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中学校园暴力行为防止的对策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中学校园暴力行为防止的对策研究

其他论文之中学校园暴力行为防止的对策研究 ‎ ‎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升高,校园枪杀案件、学生打架斗殴现象的不断涌现,青少年校园暴力引起了教育界、法律界以及精神健康组织的高度重视。校园暴力可造成学生躯体损伤,甚至致残、致死。暴力性伤害是非法故意或过失严重伤害他人健康的犯罪行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世纪以来,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已得到不同程度地控制,但创伤却有增无减。暴力性伤害是世界各国造成人群暂时或永久劳动能力丧失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青少年创伤死亡构成比中占居首位,已成为世界各国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和公众健康问题。青少年暴力性伤害不但使个人和家庭承受巨大负担,对国家和社会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使劳动人口数减少,人群的预期寿命降低。‎ ‎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社会现状以及中学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防止中学校园暴力的对策。‎ ‎  (一)家庭方面 ‎  家庭是影响孩子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父母要与孩子经常进行心灵交流,使他们心智得以健康成长,并且教给他们一些社会经验和必要的生存技能和防范意识。现代父母常因工作忙碌无太多的时间陪孩子,故多以宠爱及无限制的物资享受,来弥补对孩子亏欠,其实孩子成长过程的空虚是无法弥补的,孩子的教育不是金钱可达成的,只有多一点点心思,多抽时间,才可陪孩子快乐的成长。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杜绝自己的不良习惯,在家庭教育中不使用暴力,家长应做到:‎ ‎  第一,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是相不同的。尊重并欣赏自己子女的自主性与独特性,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对其嗜好勿干涉过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对立,才可促使其建立自尊,增强学习动机,发现自己的价值。‎ ‎  第二,父母要以身作则。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在家庭中孩子极易模仿父母的言行和行为模式。避免以暴力解决彼此的争执,造成错误的示范。父母切记不要在子女面前批评老师或学校,以免子女误解意思,造成师生对立。‎ ‎  第三,父母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挫折容忍力。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太过一帆风顺的话,他们的内心承受能力是不强的。发生很小的事情都可能造成他们走极端。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遇事很容易通过暴力方式解决[1]。父母应提供子女培养挫折容忍力的机会,避免过度保护,但应随时注意其情绪的反应,适时给予接纳支持及明智的行事方针,妥善训练其坚强的挫折容力、情绪控制力及自我克制力,对已形成的偏差行为,有耐心地慢慢疏导,以助其步入正途。‎ ‎  第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的幸福操纵在父母的手中,父母之间的体谅、相爱、互敬、互信都是子女学习的最真实的典范,也只有在爱的环境,父母管教态度上有所共识,才能孕育孩子健康成熟的人格。‎ ‎  第五,对孩子建立适宜的教育期望。对子女建立适当的期望水平,避免给予过高的压力,以免造成过多的挫败,而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  (二)学校方面 ‎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要有效防止中学校园暴力,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1.定期给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防范、抑制“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可结合思想政治课,将法制教育融入课堂,通过列举大量生动的实际案例和参加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到当地监狱参观、与少年犯对话等,加大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力度。‎ ‎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而激烈的学习竞争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不惜以某种“特殊方式”,如打架斗殴、抽烟等,来获取老师的关注、同学的承认。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2]”‎ ‎,使所有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导师,弥补班主任思想工作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缺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做到个性化教育。每位导师即为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让导师在一对一“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将学生的不良倾向及时矫正过来,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 ‎  3.维持校园安全秩序。建立校內安全处理小组,并发挥其组织功能。给予警卫人员完善的设备与训练,加强校园门禁,以有效的处理暴力事件及维护校园的安全。学校可参照物业管理模式,成立保安队伍,二十四小时巡逻于校园之中,协助学校处理突发事件,并设立宿舍区保安门卫制度,协同生活老师加强学生生活区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校园暴力。‎ ‎  4.学校要加强与家庭、与社会的协同合作。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父母离异、家庭“战争”、极度贫困等负面刺激,都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 ‎。为此,学校要主动与家长联系,以联络本、电话、家访等方式,使家长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形态,并能及早处理正常或异常青少年所发生的问题,使其在未恶化之前获得适当的辅导。学校还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就家庭教育的方法艺术、家校合作及孩子的思想动态等问题,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积极倡导家长要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加强家长的自身的修养。同时,学校要结合校外的社会资源,如警察、心态卫生中心、家扶中心、社区义工等单位,共同进行暴力行为青少年的辅导工作。‎ ‎  5.在教师角色功能方面,教师应该做到:一是教师要随时掌握班级气氛、同学间的互动联系,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多给予学生赞美及获得成功与肯定的机会,避免彼此间的摩擦或疏离感的产生。二是教师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应能积极倾听,并能表示关怀接纳,耐心教导、守法观念。并加强其对法律的认识,修正其逞英雄、找刺激、立即享乐来获得满足与肯定的不当价值观念。三是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对暴力行为的认识,特别是高危险群的辅导,教导学生学习破坏行为的替代行为及情绪处理之方式,及遇到暴力时应及时求救。并使学生具备危机意识,避免结交不良的朋友及行径阴暗的小巷或偏僻的地方。四是教师不要公开责备及加上坏的标签,当学生被羞辱套上坏的标签之后,如坏孩子、笨孩子、问题孩子等,很可能会导致的恶果。‎ ‎  (三)社会方面 ‎  人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时候,社会现状决定人的行为模式。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整体文化环境,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暴力和校园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首先,要加强社会辅导机构的功能,主动提供各种活动,让中学生尽量多的参与健康,安全的各种活动。增设满足青少年需求的娱乐场所,目标在预防犯罪、辅导初犯和已犯罪者改过。其次,社会教育当前应负起教化之责任,设法改正这种社会风气,并塑造、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观。再次,社政机关和学校合作,辅导青少年从事正常交际和休闲活动。加强社会民间力量的参与,使家庭、学校、社会得以紧密配合,达到预防的效果。最后,大众传播媒体有很多的暴力情节,及污蔑羞辱他人为乐的粗野动作和言语,对价值观尚未明确建立的青少年而言,都是不良及错误的示范。除立法以强制净化媒体內容之外,节目制造商、新闻书刊编辑者,游戏暴力设计者,都应本着教育理念,适度的修正內容,而老师、父母的指导更是责无旁贷的。‎ ‎  (四)家庭、社会、学校三方有效结合 ‎  校园暴力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又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序曲,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要对校园暴力,特别是中学校园暴力进行有效的防止,应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三方有效结合与合作。家庭、社会、学校要首先应该各负其责,其次要加强三方的联系与合作,做到有效的预防。因此我们不应片面的强调应试教育,要防止教育和社会脱节,正确引导他们用正确眼光观察社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自然而然的了解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  青少年“校园暴力”(中学校园暴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呼吁社会力量与学校协同努力,呼吁我们的家长们站好自己的那班岗,将“校园暴力”‎ 彻底根治,让孩子们远离暴力,远离不良影响,在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快乐的生活和学习,体会成长的快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