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中学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中学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张 忠 摘 要:素质教育呼唤着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这对人文学科的政治课教改尤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作一些粗浅思考。 关键词:政治课、校本课程、价值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可见,开发校本课程是当今课程改革和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校本课程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兴趣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并铸就健康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现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拟对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作一些探微分析,以求同行指正。 一、 何为校本课程开发?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以其民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 就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知识内容抽象性、滞后性、艰涩性等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前提下开发,在联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接触社会生活的实际经历和范围内予以挖掘,体现校本课程具有的时代性、综合性、探索性、人文性、实用性,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 二、 中学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分析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 政治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反映,它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充满了时代气息,政治课校本课程内容上也就必须紧扣时代发展的方向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新成果、新思维、新知识。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随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各种现代媒体的发展,学生得到比政治课上更多更杂的信息,如何培养学生辨别、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由于所涉及的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所以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查找相关的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寻找事物内部的联系以达到问题的解决。因此,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关系等多渠道获得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培养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等处理能力。例如政治课中开发“入世后太仓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调查分析”校本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走访专家、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对其加工处理并对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2、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校本课程的开发,其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通过亲身实践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为今后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结合国家课程统一要求,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以加强课程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许多前沿性科学成果,也要让学生懂得科技的发展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人类文明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加强民族自豪感和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教育,加强学生的知识综合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训练,以培养学生勇于冒险,善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例如我向学生介绍 世界各国在基因组序列研究方面的动态、克隆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海洋生物等方面的发展研究,增强学生认识世界和观察问题的唯物性、科学性,使学生逐步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在向学生介绍科技发展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时,也指出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生存威胁,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掠夺、人口膨胀等以使学生产生忧患意识,激发他们关心社会现象、关心他人,增强对人民、社会、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价值时,也认识到人类社会也需要和谐全面发展。 3、有利于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沟通与交流,增强集体意识。 合作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与条件,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信息,例如政治课中开设“中国入世意味着什么”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着手分析(1)中国入世与百姓生活 (2)中国入世与国企改革 (3)中国入世与农业 (4)中国入世利弊分析 (5)中国入世与政府职能转变等,在确定了研究专题后,学生分头收集资料,深入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农村、百姓中进行调查研究,资料汇总后共同讨论,分析整理,并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到“ 中国入世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入世利大于弊;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国有企业、农业发展都要面向市场,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加强管理,增强产品竞争力等。” 4、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发校本课程最根本的价值在于促使学生和谐地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得到更全面协调发展,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让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校本课程一般总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学习、拓宽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创新的机会,激活了学生学习头脑中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较好地落实了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有利于知、情、信、意、行的统一。例如高一经济常识中“价值规律”内容,学生从教师和教材那儿不知道它的来胧去脉,更不知道马克思研究那些纷繁 复杂的经济现象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是开设“我国家电市场价格大战”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分析“ 彩电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价格下降是好事还是坏事?价格联盟的实质”等问题,并设计“假如你是彩电经营者,如何面对当前的价格大战”模拟情境,引导学生实践参与,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价值规律有关知识的理解,学会应用,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主体探索活动中开发个体潜能,推进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校本课程开发应以科学性为基础,以教育性为目的,以实践性为生命,以趣味性为载体,从学生实际出发,去捕捉学生学习,理解运用理论的闪光点,联系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新发展,特别是要善于联系改革开放新形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新的生命力、说服力,使政治课知、情、信、意、行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钟启泉编译《现代学习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李惠民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6、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