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之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教导处范文之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早在古代就有“养习于童蒙”的思想,主张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须从小抓起。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因此,学校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少年儿童的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学生的习惯教育,并于2012年10月制定了 “好习惯2185行动”一整套、系列化的德育方案,当年开始实施。目前已进行了三期,成效显著。我们的做法是通过三步行动计划:即习惯教育、习惯培养、习惯养成。分两年段、六学期、七类别共60条逐步实施,有序推进、不断完善。‎ 一、习惯教育:认知明理,通晓习惯内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小学生应具有108个好习惯。我校从中筛选出适合农村学生心理和生理的60条行为习惯,分低、高两个年龄段,七大类别实施。小学低年段主要进行“做事”的习惯培养,并渗透“做人”的教育;高年段在巩固低年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做人”的教育。七大类别即“安全、卫生、礼仪、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等内容。我校将这些习惯教育内容全部儿歌化、口令化,使之易上口,易行动,从而指导学生日常行为。如有关尊师的“低头弯腰‘老师好’”;上下楼梯讲文明的“不冲下,不爬高,不跑不闹不大叫”;“ 睡觉不蒙头,对面不咳嗽”等等。知是行为的先导,我校实施了两大认识活动。‎ ‎1.好习惯,我知道。实施开学两周课堂学习活动。分教师备课讲解好习惯的意义、内容;学生以高带低示范、学生熟记三部分。‎ ‎2.好习惯,我呼应。所有学生、教师、家长参与其中,每天进行大课间呼应;课前、课后学生提醒;家庭监督提醒等。‎ 通过学习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形成好习惯产生自身认同感,给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思想基础。‎ 二、习惯培养:活动激励,巩固习惯行为。‎ ‎1.教育全覆盖,持续提醒。‎ 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某个行为或观念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巩固就会成会稳定的习惯。我校把习惯教育纳入学生日常管理活动,并持之以恒。以21天、85天为两大阶段周期,着重训练10条好习惯,分六个学期实施。全时空培育,全人员参与,全区域覆盖,使习惯教育常态化,生活化。‎ ‎2.活动激励,内化于心。‎ 为使习惯教育具体化,生动化,学校广泛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系列活动。组织了 “优秀手抄报展”;开展了 “文明伴我行”‎ 的倡议书与优秀日记征集;结合重大纪念日,组织了“给教师敬个礼”、“为爸妈洗一次脚”、 “给爸妈或老师写一封信”等活动。并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到“有内容、有特色、有意义”。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社会和他人,自身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真正起到教育实效。‎ ‎3.教师示范,教学相长。                                                     ‎ 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校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这样既体现出尊重学生,又令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习惯养成:强化监督,形成自觉习惯 在习惯教育过程中,我校着重抓住“安全文明卫生”三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开展“安全、卫生、文明班级”等评比,逐步形成稳定的习惯。‎ ‎1.管理金字塔,检查三条线家校齐监督。形成“学校领导→德育处中层→值周检查组→学生干部”‎ 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严格把住值周工作评比关,层层检查,逐级落实,课间在校园巡视,检查学生的文明行为和违纪现象。分三条线检查,一是行政检查,二是学生干部检查,三是班级自查。监督是家长根据学校内容监督学生在家行为。做到校有教育管理,家有监督执行,家长、教师、少先队齐抓共管的局面。‎ ‎2.日查周结月表彰。值日师生每天评分公示,一周汇总公布,每月评比表扬,授予先进班级旗帜,学生在竞争中学会自已管理,同时获得成功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通过几个阶段的实施,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见到老师就问好,见到垃圾就弯腰捡,上下楼梯都靠右行,自我约束力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显著提高,个个争先恐后,力争上游,文明礼仪氛围空前高涨。‎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基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好习惯2185行动”的引领下,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现在学校的德育氛围浓,校风正,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结合农村特点,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积极作用,为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文化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