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教导处范文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 ‎ 第一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个方面组成,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综合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上具有独立的地位。‎ ‎ ‎ ‎ ‎ ‎ ‎ ‎ 学习领域 ‎ ‎ ‎ ‎ ‎ 构成 ‎ ‎ ‎ ‎ ‎ 学分 ‎ ‎ ‎ ‎ ‎ ‎ ‎ ‎ ‎ 综合实践活动 ‎ ‎ ‎ ‎ ‎ 研究性学习活动 ‎ ‎ ‎ ‎ ‎ 15‎ ‎ ‎ ‎ ‎ ‎ ‎ ‎ ‎ ‎ 社会实践 ‎ ‎ ‎ ‎ ‎ 6‎ ‎ ‎ ‎ ‎ ‎ ‎ ‎ ‎ ‎ 社区服务 ‎ ‎ ‎ ‎ ‎ 2‎ ‎ ‎ ‎ ‎ ‎ ‎ ‎           第二部分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 ‎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和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研究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的。‎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涉及学生个体、自然、社会和文化,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科课程学习活动保持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的联系。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既可以由学校、教师提供选择范围,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对自然、社会和历史各种现象和问题的探究,也可以就跨学科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还可以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课题研究、项目设计两大类活动。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从研究方式上来分,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类型;从内容范围上来划分,又包括自然环境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个人发展研究等。项目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性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类项目设计两大类。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设计;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我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条基本思路。‎ ‎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反思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1.确定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包括: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确定研究主题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1)由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和教师提出若干宏观的活动主题供学生参考,学生可在宏观范围内自定具体的研究主题;‎ ‎(2)由学生提出若干活动主题,经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进行初评和筛选,确定学生能够承担的系列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 ‎(3)由学生自主提出活动主题,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后确定。‎ 研究性学习所确定的研究主题必须符合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好是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社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且对于学生必须是可研究的。‎ ‎2.确定学习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合作研究。‎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 每个研究小组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每位教师可指导2—3个小组。学生分组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选题后建组;另一种是先建组后选题。无论何种方式分组,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每个小组应设组长1名,组内成员应有明确分工,人人参与并共同为研究活动负责。原则上,在同一时间内,1位学生只参加一项主题活动。‎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 形式,一般现有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或不确定研究范围,由每位学生自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或项目,并各自相对独立的展开研究活动。‎ 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合作研究也是研究性学习可以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为学生进行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班级、跨学校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课题的论证 课题论证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理解课题的过程。课题论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A、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进行阐述和分析 ‎  B、课题的意义分析、预设的结果 ‎  C、分析自己小组的研究能力(各个组员的特长)、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   课题论证主要是学生自主论证,还包括导师及课题领导小组的论证认可。对于那些范围过大、没有具备研究条件或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导师及课题领导小组要加以劝阻。原则上说来,课题要经过导师和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认可后方可实施,但如果学生坚持,也准予立项。‎ ‎   课题论证要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 ‎4. 制定活动方案 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后,活动小组或个人要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 新课程的学习强调“想清楚了再做”。确定了课题并经过课题论证,就要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一份完整的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具体范围,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工具和所器材,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以及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分工,制订个人的研究计划。个人的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条件、进程、方法设计、预期的贡献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合适或是否最佳,是否需要改变研究课题。对于那些没有经过导师和学校课程小组认可的课题组更是这样。 ‎ 本阶段应准备提交的文案:‎ A、课题组开题报告 B、课题研究的方案 C、课题组成员各自的研究计划 教师在本阶段的指导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协助学生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并审定活动的计划或方案。‎ ‎(二)实践体验阶段 确定了研究的课题、制定了研究的计划之后,学生要进入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一定的观念和态度的形成、一定的方法的掌握都依托于这样一个过程。这应该是一个面对多样化的资源实施多样化的研究的过程。而且,只有资源的多样化和研究方式的多样化才能带来多元化的发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相关理论研究与文字信息资料搜集。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当然还应该占有一些鲜活的素材。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建议学生作好摘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剪辑、复印或下载等。‎ ‎    ★调查研究: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专家等。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如有条件还要进行拍照、录音或录像等。‎ ‎    ★实验:为了验证某种关系,为了获取某种数据,学生要进行各种实验。学生要想好了再做,要在认真的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实施实验操作,并有完整、准确的实验记录。学生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实验,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学校也要为学生实验积极创造条件。‎ ‎   ★‎ 分析、归纳与整理资料:这是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步骤。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或者实验,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料,下一步便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形成课题成果。这是一个组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切磋的过程。‎ ‎  ★设计或初步制作:这是就项目(活动)设计型研究性学习而言的。对于活动设计,在充分的研究的基础上,可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对于项目设计型研究性学习,也要获取了全面的数据、确定需要购买器材,并完成项目设计方案。‎ ‎★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或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通过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在小组成员中交流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集体成果。‎ ‎   本阶段应准备提交的文案:‎ ‎   (1)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   (2)经过归类整理文字资料、实验数据、调查记录;‎ ‎   (3)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个人活动实录,说明每一次课程的学习活动情况;‎ ‎   (4)研究者各人在研究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故事以及研究者各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感受、心得和体会等。‎ 本阶段中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信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研究进展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调节或其它的帮助。‎ ‎(三)展示、交流反思阶段 ‎1.总结整理。学生要整理、分析活动中记录的各方面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或其它表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恰当形式。‎ ‎2.交流研讨。学生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研究日记、主题演讲、小品表演、展板、墙报、文字(电子)刊物等多种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研究供大家讨论评议,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的答辩。‎ ‎  本阶段应准备提交的文案:‎ ‎★以课题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报告一份或设计一个方案;‎ ‎★课题组的自评和他评材料;‎ ‎★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研究小结;‎ ‎★各人的自评和他评材料。‎ ‎3.评价反思。学业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例外。要充分发挥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导向、诊断、激励、交流和管理功能。‎ ‎    学生应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展开评价,从中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成功和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通过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 我们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学分成为最容易拿的学分。我们要让学分真正体现出成长的水平。同时,又不能为学生设置过高的障碍,只要付出努力,基本都可以拿到学分。‎ ‎   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   (1)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所关注的不仅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把评价作为一种教育活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    (2)激励性与科学严肃性统一的原则:评价时,对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但因所占学分很大,要讲求学籍管理上严肃性,因而要慎重、要讲求科学、要实事求是,对缺点或存在的问题也要理直气壮的提出来。如果不讲原则地肯定,便变成了对错误和不正之风的激励,起不到教育作用。‎ ‎  (3)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生之间的交互评价弥补了领导评价的不足,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与活动情况加以评价,以充分体现评价的教育功能。‎ ‎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开题时的评价和中期评价用定性评价,结题时的评价用定量评价。必须量化,但必须是尽可能合理的量化。学生要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各方面的潜质充分表露,并以一种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    研究性学习评价分两个层面: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评价和对研究者个人的评价。 ‎ ‎  (1)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评价 ‎   对课题组的评价要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有开题时的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对课题组的评价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课题组的评价主要采用档案袋评价。 ‎ ‎    开题时的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评价,主要体现于课题论证和课题研究计划中,有自主评价也有导师评价。自主评价要对自己的研究能力进行认定,导师评价要对课题研究是否可行、课题计划是否合理作出评价。‎ ‎    本阶段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研讨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反思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中期评价主要也是定性评价。以下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中期定性评价表:‎ ‎ (1)选题评价,考虑如下因素:选题是否有价值、选题是否新颖、选题是否与现实生活相适应、选题是否与现有知识能力相适应 ‎(2)课题分析与论证评价,考虑如下因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明确、研究的内容范围是否明确、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否明确、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是否明确等。‎ ‎(3)课题计划评价,考虑如下因素:信息搜集的渠道是否多元化、研究方法设计是否多样化、是否有合理的研究过程规划、课题组是否有合理的分工、研究计划的表述是否清楚等。‎ 具体评价项目和分值见开题评价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