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至2025年某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合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至2025年某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合编

‎2021至2025年某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合编 ‎2021-2025年某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400字文稿 ‎【内容提要】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三五”初的17个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9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9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47.4%;文科类专业10个,占52.6%。‎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4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3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4间、座位数4400多个;实训(实验)实17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4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8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6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14年共培养了近9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深化。一是学校作为高职第二批次招生,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评估行政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2021-2025年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 ‎  1.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关键词 ‎  “十四五”时期,中国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国家战略资源,充分利用人才红利黄金期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 R&D经费占 GDP的比重达到 2.6%以上,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集中力量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技术难点,在物联网、 AI、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一批对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妥善处理高质量发展与保持 ‎ GDP较快增长速度的关系,牢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坚守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刻不忘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专心致志谋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议“十四五”时期全国 GDP年均增长速度拟定为 6.0%,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比较活跃的发展状态,进一步彰显大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韧性。‎ ‎  2.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 ‎  充分利用中国工业体系完整、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巨大、创新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人才红利,从一线技术创新做起,围绕数字化与智能化主题思路,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凝聚一代人的创新智慧,集中力量攻克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产品,稳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逐步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全面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  3.继续坚持铁腕治污 ‎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污染防治,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进与提升上下硬功夫,在绿色技术研发上集聚创新资源,形成更多的突破性技术,并推广应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取得重大进展,以更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  4.有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时期要以更大的力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特别是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要科学规划,有序启动。针对黄河流域的特殊情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5.坚定不移在高水平开放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  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并且坚持主动开放、有序开放、持续扩大开放,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支持全球多元化发展、包容性增长。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法制化的力量为扩大开放保驾护航。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所提出的要求,为所有合法投资者提供宽松和谐的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等一系列高水平开放举措实施,以开放赢得更多发展空间,以开放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以开放促进中国与全球的深度融合,以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力量。‎ ‎  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 ‎  (1)五年战略规划是国家体制,是中国引自苏式计划经济的一种国家战略规划手法,实际上它不是国家战略规划方法论,只是国家经营计划规划手法。而战略规划往往是对企业基于目标和发展模式所形成的一套较均衡的、使得企业能达成目标、价值最大化的一套总体方法论及其支撑体系。‎ ‎  (2)五年规划是自上而下的,是国家层面先做规划、再是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响应的一套体系。上面层层响应落实之后,企业可以做响应,也可以不做。理论上,企业和五年规划是没有关系的。而战略才是企业向董事会做承诺,使得经营透明化,预期可被管理化的,现在越来越标准的一个动作,已经处在半强迫状态。 (3)五年规划恰恰是在国家、产业、区域分别把自身的意图呈现出来以后,往往有很多政策转轨的临界点汇聚,这正是企业可以对所有临界点发出的信息进行最大化管理的一个最好的时机。大家都把牌摊到桌子上,企业可以根据上家、下家的牌,制造的一个导向很清晰的环境,出明牌的一个最好时机。战略往往是企业对自己意愿的一种保驾护航,我想怎么样,我想成为什么,而五年规划其实恰恰是对外信息,对外的政策变化进行最大化管理和利用、驾驭的一套体系,他们的差异已经有如天壤之别了。 (4)五年规划最大的要点就是如何抓住政策、国家、区域、产业利好,驱除利空。而战略规划恰恰是如何放大优势,去除劣势,抓住机遇。五年规划有着充分的在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产业金融环境当中冲浪式前进的特征。‎ ‎ 战略规划事实上要放弃很多诱惑,孤独地朝着指定的方向走去,尽可能减少政策的摇摆,从而短期吃亏,长期占便宜的这么一套学说。经过漫长的社会科学实践以后,企业已经琢磨出来了,指定一个方向,可以形成资源定向积累、能力定向积累、社会美誉度定向积累,所以短期会吃亏,长期会占便宜。所以企业的五年战略或十年战略,它是定向的,不管定位还是定向也好,拒绝诱惑、进行取舍也好,里面的内在含义就是经过定向以后,资源各方面会形成积累,从而形成利益最大化。 传统意义上,战略和五年规划不是一码事。众所周知,企业在做战略和做五年规划的时候,事实上采用的是不同的思考和方法论。‎ ‎  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 ‎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广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时期。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其全文如下:‎ ‎  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广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市“十四五”规划,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个五年的全市发展蓝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9〕33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  一、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贯彻落实国家规划体系和全省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以市发展规划(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市规划纲要)为统领,以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市、区两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全市规划体系。‎ ‎  (一)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战略性、综合性文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市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政府发布并组织实施。具体编制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承担。(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区政府、市有关部门配合)‎ ‎  (二)市级专项规划。‎ ‎  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依据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定领域为对象,原则上限定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是指导 特定领域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市有关部门负责市级专项规划的组织编制,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级专项规划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协调。‎ ‎  市级专项规划分为需报请市政府批准的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和市有关部门自行编制或批准的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市级其他专项规划)两类。其中,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后制定编制目录清单,报请市政府批准(已完成,见附件1),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由规划编制牵头部门上报市政府批准,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市级其他专项规划须在启动编制前由牵头部门报市发展改革委进行立项备案,经分管市领导或本部门自行批准后印发实施,并将规划文本报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协调)‎ ‎  (三)市级区域规划。‎ ‎  市级区域规划依据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主要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和重大平台为对象,以贯彻实施我市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是指导 特定区域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区政府、市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市级区域规划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批准(已完成,见附件2),市级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后由牵头部门上报市政府审批,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配合)‎ ‎  (四)市级国土空间规划。‎ ‎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依据全国、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和市发展规划编制,以全市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是规范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秩序、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报请市政府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拟订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与市规划纲要衔接后,按程序报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有关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配合)‎ ‎  (五)区级规划。‎ ‎  各区政府要按照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本区“十四五”规划。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区政府组织编制,具体编制工作由区发展改革局牵头承担,由区政府发布。区级规划须依据市级规划制定,既贯彻落实市级规划涉及本区的各项目标任务,又突出本区特色,因地制宜指导发展。(各区政府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协调指导)‎ ‎  (六)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  落实国家、省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要求,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建设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相关政务模块之间的联接和信息共享,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推动规划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部门配合)‎ ‎  二、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参照国家、省总体安排,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从2019年6月启动开始,到2021年初完成(各类规划编制时间进度详见附件3),总体安排如下:‎ ‎  (一)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分为前期研究及基本思路起草、纲要编制、审批印发三个阶段。‎ ‎  一是2019年6月到2020年上半年。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区、各部门研究提出拟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大事项;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提出本领域“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2019年12月底前送市发展改革委汇总;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形成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于2020年上半年报市政府审定。‎ ‎  二是2020年4月到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前。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征询社会公众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意见建议;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区、各部门提出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深化重大问题研究,起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积极做好汇报对接工作,争取将我市更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 ‎  三是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通过后到2021年初。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完善形成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区、各部门、市人大和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等各方面的意见,组织专家论证,上报省发展改革委与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衔接,于2020年底前报市委、市政府审定;2021年初市政府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于批准后公开发布,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  (二)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  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要尽量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于2021年3月底前报市政府审定实施;其他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也应于2021年6月底前全部出台实施。报请市政府批准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须先送市发展改革部门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衔接,衔接重点是规划主要目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风险防控等,并将衔接意见采纳情况一并上报。‎ ‎  (三)区级规划。‎ ‎  区“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度,要尽量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进度同步。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应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市级各类规划以及相邻地区规划做好衔接。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报市发展改革委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后,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并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备案。‎ ‎  (四)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  成立我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专班,力争2020年年中与国家、省层面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同步建成上线。‎ ‎  三、工作要求(一)提高政治站位。‎ ‎  编制“十四五”规划,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对未来五年发展的系统谋划。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描绘广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  (二)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  要善于研判大势、谋全局,既要形成总体性、趋势性判断,又要找准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瓶颈短板。要加强市内外调研,深入了解基层一线诉求,把问题研究深、研究透,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规划编制牵头部门应科学测算规划目标指标并做好平衡协调,充分考虑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支撑条件、资源环境约束和重大风险防控等因素。‎ ‎  (三)做好“四个重大”策划。‎ ‎  要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经验,深入开展“十四五”重要内容研究论证。重大指标设置既要体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也要体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等目标定位。重大平台选取宜精不宜多,既要集全市之力打造若干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引擎带动的平台,又要发挥各区主战场作用。重大项目策划要注重关系全局发展、带动作用强,做细做实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确保空间分布和时序安排协调有序。重大政策研究要突出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作用,促进财政、金融、产业、区域等领域政策协同联动、互为支撑。‎ ‎  (四)规范规划编制程序。‎ ‎  要以规范化、民主化的程序编制规划,把起草、衔接、论证、审批、发布等程序制度化。要坚持开门编规划,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对属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规划,应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按规定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应由规划编制牵头部门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需编制环境报告书的规划,应在上报审批主体前送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审查。需市政府审批或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政府投资数额较大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应明确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起止年限、投资估算等,应在上报审批主体前送市财政部门进行财政承受能力分析,据财力可能统筹安排。‎ ‎  (五)创新规划编制方法。‎ ‎  要打破传统思维惯性,充分发挥专业研究力量,在规划目标指标测算、政策效果评估、意见收集应用等方面,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空间谋划,明确空间战略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方向以及重大生产力布局安排。要创新规划的表达方法,增加规划可视化元素,努力做到形式新颖、通俗易懂。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同步考虑规划实施责任分解,确保规划可落地、易评估。‎ ‎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  参照省的做法,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不纳入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由市长任组长,由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统筹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决定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  (二)组建编制队伍。‎ ‎  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工作专班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社科院等单位抽调1名业务骨干组成,视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  (三)落实经费保障。‎ ‎  编制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负责规划编制的市属各单位部门预算经费中统筹解决。各区编制“十四五”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解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