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谋划(共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谋划(共5篇)

“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谋划(共5篇)(篇一)一、“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总结“十三五”时期,北部新城上下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北部新城建设驶上快车道,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9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这五年,科教医疗资源加快集聚。一中龙山校区正式招生,一院龙山院区全面开诊,中医院北城院区正式运营。**中心小学完成整体迁建。——这五年,城市面貌明显改观。1700亩产业园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稼先大道、龙珠路等道路完成黑化。二石河、三石河(一中龙山校区段水系)项目建成。北部新城污水管网全线贯通。北部新城区公共自行车项目投入运营。龙珠山矿区恢复植被。云桂路、纬三路、文津路等一批道路开工。——这五年,还建安置加速推进。投资额1.9亿元,总面积8.4万平方米的永林小区二期工程主体完工;永林一期、南山园三期圆满安置,群众喜迁新居。——这五年,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相继引进浙江海龟科技公司的安庆科创小镇、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宜秀工作站、润江源大饭店项目、春熙街城市综合体、安徽海巴液压公司的液压智能一体化项目以及一批房地产项目等。——这五年,历史遗留问题稳步化解。成功推动理顺市、区土地收储资金分配关系。依法依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取得成效:江苏舜天遗留问题报经市政府将依法依规得到妥善解决。十几年遗留的拆迁问题汇丰楼和龙塘宾馆约6000平方米和谐平稳拆除。全部清出被侵占门面房207间,力争年内完成安置。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我们爬坡过坎、迎难而上的一年。上半年新建、续建工地14处,其中基础设施及配套民生工程4个,外建项目9个,绿化及其他项目1个。完成**中心小学综合楼和操场等附属工程建设,春节后疫情结束交付使用。集贤路高速交叉口改造工程、宜秀大道提升工程、四石河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清华府三期、金科郡、新城九号、市委党校开工建设。文津路、春熙街、大地凤凰城四期、龙城国际三期、永林小区二期、龙城天悦、润江源大饭店、清华府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政设施运行及绿化效果良好。我们在认真在抓好城市建设发展工作的同时,着力打好“三防”攻坚战:一是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战果。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北部新城上下行动迅速有组织力,严密防控有战斗力,切实扛起了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确保北部新城承担的新城名都、山水文苑、宜秀蓝湾、龙城国际、北城秀里等5个小区63栋楼房、1500户、5000余人平安,做到守土尽责。二是防汛抗洪决战决胜。全局党员干部群众闻“汛”而动,局领导班子科学应战指挥靠前,党员干部群众冲锋在前,工程建设准备超前,取得了防汛抗洪工作的决定性胜利。三是森林防火平稳平静,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 ,重点围绕鹅公山、菜瓜山等重点区域,落实防火责任制,确保零火情。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北部新城建设的历史遗留债务、还建房建设等资金压力巨大。“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在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需30亿元,资金紧缺矛盾叠加。建议区里提请市政府同意:北部新城土地出让金按一定比例分成,解决北部新城建设发展资金来源。二是1700亩产业园比照集贤关片区综合整治及中化集团模式,由市政府划拨北部新城1000亩商住用地,出让收益用于建设产业园的资金配套。三、“十四五”谋划及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一)“十四五”谋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瞄准“科教文卫高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城市后花园”发展定位,着力发挥项目支撑、投资拉动作用,到“十四五”末,拟贡献GDP100-150亿元。一是闭环教育体系建设项目(7个)。由安庆一中教育集团领办,共建设小学、初中、高中学校7所,计划总投资约5.8亿元。一是:安庆一中初中部,计划投资2亿元。二是:面向长三角,招引一所高档次民办高中学校,计划投资2亿元。三是:新建小学5所,每所计划投资3600万元,共计1.8亿元。二是城市防洪体系建设项目。抢抓国家、省灾后重建政策机遇,契合生态环保投资方向,拟投入20亿元,构建以一石河、二石河、三石河、四石河为主体的高标准城市防洪圈、休闲景观带,在大幅度提升城市防洪标准的同时,充分展现山水城市特色。三是城市综合体项目(2个)。十四五期间,比照东部新城万达项目,重点引进建设2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项目1个,1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项目1个,力争打造城市新“商圈”。四是城市功能配套体系项目。围绕聚集20万人口城区规模,拟投入3亿元,大幅提升北部新城智能体系城市建设,配套引进建设一批金融网点、商业超市、公共交通、菜市场等项目。五是医养结合养老产业项目。重点依托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安庆市中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重点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项目2-3家,投资5亿元。六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年修改)已经省政府批复实施,此规划新纳入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将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布局,突出智能制造和智慧经济、新材料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创新、战新产业新高地。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拟推行投资、建设、招商、运营、管理“五位一体”建设发展模式招商引资。“十四五”期间,拟完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智能制造产业项目不少于10家。七是休闲度假产业项目。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围绕城市“后花园”定位,投入10亿元,着力打造北部新城特色街区项目。(二)2021年重点工作一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一是宜秀大道全线贯通。二是集贤北路文林路路口、宜秀大道集贤北路路口全线打通。二是打造“闭环”教育体系。舜天小学、安庆师大附属小学建成开学。启动安庆一中初中部建设。与南京师范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三是进一步加快还建安置工作。永林小区二期工程全部建成交付。 四是推动数字数据经济发展。打造北部新城智能化城市管理项目,助力北部新城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及环卫整治。五是提升完善春熙街商业业态。(篇二)今年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区市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高端定位、绿色发展、合作创新、提升水平、提质增效、示范引领”的发展要求,以打造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为目标,立足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狠抓招商引资、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4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15.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3亿元。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亿元。一、2020年工作总结(一)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经开区积极应对和防范疫情,在全面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复工复产,促发展、稳增长、抓复工、谋项目,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辖区范围内疫情防控实现了“零感染”“零疑似”,是西北地区第一家点对点包车接返员工的园区、西北地区最先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平稳发展的园区;是第一家利用网络召开园区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视频会议的单位,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调研指导经开区疫情防控工作时,给予“动手早、措施实、效果好”的高度评价,企业复工“七个必须”和隆基硅材料、小巨人机床、舍弗勒轴承等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在全区园区企业中推广。(二)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高位推进“抓机遇”。经开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抢抓一带一路、东部产业转移等机遇,积极争取区、市主要党政领导支持,亲自带队实地对接考察项目,促成正威国际等一批意向性企业落户经开区。二是创新模式“觅商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经开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想办法、找对策、谋出路,创新“线连线”“屏对屏”的线上“云招商”模式,确保疫情期间招引力度不减、项目对接不断。目前,已签约北京同仁堂、康佳&银鑫汇、蓝思科技、深圳日永光电等项目35个,协议资金260亿元。同时,重点跟踪项目13个,总投资57亿元。三是以商招商“促落地”。依托隆基新材料、天通蓝宝石、银和半导体等行业领军企业,招引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招一个带一群、来一群带一堆”的聚集效应。全面加强对接深圳手机协会、深港智能电子产业联合会等各大产业协会,借势借力,帮助精准对接目标客户,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三)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全面推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的推进机制,谋划下达一、二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2个,计划总投资4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5亿元,年内已全部开复工,开工率100%。其中:23个列入自治区级重大项目、5个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10个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均进展顺利。二是项目建设“抢时间、赶进度”。严格按照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全力推进隆基单晶硅棒和切片、中轴科技轴承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隆基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完成900台单晶炉和180台切片机安装,年内产值可突破亿元;中轴科技轴承小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12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完成42家轴承生产企业注册;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和导电浆料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一期年产3000吨正极材料项目开始试生产,二期2号、3号车间设备已安装到位。三是创新方式“解难题、促开工”。创新投资新模式,重点推进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年内完成一期40万平米厂房招商和大部分项目投产,完成二期31万平米厂房建设;重点推进中轴小镇建设,争取年内完成一、二期35万平方米正常生产经营、三期30万平方米厂房交付使用;重点推进高端综合配套区项目建设,加快道路、绿化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四)切实做好产业培育工作。规划布局“5+3”产业体系(五大新材料、三大专业化园区),坚持在全产业链上“做文章”,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效益。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1家,占全区总数35%,国家及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43家。一是新材料产业加速推进。重点推进以隆基股份单晶硅材料为代表的光伏材料、以汉尧石墨烯新材料为代表的导电材料、以银和大尺寸半导体硅片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以天通银厦蓝宝石为代表的蓝宝石材料、以中太镁业镁合金板带材为代表的镁合金五大新材料行业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五大新材料产业园区。预计全年完成产值166.6亿元。二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转型。重点推进小巨人、共享集团、舍弗勒、隆基宁光等一批龙头企业的优势项目,着力打造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装备产业集群;建设以高端轴承为代表的高端装备智造小镇,创新产业、金融、智能制造、供应链服务等12个智能化平台设置,打造企业“拎包入驻”模式,实现从原材料、加工、组装直至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创新厂房租赁和企业自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建成70万平方米装备配套、资源共享的智能终端产业园,实现东部智能终端产业转移的快速承接和聚集。预计全年完成产值87.5亿元。三是坚持产业融合创新,全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产业数字化“硬支撑”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共享智能铸造创新中心、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产业研究平台建设,积极支持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和项目攻关,共建成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86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5个;成功建成力成智能配网成套开关设备、共享模具3D打印等一批数字化工厂,进一步扩大经开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覆盖面,加快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变。在数字产业化“软提升”上下功夫,借助育成中心双创孵化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完备的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及创新创业的共享设施设备,着力打造集数字经济企业总部基地、企业孵化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服务基地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培育方达电子、广天夏、九鼎物流、华信智等一批信息服务业骨干企业,推动全领域智慧化进程。预计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82亿元。四是大健康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建设以健康食品、保健食品、中药饮片等生产线与相关配套设施为主的生命健康产业园,打造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生命健康医疗产业体系。同仁堂大健康项目已完成投资1.1亿元,11月可正式投产,本年预计完成产值2000万元。沃福百瑞年产20000吨枸杞深加工产品生产项目,截止9月底已完成投资0.8亿元,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五是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展。截止9月底,育成中心共聚集数字经济企业452家,就业人数9000余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税收1.87亿元。累计知识产权2100余项,顺利通过“十三五”服务业改革试点评审。全力推进5G智慧园区建设,成功建成公共政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实施智慧应急和大数据中心建设。 (五)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经开区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项目建设的“发动机”,把要素保障作为支撑项目建设的“助燃剂”,多措并举提升服务项目水平。一是树“经开区服务”品牌,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完善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项目调度力度和频次,一线协调服务,一线排忧解难,一线解决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快速、有效推进。二是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土地专项债和重点项目融资贷等形式募集资金,缓解企业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目前融资近2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近100亿元。三是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各项稳企惠企政策措施,紧紧围绕行政审批、用工、税费、生产要素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动各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落地达效。1-9月份共争取政策资金2.35亿元、减税降费6.75亿元。四是千方百计解决企业用工难,组织开展多场次“校企地人才工作对接恳谈会”、网络专场招聘会以及区内外院校师生对接洽谈,畅通企业与求职人员双向选择渠道,开展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和用工需求信息征集、调查工作掌握重点企业中长期人才和用工需求,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题。1-9月份,经开区新增就业7800余人,引进各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1000余人,114人入选**市人才工程、人才计划。五是加大用地保障,通过租赁、项目合作等市场化手段盘活土地资源,为招商引资和项目用地提供保障,截止目前共收储闲置土地1.08万亩,盘活低效土地212亩,收回闲置厂房3.9万平方米。六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盯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常态化开展危化、火灾隐患、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了辖区范围内全年安全生产形式平稳可控。同时,加大治安环境整治力度,制定下发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工作任务及整治任务清单》,重点清查企业、重点部门、行业场所,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治安环境。(六)突出抓好党建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制定出台《**经开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政治理论学习要点》,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及**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凝聚建设千亿园区的思想共识。二是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力。持续落实自治区党委“三强九严”、**市委“三强十一严”等意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督促组织做好辖区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年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培训111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30人,非公党组织覆盖率达71%。三是切实抓好党建阵地建设,改造建成3400平方米的经开区党群活动中心以及9个非公企业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有效改善了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活动条件。四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印发《**经开区2020年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清单》,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整改工作任务。对裸露空地未覆盖、建筑垃圾堆放、路面破损、企业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五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落实情况通报、会商研判、管控处置等工作机制,召开了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长效化常态化。六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立足全面,既突出关键少数又面向全体党员,强化班子成员对各自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确保管党治党有重点、无盲区。年初党工委书记与所有部门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不断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经开区建设千亿园区的关键之年,**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部署,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要素保障、优化环境、改革创新为支撑,抢抓机遇,精准发力,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6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137.5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5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区市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全面提升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坚定不移的抓好学习,凝共识,聚合力。经开区将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市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经开区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主动作为,贯彻落实好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立足优势,正视差距,在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优化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全力冲刺“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建设,为区市经济发展作出**经开区的应有贡献。(二)坚决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扩投资、强后劲。围绕“5+3”产业体系(五大新材料、三大专业化园区),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下足功夫,逐条理清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精准绘制重点产业发展路线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弱链”变强四个方向重点发力,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对标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方向,深入研究产业地图、关键产业政策,着力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面超额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坚持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提质效、聚动能。按照在谈项目抓协议、协议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进度项目抓投产见效益的要求,明确时限,挂图作战,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报批和建设中的难题,力促项目建设提速增量。全力推进隆基硅15GW单晶硅棒、切片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汉尧石墨烯年内1.5万吨正极材料和争取5万吨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建设,年内投产达效;大力实施天通银厦蓝宝石三期项目建设,加快蓝思科技工业蓝宝石加工项目建设进度以及生产加工配套企业和终端产品生产企业搬迁进度;加快推进中太镁业与隆基股份、猛犸电动车、高端电机等项目合作。(四)坚持打好服务提升攻坚战,优环境、提效率。一是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升级版园区目标,以服务企业家为核心,奋力打造更加开放、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政企协同、统筹配套的产业发展环境,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环境。二是建立问题“搜集、协商、交办、反馈”机制,实现服务全覆盖、问题不过夜,切实做到一线抓落实、一线抓执行、一线见成效,以一流的工作效率奋力跑出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三是继续完善“三联动”工作服务机制,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注重追踪企业动态信息,紧盯改扩建、技改和重新启动的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加强重大隐患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确保经开区辖区范围内全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五)坚定不移地抓好党的建设,抓提升、促发展。一是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机构改革后的党组织调整、换届等工作,着力推进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优秀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二是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书记抓、抓书记”的领导导向,强化“重点抓、抓重点”的问题导向,强化“严纪律、转作风”的目标导向,强化“考核看党建、党建看实绩”的绩效导向,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和完善领导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市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各项要求,守好机关意识形态阵地。全面推进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发挥智能监管作用,加大对双创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辖区企业网站的安全运行监管,进一步提升机关内部网络安全监管水平,确保网络办公服务安全快捷高效。四是全面加强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学习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历次全会部署,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创造和顺平静的宗教氛围。**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思路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一)“十三五”总体发展情况“十三五”时期是**经开区积极适应新常态、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攻坚期。根据国家、自治区、**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经开区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促进**经开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模式转变、发展新动能、开放绿色发展。1.经济实力呈稳步增长态势“十三五”以来,**经开区紧紧围绕“高端定位、绿色发展、合作创新、提升水平、提质增效、示范引领”的发展要求,以打造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为目标,主攻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年,**经开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第二产业产值110.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60.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0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32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3.6亿元,同比增长32%;财政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7%。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2.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经开区立足技术和产业比较优势,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发挥骨干企业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形成了以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战略新材料产业领域,围绕打造世界知名的战略新材料产业目标,全力推进“光伏、石墨烯、锂电池、半导体、蓝宝石”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以单晶硅、工业蓝宝石、半导体级大硅片等晶体材料为主,**隆基硅公司建成世界最大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天通银厦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工业蓝宝石晶棒生产基地,工业蓝宝石切、磨、抛等加工配套企业和终端产品生产企业正在向**聚集,银和新能源公司半导体级大硅片填补了国内空白。石墨烯系列产业化项目正在集中落地。在现代装备制造业领域,坚持制造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全力推进“智能终端、精密轴承、智能铸造、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电器仪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小巨人、共享集团、西北轴承、舍弗勒、隆基宁光等龙头企业的创新带动与优势,围绕“打造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高地”的目标,借助“两化融合”和“产业创新”平台,上马共享增材制造、3D打印和创新中心建设等优势项目,引进无锡轴承小镇、浙江精工装配式建筑、智能终端等能够衍生一大批引发产业体系重大革命的高新产业,实现高新产业的颠覆式、爆发式增长的新目标。特别是在抓装备制造业转型提升上,着力打造轴承和终端智造小镇双驱动。坚持“奥特莱斯式” 轴承智造小镇规划理念,建设以轴承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小镇,创新产业、金融、智能制造、供应链服务等12个智能化平台设置,建设65万平米200个产权独立可以单独售卖的“智造单元”,打造企业“拎包入驻”模式,实现从原材料、加工、组装直至成品销售,全产业链“量身定制”生产管理目标。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坚持飞地带动的发展模式,借助“首都带首府”战略,依托北京**“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创业产业园等平台,全力推进“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为支撑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集聚了沃福百瑞、蒙牛、张裕、顶津、草原阿妈等健康食品龙头企业,启元国药、康亚、沙赛制药等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利用北京经开区医药产业方面的优势资源,全力推进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宁夏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培育转化的发展路径,做大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围绕成功创建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目标,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以育成中心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聚集了一批软件研发、物联网、大数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智慧政务等龙头企业,成为宁夏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目前园区共聚集数字经济企业452家,实现就业9000余人,累计获得知识产权2100余项。3.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经开区大力支持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实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改造提升工艺设备、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引进高端科技创新团队,提高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以此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向更高价值链攀升,**经开区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与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引导企业用足用活各类科技优惠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积极争取实施一批自治区科技研发项目,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发展活力;筛选产业高端、发展后劲足、潜力大的中小科技企业,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有针对性地辅导企业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率,鼓励建设企业研发中心,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转型成为大中型科技企业。全力推进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组建研发团队,开展自主创新,加快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占自治区总数的35%;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及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43家;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4家、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9家、自治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7家。**年,企业R&D经费投入9.1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3.07%。4.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时期,**经开区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项目建设的“发动机”,把要素保障作为支撑项目建设的“助燃剂”,多措并举提升服务项目水平。一是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完善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项目调度力度和频次,一线协调服务,一线排忧解难,一线解决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快速、有效推进。二是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土地专项债和重点项目融资贷等形式募集资金,缓解企业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三是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各项稳企惠企政策措施,紧紧围绕行政审批、用工、税费、生产要素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动各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落地达效。四是千方百计解决企业用工难,组织开展多场次“校企地人才工作对接恳谈会” 、网络专场招聘会以及区内外院校师生对接洽谈,畅通企业与求职人员双向选择渠道,开展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和用工需求信息征集、调查工作掌握重点企业中长期人才和用工需求,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五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盯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常态化开展危化、火灾隐患、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始终保持了高压严管态势,安全生产平稳可控。(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1.产业结构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呈现两快一慢特征,主要体现在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突出;大健康产业进展略显缓慢;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效尚未达到预期,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主导产业与培育产业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产业链配套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链需要进步一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主要工业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与产品。2.发展空间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经开区在接管金凤工业集中区后,发展空间扩充了11.06平方公里,接管面积空地余量不大。**经开区建成率较高,通过推出低效土地、“腾笼换鸟”、“旧城改造”、“退二进三”等可置换出的土地面积有限,近两年置换出的土地面积4000余亩,短期内可满足经开区发展空间需要;长期来看,经开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进程较快,发展空间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科学筹划扩区调位是经开区未来发展空间保障的必然要求。3.人才呈现“两头缺”典型特征**经开区产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两头缺”特征。一方面,缺少一线技术工人,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战略新材料产业发达,对一线技术工人需求量较大,与自治区人口密度较低、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足、技能培训不足、技术工种不匹配矛盾突出,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另一方面,出外求学的重点院校毕业生返回数量较少,人才区位吸引力、城市吸引力不高,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引入数量较低。人才“两头缺”成为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4.城市在区域中竞争压力较大在陕甘宁区域中,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水平优于**市,四个城市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方面产业结构相近,呈相互竞争关系。特别是西安发展较快,发展环境、条件、区位、人才等方面优势突出,在“一带一路”中地位突出、影响力较大,对国际、国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吸引力较强,对周边地区发展要素具有虹吸效应,对**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从《规划》中提出的四类核心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总体上在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授权专利数量、外资企业总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比重、万元GDP水耗降低率、建成区绿化率等目标指标预计可完成;产业结构、本级财政收入、iBi育成中心主营业务收入、iBi育成中心就业人员、进出口总额、万元GDP能耗降低率等指标距规划目标相差较大,提升水平、进程低于规划水平,规划目标指标难以实现。指标评估总体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存在“分化”现象。一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当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三项指标可实现规划目标,主要体现在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提升幅度较大、当期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项目的投资占比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本级财政收入等指标完成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和增速低于预期、服务业创造的税收总额低于预期。“分化”现象表明经开区工业发展潜力、趋势优于服务业发展。二是育成中心主营业务收入、就业人员指标完成困难,主要原因是两项指标目标值设定预期值过高,远高于育成中心产业发展实际。此外,为加大园区提质增效、腾笼换鸟工作力度,逐步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长期欠费及不能正常经营的企业进行清理,育成中心企业数量增长缓慢。三是创新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良好,部分指标可提前完成。规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授权专利数量等主要创新指标均可完成或提前实现规划目标,表明经开区在创新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趋势良好,有利于经开区不断培育发展动能、保持和壮大发展优势。 四是开放发展指标呈“两面”特征。一方面,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呈下降趋势,难以实现规划目标;另一方面,外资企业总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升,基本可实现规划目标。表明经开区受国际市场增长乏力影响明显,同时国际生产要素在经开区的流动性继续保持平稳水平,国际投资者对经开区的信心指数较稳定。五是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完成较好。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指标距规划目标相差较大,但万元GDP水耗降低率、建成区绿化率两项指标完成较好,表明经开区“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产业政策实施良好,经开区绿色集约发展水平提升明显。二、“十四五”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发展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推进高端发展,创新驱动迸发新活力。**经开区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明确“一支点一示范区一高原”(“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支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战略新材料高原)的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按照“三结合,三提升”的思路,发力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全力冲刺“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建设,为区市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二)发展思路1.积极培育产业与大力引进企业相结合,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综合分析**经开区产业现有基础及发展潜力,聚焦重点方向、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开展强链、补链、建链,积极培育与大力引进相结合,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做大产业链基础环节,做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以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完善产业横向配套环节,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经开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2.产业生态构建与创新体系完善相结合,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力注重发挥产业生态与创新体系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助力推动作用,一方面大力推进重点产业的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以及服务链建设,打造适宜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另一方面依托宁夏航汉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各领域创新载体平台,加强国内外技术研发以及交流合作。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力。3.生态绿色发展与配套环境优化相结合,提升园区人才吸引力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一方面抓住**经开区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契机,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推进配套环境优化,打造高端综合配套区,构建适宜于高端人才工作、生活、学习、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和谐共进的局面,提升经开区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三)战略定位1.自治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支点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发挥**经开区在区位方面优势,积极推进“一带一路” 战略,促进与周边国家、地区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与国外的互联互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打通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大资源,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将**经开区打造成为自治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支点。2.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把握国内大循环机遇,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以及**市的优惠政策,立足**经开区自身优势,依托已具规模的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加强与东南沿海城市互动,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东部地区溢出项目,推进产业项目落地,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将**经开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3.全国战略新材料高原准确把握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实现新材料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为重点,紧盯前沿和优势战略新材料产业目标,重点推进光伏材料、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蓝宝石材料以及高性能复合材料五大新材料行业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依托领军企业招引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招一个带一群、来一群带一堆”的聚集效应,将**经开区打造全国战略新材料高原,助力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四)发展目标1.产业规模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和现代服务业四大领域,打造成为宁夏自治区经济增长极。到2025年**经开区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具有强大创新动力和雄厚创新实力的创新型经开区、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2.产业集群(1)着力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着力打造1个年产值300亿级的光伏材料领域企业群、1个年产值200亿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企业群、1个年产值50亿级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企业群,1个50亿级的新型半导体材料领域企业群,1个50亿级的蓝宝石材料领域企业群,将**经开区打造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2)大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全力推进以“智、精、铸、数、工、电”为主导的“115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1个年产值100亿元的智能终端产业园,1个年产值100亿元的轴承小镇,1个年产值50亿元的智能铸造企业群,通过内引外联,扶持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电器仪表及其它特色优势领域形成年产值50亿元企业群,将**经开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地。(3)积极培育大健康产业集群借助“首都带首府”战略,依托北京**“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创业产业园等平台,全力推进以“医、食、服”为支撑的“121”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打造年产值100亿级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年产值20亿级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年产值10亿级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集群,将**经开区打造成为宁夏大健康产业高地。(4)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挥**育成中心软件开发、大数据、互联网的基础支撑作用,紧抓互联网和大数据兴起的机遇,探索新常态、新经济、新发展的产业培育模式,着力推进经开区“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重点推进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宁夏九鼎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梦驼铃物流产业园平台等项目建设。促进方达、信友监理、智慧宫、广天夏等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加强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同时推进经开区其他相关配套产业发展。3.创新能力到2025年,**经开区产业创新投入强度进一步增强,区内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支出稳步增长,R&D支出占GDP的比重和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3%,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6%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0件以上。建成一批涵盖重点领域的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多层次技术创新平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5%以上。产业创新人才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四)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1.落实组织保障要素(1)政府牵头建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由**经开区主要领导牵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吸收各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统领**经开区产业发展,研究重大事项,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推进路线。**经开区管委会承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具体推进全区产业发展工作。设立“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办公室”,实行“一对一” 支持服务,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和支持,建立领导联系制和专人负责制。发挥主管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确产业主管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领导职能和带头职能。(2)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快行政审批改革,制定出台推进项目审批服务便利化相关措施。对产业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报建、工商登记、税务登记、产权登记、专项资金申请等简化审批手续和办理流程,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能,优化简化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推行新经济企业集群注册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注册门槛,促进投资便利化。对产业链有重大影响和特殊推动作用的项目,则按“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由市政府与企业协商优惠政策,着力形成高效便捷的营商新环境。(3)建立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组织**经开区内重点企业的有关专家和高管,聘请**市内外的技术专家、政策专家、行业研究专家、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成立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行业信息支撑与培训、企业技术研发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及应用示范项目选择评估等工作,为**经开区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依托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围绕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选定关键领域,选择具有相应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区内企业,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推动实质性技术合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产业发展动态的关注,对产业布局、技术发展与标准制定、示范应用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响应,进一步促进重大项目联合申请、产业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共享协调、技术成果产业化、国际技术合作等工作的深入实施。2.构建融资服务体系(1)盘活民间资本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手续繁琐等问题,利用**市的民间资本,创建多元融资体系。一方面,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融资租赁等产品创新;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机构探索创新贷款担保、政府专项资金担保、发债担保等业务。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对接会等形式,促进民间资本与创新型科技企业直接对接,推进项目投资与项目落地。(2)实施科技金融创新行动建立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利用好“宁科贷” 对初创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同时落实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工作;利用好自治区科技创新基金,加大对**经开区科技型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3)构建融资平台拓宽企业和创业项目投融资渠道,为科创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效的创新创业融资模式。建立一套从项目筛选、评审、投资者管理、投后管理到实现收益回报的系统性流程体系,涵盖选项、投资、增信和风控、收益回报、追偿等运营体制。平台对创业者提供投前融资指导、创业规划服务,投中项目对接、宣传服务,投后项目营销、资源匹配服务;对投资者提供投前项目推荐、第三方评价服务,投中项目对接、尽职调查服务,投后项目管理、股权退出服务等。平台参与方包含政府、银行、券商、私募基金、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在内的各类相关机构及各类有投融资意向的企业及个人。实现各类资源的汇聚,建立投资人与创业者顺畅沟通的渠道,完成创新项目与资本的高效对接。3.创新人才招引机制(1)打造多层次人才梯队将高层次人才纳入**经开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技能型人才输出,妥善解决各类人才在居留、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形成有效的产业发展智力保障。鼓励形成院校联盟,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水平,建设若干开放共享的相关学科共建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加强产教融合建设工作,支持高等院校与优秀企业开展一些具有商业应用和开发价值的硕士课题、博士课题,实行校企共建学科、校企合作研究项目、校企共同培养技术人才;支持相关企业设立硕士毕业工作站,培养技术青年创新人才。(2)搭建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为产业人才提供一站式办事服务,提供各类公共服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经费申请等资助服务;发布人才工程建设、职位招聘、园区配套等信息动态,进行优秀项目展示,并搭建人才资源库;依托平台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一体化服务,开展创业创新培训、业务专项辅导、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为中小企业与创投机构对接合作提供支持。4.建立产业保障体系(1)开展应急体系建设项目开展应急体系建设项目,提高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自然灾害综合预警能力,加强综合减灾救灾与风险管理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统筹利用防灾减灾救灾资源,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重点领域救援能力建设,推进突发事件处置评估、应急管理绩效考核和督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化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推进突发事件处置评估、应急管理绩效考核和督查体系建设。(2)实施内陆开放新高地行动深化国际产能与经贸合作,紧密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建设,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持续深耕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推动境外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的强支点,提升区域开放能级。(3)建立专业化招商队伍成立专业化的产业招商小组,招商小组由**经开区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吸纳复合型人才组成专业招商团队,培育一支极具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招商小组加强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的合作,加强与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不断丰富招商引资途径。招商小组编制产业招商地图,自建或委托第三方建立产业招商信息库,及时掌握国内外行业龙头及骨干企业发展动态,了解其具体投资意向和要求,明确重点招商企业名录、关键招商人物、具体招商资源,进行定向的点对点的“目标导向”招商体系。吸纳知名企业家、行业技术专家以及产业研究专家组建顾问团队,形成科学的项目筛选流程,辅助园区对于项目的优选和决策,通过对筛选出的重点项目引进,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引入、发展,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4)强化土地集约利用落实土地供给,强化**经开区产业土地规划作用,以提升产业功能为导向,统筹制定产业用地标准,优先配备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用地。加大对全区空闲未利用土地的处理力度,采取征收、收购、委托收购、协议收购等多种手段,将空闲未利用土地、企业改制用地等存量土地优先纳入土地储备。(篇三)一、“十三五”完成情况“十三五”期间,**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研究省、市相关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相关内容,全面完成规划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总结如下:1、工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十三五期间**区工业经济总量总体保持平稳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为8.2%,2020年**区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50亿元。2、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集聚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以星网锐捷、中邮科为代表的智能产业集群,以海西新药创制、北京同仁堂、金山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我区电子信息、纺织鞋服、轻工食品、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福州市下达我区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6%。**-**年单位GDP下降率分别为5.08%、5.4%、4.25、3.49%,提前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进度目标。二、“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工业园区规范提升1、制定工业园区规划方案。按照边规范边提升的思路,以金山工业园区橘园洲片区为试点,制定了《金山工业园区橘园洲片规划设计》,出台了《金山工业园区橘园片提升改造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措施,通过创新规划用地管理机制,“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全力破解老工业园区发展遇到新问题,同时正在抓紧制定《金山工业园区多片区片规划设计》《福州新区**功能区规划设计》,促进**区工业园区整体提升。2、明确园区发展定位。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橘园洲片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产业,金山片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浦上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福湾片区、义序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盛高仕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叶下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物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3、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明确将生物医药作为我区支柱性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实施项目引进等“5个一”行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二)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1、加大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力度。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进“产学研”。加大企业技改步伐,持续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截止目前,我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5;29家企业获得市级产学研项目补助;25家企业获得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补助;22家企业获“专精特新”企业称号,并得到相应的项目补助。2、工业企业技改提升。实施鸿博光电高效节能LED照明系统智能制造项目、星网锐捷网络通讯产品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项目等13项省、市级工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富兰光学、福顺微电子等6家企业申报复工复产技改事前补助资金,落实区级技改提前补助270万元。3、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十三五以来组织53家企业项目申报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有力的推动**区传统工业企业实现信息化。推进软件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加快**区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推荐朱雀网络、魔方电子等19家企业申报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三)招商活力提升央企和工业招商小分队重视工业招商,重视外出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局性工作来抓,集中力量寻找央企重大项目,主要面向工业重点产业,挖掘央企和工业项目线索。十三五期间小分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不同产业领域开展重点招商,同时积极对接我区存量企业,鼓励我区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加大技改投入,引进了西安交大“3D打印+” 项目、武汉旭虹光电等高新技术项目,共落地招商项目90项,总投资约223.11亿元,其中,其中落地技改项目30个,总投资128.1亿元;落地产业链项目1个,总投资额2.5亿元。(四)进一步节能降耗“十三五”期间,福州市下达我区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6%。**-**年单位GDP下降率分别为5.08%、5.4%、4.25、3.49%,提前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进度目标。三、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一)指标工作完成情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月累计增速2.5%,排名全市并列第六,六区第三,低于全市增加值累计增速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月累计完成725.76亿元,累计比增5.1%,排名全市第七,六区第三,高于全市产值累计增速2.4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月累计完成13.2亿元,累计增速17.5%,排名全市第五,六区第三,高于全市12.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产值:1-9月高技术产业企业累计产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区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1-8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78.9%。(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1、积极防疫,推动工业复工复产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作为防疫工作成员单位,工信局积极对接,鼓励春晖制衣转产生产医用防护服,联系蓝佳堂、源盛纺织、护博医疗等企业转产生产医用口罩,出台了医用口罩机补助措施。并在疫情受到控制后,积极组织复工复产,研究制定了复工复产电力补助、技改事前补助等政策,预计补助631万元。2、提质增效,工业经济稳定增长(1)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强化工业经济监测分析,深入开展“双百双千”行动,落实区领导挂钩“双百双千”企业,双百双千”企业,1-9月累计实现产值527.81亿元,产值同比增速为14.54%,协同各镇街、园区持续挖掘潜力,抓好新投产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提升纳统工作。1-9月,新提升企业累计新增产值27.33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全区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 (2)推动企业技改提升。我区1-9月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2.87亿元,累计增速69.4%。实施鸿博光电高效节能LED照明系统智能制造项目、星网锐捷网络通讯产品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项目等14项省、市级工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组织富兰光学、福顺微电子等6家企业申报复工复产技改事前补助资金,落实区级技改提前补助270万元。组织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顺微电子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2020年福州市工业企业技改补助资金,预计补助资金共计320万元。(3)加快园区规范提升。继续推进《福州**区工业园区规划提升(金山多片区)》《福州新区**功能区(高盛高仕片)规划设计》报批工作,落实橘园洲片区规划成果,橘园洲A地块在建14.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于4月份进场施工,预计2021年3月完成工程竣工验收。橘园D地块已出让,拟于11月开工建设。3、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步伐加快(1)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荐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组织福建省尚飞制衣有限公司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项目;组织福建富兰光学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项目,组织福州闽台机械有限公司申报市级产学研项目补助。组织宏旭科技等3家企业申报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福州春晖制衣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项目;推荐福建魔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工业企业优秀创新产品奖励;组织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推荐腾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报2020年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荐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重点新产品。(2)推进数字经济建设。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依托百度云(福州)AI实验室、工业富联,根据我区企业实际情况开展智能化改造,目前已推荐宜美电子、利莱森玛等工业企业与工业富联合作,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示范点。推进龙头企业管理“上云”和业务“上云”,2020年共有福大自动化、富智造、星网锐捷等10家企业申报工业互联网项目。聚焦新兴智能产业发展,围绕积极培育智能产业发展新动能和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两大主线,依托星网锐捷、富士康工业富联为龙头企业,持续赋能本地企业。今年,共有融裕行纺织、森达电气、鸿博光电等13家企业13个项目入选了福建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第一批)。组织星网锐捷、鸿博光电等制造业企业申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与样板工厂(车间)项目、首台(套)项目等。(3)落实人才发展政策。贯彻“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理念,努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组织福建省海西新药创制有限公司和福建仙芝楼科技有限公司申报2020年第一批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项目。同时,为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素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局组织福州华鹰重工等企业共13人参加福州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培训班。(4)注重工业节能降耗。认真落实能源“双控”目标责任,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状况普查和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对标等工作。组织制造业企业申报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绿色园区,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开发设计绿色产品。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年省级绿色工厂。 2、重点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这是近年来全省首个由县(区)级政府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我区今年共引进落地福建省精准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56个;举行两次生物医药产业专场签约活动,共与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预计总投资223亿元。我区共梳理出18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上报省发改委,作为全省“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和持续追踪项目。推动新区**区功能区申报国际综合医疗示范区,打造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两园两中心”,针对财茂生物医药科技园、瑞科医药健康产业园两个园区,我局草拟了**区生物医药产业入园相关扶持政策。4、项目引领,招商工作成效显著(1)招商工作。1-9月,央企和工业招商小分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不同产业领域开展重点招商,积极对接我区存量企业,鼓励我区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加大技改投入,目前已落地5G云化小基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招商项目共15项,均为技改项目,总投资约67.48亿元,超额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任务,上半年位列区直部门组综合排名第三。因产业链项目要求新注册企业投资新建项目,要求较高,我局正在谋划,争取尽快落地。(2)“五个一批”项目。三季度,我局负责民企产业项目报送,收集并上报“五个一批”开工产业项目25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个。为三季度全区“五个一批”项目排名全省第三做出了贡献。(3)民企产业项目。我区2020年民企产业项目需完成50亿元的目标任务总投资额,其中制造业项目需完成20亿元的目标任务,开工率需达55%。我局收集并上报2020年新对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民企项目19个,总投资约105.23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42.2%,其中制造业项目16个,完成计划投资额37.63亿元,已开工项目19个,开工率100%;已超额完成市工信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总投资额。(4)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工作。全区海上福州项目累计入库7项,总投资91.85亿元,1-9月完成投资10.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8%。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临港先进制造业、新一代海洋信息技术等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文旅,海洋食品生物科技等海洋产业发展迅速。5、优化服务,营商环境持续改善(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促进工业稳增长等政策措施,促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今年我局已兑现省、市、区各类奖励资金约2209万元;组织六家银行、50多家企业举办了“携手纾困,融合共赢”、“惠企融通”等2场政银企对接会以及企业沙龙等活动。积极宣传组织申请纾困专项资金贷款,推荐申报36家,共获批2.98亿元纾困贷款,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建立区级“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 (2)深化企业走访帮扶。持续推进走访企业全覆盖,区领导挂钩联系“双百双千”企业、“一企一议”等服务企业机制落实,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截止目前收集问题498个,帮助贝石轴承、素天下等59家企业解决员工住宿、技改备案等181个问题。6、加强安全生产工作。(1)重点围绕油气管道领域监管,督促管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对管线的重点区域加强安全巡查并做好记录。(2)开展“三合一”厂房和D级危房厂房的现场核查、督促整改工作。督促属地制定整治方案对1处“三合一”厂房和6处D级危房厂房进行整改,截止目前,上述隐患均已整改到位。(3)积极做好**区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落实工业企业厂房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牵头责任,截止目前,累计收集已开复工企业员工集中居住场所44处,涉及员工4500余人。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员工宿舍楼2处,均已采取清退封房、拉线贴条措施处置,累计撤离人员148人。累计排查厂房类(生产、经营、办公场所)隐患总数53处,其中:一般隐患36处,重大隐患17处,已全部完成县区验收整治结束。(4)开展塑胶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目前,摸排出的226家塑胶企业均已进行分类处置,其中无照经营的塑胶企业56家已全部完成取缔,有营业执照经营的塑胶企业已搬离37家、停产停业整顿32家、限期整改50家、已完成整改51家。经过此次专项整治,目前现有塑胶企业133家,其中规上企业38家。7、从严治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会”“学习强国”等学习载体,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务政务公开等制度,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运用正反典型教育警示工信系统党员干部,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对会议、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四、2020年工作思路(一)计划明年指标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1年力争完成目标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21年力争完成目标增长10%。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21年力争完成目标增长13%。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1年力争完成目标增长20%。(二)加强走访服务企业加强对重点企业及减产企业的走访,同时,抓大不放小,重视对亿元以下企业服务工作。力争将减停产面控制在10%以内,保持低减产面的良好态势。认真梳理辖区内需要协调问题的企业名单,逐家走访,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三)加大政策宣传继续开展各类政策宣传,通过走访送政策汇编、政策文件转发、微信公众号推送、举办政策宣讲会、重点企业电话通知等各种形式将各项惠企政策送给企业,确保省市区出台的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帮助企业获得政策优惠,减轻企业负担。(五)做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开展油气管道安全监管工作,落实油气管道现场联合检查机制,对油气管道沿线周边可能出现的违法施工行为要及时制止。(六)做好工业招商继续推进招商工作,积极落实招商行动方案,对接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根据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五个一批”及“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工作。重视工业招商,尤其是产业链、技改招商,进一步加大对镇街的指导,生成产业链招商项目。(七)极力推进“升级版”标准厂房建设加快橘园洲A、D地块建设进度,力争2021年全部完成竣工验收,打造“升级版”标准厂房。推动橘园洲D、E地块收储建设,力争市里推广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到其他片区。加大推动东扩3号地的清盘扫尾工作,力争尽快出让用于标准厂房建设。(八)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工作进一步扶持61家战新、高技术产业企业,重点走访对接“两新”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发展速度,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五、十四五规划思路(一)突出做大总量,加快经济赶超步伐(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到“十四五”力争完成目标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到“十四五”力争完成目标增长10%。(二)突出创新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1.推动企业创新。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省级技术创新专项、市级产学研专项。加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引导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5年培育形成20家左右龙头企业,6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2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推动技术改造。深入推进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实施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改项目。加大对企业技改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企业技改补助等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技改热情。盯紧抓实鸿博光电、福顺半导体、星网锐捷、仙芝楼等企业的重点技改项目,实现企业增产增效。3.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动精准医疗、福尔流体生物医药产业园、财茂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积极对接奥园及其生物医药伙伴企业等落地**,加速生物医药产业资源集聚。引进和壮大一批数字经济企业,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融合应用。加快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星网锐捷产业园基于AI技术的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战新、高技术企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40%以上。(三)突出招商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招商实效。落实“一把手”招商、小分队招商、异地招商机制等各项机制,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突出产业链招商、技改招商,加快引进一批能够补齐产业链、规模大、带动强、质量优、效益好的重大项目,提高招商质量和落地效率。(四)突出服务保障,加快企业发展发挥政策效用。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出台促进工业稳增长、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电力直接交易,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围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各类逾期账款问题,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好“政企直通车”平台,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深入贯彻“一企一议”机制,突出对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协调、服务,促进企业增产增效。 六、十四五产业重点发展方向1、电子信息制造业。针对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计算机与信息通信产业加快发展、应用不断拓展的趋势,着力打造光电产业基地。光电产业,加快推进富兰光学塑料光学配件生产线项目,加快推动**东南海峡光电产业园项目落户**誉信达产业园,谋划二、三期建设,促进光电光学产业进一步集聚。芯片半导体产业,推动福顺半导体产业园建设,推进福顺微电子4寸-6寸集成电路芯片技术改造2期项目、福顺半导体高性能光耦合QFN封装研发及产业化等技改项目。计算机与信息通信产业依托星网锐捷、锐捷网络等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快自主研发升级,加快建设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络通讯产品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项目,大力发展工业核心软件,助力传统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省重要、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制造集聚区和先行区。2、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高品质药品产业、创新发展特色医疗器械产业、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产业,加快申报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通过2-5年培育,10年发展,形成具有区域带动力、省内竞争力的医药与医疗创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打造规模超百亿的生物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医药流通和服务业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1)突出优势,大力培育高品质医药产业化学仿制药。鼓励金山制药、海西新药、辰星药业、金陵梅峰等企业积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高现有品种的市场竞争力和临床认可度。中药大健康。鼓励仙芝楼、麝珠明、北京同仁堂等骨干企业创新中药健康产业模式,构建中药健康产业研发平台。细胞产业与再生医学。加快希望之星精准医疗项目与生昌细胞工程及免疫治疗项目落地,依托区内福建省立医院金山院区、福建省地质医院、福州肺科医院、福州市第二医院等医疗资源,通过联合研究、试验外协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2)抢占先机,创新发展特色医疗器械产业体外诊断试剂。支持克里贝尔等骨干企业,研发针对恶性肿瘤、艾滋病、传染病、遗传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新型诊断试剂和快速诊断试剂,在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产品。高值耗材。支持福尔流体自主提升改造,整合全区现有优质医疗器械企业资源,发挥市二医院骨科强大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支撑优势,建设增材制造公司运营总部以及多个“3D打印+”项目运营子公司,打造骨科耗材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3)错位竞争,积极布局互联网+医药医疗产业互联网医院(实体)。鼓励和支持区内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互联网医院(HIT)建设。 医药物流与医药电商。加快同春药业等龙头物流企业智慧仓储与物流中心建设,发展医药智慧物流、第三方物流,扩大产业规模。扶持区内医药批发、医药健康企业发展医药互联网电商平台,从线下渠道向线上渠道延伸拓展。3、高端装备制造业。结合**区制造业基础,聚焦高端电气工业、电机工业装备工业等优势行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电气工业装备。依托中能电气、森达电气、远乐电力、住电装、源光电装等传统电气工业装备制造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扩大产能,打造具备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高低压开关柜成套设备、智能电网设备、电子控制系统等。到2025年再引进一批电气工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升电气工业装备的国际竞争力。电机工业装备。加大扶持利莱森玛、联合动力、海霖机电、金飞鱼等电机装备行业重点企业发展。重点推进利莱森玛产业园二期、三期改扩建工程,新建生产线,生产FIR高效电机。到2025年,建成超百亿的先进电机装备产业集群。4、绿色食品产业。推动绿色食品企业加快技改投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春伦茶业、闽榕茶业、仙芝楼、神蜂科技、福山食品等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做强做优茶叶、食用菌、蜂产品特色产业。扶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完善品牌培育保护机制,提升福州茉莉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到2025年,推动建成超百亿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休闲食品加工业。扶持海欣食品、百联实业、素天下、一品居、等重点休闲食品加工业发展,推进海洋食品工程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创新食品口味、丰富产品包装、创新营销模式、树立产品品牌、创新渠道模式等多种方法引导休闲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25年,打造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国际食品加工贸易中心。(篇四)一、外贸产业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1、外贸出口额快速增长。**年我县出口额仅2667万美元,**年我县外贸进出口额为9107万美元,**年我县外贸进出口额为21628万美元,**年全县出口为37299万美元,近几年,我县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进出口增长率连续位居全市前列。2、外贸进出口队伍进一步壮大。**年我县只有一家外贸出口企业,到**年我县共有18家,**年发展为47家,**年已达到74家,**年我县备案登记的进出口企业共有97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68家,外贸出口企业个数增长较快。3、裘革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年第一家裘革外贸企业一新宁县老佛爷裘革回乡创业,**年组织在广东发展的40个裘革老乡回新宁县成立裘革商会,积极鼓动大家返乡创业,**年在永安工业园投资2千万兴建裘革产业园,**年新宁裘革产业园被认定为湖南省省级出口基地,**年开启园区产业升级项目,拥有“白晶狐”等5个商标品牌,“白晶狐” **年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到**年止,裘革产业园标准厂房从**年的1栋发展成14栋,面积从2100平方米增加到5万平方米,入园生产企业由4家发展到60多家,从业人员从180人增加到2000多人,年产值从300多万美元增长到36599万美元,年税收从不足100万元增长到7263多万元,拥有了配套的办公楼、标准化的厂房和员工宿舍,并建有裘革产品展厅,进入园区的企业大幅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爆发式扩张。**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2家,其中裘革占67家,裘革进出口企业占比达到93%,出口额历年来占我县出口的98%以上。裘革产品进出口近几年不但成为我县进出口的支柱产业,并且已成为我市进出口的主导产业。我县裘革产业园应该是全市至全省高档次、标准化的产业园,并在乡镇设立了15个精准扶贫裘革生产加工点,解决贫困户900人就业。二、外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县外贸产业尽管发展很快,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严重制约我县外贸生产发展:1、由于自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政策优势等方面的因素,近几年我县外贸占全县GDP比值只有10%左右,占比较低,对外开放不足。2、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国际贸易不利因素,由于外汇走势的不确定性,企业汇兑风险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导致商品出口成本的上升,给众多进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利润影响较大,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3、出口产品较单一,我县主要以裘革产品为主,机电及农产品只占很少的比例,目前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出口2667万美元,裘革占74%,机电及农产品占26%;**出口9107万美元,裘革占85%,机电及农产品只占外贸总出口比例的15%;**出口21628万美元,裘革占98%,机电及农产品出口额只占外贸总出口比例的2%,**出口37299万美元,裘革占98%,机电及农产品出口额只占外贸总出口比例的2%。4、加工贸易发展非常困难,我县目前对外贸易全部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近三年为零。加工贸易利润空间很小,企业无利可图,加之国内原材料已基本达到出口要求,因此来料加工贸易已基本没有。5、裘革企业资金短缺,银行贷款支持力度不大,裘革产业园的几十家裘革企业,90%以上是中小微企业,抵押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银行贷款难,特别是因裘革产业园老佛爷裘革集团自己筹资修建办公楼,花费了企业几千万,每年的利息上百万元,加之在黄金建立的养裘基地已花费裘革集团资-1千多万元,导致裘革集团流动资金被掏空,这些裘革企业常因流动资金短缺经常停产。虽然省里出台很多关于外贸进出口企业比如无资产抵押出口订单担保、出口退税账户质押、出口信保保单融资的优惠政策,但企业和融资机构在融资贷款问题上难以接洽到位,融资机构需考察企业规模、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担保抵押等情况,同时审批过程复杂漫长,企业难以享受融资政策扶持,省里政策无法落到实处。6、税务支持力度不大,一是对企业出口退税核查时间太长:按正常退税,一般20天左右可完成退税,但一些企业一单退税时间长达3个月,企业本身资金周转困难,加之退税缓慢更造成企业资金回笼难,严重影响生产,本来企业按正常生产可年出口达500万美元,但由于退税核查造成企业中途因资金短缺停产,一年只能出单200万美元。导致企业不敢继续生产,怕出现继续无法退税,而引起厂子关闭,有些企业就因退税问题暂停生产了。二是裘皮材料供应商在新宁县落户困难造成两头纳税:供应商若在新宁可在新宁纳税,培植税源,但税务部门支持力度不够,致使裘皮供应商转移。 7、县政策优惠力度不大,市宝庆工业园及各周边县的政策优惠力度都比我县大:如市宝庆工业园短短几年,就有200多家企业入驻,邵阳县目前有几十家企业,如我县不再优化发展环境,那么我县通过近9年辛苦发展的几十家企业有可能会搬到市产业园或其他县里去,如不是因老佛爷裘革集团公司投资修建了办公楼,大量资金压在产业园,极力在外面招商,可能这些企业早走了。三、外贸产业十四五规划1、外贸产业总体发展思路:我县应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好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发展的优惠政策,加以引导扶持,重点发展裘革皮草进出口支柱产业。随着县裘革产业园14栋厂房的建成,裘革企业的快速增加及裘革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我县已建成了高档次的进出口皮草加贸生产基地,裘革集团公司已形成规模,力争十四五规划期间裘革进出口有实绩的企业从目前的72家发展到100家,争取裘革产业进出口额达到6亿美元,打造全市外贸进出口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争取由崀山跨境电商供应链协会建设的保税监管仓在2020年之前完成,县裘革商贸城规划建设的保税仓,县政府2020年已写进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争取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建设成一个集生产、销售、旅游、保税仓为一体的“崀山裘革商贸城”,新建一个与新宁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税监管场所和开放平台,实现新宁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多点支撑,基本实现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保税综合服务平台。2、工作措施:一是大力培育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大力扶持返乡创业及外来客商投资的裘革服饰企业落户裘革产业园;大力引进邵阳市的发制品企业,优化发展环境使其发展壮大;对疫情后注册的医疗等企业,采取外贸业务指导,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多种措施使其尽快起步,破零出口。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以裘革工业园区为载体,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产业园,打造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今后我县要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支持鼓励裘革企业回乡创业和入园生产。通过县里政策优惠、招商引资和老佛爷裘革产业园越来越规范化、规模化背景下,将吸引更多的新宁在外企业家返乡投资办厂,更多的客商来新宁县下单采购产品,以产业集群、空间聚集、项目配套为发展重点,提升产业园规模和质量。三是促进出口增长方式向质量型转变。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做大做强裘革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提高裘革出口商品的加工层次,提高机电产品的科技含量。四是优化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要想加快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必须县里企业筹建销皮厂,自己销一张皮,成本2.5万,广东销一张皮10元,一个企业每月1.5万张,每个月多花费8万元左右,一年可节约成本100万元左右,并参与香港拍皮交易。 五是优化融资政策。裘革产业园的几十家裘革企业,90%以上是中小微企业,抵押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银行贷款难,特别是我县裘革产业园老佛爷裘革集团自己筹资修建办公楼,花费了企业几千万,每年的利息上百万元,加之原准备建设养貂基地已花费裘革集团资金1千多万元,导致裘革集团流动资金被掏空,这些裘革企业常因流动资金短缺经常停产。虽然省里出台很多关于外贸进出口企业比如无资产抵押出口订单担保、出口退税账户质押、出口信保保单融资的优惠政策,但企业和融资机构在融资贷款问题上难以接洽到位,融资机构需考察企业规模、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担保抵押等情况,同时审批过程复杂漫长,企业难以享受融资政策扶持,省里政策无法落到实处。这些企业只好自身在民间融资,但利息太高,压得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请省里进一步加大与银行对接力度,争取省商务、省财政、省金融部门联合下文,促使“三单融资”政策切实落地,使企业真正能融到资。同时请县政府积极协调使银行和担保公司尽快让省融资政策落地。裘革企业已发展10年,在全国裘革基地排名前10位左右,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最大制约发展,目前全园贷款只有3000万用于周转,还是用厂房担保的,如果流动资金达到1个亿,那么就可带动2亿美元的产量。2、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根基弱,还需省市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六是优化出口退税环境。县里既要培植税源,又要优化出口退税环境,应积极业务指导企业出口退税,帮助企业资金尽快回笼,以便扩大再生产,并应大力支持裘革供应商在新宁落户。七是培养外经贸人才。在外贸系统内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实现与企业联动互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县外贸人才的招录,培养外贸储备人才,要按省市要求认真组织外贸企业有关人员参加外贸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县内外贸企业参展,开阔眼界,拓展销售渠道。八是优化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学习省外、县外工业园的优惠政策,工业园自身就可以放款,二是县外贸进出口发展奖励政策制订方面对企业来说目前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待我县发展稳定后再参照市里政策执行。(篇五)十三五期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解放思想、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积极开展“招大商、大招商”活动,使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升级。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一、主要成效1.对照目标任务,主动作为①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累计127次外出招商,均完成年度任务数。②全区新签约欧派电动车生产、华竹高产竹种植及深加工、正腾(飞能)年产50万台新能源电机、豪派车业电动车、怡纯食品饮料生产、华堂天诺、绿源电动车生产等项目123个,占总成任务数100个的123%。③已签约123个项目,超亿元项目83个,完成任务数65个的127%。④83个项目中,10亿元项目9个,占总任务数6个的150%。⑤外资项目引进数为3个。⑥12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98亿元,占总任务数351亿元的113.39%。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12.63亿元,占市下达任务358亿元的115.25%。 2.创新招商模式,招大引强。十三五期间,我局抓牢一带一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历史重大机遇,积极创新招商模式,招大引强。一是突出多元化招商。今年我局在区政府的支持下,重点与北京广西商会等协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扩大了招商新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二是突出招大引强与招新引高相结合。围绕我区产业特点,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省市,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国内民营500强,先后引进了国电风电、万达影城、顺丰速运等3个中国500强企业和猪八戒网独角兽企业。三是突出产业链招商。我局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重点引进新能源、豪派出所、新宇电气等重大项目,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力。连续四年在东盟会成功签约招商项目18个,总投资59亿元。二、主要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局在招商引资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因素仍然突出:一是项目用地困难重重,影响了项目签约、开工及扩大产能,对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转移带来不利因素。二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辖区企业的投资额减少,影响了开工率和到位资金。三是招商投诉中心能职未能正常运转。受编制的影响,区招商投诉中心没能发挥作用,造成政府与落户企业的投诉反映问题渠道脱节。同时在激励招商干部的机制缺乏,不利于激活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等。三、“十四五”工作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局按照“强龙头、聚集群、补链条”的招商引资指导方针,结合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实施“招大商、大招商”活动,实现招商引资量增质优。(一)解放思想、强化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十四五期间,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我区产业招商特点和产业发展要求,认真部署谋划每一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抓住国家、自治区层面实施的战略部署,主动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完善实施招商引资规划工作,强化招商工作的顶层设计工作,推动十四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量。(二)科学统筹、压实责任,抓牢发展机遇一是压实工作目标任务。我局将对照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认真分析研判,科学统筹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招商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可落实、可检查、可考评的机制,形成全区通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大合力,压实招商主体责任。二是抓牢发展机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溢出和产业转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全力实施产业大招商攻关突破年活动,聚焦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大物流等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我区区域产业结构,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三)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拓宽招商模式 充分利用《广西招商引资激励办法》等政策激励机制,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模式,重点探索积累政府购卖服务的经验,加强以商会、企业的合作,完善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题招商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对接优质资源,集中突破承接落地,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等。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在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不断提高招商成功率,并形成长效机制,为全区招商引资提供内生动力。(四)补齐短板,强大链条,加快产业发展我局将继续深化“产业大招商”活动,重点抓好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三篇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产业链细分,研判区内外正在转移的且适合本地发展部分,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实现链条更加完善、项目更加集聚,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建设以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引进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等产业,全力突破新能源电动车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技术,有力地促进新能源电动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产业结合,优化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结构。壮大电子电器产业链条。以赛尔康电子生产基地项目为引领,借助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进发展变压器、塑料注塑、金属部件、电子元件、包装材料、家用视听产品、个人电子产品、车载电子产品、智能家电产品等生产链和供应链,不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开展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药物提取、深加工等领域上的招商,并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形成,配套建设种植药材示范园、交易展示平台、药材物流平台等,环节延伸,补全产业链。深入开展现代物流专题招商工作,引入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智能物流技术等产业项目,努力完善我区物流体系发展,加快由“中转”变“直通”的进度。(五)完善职能、强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落实编制与人员,组建我局招商投诉中心,积极畅通与投资客商的沟通渠道。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好我区三个招商小分队,继续完善对每个在谈和签约的项目,建立项目跟踪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专人服务、专案推进的“三专”工作法,建立项目进度表,实施“挂图作战”。对重大项目落实局领导负责制,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意识,解决服务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项目签约快、落地快、建设快,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加快项目的投资率和开工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