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范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范文

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思路范文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 升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加快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将是我县壮大县域经济, 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全面进军全国五十强的 重要五年。编制和实施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十三五” 规划基本思路。 一、发展环境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又是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凸显期,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机遇和挑 战并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于温和复苏期。发达国家陆续进入后 危机时代的恢复进程,不仅英美,即使是危机深重的希腊、西班 牙,也已经全面进入逐步走出危机、不断修复创伤以及调整引发 危机的深层次问题的阶段。欧美经济的企稳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 是利好,但资本流动压力增大,同时面临劳动力、土地、资源、 能源等要素成本的大幅攀升,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 尽管还面临诸多难题,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已经来临,世界 经济将再一次进入螺旋式上升的新阶段。 从全国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成为 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过去依靠出口、房 地产、第二产业的发展向公共消费型的基础建设、产业的转型和 升级、居民消费等新的增长点交替。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 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 面对新形势,国家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特别是党 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作出总体部 署,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随着改革力度不断加 大、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必将迎来发展的新局面。 从区域看,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一方面,作为“一区一 圈一带”三大区域交汇叠加区,东接省会济南和沿海开放城市, 北连京津冀经济圈,向西向南和中原经济区融合,为我县享受政 策红利、加快能源交通设施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创造了良好机遇, 目前济际铁路、德郓高速、徒骇河通航等重大工程已经列入上级 规划,另外“聊茌东大三角”即将成为我市“十三五”期间重点 建设的“转调创”实验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作为对接省会城市 群经济圈桥头堡的县,区位优势明显,有优势有潜力有能力在我 市进一步加强同省会之间的紧密联系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在全 市跨越赶超进程中继续发挥领头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较强 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为今后接受京津冀、环渤海以及省会济 南的辐射带动,更好地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丰富的热电、铝水、PVC 等重要资源优势,充裕的人力资源优势 以及“铝城枣乡”特色的品牌优势,可为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提 供强有力的产业和要素支撑,为更好的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和参与 地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自身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三五”期间,我县总体上 进入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迈进的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 化进程将明显加快,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内生动力 也将进一步增强。但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矛盾:一是产 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支撑县域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大品 牌还比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 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产业集 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环境 容量、人才、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的制约依然突出;节能减排 压力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增大。三是保障和 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繁重;四是行政效能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 加强,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为 统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好“一区一圈一带”三大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助推我县跨越发展的强大 动力,借助“聊茌东大三角”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全面对接省 会,加强理念、交通、产业、要素和资源融合,以县域经济科学 发展试点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以项目突破、产业提升和园区 发展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 场活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 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力推 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发展要突出坚持以下原则。 转型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 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 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 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 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 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 和谐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 业,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逐年加大投入,合理 配置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推动实现和谐发展。 绿色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同 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放发展。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 大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更 多地依靠市场机制和内生力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力度, 加强区域合作共赢,以开放促转型、促改革、促发展,培育发展 新优势,推动实现开放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跨入全国五十强为总体目标,到 2020 年,建设为“四化” 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和高端产业聚集高地, 成为全国重要的铝精深加工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鲁西北平原 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重要商贸物流节点 城市、全省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县及生态县。 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左右,到 2020 年达到 70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 12 万元。财政预算 收入年均增长 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左右,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出效益进一步提高,现代高效 农业比重稳步提升。产业特色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 扩大,比重显著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到 2020 年三产结构 调整为 9∶58∶33。 城乡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的整体经济实力、集聚辐射 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 乡统筹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到 2020 年,城镇化率达到 55%,城 乡一体、发展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并与周边地区共同 构筑互利共赢的中小城市群。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 过程节约管理,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 幅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到 2020 年,林木绿化 率提高到 44%,循环经济发展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 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 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12%和 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校舍 和设施设备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实现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按照中央部署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 民生活水平,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 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 模式。 一是提高基础农业生产能力。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 的发展目标,提升粮棉油、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传统产业, 完善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推进全县高产示 范区建设,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要求,围绕水 源渠系工程、农技推广、良种繁育等,加大资金投入,建设规模 化、集中连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打造绿色 安全蔬菜生产基地,推进设施栽培,扩大连片露地蔬菜的种植规 模,突出大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对大枣深加 工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创建方面的扶持力度,把大枣产品打造 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发展生猪、肉牛、肉鸭、优质鱼等生态养殖 基地,培育壮大獭兔养殖加工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精致农业示范区,依托现有的 蔬菜、食用菌、畜禽、瓜果等生产基地,以生产高品质、高附加 值产品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率先建成精致农业示范基地,创 建肖庄、冯屯、贾寨等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无公害农产品、绿 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和有机农业示范区,以聊夏路为中轴 线建设全省先进、全国知名的现代果蔬种苗繁育基地。发展生态 观光农业,充挖掘水、大枣、园林文化价值,规划建设国家级森 林公园、圆铃大枣观光园、徒骇河生态防护林区以及普济沟慢生 活体验区,扩大枣园面积,建设博临路枣乡生态长廊,连接肖庄 镇、博平镇两处枣乡观光园区,构筑“两园共建、一廊相连”的 鲁西枣乡新格局,力争建成国家 4A 景区,形成集“枣乡文化、 生态农业、大枣采摘、劳动体验”为一体的万亩生态采摘园和休 闲旅游度假基地。研究制定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保护湿地生态 系统,建设国家级金牛湖湿地公园。 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济合作组织,在抓好土地确权登 记颁证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龙头企业等依法有序成方连片流转土地,形成规模效益。完 善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分散农户按照产业链、产品和品牌 组建专业合作社,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并逐步探索合作 社重组整合或成立联合社。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带动 辐射能力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连锁店、直营店、农超 对接、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积极开展直营直供,提高流通效率, 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通过支持农产品加工配送 中心、冷链系统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引导 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四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邢水库、末级渠系节水 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赵牛河、七里河、管氏河、 茌新河等河道蓄水工程的新建、改建及维修,拦蓄汛期雨洪水资 源,补充地下水源;围绕县级综合质检站建设,做好农产品质量 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 询、责任可追究、质量有保障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围绕改善 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控、农产品检验检测、农民培训等方面, 提升农机化水平,做好乡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度,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动纺织、味精、人造板、汽车配件、铝深加工等向“产业高端” 进军。支持以产业链为纽带开展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整合,增 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围绕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 展壮大“高端产业”,实现产业档次和质量的提升。重点扶持新 型合金材料、精密机械制造、新型环保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一是优化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进铝电及铝加工、纺织、医 药、汽车配件、人造板及聚氯乙烯六大战略支柱产业转型发展。 优化发展火电,重点推进信发集团“上大压小”热电机组新建扩 建工程,加快煤炭储运配送设施建设,完善煤炭供应储备和应急 保障体系,支持输变电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西部重要的 能源基地。铝及铝加工产业重点向“专精特新”方向延伸产业链, 突出发展高纯铝、高精度铝板带箔、铝合金压铸件、汽车轮毂等, 研发与飞机、高铁等高端装备配套的铝合金型材,建成全国重要 的铝生产及铝制品加工基地。纺织产业加快向产品系列化、高档 化、艺术化和品牌化的精深加工转变,重点发展纵向纤维无纺布、 超细纤维织物以及土工织物等。医药产业通过加快建设医药产业 园,发展中药原料药、新型诊断试剂等产品,打造中药材种植、 加工提取、药品研发与生产等完整产业链。汽车配件产业大力发 展汽车底盘、车身铝制部件、尾气净化装置、EGR 冷却器、新能 源汽车关键配件、提高汽车配件行业技术研发和质量检测水平, 促进产品尽快由配件市场走向配套市场。人造板产业严格淘汰一 批落后产能,为优势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加快向单线能力大、能 耗小、集约化生产转变,进一步发展板式家具制造业。氯乙烯产 业重点发展聚氯乙烯异型材、PVC 膜、硬质管材、装饰装修材料、 一般软制品以及日用消费品。 二是全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准 确把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努力扩大规模,提升发 展水平,重点发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 保产业项目。新材料加快发展高精尖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型 合金材料。新医药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制药,加 快医药新剂型、高端医疗产品和设备研发,建成国内重要的注射 剂产业园、中药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方面重点发展太高效太阳 能热水器、秸秆制取生物质燃料油、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发展 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品,重点培育全铝发动机和全铝汽车产 业。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发挥瑞华电子项目的带动效应,加速集 聚一批配套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其它高端产品,努力将县 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 展汽车尾气净化器、地源热泵、除尘及脱硫脱销设备制造、节能 照明产品、墙体保温建材等。 三是加快构筑空间新布局。把“2246”产业、园区发展作为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围绕设施配套和项目建设 两大任务,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建设两个千亿产业园。县经济 开发区在现有基础上抓好产业提升,着力向精深加工和高端价值 链突破,在做好产业高端的同时,重点谋划突破高端产业的文章, 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县高端产业聚集区明确产业定位,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项目,首先要突破高端产业, 实现“高端产业”项目的聚集,鼓励发展产业高端,创建“转调 创”实验区和“四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开发 区。打造 309 国道和聊夏路沿线两个经济隆起带。以 309 国道段 为依托,围绕物流运输、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现有产业,加强 规划引导,增强辐射延伸,建设成为拉动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的“动 力带”;依托聊夏路产业隆起带,建设新兴环保、科技创新项目, 发展生态、文化、观光农业,打造绿色发展、生态崛起的“示范 带”。培育四大百亿产业。坚持“抓点、带线、扩面”相结合, 努力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加快纺 织、生物技术、新医药、装备制造等四大百亿产业发展,实现经 济发展的多点支撑。壮大 6 个特色园区。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对于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突出、功能定位清晰并对全县经济 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园区或集聚区,进一步明确,确定未 来重点支持的特色园区。坚持“科技先导、集约发展”的原则, 推进园区向集约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助推经济结构优化。 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转、调、创”的重要抓手,突 出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 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八大产业,着力实施“1231” 工程(即着力培育 1 个服务业园区、2 个服务业重点城镇、3 个 服务业重点企业、10 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和“徒骇河流域开发” 亮点工程。亮化我县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健康 养老高地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城市品牌,努力实现全县服 务业提质增效。 一是整合提升物流资源。结合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 加快物流资源整合,规划郝集、徒骇河流域、华源、万和通四个 物流聚集区;鼓励社会资产、物流资源和优势资本向骨干物流企 业集中,培植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搭建公 共物流综合信息平台,逐步与全国信息平台对接,提升全县物流 业整体水平,建设省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 二是建设养老服务业高地。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大 力推动养老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使 养老服务业成为保障民生、增加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 力量。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繁荣发 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完善新农村和住宅 小区内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医疗养老和社区养老进程;逐步探索 以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主要形式的度假养老新模式;加快建立 互联共享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打造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提升现有商贸企业水平,搞 好中心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市场网络、社区商业网点和农 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三网”融合,构建商贸流通网络体系,鼓 励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线上交易,提高商贸网络公开便捷的服务 功能。培育发展特色街区,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 和辐射带动力。 四是健全金融保险产业。加强与济南金融经济圈的融合,加 快吸引金融服务型高端人才,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建设金融商务 区,吸引相关金融机构入驻,完善金融配套服务设施,促进总部 经济、楼宇经济和金融服务有机结合,构建区域性金融高地。稳 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 融机构和金融网点,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扩大抵押物范围。 积极拓宽金融市场,构建互联网金融,推动创业投资、拍卖、融 资租赁和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的发展。 五是优化提升旅游产业。积极融入济齐聊旅游带,发展大旅 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将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产品 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 全省重点旅游区和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精心策划城 市主题游、休闲观光旅游线和特色乡村旅游。抓好大枣、黑陶、 剪纸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产品的开发。加快特色餐饮、住宿、交 通、休闲等旅游配套设施和重点景区改造。 六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围绕我县铝深加工、纺织品、汽车 配件、医药等支柱产业,依托各类产业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 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力量,加快建设公共开放服务型的产业科技 研发中心,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发展技术开 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科技服 务业;围绕农产品检测、汽车配件检测、药品检验检测、汽车检 测等检验检测服务,构建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充实科技服 务业种类,全面提升我县生产性科技服务业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七是推广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金号织 业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模式,深化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 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业 务协同发展,创新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引导小微企业依托第三 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商贸流通企 业、进工业生产企业、进市场、进社区、进农村、进生活的“六 进”工程。 八是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产业。加快实施培训基地建设,开展 委托培训、招标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强化实际操作训练,重点培 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以培养适应我县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加快 推动家政服务培训,通过引入企业、外地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 对保姆、养护、保洁、月嫂等多种人才的教育培训,做好教育培 训人才劳务输出工作。 (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坚持开放,以开 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带动更高水平开放,努力走一条具有特色和 优势的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围绕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坚 持人才优先发展,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着力引进高层次创新 创业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努力造就一批能够 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技人才,一批依靠 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企业家,以人才高地建设引领产业高地、 创新高地建设。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完善激励机制,统筹推进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注重产业 化人才和资本运作人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强化高起点引进。坚持资本、成果、技术和人才并重, 积极引进高层次要素资源,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调整重组机遇,加强政策扶持, 鼓励有条件企业直接购买先进技术,支持规模骨干企业“走出去” 并购国外企业、研发机构,积极招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龙头企 业,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努力走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 路。 三是加强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引导产学研结合由短期、松散、 单项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转变,推动创新要素在产业层面上 集聚融合。围绕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着力组建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促进科 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努力培育本土创新型企 业群体。 四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强化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大力引进生 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端项目,逐步壮大产业规模,拉 长产业链。强化服务业项目招引,努力引进一批现代物流、服务 外包、研发设计等生产服务业项目。强化载体功能建设,加快特 色园区发展,推进特殊功能区建设,配套完善研发、科技咨询、 工业设计、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 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融入“一区一圈一带”区 域发展战略。 (五)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培育壮大民营经济。 坚持抓大与促小结合、启动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企业家队 伍建设与优化发展环境结合,下更大的功夫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是改善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建 立健全引导金融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商业银 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金融创新试点县为契机,健全民 间融资监管,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探索企业融资互助合作。 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股权挂牌以及发行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强化对拟上市企业服务,加快股份制改造和重组进程。大力推动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民营企业转方式、 调结构,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二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一市场准入, 创造平等投资机会,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切实降低准入门 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进一步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盘 活存量、用好增量,调结构、补短板,服务生产力布局。通过特 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 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和处理、城市综合管廊、公园配套服务、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体育 健身、文化设施建设。 三是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能, 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 促进公平竞争,培育完善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激活民 营经济。 (六)坚持城乡统筹,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坚持规划引领,开启产业转型、产城融合发展之路,以新型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生态和谐、宜业宜居的新型城镇 发展体系。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居住向社区集中、产 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抓好产业园区和居住社区 “两区同建”,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缩 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一是不断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紧抓“聊茌东大三角”对接融 合发展,增强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护历史传统文化,搞好生态景观建设,提 升城市品位形象,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完善提升茌中河及环城水 系人工湿地,加快金牛湖风景区开发建设。推动县城区扩容提质, 加快城区功能完善和提升,优化城区生活设施布局,完善便民利 民服务网络,打造包括公交站点、绿地公园、健身设施、停车场、 快速充电、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家庭服务等在内的十五分钟便 捷生活服务圈。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乡居 民在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实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 盖,确保民生支出增长率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缩小。 二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乡镇 规划建设标准,增强产业支撑和综合承载能力、劳动力吸纳能力 和承接县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加快乡镇驻地基础设施 “1125”工程,建设一路一园二厂五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优化村庄布局,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 在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以城边村、园区周边村、经 济强村为重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 变。推进居住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加强城镇建设与产 业布局的配套衔接,搞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产 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实施好博平、 冯屯、乐平“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带动全县小城镇建设水平再 上新台阶。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标准,加强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的 配套衔接,推动规模结构合理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城镇面貌特 色化,加快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支撑能力、综合承 载能力、劳动力吸纳能力以及承接县城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能力。 优化村庄布局,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 在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以城边村、园区周边村、经 济强村为重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 变。 三是实施主体功能区错位发展。科学规划,将全县 14 个乡 镇(街道)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 类,合理确定主体功能和开发强度,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搞好 产业布局,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以 实施“镇域经济突破”战略为总抓手,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特点, 每个乡镇、街道选择 1-2 个主导产业重点扶持,明确发展定位和 主攻方向,坚决避免产业同质化现象,壮大镇域经济,实现镇域 特色发展,支持西部乡镇创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培育 万亩有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四是建设绿色生态新家园。严禁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承接落后 产能,避免牺牲环境换取发展。以全国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 国生态城“三城同创”为抓手,突出抓好用材防护林、特色经济 林、种苗花卉、农田林网化、城乡美化绿化五大工程,积极打造 全国绿化模范县。完善农村路网体系,提高等级标准,加强农田 水利、农村沼气、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基础 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不断提高人民 生活质量。 (七)注重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优先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 建设同步发展、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努力走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突出节能减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快产 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增长 方式。坚持控制增量与降低存量并举,严格执行项目能评、环评, 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信发集 团“上大压小”热电机组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燃煤锅炉脱硝 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指标。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产业生态链,推动产业集群化 发展,促进产业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 支持信发工业园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围绕铝深加工、 人造板、聚氯乙烯、绿色建材主导行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提高技术含量,丰富产品品种,稳定主导产业链;推进信发集团 与中国建材集团强强联合,重点推动赤泥、粉煤灰、脱硫石膏以 及电石渣等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开发特种水泥、夹心石膏板、 PVC 填料、高档装饰板、环境修复材料等绿色建材产品,构建“氧 化铝-液碱-聚氯乙烯-石灰、电石-赤泥、粉煤灰、脱硫石膏、电 石渣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依托信发集团成为国家资源综合利 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的契机,建设国家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 利用示范基地。 三是强化环境保护。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严格实 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 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积极整治区域水环境,加快建设环城水系, 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体系,加快制定湿地保护与修复规 划,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推进水生态文明发展。加强城镇和工业 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 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点源。加强农村环境综 合整治,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 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省级生 态县。 (八)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幸福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指出一 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着力保障和改 善民生,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落实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多谋民生之力, 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 力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人 民满意的教育。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全 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增加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及生活设施建设,到 2020 年, 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校舍和设施设备基本达到省定标准。积极 发展学前教育,因地制宜办好农村完小和必要的教学点,推进农 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 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善 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扶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 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是做强文化事业。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高标 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同时大力加强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 建设。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 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进一步推进全县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县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中心要统 一制式,合理分工,完善设施设备,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的各级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加强资源配送和资源管理, 将免费文化信息资源及时传送到因特网等媒体和基层服务点,农 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 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建立县非物质文化 遗产资源数据库,有效保护民间剪纸、董庄中堂画、荡子秧歌、 伞棒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形成一批具 有一定表演或创作能力的团队和骨干,促进县乡文化繁荣。 三是促进社会充分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 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 就业质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突出产业 发展在扩大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企业吸纳就业的潜力, 鼓励发展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引 导劳动者转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大政策 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平台, 推进全民创业,努力放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强职业技 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增 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 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 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 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全覆盖、保基本、 多层次、可持续方针,逐步增加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城乡社会保 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 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 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 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 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 本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对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 进社区居家养老照顾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社会力量为主、政府 投入为辅”的发展机制。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 保障残疾人权益。 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疾 病预防、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大城 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 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 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 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 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 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 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 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 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健全社区服务管理网络,推进社会管理重心 向基层组织转移,努力把基层社区建成经济发展、管理有序、服 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推进社会调解,加 快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矛盾处理和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 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 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 设,着力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基层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和 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信访工作,不 断提高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