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

‎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 摘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表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势:国际贸易结构高级化、 国际贸易区域化、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 信息贸易化、 贸易信息化以及国际贸易关系协调化。‎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国际竞争; 经济全球化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重要的趋势: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信息-网络技术革命,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革命”,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国际经济的格局, 而这一革命本身正在进行之中,还远未结束,每18个月产生一代新芯片的“摩尔定律” 仍然有效; 网络与无线通讯的连接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网络与实业的结合和“网络公司” 的兼并整合刚刚开始。人们目前或许感受不深,但未来可能影响更大的另一个技术革命即“基因革命”,也正在悄悄地发生。来自英、 美、 德等国的上百位科学家 2002 年 12 月 5 日在英国《自然》 杂志上联合宣布他们成功地破译了老鼠的基因组。 《自然》杂志介绍说,这将有助于理解人类基因组的相关奥秘。 网络革命仅仅是改变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及其运用方式,而基因革命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本身, 以及与此相关的农业、食品业、医药工业以及几乎所有与人的生活相关的产业。‎ 经济全球化, 就是指货物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程度提高的过程。 它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以各种方式出现, 只不过在最近速度大大加快了, 而且尤其是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加快了。 目前流动的生产要素不仅有传统的资本,而且更多地是技术和拥有技术、 知识的“人才” 。 美国著名的信息市场研究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G) 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 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第二波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是跨国公司产业外移、 生产外包和电子商务。 这种趋势为各国充分发挥本国的竞争优势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随着科技进步、 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急剧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目前,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占 GDP 比重一般为 3%, 美国只有 2%; 第三产业比重平均为 60%~80%, 美国为 72%;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已达50%。显然,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已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 再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变, 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由于全球性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达国家将一些加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许多发展中国家由单纯出口资源性产品和配套件向制成品转变。在国际经济呈现以上的三个新趋势的背景下,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表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势。‎ 一、 国际贸易结构高级化 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逐渐高级化。 1. 工业制造品比重逐步提高。 据 WTO统计,1990年全世界贸易额中,农产品占 12. 2%, 矿产品为 14. 4%, 制造品占 70. 4%,而2001年则分别为9.1%、13.2%和74. 8%。 2. 高科技产品贸易比重提高很快。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主要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均高于全部出口的增长速度。1975~1985年的10年间,美、 德、 英、 法、 日等 5 国高新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了 73. 1%, 而 1985~1995 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了 353%, 是前 10 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的 5 倍, 可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 1985~1993 年, 世界高科技产业年增长率为 14. 3, 高科技产品在制造品出口贸易中的份额也日益上升,到2002 年占制造品出口比重约为 1/4。 3. 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 3%, 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和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据 WTO 的统计, 1990年~1997 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 8%。2000 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14350亿美元, 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 1/5。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 新的服务部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转移到服务生产。与此相应,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今后 20~30 年间, 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预计21 世纪 30 年代起, 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赶上甚至超过货物贸易的比重, 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结构高级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不断削减, 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致使国际商品贸易高速增长; 第二, 科技革命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即从以物质资源的占有和消耗为特征的工业经济, 逐步向以知识资源的占有、生产、分配、消费作为决定因素为特征的经济转型。 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形成一批朝阳产业。 同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各国都普遍重视科技的开发研究,实行科技发展战略, 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制高点, 这就为在更高的产业结构上进行有效的国际分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 世界技术发明创造与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也是加快国际贸易结构高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蒸汽机从研制到变为产品用了100年的时间, 而平面型晶体管从研制到变为产品只用了5年的时间。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在 20 世纪 70 年代是 5~6 年, 在 80 年代是4~5年,在90年代则是1.5~2年; 第四, 与高新技术贸易有关的社会条件日益完善,尤其是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 为国际高新技术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 法律环境, 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使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依赖进一步加深,国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第五,随着发达国家环保意识的加强, 发达国家在国内实施了更为严厉的环境立法,那些对环境有害的产业就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从这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的实际顺序来看, 高物耗、 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往往成为首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所谓的“产业空心化” , 恰恰表明依照其产业转移的实际程度,正在逐步走向彻底摆脱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国家的另一种选择是关闭本土工厂, 其产品改由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生产和供应。从当前的产业全球布局趋势来看, “干净” 产业在发达国家,“肮脏”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似将难以避免, 这是工业欧美-农业亚非拉的国际分工格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加上环境因素之后的新版本。 这样也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模式出现了以制成品为主的新特点。‎ 二、 国际贸易区域化 ‎2002 年 11 月 4 日, 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决定到 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2月 13 日, 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宣布成功结束同 10 个候选国的人盟谈判, 它们将在 2004 年 5 月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 届时,欧盟将拥有25个成员国,其人口达4. 5 亿, 经济总量同美国相仿。 此外, 欧盟还宣布了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结束人盟谈判、 同土耳其开始谈判的时间。 2002年12月22日,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 第 23 届首脑会议在多哈宣布, 海湾关税联盟正式成立并启动。二战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区域、 次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 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纷纷缔结。‎ ‎ 区域经济合作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已形成的区域贸易协定(RTAs) 数量也相当可观。 根据 1948 年以来各国向 GATT/WTO 报告的RTAs 的统计,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 200 多个 RTAs, 目前有150 多个正在实施, 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过去的 10 年间建立的。 从 1948 年到 1994 年, GATT 收到了 124份 RTAs 通报, 自从 1995 年 WTO 成立以来,收到了超过100份的RTAs通报。RTAs正日趋复杂、 完善, 很多国家参加了多个组织。截止2000年年底,接近60%的已生效实施的 RTAs 通报来自于欧洲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通报大约占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 2010 年的建成,将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将形成一个拥有 17 亿人口、 约 2 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 1. 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的研究认为, 它将使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加 130 亿美元, 增幅为 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 55. 1%。 事实上, 由于中国在进口东盟农产品和对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均采取照顾的方针, 东盟不久就将通过增加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和取得关税优惠获得早期收益。 由此可见,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可以带来静态的和动态的福利改善。‎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多边贸易体制一起互为补充和完善,对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世界各国关税水平都比较低的当代,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贸易转移的效应更为明显,对非同盟成员国来讲是很不利的(在 1994 年前, 中国是输美纺织品的最大出口国,但自1994年美国和墨西哥、 加拿大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后,首先墨西哥就替代中国成为输美纺织品的最大出口国, 目前连加拿大也超过了中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更多的国家建立或加入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WTO 公布的 2001 年度和 2002 年上半年国际贸易统计报告中指出: 2001 年, 四个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内的相互贸易占世界货物贸易的份额增长至 36%。‎ 三、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 两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即所谓的“中心-外围化”趋势。 目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的“中心-外围” 的地位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在国际技术贸易中, 发达国家占 80%的份额, 其中美、 英、德、 法、 日等 5 国又占发达国家技术贸易总额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 1/3, 而且全球技术贸易的 85%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在国际信息技术贸易中, 发达国家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1995 年国际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达 6 000亿美元, 市场份额基本被美、 日、 欧盟所瓜分; 在全球电信市场上美、 日、 欧也占了 3/4; 在网络贸易中发达国家也占尽先机, 1998 年全球网络贸易总额500 亿美元中仅美国就占了 170 亿美元。 在知识经济全面发展的 21 世纪, 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 发达国家“中心化” 和发展中国家“外围化”、“边缘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这是因为: 首先,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中处于不对称地位, 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世界科技发明与创造。 据统计, 诺贝尔科学奖 95%以上是为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所获得, 二战后世界应用的主要新技术成果也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所垄断, 仅美国就占其中的40%,日本、 欧盟和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垄断了其余部分; 其次, 在国际贸易分工和产业升级换代中,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有资料表明, 在国际贸易中创造的每一美元, 发达国家就可以拿到八十几美分, 发展中国家仅能分到剩下的十几美分。所以一方面要承认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各国经济的绝对量在优化,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各国的相对量的恶化。‎ 四、 信息贸易化与贸易信息化 按照大卫. 李嘉图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一国与另一国发生国际贸易的动因, 主要是各国拥有的生产成本和要素禀赋不同,按照生产成本的不同和要素丰裕的程度进行国际分工,然后进行国际贸易,贸易双方均能获得相应的贸易利益。 然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特别是以信息技术、 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要素占有、 生产、 分配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裕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日益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技术已由原来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 科学技术知识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 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在 20 世纪上半叶不到50%,但到20世纪90年代却达到80%~85%;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获得的。 据美国商务部和美国电子协会统计, 美国“新经济” 增长的 1/4以上归功于信息科学技术。 此外, 又据美国商务部和国家制造业协会的研究表明,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关的工作岗位比制造业的平均工资高 15%,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不仅利润较高,而且使美国对经济紧缩或经济周期的抵抗力更强, 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 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 如国际互联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 签约、 货物交付、 货款支付等大部分环节都在全球电信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进行。 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咨询服务、软件设计、 信息传递等。 实物产品交易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实物产品交易的交易磋商、 签约、 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 实物交付在现实中进行。目前, 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1996 年网上交易额只有 23 亿美元, 1997 年网上交易额就为 150 亿美元, 1998 年达 500亿美元,2000年增至3000亿美元,据美国 Forrester 预计, 2003 年可达 3490 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 如 1997 年 7 月 8 日, 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由 40 多个国家参加的部长会议上, 一致同意在网络贸易中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各国不得自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同意网络贸易不得征收新的税种,其中29个国家在通过的文件上签字; 此外, WTO 和 APEC 等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 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 将成为 21 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生产厂商通过网络贸易可以简化交易程序, 降低贸易单证处理成本, 节约费用。 据美国《福布斯》 的统计, 网上交易可以节省美国企业成本的 5%~10%, 仅此一项使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100~200 亿美元, 厂商存货平均下降 3 500 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点随时销售商品,获得了商机,这种长期的利益是难以估量的。‎ 五、 国际贸易关系协调化 ‎20 世纪 80 年代初左右出现的管理贸易政策很强调各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协调。 因为通过对国际贸易发展史的研究不难发现, 尽管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讲, 自由贸易对参加国都是有利的,‎ ‎ 而历史上只有两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行过比较接近理论上的自由贸易政策, 一个是自由竞争时期的英国,另一个是二战结束后的美国, 但这两个国家在执行自由贸易政策后都无一例外地走向相对的衰败,究其原因可以用博弈论的静态模型加以解释。 各国都执行自由贸易政策是“双赢”解, 但它不是稳定解; 各国都执行保护贸易政策尽管是“囚徒困境”解,但它恰恰是稳定解。 世界各国痛定思痛后认识到, 如果各国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那么受伤害的还是各国自己; 而如果各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就需要有外力干扰来保护自由贸易政策的有效运行, 这就需要各国加强贸易政策的协调。同时各国也很清楚由于各自经济发展的阶段、 国内政治压力等因素的不同,不可能要求各个国家都实行严格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策, 所以管理贸易政策就应运而生。‎ 从各自利益来说, 相对自由的国际贸易对大家都有好处,因此各国都想要促进贸易的发展, 这就需要各方一起努力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但从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以及受到相关利益集团的压力的角度来讲,制度性的交易费用又难以下降, 而技术性的交易费用相对容易下降, 这样贸易便利化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就更需要各国加强贸易关系的协调和合作。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挑战, 实现可预见、 低成本、 高效率的通关环境, 建立并维护一个健康、 良好的进出境秩序, 是实施贸易便利化战略的基本条件。各国政府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商界的合作, 努力提供更加规范、更加宽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方便合法进出, 便利国际贸易。 2001 年 6 月举行的 APEC 贸易部长会议通过了《APEC 贸易便利化原则》 , 为开展贸易便利化提供了指导性准则。在2006年前 APEC 贸易便利化原则将付诸实施, 目标是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将APEC地区的贸易交易费用降低 5%。 显然, 各国都认识到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协调的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业、电信业、 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领域。 1997年WTO的《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 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 的签订就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 在 WTO 的“千年回合” 谈判中, 高技术领域谈判更是发达国家首先关注的问题, 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WTO谈判中的重要分歧之一。高技术领域协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点。‎ 当前各国在保护各自的相关产业时, 也越来越多地采用WTO所允许的各种合法措施, 自然其中也有很多是在合法的外衣的掩护下的不合法的行为,这也是为何国际间反倾销、 反补贴以及临时性保障措施频频出现和数量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它毕竟相对于以往的无序要好得多,它体现了各国希望通过协调来解决贸易争端的一种趋势。 面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的这些新变化、新趋势,我国应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采取符合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