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简本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简本

‎  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简本 ‎  1.1项目概况 ‎  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境内,路线起于318国道潜江与荆州界的丫角中桥东岸,起点桩号K0+000,路线起于丫角,利用老路至观音垱镇东侧后,从观音垱镇、锣场镇北侧绕越,于关沮附近下穿沪蓉高速铁路桥孔后向北跨越长湖,至北岸的董场渡口,经董场西侧,于鲁垱上跨引江济汉渠,然后转向西从九店北侧绕越,在纪南镇北侧与207国道平交,经王场东侧转向南,然后经太湖管理区北侧向西,在吴家台附近与老318国道相接,然后利用老路至终点万城大桥,终点止于318国道枝江与荆州界的万城大桥西岸,终点桩号K66+400;路线全长68.8km,其中扩建18.6km(即K0~K11+000和K59+800~K67+505路段),新建47.8km(即K11+000~K59+800路段),连接线2.4km。‎ ‎  本方案主要的城镇控制点有丫角、观音垱镇、锣场镇、纪南镇、八岭山镇、太湖管理区、万城。‎ ‎  项目按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新建路段路基宽度24.5m,扩建路段路基宽度21.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沥青砼路面。全线永久性占地4232亩,拆迁房屋面积74082m2,拆迁电力通讯1703根,全线设置桥梁6028.2m/13座,平面交叉48处,涵洞206道。路基土石方总量265.8×104m3。‎ ‎  项目总投资为190234.2万元,平均每公里2765万元。项目环境保护投资约2498.54万元,占整个项目工程投资的比例为1.34%。推荐本项目的计划工期为3年,2011年1月开始建设,2013年12月建成通车。‎ ‎  1.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2.1自然环境 ‎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 ‎  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  项目区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拟建项目跨越水体有长湖、沮漳河和中干渠。‎ ‎  1.2.2社会环境 ‎  拟建公路直接影响区为荆州市,项目路线布设已充分考虑了与荆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协调,推荐方案布设符合荆州市城市发展规划,评价范围内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孙家山古墓区,不涉及其它文物单位和矿产资源。‎ ‎  1.2.3生 态 ‎  ⑴本项目地处江汉平原区,拟建线路K21+500~K24共2.5km以特大桥形式跨越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距离拟建线路最近的为八岭山风景名胜区,最近距离为2km,项目不涉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  ⑵陆生植物资源现状 ‎  1)拟建项目K11+000~K59+800路段为道路新建段,其他路段即K0~K11+000和K59+800~K67+505路段均利用现有318国道进行拓宽改造,沿线植物种类不丰富,植物以栽培种类为主,无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古树分布。‎ ‎  2)沿线无原始植被,不涉及荆州市生态公益林区。公路评价范围的植被以栽培植被为主,主要有农作物植被,还有意杨林、零星分布的马尾松林;自然植被有构树灌丛、艾蒿灌草丛和狗牙根灌草丛。‎ ‎  3)拟建公路沿线以农作物植被为主,不涉及地方生态公益林区。 ⑶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 ‎  评价范围共有两栖动物1目2科5种,爬行类共有1目3科6种,鸟类有8目14科24种,兽类有3目3科6种。常见有蛙类、鼠类和雀形目鸟类,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鸟类3种即普通鵟、草鸮、短耳鸮,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其中两栖类有4种(中华蟾蜍、泽陆蛙、黑斑蛙、湖北金线蛙);鸟类17种(白鹭、中白鹭、白胸苦恶鸟、山斑鸠、珠颈斑鸠、普通翠鸟、家燕、黑卷尾、灰喜鹊、大嘴乌鸦、松鸦、大山雀、[树]麻雀、黄胸鹀、乌鸫、红尾伯劳、棕背伯劳);兽类1种即普通伏翼。‎ ‎  ⑶水生生物现状 ‎  拟建公路经过的水体主要有长湖、沮漳河和中干渠,评价范围内的水生生物资源均为地区常见种,种类数量相对沿线地区不丰富。评价范围没有鱼类产卵、索饵、越冬等“三场”及重要洄游通道分布,以鲤形目鲤科经济鱼类为主,没有发现国家及湖北省重点保护鱼类。‎ ‎  ⑷土地利用现状 ‎  评价范围以耕地为主,其次为建筑用地。其中耕地面积20.60km2,占评价范围土地面积的48.85%,是该评价范围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用地面积6.78km,占整个评价范围面积的16.08%。‎ ‎  ⑸水土流失 ‎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鄂政发[2000]47号),项目所在地区荆州市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项目所在地处湖北省西部,工程建设前项目区每年产生土壤侵蚀263t,经加权平均计算,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约为412t/(km2?a)。‎ ‎  2‎ ‎  1.2.4声环境 ‎  ⑴环境噪声现状 ‎  工程沿线丫角庙、芳芳幼儿园、丫角二组、刘家台、王家岭、枪杆村、黄屯寺、马家大院、观音垱镇、傅家台、梅槐桥、万城等居民点邻近现有318国道公路,受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影响,4a类区昼间等效声级为49.1~73dB(A),夜间等效声级为49.4~73.3dB(A),昼间除均丫角庙和万城村有不同程度超标,最大超标3dB(A),其余敏感点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要求,夜间除了傅家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要求,其余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要求,最大超标18.3dB(A);2类区昼间等效声级为41.4~53.9dB(A),夜间等效声级为35.4~39.3dB(A),工程沿线敏感点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工程沿线乡村居民点昼间、夜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要求。‎ ‎  ⑵交通噪声现状 ‎  根据对318国道(起点、终点处)等现有道路交通的监测,K17+000花台村空旷处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表明,距离现有道路路肩20m、40m、60m、80m、120m处昼间等效声级分别为:53.8~69.8dB(A)、50.9~65.2dB(A)、52.8~55.5 dB(A)、49.9~50.6dB(A)、44.7~49.6dB(A),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57.7~68.6dB(A)、54.0~64.0dB(A)、50.9~52.1 dB(A)、45.7~46.0dB(A)、43.4~43.5 dB(A),距路肩20m处昼间交通噪声能够符合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要求,夜间交通噪声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要求;40m、60m、80m、120m处昼间交通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40m、60m夜间交通噪声部分监测值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80m、120m处夜间交通噪声部分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  1.2.5水环境 ‎  根据例行监测资料,长湖关沮口断面1月7号由于监测当天附近的鱼庄餐馆向长湖排放污水, BOD5数据超标。长湖关沮口和沮漳河监测断面其余各项指标2009年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要求。根据监测数据,跨越沮漳河和长湖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相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  1.2.6环境空气 ‎  项目沿线官坪七队马店子和观音垱中学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表明,NO2、TSP监测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  1.3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3.1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  ⑴生态影响 ‎  由于公路建设前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永久占用耕地区域耕地面积 ‎  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通过优化永久占地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优质高产的同类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单产,将公路永久占用造成的农作物植被生物量损失降至最低。另外,公路建成后,全线扣除桥梁后的绿化面积约为0.917hm2,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占用意杨人工林等林地带来的生物量损失。‎ ‎  公路沿线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蛙类、蛇类和雀形目鸟类等常见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受施工占地和噪声干扰将暂时与公路保持一定距离,随着公路建成沿线植被得到恢复后,公路附近地区上述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将会得到一定恢复,公路建设和运营对其影响有限。‎ ‎  长湖特大桥、万城大桥和丫角大桥水下桥墩施对施工水域附近水生生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随着水质恢复,水生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营运期对水生生物基本不造成影响。‎ ‎  取土场和施工便道将使原地貌形态、地表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破坏,使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增加土壤侵蚀强度,降雨时在雨水的冲刷下,很容易形成局部地段的水土流失。‎ ‎  ⑵生态保护措施 ‎  ●占用耕地,应收集、保存耕地表层土壤,待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相关区域进行复耕,或作为绿化用土。对工程占用的耕地应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补偿,同时对占用的基本农田按占一补一的原则进行补偿。‎ ‎  ●设计部门路线布设时,应尽量避免穿越成片的林地,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对于永久占用林地,施工前后可以实行异地补植的应进行异地补植,不能补植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经济补偿,对上述植被生物量损失进行补偿。‎ ‎  ●临时占地施工前应对表层土进行收集、保存,待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相关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  ●公路两侧绿化,采取乔木为主、辅以灌草的形式,乔木可利用占地范围内的樟树和意杨,辅以夹大叶黄杨、狗牙根等灌、草本,布局上考虑多种树种的交错分布,增加公路景观及环保作用(如降低噪声、防止空气污染等),满足行车安全(不得遮挡司机视线,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  ●‎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