;补充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医 28 名,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员 80 名。二是加强教师交流。按照“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开展 县际和东西部协教师作交流合作。完善教师到乡村支教交流制度,加 强校内交流,通过挂职、跟班学习和支教等方式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三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落实《榕江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和实施 意见》,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 式,以“国培”“省培”“州培”、“县培”“校本”五级培训为抓 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中小学教 育质量提升计划,强化学校管理标准化,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建 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教学、教研、实验室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规 章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落实课程计划,规范教学管理,重视备课、 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考试评价等各环节工作。深化教育人事 制度 、教师评聘制度和中小学教研联合体、教育共同体等综合改革, 激发教育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将民族 艺术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在少儿体操、侗族大歌、侗族琵 琶歌、民族传统体育、校园足球等特色的基础上,走内涵特色发展强 校之路,通过 5 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内 涵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 领导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 育,帮助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 学之中,加强网络教育,自觉抵制和远离有害出版物和信息,努力增 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以国家富强、文明和谐、人民幸福为已 任,树立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宏伟志向。二是加强 专门学校专门教育工作。抓好专门学校建设与管理,强化矫治有严重 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对校园欺凌、沉迷网络、实施严重暴力、经常 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家长管不住,普通学校管不了的未成年人, 按照少年司法体系中的“提前干预,以教代邢”原则,抓好青少年矫 治工作。   (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理顺领导管理体制,明晰政治责任,切实 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延伸。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完善党建工作 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以及分管责任人 的直接责任,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问责追责, 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 责,切实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 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健全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 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 责任。   建设教育强县,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为基本实现 xx 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