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疫情新闻稿(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疫情新闻稿(一)

疫情新闻稿 ‎ 疫情新闻稿 疫情新闻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任务!因临近火车东站这个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某某社区提起了十二万分的警惕来应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在某某书记的带领下,某某社区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会议,第一时间起草《某某社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工作联系函》,第一时间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众志成城,抗击本次突发疫情。  与小区物业强强联合,详细制定人、车进出管控方案,并统一关停辖区棋牌房、足浴店等公共娱乐场所,一对一加强涉鄂涉汉人员的居家隔离等一揽子居民最关心的问题。特别加强对物业工作的督促,明确物业公司每日两次书面报告来访人员、来访车辆、涉鄂涉汉人员、快递外卖劝阻情况、消杀范围及次数等工作。短短几天时间,共汇总出一份***人的涉鄂涉汉人员情况表,并通过上门走访,配合电话联系,罗列出这些人员两周内的行踪轨迹,对重点对象每天随访,尽心尽责!张书记还特意将家里给儿子学习用的音响搬到单位,用于辖区疫情的宣传播报。  因辖区内有诸多小旅馆,一直也是社区疫情的重大隐患,社区综保主任某某同志始终保持 24 ‎ 小时待命状态,放弃休息时间,每家旅馆都逐一上门劝导走访,一有敏感人员立刻上报并叮嘱旅馆做好基础问询和体温测量工作,使得辖区疫情工作稳定有序。  接下来,某某社区辖区将引来返程某某,社区工作人员必将严阵以待,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打赢这场无声的战疫! 疫情新闻稿 7 月 7 日,2020 年中国高考拉开大幕。遍布全国各地的***万个考场,迎来上 千万名考生,这场牵动无数家庭神经的考试,成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今年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集体性活动。  从6月到7月,尽管高考只推迟一个月,但漫长的孤独备考,疫情的反复,持续的高温,频繁出没的强降雨,以及南方的洪水,等等,都给这次高考增添许多不平凡的色彩。  --------------- 当全国 7000 多个考点同时拉起警戒线,门口竖起考场禁区的警示牌时,中国进入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  7 月 7 日,2020 年中国高考拉开大幕。当天,遍布全国各地的***万个考场,迎来上千万名考生,这场牵动无数家庭神经的考试,成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集体性活动。  这也是时隔 17 年后,高考再度回到 7 月。从 2003 年开始,高考时间从 7 月调整为 6 月,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则再次改写了考期。  ‎ 从6月到7月,尽管高考只推迟一个月,但漫长的孤独备考,疫情的反复,持续的高温,频繁出没的强降雨,以及南方的洪水,等等,都给这次高考增添许多不平凡的色彩。  今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多个高考考点看到,戴口罩、测体温、消毒、一米间距这些考生在进入考场前所经历的种种,都成了庚子年特殊高考的一个缩影。  考场上的学生,终于迎来决战时刻。而场外的人们,在保障,在等待,在祝福。校门口再次迎来旗袍风,不少家长身着旗袍、手拿向日葵在门口等候着。这其中,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向日葵则寓意一举夺魁。  口罩上的高考必胜   疫情防控,是这次高考绕不开的背景。  7 月 7 日早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门口,精心打扮的陈晓珊,不仅穿上了大红旗袍,连口罩也选择了有高考必胜字样的。  陈晓珊的孩子就读于广州市第一一*中学,孩子平时成绩名列前茅,陈晓珊说,希望孩子能够超常发挥,平常心对待,12 年苦读就等这一天了。  上午 9 时,考生已经开考。但考点门口聚集的送考家长仍未散去。高温天,家长们戴着口罩等候着。陈晓珊说,要在这里等孩子考完第一科。  当高考遇上疫情防控,除了紧张的考试气氛,各方防控的压力也不小。  截至 7 月 6 日 18 ‎ 时,即高考前一天,北京市疫情高风险地区仅剩一个,为丰台区花乡地区,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疫情高风险地区。  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当天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例行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说,7 月 7 日起的高考既是学业大考,也是北京防疫大考、组织大考。 徐和建说,经过全面消杀,北京的***个考区、***个考点、2***个考场已按照防疫和高考要求全部准备就绪。  其它省市也不敢掉以轻心。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表示,今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万人,比去年增加两万人,其中参加夏季高考考生**.*万人。全省设考点***个、考场23***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约***万人次。广东坚持最高标准,全方位保障高考安全顺利进行。  与往年不同的是,广东对于涉考工作人员和所有考生,通过粤康码、依托报名数据提前 14 天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对身体异常的考务人员进行替换,对监测发现的发热、红码黄码考生关心关注,跟踪跟进他们的身体状况,全 力维护考生参加高考的权益。  考场上距离的拉开 戴口罩、测体温,几乎成了今年各地高考的标配。  ‎ 在吉林市第一中学考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在进入校门、楼门时都要进行测温。每个考点入口处至少安排 1 名经验丰富的发热门诊医生指导体温检测工作。同时,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  吉林市教育考试院院长孙钟海介绍,为保障全部考生能顺利参加考试,特别设置了备用隔离考场,每***个普通考场配备 1 个备用隔离考场(各考点至少 3 个)。  孙钟海说,考试期间,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会被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不仅如此,还在城区两所医院分别设置救治考点和集中隔离考点。考前进行模拟演练,熟悉涉疫突发事件处置流程,保障考生即便在涉疫情况下也能参加考试。  高考开考前 4 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探访了解到,这里每间考场门口都备有口罩、纸巾、免洗手消毒凝胶、消毒液等消杀用品,每个考场内可以容纳***名考生。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市为了降低考场人员密度,将每个考场考生人数从***人减至***人。由于人数调整,今年北京市的高考考场共有 2***个,与往年相比增加了**%以上。  北京景山学校是距故宫只有1公里的高考考点。今天上午8时开始,高考考生陆续进入考场。  ‎ 和人们印象中的考场情形不同,这里没有人群和喧闹声,门口也没有车辆拥挤在路边。为了给高考考生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考场周边的餐饮店等也取消堂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现场看到,等候在这里的家长自觉拉开了距离,不扎堆、 不聚集,人与人的距离都保持在 1 米以上。人群中,身穿红色旗袍的妈妈们格外亮眼。  高温和暴雨中的高考 今天,安徽歙县语文、数学高考临时取消的消息引发关注。  根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通报,7 月 7 日凌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遭遇 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洪水上路、严重积水、道路受阻。截至当天上午 9时,歙县考区歙县中学、歙县二中两个高考考点大部分考生未进入,高考无法正常开始。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歙县考区原定当天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举行,7 月 8 日综合、外语科目考试正常举行。  暴雨和高温也成了疫情防控之外,今年高考保障的另一个关键词。  根据中国气象局消息,2020 年高考期间,强降雨、强对流、高温天气三足鼎立,其中,持续性强降雨占据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强对流天气频繁出没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高温天气把控江南南部、华南中东部等地。  今天,武汉市迎来暴雨。第一场考试11时30分结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考点现场看到,11 时 15 分起,陆续有家长来到考点门口,等候考试结束的孩子。家长们撑着伞,无奈雨势太大,许多人的鞋子、裤管被淋湿。  ‎ ‎ 伞下,一位母亲怀里紧紧抱着一双干爽的男式凉拖,仔细注视着考场出口,足足等了 40 多分钟,而她自己的凉鞋已经湿透。  12 时许,眼看孩子出了考场,这位母亲一把将孩子拉到身边,护送到遮雨棚下,嘱咐赶紧换上干净的鞋,莫着凉。走,我们回去吃饭。 武汉是暴雨,西安则是高温。据气象预报消息,陕西西安今明两天的气温将高达 38 摄氏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西安多处考点看到,针对高温及今年的疫情防控特殊情况,各考点对公共区域及相关设备都提前进行多轮消杀,准备充足的疫情防控物资,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在西安市东方中学考点外,学校用 50 顶防暑帐篷搭起连廊,为考生营造舒适的测温等待区。该校校长张质彬告诉记者:这样的措施,是为保证考生在进入考场时体表温度可以保持正常,不会因暴晒导致体温升高。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说,在气象要素中,气温是对人影响最为直接和敏感的要素。2003 年起改为 6 月高考,主要就是为了避开高温天气。因为特殊原因,今年高考在 7 月 7-10 日举行,对于考生、考场工作人员来说,与往年不同的就是防暑降温带来的考验。  这场高考注定不平凡 ‎ 开考前,在北京最大的高考考点中关村中学,几位身穿红色衣服的中学老师大声对学生说:没问题的!认真答题!已带过十多届高三学生的刘老师也穿上红色 T 恤来为考生加油助威,她告诉记者,这帮孩子不容易。 今年 4 月 27 日,北京 254 所学校的约 5 万名高三学生原本已返校复学,彼时距离寒假第一天已过去整整 100 天,距离高考还有 70 天。  然而,因疫情突变,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紧接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宣布,从 6 月 17 日起,中小学各年级一律停止到校上课。这届高三学生只能在线上进行最后的冲刺。  一位海淀实验中学考生的家长告诉记者,学生的复习会受一定影响,线上学习的效果肯定没线下好。但很多家庭都会想其他办法尽量保证孩子线上学习的效果,比如单独去找培训机构的老师,给孩子进行辅导。  这位家长说,为了让孩子能休息会儿,他们一家在高考前两天,便入住中关 村中学附近的一家酒店。  记者走访考场附近的一家酒店发现,这家酒店的钟点房早已被订完,但过夜房还有剩余。该酒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高考期间都是酒店的忙碌时刻,提前几天就开始作相关准备,酒店墙上还特意贴上了本酒店入住高考考生,请保持安静的条幅。  ‎ 然而,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入住的考生比往年少。这位工作人员说,以往过夜房也早早就满了。她说,这或许与疫情有关。  记者探访了杭州下沙校区的 6 家酒店,酒店工作人员表示,前来预订高考房的人有,但是并不多。即使有考生或家长来订,也没有客房爆满的情况。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疫情都影响几个月业绩了,当然不会涨价,涨价就更没人来住了。 今年这场高考注定是不平凡的。的确很特殊,疫情期间学生都是线上学习,老师也都是线上上课、答疑和辅导。在刘老师看来,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考验,遇到了就要勇敢去面对。  疫情新闻稿 综合防控风险、复工复产和群众出行需求等因素,在继续保持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严管严控的基础上,7 月 4 日零时起,对全市低风险地区人员出京,不再要求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7 月 3 日,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潘绪宏在疫情防控第 140 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这则通知,让言林(化名)很激动。但很快,她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言林家住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绿地香颂小区,为了照顾在北京上学的孩子,她于去年 10 月来到北京。因去年年底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她不得不在北京滞留至今。听到低风险地区人员出京不再需要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消息,一直待在 ‎ ‎ 北京市朝阳区低风险地区的言林,立即给绿地香颂小区所在的红角洲管理处疫情防控指挥部致电咨询。对方告诉她,即便北京要求出京不需持阴性证明,但到了南昌还是要做核酸检测,来南昌就要服从南昌的管理政策。 言林的经历并非个例。实际上,《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北京发布上述通知后,全国其他多个地方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地的防控措施。有些地方甚至要求,即使持离京前 7 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也要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健康监测。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认为,疫情防控尤其考验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战疫需要全国一盘棋,各地各自为政实行土政策会给公众生活和经济组织复工复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应该坚持依法防控与科学防控相结合,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实施精准防控。  多地存在变相隔离 要求两次核酸检测 7 月 4 日,《法制日报》记者梳理除北京外的全国其他***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情防控措施发现,绝大多数地方未发布北京市低风险地区人员出京可不再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相关通知。  以南昌市为例,当地疫情防控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目前还没发布新通知,还是要按照之前的政策,携带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按照之前的政策,南昌市实施分区分级管控,要求持离京前 7 ‎ 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南昌后需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向区县报备,无需集中隔离,但是否居家监测需咨询具体区县。然而,据言林介绍,她于 6 月 25 日致电绿地香颂社区得知,除了需要两次核酸检测外,还要集中隔离 14 天。  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只要从北京回来的都要集中隔离,不能居家隔离。现 在都是实施精准管控,明显一直在低风险地区的人为什么还要隔离?在言林看来,这是当地政府部门懒政的表现,明明可以精准管控,偏要实施一刀切。  7 月 4 日,《法制日报》记者致电红角洲管理处疫情防控指挥部,对方回复称:目前政策有变动,之前是两次检测,要隔离,现在只需做核酸检测。抵达当日先做检测,做完检测等结果的时间段,要尽量避免走动,不强制隔离。 对此,作为生物医学领域专家的言林认为,此举其实是变相隔离,且两次核酸检测并不科学,如果在北京检测拿到结果当日,出发去南昌,当日抵达,接着做核酸检测,是无法检测出和北京不同的结果的,即使在行程中感染病毒,当天也是测不出来的,因为病毒在身上要繁殖到一定浓度才能检测出来。  ‎ 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林鸿潮也认为,在短时间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的必要性确实不大,检测结果基本不会出现变化。再次检测也不是当场出结果,可能要滞留一两天,实际上还是一种隔离。 而各地的现实状况是,要求两次核酸检测的地方不在少数。  例如,贵州要求北京、武汉和其他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需提供绿色健康码和 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在抵达贵州后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后即可放行,不再隔离;若无法提供绿码和 7 天内核酸检测结果,则要在进入贵州后集中隔离 14 天,其间需要做两次核酸检测。对于来自北京低风险地区人员只需提供绿码,体温正常即可。  上海市则要求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 14 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来自或途经中风险地区的人员,一律实施 14 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实行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同时落实报备制度。  过度反应各自为政   导致公众无所适从 值得注意的是,6 月 19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做好离京人员新冠肺炎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持有离京前 7 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同行码绿码的离京人员,到达目的地后,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各地、各部门不得另行设置其他限制条件。  ‎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采访获知,自上述通知下发后,截至 7 月 3 日,大部分地区仍然对持 7 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绿码的离京人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管控,甚至要求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  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要求所有来自北京的人员,需遵从当地工作人员安排,进行 14 天集中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山东省济南市和河南省郑州市对于高、中风险街道(乡镇)的人员除 14 天居家隔离和核酸检测外,还要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河南省临颍县此前也要求对于来自北京市其他低风险地区人员,实行居家隔离 14 天管控措施。《法制日报》记者 7 月 6 日致电临颍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获知,低风险地区来临返临人员已不再需要隔离,但要实行 14 天健康监测。  然而,家住北京市朝阳区低风险地区的阮乔(化名),近日计划前往临颍县城关镇锦绣天地小区,当他于 7 月 7 日向所在社区咨询时,却仍然被告知要进行 14天居家隔离。  对于这种现象,中国医师协会法务部主任邓利强认为,虽然各地重视防疫值得肯定,但过犹不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甲类传染病和疑似甲类传染病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现实情况是,多地基于此规定盲目加重防控措施。例如有些地方不论离京人员是否持有 7 日内核算检测阴性证明,都要求隔离,大多是找不出依据的。  ‎ 在邓利强看来,有些地方实施一刀切的做法,可理解为当地政府过度反应,也是懒政表现。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社区政策不同的情况,这将导致公众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委员会顾问王才良则认为,这种现象表明各地在疫情防治问题上尚未实现全国一盘棋,给公众生活和经济组织复工复产带来了不便。出京时不需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到达目的地却因没有核酸阴性证明而进不去,或者即便持有证明还要再次检测,甚至还要隔离,显然会给因公因私出京人员带来严重不便。 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严格遵守比例原则 还有一个问题被公众所关注:目前防疫有大数据做支撑,有无风险很清楚,但一些地方为何不相信科学,大数据能否对精准防控真正发挥作用? 对此,王才良认为,大数据足以查明离京人员是否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是否为密切接触者或病毒携带者,但一些地方对先进技术不重视,背后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不尊重国家疫情防控协调机制的统一指挥,标新立异增加公民的义务;二是当地决策者不了解健康码和大数据支撑的作用,作出错误抉择。  王才良建议,各地应将依法防控与科学防控相结合。在确定防控措施时,要有法律依据并且遵守比例原则,即这些措施在适当的范围不任意扩大或者加重公民的义务。同时,也要尊重科学,听从专业人员的建议。  ‎ ‎ 邓利强则建议,疫情防控要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示,整体布局;不能过度防疫,要分级分类精准防控,不能懒政实施一刀切。  在林鸿潮看来,精准防控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即迅速找到人和迅速甄别人。前者可利用通讯定位活动轨迹,后者可通过提高检测能力。目前已经 具备了实施精准防控的前提条件,所以各地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防疫。  此次北京防疫比较精准灵敏,如中高风险地区以镇街来划分,尽量控制负面影响;划定中高风险等级后,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迅速调整等。如果此后疫情出现反弹,各地可以借鉴北京此次的做法,但采取措施的力度可以比北京更灵活,防控强度可以更低。北京作为首都,其防控措施是加了码的,别的地方没有必要依葫芦画瓢。林鸿潮说。  关于此次北京发布低风险地区人员出京不再要求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通知后,各地反应较慢,林鸿潮认为,可以理解,各地需要反应时间,但北京也需主动和各地衔接沟通新政策。不过要想全国各地政策调整到位,可能还需要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来发布政策。  而这段漫长的反应时间,对于言林而言,是一种煎熬。7 月 7 ‎ 日上午,她再次致电社区,确认可以回家了,可在回家之前,她必须向社区报备,提交北京住址、南昌住址、身份证照片、北京健康码、车票、行动轨迹等信息,甚至还要提供房产证照片。  不知道后面是否还要补充信息,幸亏我手上有房产证,如果离开南昌时没有带呢?言林苦笑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