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诗歌教研的活动总结范文【精品】
一、多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古人对“读” ,有经典概括和诠释——“兵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 旋律 ; 读一首好诗, 相当于欣赏一幅悦耳的图画 ; 读一首好诗, 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谈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此,处理好一个“读”字,可以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达到审美愉悦的良好境界。 梁实秋先生也说过: “诗不仅供阅读, 还要发出声音来吟, 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 这样才能陶冶性情。 ”吟咏诗歌, 不仅可以使人博闻强记, 积累文学素养, 更重要的是在反复吟咏中 能受到诗歌的熏陶和感染,与诗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 情,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每一个客观事物都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在诵读时,应抓住情境的特点,声音要富于变化,如壮阔的景物要显得慷慨激昂,清新的景物要读得流畅安宁,明媚的景物要表现得平缓自如。总之,诵读要充满感染力,使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独特魅力。 二、以读帯写 我认为,“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不将 读懂、读透,贸然动笔,势必写不出,写 不好 ; 对于阅读目标,不分解、不分层,势必增加写作活动的困难 ; 课堂活动不遵循由浅入深的阅读规律,势必造成“写”的无序和无效。 “写”是“读”的促进与提升。 “写”的内容要从“读”中来,但“写”的过程,又是一个对“读”到的信息不断进行加工重组的过程。从 这个意义上说,“写” 能够反作用于 “读”。这种反作用, 体现在对原文进行回读与深入思考, 从而使阅读体验有新的发现与收获。 三、欣赏音乐美 , 注重学生文化积累 古诗词讲究韵律 , 乐感极强 , 平声仄声交错组合 , 跌宕起伏 , 节奏鲜明 , 具有悦耳的音乐美 , 因而 , 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 , 学生是有个性的 ., 每名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因此 , 要解放思想 , 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 , 只要学生真正进 入角色 , 身临其境 , 与诗中情、 诗中景、 诗中人沟通 ; 只要积极性高涨 , 可以读得慷慨激昂 , 可以读得委婉含蓄 , 与诗意、 诗情、诗境合拍, 只要发挥主动性 , 读出语言的味道 , 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在古诗词教学中只要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 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 , 让他们学得愉快 , 学得欢乐 , 让他们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 , 就能扎扎实实积累语言、积累文化,促使他们在思想情操上受熏陶 , 形象思维、创造意识等方面得到锻炼。 第九周我们教研组承接了学校的教研活动 , 按进度,我们应该上到第五单元的 19 课或第六单元的 20 课,由于 19 课是略读课文,所以我们选择了 20 课《古诗两首》 。 首先,我们认真分析了教材,确定了教学重难点。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 送别诗, 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 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 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 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两首诗在以前的古诗文背诵 中,学生都背过,因此我们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其次,结合语文大阅读的要求,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有效整和,充实文本,情景交融,体会情感”上课前,用《赠汪沦》导入新课,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加 入《赠孟浩然》帮助学生理解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 ; 学完《送元二使安西》后,再学一首《别董大》,体会送别的诗的不同风格。学完后再让学生补充几首关于送别的诗,达到有效整和, 充实文本的作用。 在第一次试讲时,学生对诗人离别的情感体会的不深,不能达到情景交融,体会情感, 我们组又对教案进行了修改。让学生查阅资料,看地图,了解从渭城去安西的路途有多远, 安西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这样为进一步理解王维送元二时“劝君更尽一杯酒”酒中所蕴含的惜别、祝福、不舍、友谊⋯⋯做好了铺垫。 为创设情境,我们准备了《送别》 《阳关三叠》《渭城曲》,在试讲中,我们确定了《阳关三叠》《渭城曲》两首乐曲,在实际教学中,起到可很好的渲染作用。 集体的智慧是伟大的,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 我们集思广益, 李金峰老师还上 搜集了关于古诗诵读的方法,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教研任务,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组的每位老师在古 诗阅读教学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诗歌教研的活动总结 】相关 : 1. 有关诗歌教研活动总结 2. 教研活动总结 3. 校际教研的活动总结 4. 小学教研的活动总结 5. 识字教学教研活动总结 6. 化学教研活动总结 7. 大学教研活动总结 8. 英语教研活动总结 9. 络教研的活动总结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