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之教师研修规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教师研修规划

教导处范文之教师研修规划 ‎ ‎  一、规划理念。‎ ‎  以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为指导;以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实现课程改革为目标;有效地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  二、机制导向。‎ ‎  深化已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计划与开展新型的教研活动。‎ ‎  1.加强理论学习制度。‎ ‎  2.改革现行的考试与评价制度。‎ ‎  ①立足我校实际情况逐项进行“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案研究。努力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此量化教师职效,实施优化组合,形成“劣者下,庸者让,优者上”的竞争上岗制度改革,让学生成为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  ②试卷、作业的题库重组。‎ ‎  教研组内分工轮流,按《课程标准》的学科目标和学科特点,分部分进行创作、设计题目类型,经集体会诊后,筛选出实用的题目重组成试卷或作业练习卷供全年段资源共享,减少命题的盲目性和守旧式的题海练习。拟出一套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考试方案。‎ ‎  3.建立对话、交流制度。‎ ‎  (1)教研组负责制 ‎  每周定期定点举行教研组活动,由组长或主讲人主持与记录,自主探讨,自由交流意见,形成同事之间互助式的教师专业切磋。创设交流的小时空。以教研组负责制让教师及时对话,探讨同年段同学科进行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出现的困惑、难题。无形中把每个教研组形成“校本研修”的活动基地。‎ ‎  (2)单元集体备课制。‎ ‎  每位教师针对下周教学计划,精备一课,轮流主讲这一课的初步设想,简要描述教学过程,并由大家讨论交流,备课与研究同步进行,然后形成体现“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一份,供全组成员参考使用。各教师则必须根据本班实际,按照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创造性地使用他人教案,要求随堂记录教学活动的调整说明或自我反思、感悟于集体教案的侧栏之中。‎ ‎  (3)教研组长教例会。‎ ‎  教导处每月举行一次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教研会议。以参与研讨为形式,各教研组长侧重介绍本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存在问题,请其他教研组长共同讨论解决对策。以形成全校性纵向教研信息交流互动的浓厚气氛。‎ ‎  (4)校长室或教导处每学期组织专家讲座1-2次,安排教师与专家对话,或者请专家参与集体备课。期望专业研究人员以理性思维为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专业化的导向。‎ ‎  (5)录像交流。为了让教师了解全国各地的课改,扩展视野、广猎信息,针对本校教育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让外出教师及时录像,把外出培训、学习、观摩的现场实况带回本校,组织全休教师观看学习、研讨,进行二级培训。‎ ‎  (6)校长室每学期不定时,组织全校全体教师座谈会,由各年段长介绍,分析本年段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分析各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途径解决。‎ ‎  (7)教研组评课制度 ‎  每学年教导处组织各教研组组长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一节课堂教学评价。‎ ‎  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保证评细课两节(要求同学科不同课题并附书面材料),其他的听课活动要求在教研组内评课发言,并及时记录在听课本上。‎ ‎  4.课题研究完善制度。‎ ‎  下大力气对学校课题进行整顿充实,鼓励所有中青年教师参加,重新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实验制度。‎ ‎  (1)宣传发动,组织学习讨论。‎ ‎  (2)执行反思制度。‎ ‎  (3)定期交流。案例分析会或课题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新困惑,以便及时调整研究计划,找到实践与理论的最佳结合点。‎ ‎  (4)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实行“传、帮、带”制度。‎ ‎  三、机制激励,营造教师成长氛围。‎ ‎  1.开辟宣传专栏,展示优秀教师风范。‎ ‎  2.推优专题报道。(以此力争社会力量的舆论支持,寻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  3.展示课‘题实验成果,展示优秀学生成果。‎ ‎  4.业务竞赛,奖金列入资金预算,奖优促进。‎ ‎  5.表彰先进教研组或备课组、年级组、优秀教师,教师成果奖。‎ ‎  6.参加课题实验教师,政策八项倾斜:‎ ‎  (1)享有外出学习、培训、参观、听课优先权利。‎ ‎  (2)享有案例、论文汇编的优先权利。‎ ‎  (3)享有各级公开教学优先推选的权利。‎ ‎  (4)享有资料、信息来源、渠道优先权利。‎ ‎  (5)享有每学期的资料津贴费用。‎ ‎  (6)在教师量化管理细则上,定下倾斜政策。‎ ‎  (7)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倾斜。‎ ‎  (8)展示获奖优秀成效的课题,实验教师宣传栏。‎ ‎  四、机制保障,依托学校管理调控。‎ ‎  1.职责保障。职责分工明确。由校长室作导向,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培训项目,以及各教研活动方案的实施,形成互动交流机制。‎ ‎  2.培训保障。依托“校本培训”,由浅入深,由旧到新定项目、定内容、定经费、定评委,按计划或在学期中途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的对话培训,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形成教师与教师之间,专家与教师、学校与教师长期有效的对话培训,研训培训机制,保障在教学中研究,在学校中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让教师树立新的教研意识,不仅仅是完成学校的任务型教研活动,而是自我提升的教学研究意识。‎ ‎  3.资金保障。依据学期初规划的几项培训项目和业务竞赛项目,把资金列入学校经费预算作为“校本教学研究”的专款专用。‎ ‎  五、目标规划,促进校本研究。‎ ‎  1.整体目标。‎ ‎  (1)理清教师业务素质层次。‎ ‎  (2)确立学校师资队伍发展的整体目标。‎ ‎  2.个体目标。‎ ‎  (1)教师自身培训发展目标。(教师依据自我素质检测,自我定位)‎ ‎  (2)校本研修计划。‎ ‎  A确立培训机制为研训一体,管训结合。‎ ‎  B培训时段。(三学年,分六个阶段即2006-2008学年六个学期)‎ ‎  C根据大目标、制定阶段目标。‎ ‎  D按阶段目标定内容、形式、实施计划。‎ ‎  F培训内容。“一德三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