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大学生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精选范文【五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关于大学生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精选范文【五篇】

‎2020年关于大学生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精选范文【五篇】‎ ‎  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 ‎  实践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  一、 实践目的 ‎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  二、 实践单位介绍 ‎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 ‎,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  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 ‎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一张青涩的脸庞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敲开了大学的校门。这一年的时光里,不知何时,我们褪去了学弟学妹的无知,担起了学长学姐的称呼。来不及追忆大一的似水年华,来不及品读大一的青涩无知,我们一头钻进了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就如这难遇的酷热夏季悄然到来。‎ ‎  经过细密的前期安排联系,七月六号,我们同青年志愿者队伍经过辗转乘车、步行,来到了福利院。今天正巧赶上省里相关部门的人员来访,我们同其一同参观了小朋友们平时的活动场所:厨房间、发泄室、心理室、阅读室……由此可见小朋友们的活动颇丰。‎ ‎  因福利院临时有其它活动安排,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人数并不多,仅是两位。但是我们并没有懈怠,打起十万分精神,耐心细致地开始讲课。其中一个小朋友天生聋哑,我们通过手势与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通过阅读电脑屏幕上的ppt,他也能够切实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另一个小朋友叫王强,曾是兔唇,经过治疗,已渐好转,很是活泼开朗地参加进活动中来。不时他们小伙伴俩还会通过手语和文字进行讨论沟通。我们队友们一同向他们讲解邪教的危害、反邪教的常识,普及科学知识,最后的知识问答更是让他们兴奋激昂,积极踊跃地举手抢答。作为奖励,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小礼品送给他们,灿烂的微笑甚是可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小朋友们学到了反邪教的常识,我们也收获到了快乐。‎ ‎  活动结尾,与福利院负责人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具体情况,聋哑小朋友会被送进特殊学校,在书法与认字方面会有所侧重。福利院的小朋友与在14岁之前都可以通过相关合法途径进行领养。至于教育学习,只要愿意,福利院会供他们上至大学。来福利院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志愿者质量不高,会导致小朋友的一些错误思想与行为。同时由于平时的志愿活动太多,小朋友们也有些许厌倦,参与度时常不高。‎ ‎  活动中与两位小朋友的接触中,队友们也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钟爱手机电脑灯电子产品,只要看到手机就会喊着抢着要,所带的礼品被看见了就会主动上前来拿等一系列问题。‎ ‎  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然需要我们社会大集体的关心与爱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健全家庭的我们拥有健康完好身体的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常的、平等的、尊重的、适度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去理解他们真实的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关爱他们。正如我们会自然地俯下身子去与小朋友对话,沟通中正是需要心灵上的平等。平等不是一味的退让,不是因为年龄、遭遇、家庭的差距而无原则地迁就。在他们犯错时,依旧应该被严厉地指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对他们负责。‎ ‎  福利院、志愿者、整个社会应该教导他们以健全的人格、足够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灵上的依靠与慰藉。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因精神空虚、思想偏激、对社会悲观消极等思想上的偏差而受到邪教蛊惑利用,才能远离邪教,才能让曾经不幸的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三)‎ ‎  我是一名大学生,今年你暑假,我认真履行了学校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了解了国家大学生要求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的各项指令,深入学习结合自身专业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刻的实践经历,在实践中收益良多,体会深刻。‎ ‎  这个假期里,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去孤儿院当义工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许多。回家后因为离孤儿院比较近,加上社区干部的大力宣传,我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此次公益活动。孤儿院的孩子们从四岁到十五岁不等,父母大多双亡,只能被孤儿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儿院,也是本县历史上的第一所孤儿院,收官孤残儿童共50余人。‎ ‎  由于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我很有幸参与了孤儿院的筹备和入院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向工作人员学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迎接来自全县各地孤儿入院的过程中,通过与孤儿及其监护人的交谈中获益匪浅,也使自己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孤儿院将孩子分成两个区,一区是六到十岁,二区是十一岁到十五岁。我带的是二区。有时候看着她们的快乐和满足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些寻常人家无比简单的满足在这些缺少爱和关怀的孩子们身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护工门平时除了陪伴孩子们玩耍大多数时间是要照顾全部这些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所以分给每个孩子的关怀就少的又少,如何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所需要的关心和爱的滋润,她们无疑是可怜的,没有父母的爱在孤儿院里生活成长。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无言以对,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来的父母不要这么不负责任,让一个无辜的孩子白白承受着不公平的对待。 孩子们午休时间总是不安宁喜欢哭闹,好不容易安抚了这个,另一个个又开始折腾,最后弄得我手足无措,通过向护工虚心的学习,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练而紧凑的完成安抚他们睡觉的任务,这些孩子们是她们见过的最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着这样的遭遇和命运。‎ ‎  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之爱渐渐长大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时期特别的古怪,他们怀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着直叫人心疼,好在这些孩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衣食无忧的生长,给孩子们提供的条件都是最好的,让他们在没有爱的基础上得到一些补偿,能顺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长大,孤儿们是可怜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娇生惯养受尽疼宠,可是他们却没有这个福气享受这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感情,我们平常不光只顾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健康长大,而是要从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修养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两个月的实践生涯过得飞快,我和这里的孩子相处得非常愉快,比如带着她们出去野炊,一起玩游戏,一起上课。看着每一个孩子开心快乐着,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义工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开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帮到这些孩子,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变得开始有了特殊的价值,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是真实而美丽的。这些孤儿无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们一起度过的这五十多天,充实而充满了意义,让我学会了如何爱和关怀别人,如何让身边的人因为你而感到快乐幸福,那些最真诚最可爱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 ‎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们在决定生下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毕竟这是一条生命,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无辜的,她并没有任何错误。既然决定带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对她好,不要因为残障而狠心抛弃自己的子女,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意味着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缺爱的可怜人,她的人生将永远不会圆满。所以我呼吁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慎重,负责。不要让他们因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这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啊,多么重要啊!同时孕妇一定要慎重服药不要让孩子在发育的时候因为你的一时疏忽大意而产生先天性发育残障,我希望父母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多一些疼爱,多一些不舍,少一些狠心和无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负起责任,你选择把他们生下来,就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狠心抛弃他们是多么残忍的一个决定,他们多可爱,不该受到这样的伤害。我们要用最真的爱关怀这些可爱的孤儿们。‎ ‎ 在这五十多天的义工生涯里,我觉得学会的远不止这些,我们这些九零后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和平年代。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总觉得理所当然,对别人的付出当做是应该的,从来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为别人着想,心里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天生的自私无情。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别人对你好疼你爱你并不是应该的,这是付出,这是爱,是人间难得的真情,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看似来的容易其实来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会政府感激党给我们带来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一切,都是幸运的恩赐,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激报答每一个对 ‎  你好的人,感恩父母亲人,多关心体贴他们,有的时候你不经意的关心会让他们像个孩子似的欢心一整天。感恩社会,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让这个社会因为你为更美好,实现你的价值。感恩每一个人,播撒你的爱心和关怀,让他们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开心,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你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把自己有限的爱播撒到无限的世间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不在多,在于参与,我相信,只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们共同行动起来,带头分享温暖,传递爱心,社会会因我们而改变,人世间一定会越来越来美好、越来越和谐。‎ ‎  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四)‎ ‎  阳春三月,我们土建学院青年志愿者分队开始了20**年的第一次志愿者活动,大家怀着服务社会的心去看望一为年过八旬的老人,希望带给她一丝丝的温暖,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  一、 活动时间:20**年3月28日 ‎  二、 活动地点:焦作市社会福利院 ‎  三、 活动对象:福利院老人孩子 ‎  四、 活动目的: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已太多,而我们土建学院志愿者仅是一个小小的分队,虽然我们的力量不大,但是大家都有一颗热忱的心,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志愿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把这份爱心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  五、活动内容:3月28日上午8点,我们按准时从学校出发,去往我们这次所关心对象焦作市社会福利院。‎ ‎  向福利院领导说明我们的来意之后,我们就走进福利院,第一个感觉就是破旧,年迈的老人怎么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里的老人和孩子看上去都很可怜,除了少数几个孩子身体是健康的,许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生理上的残疾,老人们也是痴呆或行动不便。‎ ‎  这里的设施条件很差,孩子和老人的房间很小,真的很小,却结结实实挤了约有十张床,地面有些潮湿,空气里残留着尿液的味道。在这里,虽然有部分的老人是子女托管的,但是,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是真正的“三无对象”。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 ‎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一共居住着28位孤寡老人,他们有的是丧失了劳动能力,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为国家流过血泪的退伍军人。解放以前,现在的福利院其实是一个救济中心,许多的老人就是在那时起便住进了这里。他们都没有了家,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 ‎  这里居住的老人,年纪都比较大,最年轻的是五十多岁,年纪最大的,已经是九十五岁高龄。‎ ‎  这里的居住环境较好,两位老人合住着一个房间,房间里还摆设着床铺、床柜、衣橱和许多日常用品。‎ ‎  老人们都已经老了,他们甚至听不清我们在说些什么,但是他们仍是开朗地和我们交谈,说着他们年轻时和不年轻时的故事,叫人的心,莫名地温暖起来。‎ ‎  福利院里有许多孩子,都身患残疾,他们小小的身体里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  他是如此的不幸,我们只能默默地,为他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希望他幼小的心灵,能够感受和体会...‎ ‎  尽管是这样大家的热度丝毫没有减退,在同老人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老人由于行动不方便,到现在都还没吃早餐,同学们立即给老人煮面条吃。这时老人的邻居来了,从邻居口中我们得知:田婆婆的老伴早已不在,老人以前是靠给人看手相来过活,现在就去拣垃圾。有时候几天没看见老人出门,邻居们都会好心的去敲敲田婆婆的门,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 ‎  同学们听到这,鼻子一酸,眼眶湿润了,大家分头干起了活来,有的陪老人聊天,有的打扫卫生,有的为老人洗那些都已发白了的衣服,我们还和那些孩子、老人们一起欢笑并且表演了丰富多采的娱乐节目,如唱歌、跳舞、和老人聊天、讲故事等。临走前,同学们还为老人们剪指甲、梳头,然后同学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老人,老人伫立在门口,久久的凝望着,同学们都下定决心,一定会坚持来看望老人的。‎ ‎  六、活动结果:此次志愿者活动圆满成功。‎ ‎  七、活动影响:通过此次活动,提升了同学们的思想品质,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了一份关爱之心。‎ ‎  我们始终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话,作为志愿者我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这次活动我们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也一定会坚持下去。‎ ‎  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五)‎ ‎  实践时间:20**年6月8日-20**年6月21日 ‎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  一、 实践目的 ‎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升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  二、 实践单位介绍 ‎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 ‎  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 ‎  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 ‎  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见,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 ‎  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