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风采纪实四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警察风采纪实四篇

警察风采纪实四篇 ‎【篇一】‎ ‎“管理危化品,犹如坐在火药桶上,责任重大。”大学毕业后,**怀揣着警察梦,毅然加入警队,成为了一名危险物品管理民警。入警第一天他就深知自己要扛起的是怎样的职责,自此一刻都不敢松懈,脚踏实地、刻苦钻研、迎难而上,实现了连续九年在他监管范围内安全无事故的佳绩。‎ ‎**,男,198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工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年特招入警,现任**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年被评为**市公安局年度“最美警察”。‎ ‎“门外汉”成“危管专家”‎ 开始工作后他发现,虽然学的是安全工程,但与公安治安管理还是有很大差距,他要从头学起。为了学好理论知识,他去哪儿都带着书,同时针对自己内向寡言的个性,为自己制定了“迈开腿、张开嘴、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方法,即“迈开腿”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张开嘴”去向领导和同事请教,让理论知识在实干中得以巩固。几年间,他迅速成长为局里最年轻的“危管专家”。‎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市公安局组织“全市警种岗位技能比武竞赛”,**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进入了全市前十名,被授予**年度“全市公安机关治安岗位技能比武标兵”荣誉称号。**年,他受命带领本局8名民警参加**市公安局危管民警练兵竞赛,负责指导队员们复习。他发挥实干精神,加班加点,四天时间整理出40套试卷,共计4000多题。队员们面对厚厚一沓试卷,不免产生畏难情绪。他鼓励队员们:“和学生时代为了考试不同,咱们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放到实际工作中,就可能造成一个安全管理的漏洞。咱们做对一道题,就相当于救了一个人也有可能更多人的命。”队员们明白他话里的轻重,不再抱怨。题目做完,队员们回到住所休息,他独自留在教室,摘出错题进行统计、分析,一直忙到天亮。竞赛结果出来,**队获得团队平均分第一名,并包揽个人得分榜前五名。由于表现突出,他被**市公安局抽调参与对参加省公安厅危管条线练兵竞赛人员的组织培训工作。他一如既往认真履职,助**夺得了省厅第一名。‎ 侦破本市最大特种行业案 ‎**所在的辖区内,共有治安类危险物品单位180余家,涉及各类危险物品40余种,对此,他组织民警对全市涉危单位滚动式、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年2月,**接到举报,**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王某非法回收、运输废电瓶。**得知后立刻带着三名同事赶往现场,看到现场情况,他们出了一身冷汗。电瓶属易燃易爆物品,一千多个电瓶随意地堆放在仓库里,没有任何绝缘保护措施,没出事真是万幸。他先行扣留了这批电瓶,一方面从局里加派人手,一方面组织队员们先行登记每一个电瓶的型号规格。因电瓶数量大,分量重,翻看起来困难,同事感到异常棘手。‎ ‎“眼怕,手不怕。别想难不难,只管放手干。”‎ ‎**卯足了劲头,用自己的行动感染队员,带领队员们一鼓作气从下午四点多干到凌晨两点多,清点了电瓶1580个。清点的难题解决了,他们又遇到给此案定性的问题,不定性便无法定案。他组织局内有经验的领导和同事进行了紧急会商,凭借着对办案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迅速完结了案件。‎ ‎“铁脚板”护卫危化企业 日常工作已经让他分不开身,他还经常主动给自己“揽事”。**年,**在例行安全检查的时候,发现好几家车场仓库内遗留危险化学品,共计十几吨,他严肃要求工厂人员妥善处理这批物资。但工厂负责人不以为意,认为其按规定密封保存,应该不会有事。实际则是处理费用特别高,不愿意进一步处置。**理解厂家的难处,但工作上他的原则是零容忍,无死角。他极力说服工厂负责人,可以将这批物资提供给需要的企业用于生产。他揽下这件事,上报领导,利用他对全市涉危企业“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化身“铁脚板”,一家一家跑,一家一家问,前后奔忙了一个月,本地企业跑遍了,又去问外地企业,终于在**县公安局的帮助下,联系到一家电动车厂表示愿意接收。运送物资当天,他亲自开警车保驾护航,安全送达时才觉得心中的重担卸下。‎ 涉危企业的相关人员往往对危化品的管理不清楚,对法规更是一知半解,常常需要他指导,或者代办,像这样“揽事”的例子在**工作中还有很多。因此,他经常通过教育培训,来提升涉危单位管理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自**年以来,他组织危管中队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6次教育培训自查活动,共组织培训120余场次600余家1200余人,共对90家单位的18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剧毒物品相关管理规定、台账登记的培训,既服务了企业,又规范了管理,夯实了危管工作基础。‎ ‎【篇二】‎ ‎1995年11月,他在一次收缴非法枪支任务中光荣负伤,左腿高位截肢,被定为因公三级伤残。经过康复治疗,1997年12月,他毅然重返岗位,踏上了属于自己的逆行征程。那深浅不一的脚步声,那一瘸一拐的背影,是群众听在耳间,看在眼中,流淌在心里的踏实与温暖,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基层民警执着坚守、甘于奉献、平凡至伟的时代精神。他就是**。‎ ‎**,男,汉族,1969年10月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89年3月入伍,1993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区局郭猛派出所二级警长,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好人”“**最美警察”等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 伉俪情深夫妻患难与共 ‎1995年11月30日,**在一次收缴非法枪支专项行动中,不幸身负重伤,左腿被高位截肢。在他昏迷的日子里,妻子武红梅衣不解带,陪伴在病床边,用嘶哑的嗓音唱着**最爱听的歌曲。在武红梅真情呼唤下,**坚强地醒来。‎ ‎1997年底,在武红梅的鼓励下,**戴上假肢,他不顾身体里还未取出的36颗弹珠,毅然重返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他并没有因病痛放松对自己要求,作为军人出身的警察,忠诚和敬业已经化为血液融入骨子里。他每天比别人早上班,迟下班,坐在户籍档案室里,整理资料,核对信息。有时候,为了补户口材料,就自己开电瓶车到村组实地调查,碰到远路,妻子武红梅常常二话不说,驾驶摩托车陪他风里来雨里去,有时还不忘调侃“你放心,我永远是你的另一条腿!”就这样,**近20年来,独腿行走乡间路2万多公里,为百姓解决了户口问题,化解邻里纠纷,成为辖区群众心目中贴心的好民警。而**家庭也被表彰为“**省五好文明家庭”,并成为落户**好人馆的首对夫妻,妻子武红梅先后被表彰为“中国好人”“全国好警嫂”“**十大优秀警嫂”“**市十大优秀警嫂”“**最美教师”。‎ 警民鱼水谱写为民情怀 从1993年开始算起,**在郭猛派出所已经工作了20多个年头。单位领导考虑到**的伤痛,想把他调到比较清闲的岗位上,他却说,“我还是比较适合在派出所岗位上工作,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我心里才感到踏实。”‎ 辖区村民侍某超多年前经人介绍结婚,妻子一直没有户口,平日里生活十分不便。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知道该情况,立即找到侍某超夫妇了解情况。由于侍某超的妻子不会讲普通话,又不会写字,问询半天也没有说清楚来路。但**依然耐心与其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发掘侍某超妻子的相关身份信息。侍某超突然想起家中有一封妻子家人10余年前寄来的家书,内容只言片语。拿着这份家书,**喜出望外,不顾伤病,通过大量繁琐复杂的工作,最终帮助侍某超妻子去云南补登了户口,并成功迁到了**。当侍某超妻子拿着户口本,一时间哽咽了,双手不停摩挲着红红的本子,如获至宝一般,而侍某超则握住**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二字,对于他们而言,**的帮助真真切切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大难题。‎ 热心公益传递人间大爱 因为自身的伤痛,**关注到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各种不一样的原因致残,缺少社会的关注与帮助,而自己深知身体残缺的悲痛,因此立志竭尽全力要帮助这一群特殊的人,让他们重燃生活的希望。这些年来,**积极投身到基层平安创建当中,创新设立“益海志愿者”联盟,积极开展各项公益帮助十余起。‎ 因公致残后,**担任了镇肢残人协会的副主席。他了解到辖区有一位叫王某良的年轻人,16岁时因病左腿截肢,工作没着落,家庭十分困难。为此,他主动找到王某良,起初王某良非常不愿意与**沟通交流,消极情绪异常强烈。见此情况,**毫不气馁,一次次的敲门、一次次的问候,终于扣开了王某良的心扉。他每次去王某良家时,都会带些生活用品,而在这之中,几只崭新的左脚鞋子却真真切切打动了王某良。**说:“因为我们俩一样,在家都只需要一只鞋子,正好我和小王的脚差不多大,以前买鞋都舍不得买,现在不一样了,一双鞋两个人穿,值!”看着吃劲弯腰给自己系鞋带的**,王某良顿时热泪盈眶,心中那曾经被挫折扑灭的火苗又燃烧起来了。后来,**联络志愿者,几经走访问询,最终资助王某良在派出所对面摆了一个修鞋摊,彻底解决了王某的生计问题。‎ ‎【篇三】‎ 有一种坚守,看似繁琐渺小,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执着,看似木讷无言,却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精神。从青丝到白发;从收审站、收教所,到戒毒所、看守所、监管支队机关,**公安所有的监管场所都有他留下的足迹,都有他奋斗的痕迹。‎ ‎**,男,54岁,中共党员,1987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四级高级警长。历任市公安局收审站民警、生产股副股长、股长、市看守所三队队长、收容教育所教导员、市看守所政委、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政委、市看守所所长等职。从警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安监管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市劳动模范,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5次。‎ 总有一种期望,值得用一生守候 ‎1987年,21岁的**毕业来到**市公安局收容审查站工作,开启了他的监管人生。33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自**年1月担任**市看守所所长以来,他为单位捧回全国首批十家对社会开放看守所、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推进“两防一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省文明单位、全省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成绩突出基层所队等诸多荣誉……以忠诚赴使命,秉初心显担当。**年7月,**担任监管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从“死看死守”,到“一看二守三送走”,再到如今的“智慧监管”,立足新时代、新要求,监管支队正昂首阔步前进。‎ 总有一道难题,值得用一生解答 监管安全责任大于天。“安全”这道题,**用了33年的时间去解答,“题型”不断变化,他的“解题”思路也在不断变化……‎ 在看守所,监内值日员由来已久,可根据民警的指令,转达安排监室事务。**调研发现,部分人员拉帮结伙,欺压他人,成为“牢头狱霸”,他决定取消这项制度,由民警安排全部监内事务,对所有在押人员直接进行管理。**年6月,在全省公安监管部门基础工作模式交流会上,**就**市看守所首创取消监内值日员作了经验介绍,被全省推广。还有监内报告制度、风险评估制度……一项项创新举措,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在他的带领下,**市看守所连续十年实现“监所安全无事故、民警无违纪”。‎ 总有一种情怀,值得用一生回味 多年来,由**直接管理教育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达**余人。他把监管民警的初心转化为救赎的责任,浇灌在押人员心田的荒芜,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找到回家的路。‎ ‎**年12月,犯罪嫌疑人朱小小(化名)因涉嫌贩卖、运输毒品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后一审被判处死刑。得知这一消息,朱小小万念俱灰,具有较强的轻生倾向。为此,**组织精干警力研究管教方案,关心帮助朱小小积极面对生活。考虑到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人都在外省,丈夫因遭遇严重车祸至今未愈,家中尚有4个年幼子女,所里主动为其申请基本生活保障,为其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四季衣物。他先后多次与管教民警对朱小小进行谈话教育,疏导消极悲观情绪,并列举之前关押在看守所的一审判处死刑,后被改判为死缓的事例,鼓励其不要轻易放弃,尽力向法院争取。最终朱小小被二审改判为“死缓”,**年4月赴监狱服刑时,她专门给看守所写了封感谢信:“姚所找我谈话,鼓励我不要放弃……‎ 我的内心又燃起了求生的欲望,又增添了一丝追求新生的勇气,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的教导与关怀。”‎ 总有一种使命,值得用一生担当 ‎**年11月,**被检测出患有胃早癌,妻子是护士,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在平复好情绪后,赶忙催他请假,到上海一家医院做了手术。医生再三叮嘱要注意保养,至少休息半年,可刚回家没几天,**就坐不住了。“从来没这么歇过,浑身不自在。”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单位和家人终于同意他重返岗位。‎ 更大的考验紧随而来。一个多月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公安部、省厅决定监所封闭管理,要求实施为期15天的轮换式上岗执勤、备勤,**率先垂范,全身心扑在疫情防控工作上。每天,他深入监区各个角落,了解掌握各类实情,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从人员调度到心理安抚,从安全检查到后勤保障……事无巨细。面对劝他回家休息的同事,他淡淡一笑:“没问题,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关键时候硬一硬也就挺过来了。”在他的带领下,全市公安监管民警在监所疫情防控工作中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确保了监所场所绝对安全。‎ ‎【篇四】‎ 他是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一把好手,也是助人为乐、传道授业的先锋模范。从部队到警营,从军装到警服,他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他就是**,男,1964年10月出生,**年9月转业到**市公安局**区局**派出所工作,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社区民警”“**首届十佳军转民警”“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 知百家事的“回音人”‎ 从部队转业后,**担任**区公安局**派出所社区民警,他管理的**花苑社区住有近6万人,人员流动性大、出租现象突出,面对这样的难题,**坚持每周下社区、访群众,“走”出了高知晓率,练就了“见人知名、提名知情”的基本功。‎ 虽然年纪大了,但**并没有选择停滞不前,他主动学习使用微信。在挨家挨户走访的过程中,他和群众沟通、加好友。有的群众通过微信反映问题,有的群众通过微信报警求助。渐渐地,他的微信成了“动态警情库”,“警报”响了,他就一定会亲自去看看。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多少次,半夜响起的电话铃声,吵醒了熟睡的老伴儿,可他常说:“老百姓的事情没有小事,每一件事我们都得有回音。这些事你不在意,老百姓却会一直记在心里。”‎ 调解纠纷的“主心骨”‎ ‎**派出所辖区内居民小区多,大大小小的纠纷也多。一日清晨,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某小区一夜之间30多辆汽车轮胎被放气,业主和物业的矛盾全面激化。接警后,**立即前往处置,他一边进行现场勘查取证,一边要求物业立即联系汽车维修人员上门充气,确保业主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在他的安抚下,业主情绪得到了控制,经过调解,业主和物业也纷纷让步,事情得到了合理解决。从此之后,业主跟物业一旦有或大或小的纠纷,就会主动找到**,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他们“就信任**警官”。‎ 考虑到**基层经验丰富,自17年起,经过群策群议,**派出所发挥**老民警擅长化解疑难纠纷、备受居民信任的身份作用,专门成立了“老王工作室”。作为“老王工作室”主心骨的**,积极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集体智慧,**充分利用了律师进所、特约说理调解以及村、社区调解委员会等资源,提炼个人工作做法,建立出一个“多元调解”的民生警务品牌,以解决社区居民间纠纷、上门求助等实际问题,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传道授业的“解惑者”‎ ‎“百姓事越是细碎,越要处理细致。”这是**的座右铭,他不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兑现自己的承诺,更是把这份工作信仰感染给每一个“后来人”。张永涛、夏禹都是刚参加工作的新警,他们一直跟着**学习社区警务工作经验。**对此倾其所有,把大半生累积下来的方法论都传给了他们,充分发挥了基层派出所“传帮带”的作用。从来到警营的第一天,**就耐心的教导着他们,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教学计划,教育他们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几年中,**用他的敬业精神感染着每一名后辈,用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引领着他们一步步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民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