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农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三农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 这是一篇关于“三农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的范文,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为了摸清我县“三农”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xx月下旬以来,县委农工部、县政府农办组织力量,先后深入到农口单位、重点产业企业和部分乡镇进行调研,分层次组织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和乡镇分管领导进行座谈,基本掌握了我县“三农”发展走势,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明年的农业农村发展思路和措施有了初步思考。 一、我县今年以来的“三农”发展态势 由于政策好、行情好、人努力,成功化解了旱涝灾害急转和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不良影响,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发展稳中有升。据统计部门分析,1-10月份,完成农业总产值23.84亿元,同比增长25.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653元,同比增加517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农业发展好于预期。 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已播种粮食面积达60.62万亩,同比增长0.8%。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 总产达4.99亿斤,同比增长1%;油料作物收获面积8.34万亩,总产5838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面积达到6.68万亩,比上年略有增长,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可达2.15万吨,同比增长2.3%,实现渔业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14.7%;预计全年肉类总产6.85万吨,同比增长9%;家禽存笼90万羽,出笼65万羽,同比增长4%和3%,禽蛋产量5000吨,同比增长2%。蔬菜以上坊县长菜篮子和齐埠为民千亩基地为主,全年收获面积扩大到5.8万亩。尤为可喜的是,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扬,粮食、棉花、生猪、禽蛋和名特水产品等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更是高位运行,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 2、龙头企业实力增强。 继生猪集团创下全国生猪百强企业之后, 今年xx集团、xx实业分别获得“ 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目前,全县已培育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8家,占农业企业总量的已达到20.9%.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效应逐步攀升,1-10月份,贡米集团生产大米33.2万吨,实现产值15.99亿元,同比增长10.5%。生猪集团出栏各类生猪82.4万头、同比增长24.3%,其中生猪出口7.2万头、同比增长10.2%,创汇1865万美元、同比增长30%;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40.4%。 3、重点产业成型壮大。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调结构、建基地、扩板块,着力打造重点产业板块。贡米产业,以万年贡米集团收储、加工为龙头,建立县内县外贡米订单基地12个,订单总面积为40万亩,其中本县xx梅和xx铜鼓为主的有机种植基地9500亩,均获通过欧盟有机食品加工论证和国家有机食品论证。生猪产业,万头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达到24个。1-10月份,全县生猪出栏62.2万头,同比增长9%;生猪产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75.8%。珍珠产业,以齐埠、梓埠为主,面积稳定在1万亩,珍珠产量预计全年可达33吨,产值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0%和16.6%。油茶产业,面积发展到3.5万亩,其中,xx公司优良无性系高产油茶2.65万亩,主要基地布点在xx、xx,并在工业园区投资建成年加工1万吨的茶油精深加工生产线一条。另外,苗木绿化大户倪美垚在齐埠投资发展油茶2000余亩。雷竹产业,受上海浙江等市场拉动,价格行情好看,目前全县雷竹基地已发展到3万亩,尤其是大源镇,雷竹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发财树,该镇近期还聘请省林科院专家对大户和种植户进行培训。同时,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走“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发展路子,放大特色农业效应,加快培育汪家无籽西瓜、石镇吊瓜、苏桥葡萄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产业。湖云乡千亩芡实基地、千亩甜藕基地发展势头看好,成为该乡产业发展的“新宠”。 4、“三品一标”扎实有效。 在发展特色主导产业过程中,我县十分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农产品基地14个,生猪畜牧标准化示范区12个;全县农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11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1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江西省著名商标6个;制定实施省级行业标准(万年三角帆蚌珍珠接种标准)1个。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县有7家养殖企业,可望年前申报成为国家农业部健康示范养殖场。 5、涉农项目强势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完成各类涉农投入4.1亿元,比上年增加0.8亿元。农业方面,实施大中型猪场沼气工程、生猪标准化养殖、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建设、种粮大户标准粮田建设等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1.49亿元,完成投资8416万元。其中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建设、2011年部级粮食高产创建、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基本完工。林业方面,投资1.2亿元,完成去冬今春“一大四小”造林4.73万亩,占任务的106.8%。水利方面,累计投入1.33亿元,完成梓1标“鄱阳湖二期治理第六个单项梓埠联圩工程”、万年县齐埠圩防洪工程建项目;完成中央投资的小㈠型水库除险加固5座,省级投资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153座;县级投资的汪家白诗源等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16座工程,完工裴梅、陈营、上坊、苏桥四个乡镇小农水重点县的88个小型灌区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方面,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省、市验收,完成财政投资1350万元,改造治理农田面积1.14万亩。新农村建设方面,全年共批准实施新农村建设全县118个省级村点(其中,村镇联动点1个、村落联片点4个)。1-10月份,各村点完成村内主干道硬化147.4公里,支干道硬化87.7公里,改水7190多户,改厕6983多户,建地下排水沟24.78公里,使用沼气池652户、太阳能热水器1726户,累计投入4250多万元。农村清洁工程方面,按照“设施+制度” 的要求,启动实施了281个农村清洁工程点,每点落实资金5000元,累计投入140.5万元。扶贫开发方面,编报实施了2011年度的整村推进财政扶贫扶持项目15个,项目资金389万元,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实施了投资400万元、涉及5个乡镇12个安置点的1000个指标的扶贫移民搬迁工程,目前已有11个安置点移民建房完工。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水库移民项目106个,投入项目资金663.6万元,科学编报了2011年度水库移民项目67个。水产方面,积极推进总投资1050万元的2011年现代鱼池改造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600万元。农民工培训方面。通过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1-10月份,共培训农民1554人,转移农村力就业1498人,就业率达96.4%,增加了农民务工性收入。 6、“三冬一防”深入实施。 冬种方面,重点打造了珠曹线绿肥示范带和齐埠齐方畈、陈营石鼓畈等冬种示范点,示范带动全县掀起冬种高潮,截止目前,我县冬种总面积已达25万亩,完成计划的96.2%;冬造方面,落实造林地点,并完成整地1万亩;冬修方面,开辟主战场100处,重点启动总9座小(一)型水库、26座小二型水库出险加固,启动以张家山灌区为中心的青云、汪家、珠田、大源四乡镇小农水重点县的85个中小灌区改造、梓Ⅱ标“鄱阳湖二期治理第六个单项梓埠联圩工程”、大港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及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森林防火方面,通过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实行乡包村、村包组、组包山头等工作机制,采取贴防火令、鸣锣示警等方式,配备专业、半专业防火队伍和防火器械,积极构建队伍、物资、责任三大保障体系,有效控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7、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土地流转面积继续扩大。切实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加速向种田能手集中。到目前为止,流转土地达11.2万亩,同比增长4.5%,培育千亩以上种粮大户2户、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0户,有力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民增收。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全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9家,同比增加57家,发展入社会员6000余人;登记农村经纪人680人,农产品经纪人872人。鼎峰肉牛以其良好的示范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农户入社发展肉牛养殖。贡米集团农民粮食合作总社通过订单农业建立基地辐射农户17.5万户,获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农业招商引资成效较明显。到目前为止,全县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7个、合同总投资5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江西山之源山茶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已落户;投资3亿元的15万吨肉制品冷链物流项目已兴建冷库8,600平方米、冷冻冷藏容量6,000吨,完成投资3,100万元;投资1.6亿元的中国华电集团沼气发电项目“三通一平”及路、桥等前期工程完工,完成投资260万元。 8、各类补贴落实到位。 切实贯彻强农惠农政策,全年通过“一卡通”向农户直接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性补贴1.29亿元;补贴农机具2728台(套),购置资金540万元。 二、“三农”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业生产成本依然偏高。 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农业效益和国家补贴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一方面,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使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致使劳动力工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拿种粮来说,丰收年份纯收入300—500元/亩,受灾年份保本甚至亏损。 2、重点产业有待进一步突破。 受技术、疫病、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做大做强重点产业还存在不尽如意之处。贡米产业,由于研发力度不够,目前仅停留在产米卖米阶段,在深度开发方便米饭、方便米粉和万年贡米酒等产品方面做得不够,探索开发米糠提炼食用油、谷维素,稻壳灰提炼活性炭、白炭黑等还基本没有涉足。生猪产业,目前仍以活猪销售为主,加工仍是短腿。同时生猪产业还要承受疫病、市场双重风险,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张造成的畜禽污染在逐年加剧。珍珠产业,区域影响力名气较大,但仅限于卖珍珠的多、养殖珍珠的少,精深加工有待于加强。雷竹产业,基地规模较大,但已投产的基地不多,真正精种细管当做产业培育的更少。同时,贡米集团启动生态文化产业园、生猪集团金阳肉联加工、云河实业基地扩建等农业企业项目都急需征山、征地,需要政府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3、“龙头”辐射带动功能不强。 全县农产品加工能够做到精加工的仅限于贡米集团,其他农副产品加工只是小作坊经营,加工工艺差、产品档次不高,绝大多数农产品仍局限于出售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从对农民的辐射带动来看,仅有贡米集团、云河实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数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尚未有效对接,不能安全组织带动农户,在应对市场变化上,对农民的帮助不大。 4、基层农技服务力量薄弱。 乡镇农业技术队伍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现象,现有农业科技人员也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知识单一、技术断层等现象,特别是对市场农业、 高效农业、标准化农业所需的技术和知识相对缺乏,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还不相适应。 5、新农村建设难题亟待破解。 随着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集镇和中心村初具规模,农民居住逐步集中,由此带来的农村 “空心房”问题突出,这些“空心房”,很难做通农户思想工作出资修缮或拆除,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另外,由于上级分配给我县的新农村建设点指标有限,目前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的百户以上大村、中心村,大多没有按照50户为村点建设单元搞“多点合一”,导致这些村庄因资金不足造成整治建设难以为继,难以按要求打造成型。 三、20xx年发展思路及措施 20xx年是我县“十三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之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谋求新跨越,着力在深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重点要发挥五大优势、提升五大产业、实施五大工程、完善五大机制。 第一,发挥五大优势,增创发展新动力。 一是生态环境优势。万年山清水秀、工业污染小,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容易做到绿色无公害。特别是裴梅山区生态系统相对封闭,病虫害发生较轻,山区通过开展有机贡米核心区转换试验,农民种粮化肥农药施用量少,培育的稻米已获贡米国家有机食品论证,可借鉴万载等地发展有机农业做法,进一步推进有机蔬菜、毛豆、草莓等农产品发展。 二是水面、山地等资源优势。万年现有水面10.2万亩,过去大部分吊养珍珠,现在大部分只用于渔业养殖,如果沿用以前的“岸上养猪、水中养鱼、水面吊蚌”立体开发模式,恢复性发展珍珠生产有较大的水面开发潜力。目前,万年正在全力打造油茶产业,万年境内仍有大量的山地资源,可进一步拓展油茶产业发展空间。 三是品牌优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是世界农业重要保护遗产,是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传承弘扬稻作文化,更多的融入稻作文化元素,将有利于万年农业的发展;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万年创下了“中国贡米之乡”的地域品牌,万年贡米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产品品牌,“xx实业、xx集团”摘下了“国家级农业企业”的两块金字招牌,这些都将为万年农业发展争取上级更大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提供了可能。 四是产业基础优势。近年来结构调整的努力,全县形成以珍珠、贡米、生猪、油茶、雷竹为主的五大区域特色板块经济,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提供仔猪、防疫技术,育成肥猪后利润分成”、“农民土地入股、变为基地工人、果实7:3分成”等主导链接模式,培育了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贡米、珍珠产品名扬省内外,按出口欧盟标准生产的万年瘦肉型生猪产品已占到供港配额的1/3,雷竹在上海及浙江市场热卖,油茶产业基地在全国具有影响力。 五是区位交通优势。我县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昌、饶、景、鹰四市交汇中心,境内水运发达,形成了以铁路为动脉,以高速为脊梁,以206国道、昌万公路等干线为骨架的陆路交通网络,随着景鹰高速、昌德高速的建成通车以及皖赣铁路复线建设,陆路交通更为便捷,经济腹地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内外联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第二,提升五大产业,着力谋求发展新跨越。 围绕“一粒米、一片水、一兜竹、一头猪、一株茶”,加快贡米、生猪、珍珠三大传统产业,努力培育雷竹、油茶两大新兴产业。 一是做大“一粒米”。贡米产业,借助“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地域品牌优势,充分发挥万年贡米“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万年贡米集团的加工收储为龙头,跨行政区域发展订单,扩大绿色有机大米生产规模;围绕筹划总投资4.1亿元的万年贡米产业园项目的实施,抓紧做好立项、规划、用地等行政审批等前期工作;按照“淘汰落后产能,规范行业秩序,统一品牌加工”的要求,加大贡米品牌维护,促进万年贡米加工产业整合集聚;加快建立万年贡米驻北京长安街高档商业区营销中心,着力打造万年贡米高端产品市场,建立形成覆盖全国各地的贡米市场营销网络。 二是养好“一栏猪”。生猪产业,继续拓宽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按照“总量适度、加工配套、基地外延、遏制污染”的发展思路,稳定现有养殖规模,加快15万吨肉制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行屠宰、加工、速冻冷藏及冷链配送一条龙,进一步延伸生猪产业链。重点抓好生猪等畜产品转化增值;支持县内有实力的生猪养殖企业,以万年生猪品牌和生产标准化技术为纽带,跨县域扩张养殖规模;加快中国华电集团沼气发电在建项目实施力度,继续争取上级项目扶持兴建大中型沼气池,积极探索沼气发电等循环利用模式,大力推广齐顺畜牧养殖公司集中供气模式,走生态可持续产业发展道路,减轻生猪养殖污染压力。 三是开发“一片水”。珍珠产业,整合和利用好现有水面优势和品牌、技术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珍珠产业恢复性发展,重振万年珍珠养殖雄风,努力创“中国淡水珍珠之乡”地域品牌。重点促成与香港世界博览会有限公司投资合作珍珠开发项目的落户开工,规划在湖云、梓埠等滨湖乡镇建设2-3个千亩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影响带动全县珍珠产业发展。 四是扶持“一株茶”。油茶产业,紧抓xx实业公司发展成为“全国重点产业企业”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的政策奖励和项目扶持,增强油茶产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扶持鼓励企业、大户开发油茶产业的发展措施,重点在征山、融资等方面提供好部门服务,扶持云河实业以“农民土地入股、变为基地工人、果实7:3分成”发展模式,加快高产油茶基地扩建,促成万吨的茶油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早日投产;同时,注重综合效益的开发利用,以“猪-沼—茶”为连接纽带,形成“山上种茶、山下养猪”的立体生态开发模式,将发展油茶产业与生猪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五是培育“一兜竹”。雷竹产业,瞄准上海、浙江市场开发前景,继续采取市场引导、价格拉动、大户示范等方式,加快把大源的雷竹产业效应放大到全县,重点解决一些地方的基地、大户因种植技术欠缺导致的不能精种细管问题,使雷竹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一大新兴产业。 第三,实施五大工程,努力增添农民新福祉。 一是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百村整治”建设工程。注重分类指导,着力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联片及其基础村三类村点的整治建设,重点以大源镇镇区及其周边村落、陈营镇邓家移民新村为重点区域,通过村镇联动、村落连片整治,使新农村建设点逐步实现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街坊美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商贸繁化、服务优化、管理细化、生活现代化“十化”目标;实行新农村建设难点重点突破,对纳入范畴的百户以上大村、中心村严格实行“多点合一”。鼓励农村拆除危旧房、闲置房,利用存量建筑用地建新房;积极盘活旧村改造中多余的宅基地和整村搬迁后,闲置的宅基地。 二是大力实施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三清”工程。切实加强县内主要河流、重要蓄水工程等重点部位的水质监管,严控污染项目准入,规范企业水污染的排放行为,加大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加大水源涵养和植被保护力度,加强大港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神农源风景保护区神农源景区、县内主要河流小(二)型以上水库水源涵养林保护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区域重点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按照“制度+设施”建设,建立运行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常态化。制度建设上,每个清洁工程村点要建立“门前三包”等责任机制、保洁员制度和清运制度、以及工作督查、卫生评比、部门服务等制度。在设施配备上,每家农户要配备“两桶一袋一池”;每个保洁员要配齐“一车一铲一钳一扫斗一扫把” 等保洁工具;每个村点要按要求设置垃圾分类棚屋和土建垃圾堆填点。处理方法上,可回收垃圾由卖废品回收员;有毒有害垃圾由保洁员接交送指定点封存;焚烧垃圾由乡镇环卫所与保洁员定期联系清运,送集镇垃圾处理中心焚烧,严禁野外随意乱丢乱倒。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抓好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的应用,建立健全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示范体系,充分运用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数量。 三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按照“提升精品走廊、创建森林城乡”的要求,重点抓好德昌高速通道绿化、迎宾大道通道绿化和工业园区绿化;推进万年峰林业花卉面目基地建设;继续做好“森林十创”工作,争创省级甚至国家级森林城市,完成省、市下达造林绿化任务(省3.13万亩,市3.68万亩),争取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同时,积极推进林权制度配套和国有林场这两项改革; 四是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六个一”工程。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抓好“六个一批”工程建设:即一批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一批万亩以上圩堤除险加固、一批排涝工程的维修、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蓄水改造、一批高标准农(粮)田和中地产田改造等重点农业项目。重点加快推进投资1330万元的齐埠万亩高标准农田、投资886万元的上坊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夏营水库、投资750万元的石镇镇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个十百千万”工程。继续用好用活国家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个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扶强珍珠、贡米、生猪三个旗舰集团,扶持xx实业、xx绿化、xx实业、xx科技、xx食品、xx生态农业、xx盛农xx肉牛、xx调味品、xx生物科技等十家以上县级农业骨干企业,新增百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千名农村经纪人,实施“万名农村经纪人、科技示范户、种养能手、返乡农民工创业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梯次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第四,完善五大机制,不断催生发展新活力。 一是完善现代农业多元投入机制。继续采取“争取上级的、吸引外来的、内挖民间的、用足银行的”多元化融资手段,破解“三农”投入瓶颈,重点解决“三农”重点部位重点领域急需投入、扶持农业企业、种养基地、经营大户生产加工所需投入。 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建立健全“ 县、乡、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村土地流转三级服务网络,积极稳妥的探索折价入股、定期浮动等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形式和途径,重点解决好一些地方因劳力外出打工、导致农田粗放型经营和抛荒的问题;鼓励农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等多种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完善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民土地入股、转变基地工人、实物计分红利”的发展模式,实行农户与龙头经营组织合股联营基地,满足龙头经营组织对原料质与量不断增长的需求,降低农户独闯市场的风险,充分调动企业、基地、农户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培育和发展依托龙头企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主导链接模式,促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型联结机制,把松散型基地建设成紧密型、可控型基地。 四是完善科技服务机制。制定和落实好农业科技人员奖励政策,通过“选(从大专院校选)、聘(从退休专家、大专院校中聘)、调(从基层优秀人才中调)、用(用好现有农技人才)”,加快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步伐;依托农业综合服务站延伸辐射,以产业协会、专业大户、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参观学习会员交流等方式,着力形成覆盖优势产业产品和链接千家万户的立体式农技推广网络。 五是完善农产品质量保障机制。以加快县级农产品检测站建设为切入,着力抓好全县蔬菜、畜禽等重要农产品检测、监控体系建设, 做到县有检测站、市场有检测点、基地有检测员。重点加强禁用投入品监督管理,搞好源头治理, 做到少量或禁用化肥、农药等农业品投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