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使用新教材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数学论文之使用新教材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已经使用几年了,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可是,有些教师面对新教材,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恪守教材而教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地照本宣科;有的脱离教材而随意另选材料。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再生教材,把教材当做活的资源来使用。面对种种现象,笔者认为只有认真研读新教材,感悟新教材,领会新教材,才能把握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教师使用新教材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1、教学中要把握新与旧的关系 在使用新教材时,应对旧教材作一翻比较,保留了哪些内容?删减了哪些内容?对新旧教材相同的内容,要注意新教材体例结构、教材体例和能力要求的变化,弄清新教材新在哪里?对于新增的内容,教师必须尽快适应,采用新教材的内容不要顾虑重重,面对旧教材已删减的内容不要舍不得丢掉。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转变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中教师研究教材中新与旧关系,翻一翻人教社新教材就会发现,调整了“准备课”,充实了“认识图形”,增加了“比一比”、“分类”和“认识钟表”;把“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中体现“ 算法多样化”;设立“生活中的数”小栏目,扩大数的应用范围,等等。这些变化充分反映了编者在新教材建设上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再仔细研究一下“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20以内进位加法”在编排上的变化,会感到比原来更加科学地加强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教材把“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两段后,用1—5的内容先从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掌握认数的方法和加减计算的道理,然后在后段分成“6和7”、“8和9”、“10”三个部分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独立地运用已学的思考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这样让学生在不断运用知识和体验变化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自然更牢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由原来的五段变化为“9和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三段,改变繁琐重复的教学。在教学“9加几”时,通过算法多样化和引导学生交流、反思,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然后,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采取迁移与拓展的方式学习“8、7、6加几”;最后采用对照自悟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体验中学会“5、4、3、2加几”的方法。这样教学,学生是在构建知识与运用知识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收益更大。 2、教学要把握增与减的关系 新教材体现了“内容现代化,结构层次化,表述过程化” 的三大特点,增加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增加了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要求学生了解和探究的内容多了,掌握的方法多了,联系实际的应用和动手操作的多了;控制了习题总量,降低了难度,知识点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少了,机械的演练少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灵活性、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多项交流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中要把握增与减的关系,实验教材特别注意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人教社第一册教材,从“新的目录”到每一部分内容的设计,都努力贴近刚入学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儿童的天真世界,并增加大量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比一比”的情景图。以肥头大耳的小猪搬木料和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搬砖块,共同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比较物体多少。让人一看画面,便情不自禁融入故事的情景 中,主动去找物、去比较。再如,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情景图是许多小动物挤着排成弯曲的一长队,让学生从中数出小狗的只数和小兔的只数,并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又要看模样,又要辨颜色,既有趣,也很有挑战性。学生完成这样的题目肯定有积极性。新教材删去大量的重复性的机械训练,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教材呈现给学生的信息资源大都是静态的画面,学生需被动地去理解画面的意思,如果照本宣科,就会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活用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画面,使之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引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例如,一年级上册第58页“用数学”,教材把例题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灵活地贯通在一幅画面中,画面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生动逼真,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很喜欢。但教材上的画面是静态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本课时,要灵活地运用了这幅插图,把它做成课件,变静态为动态,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的整体情境,以旅游团到大森林中游玩的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再根据教学内容依次拉近小鹿和蘑菇图、小鸭图、小猴图,让学生逐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形式深深吸引了低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帮助小动物逐一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3、教学中要把握深与浅的关系 新教材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适当降低了理论要求,知识编排由浅入深,并注重新知识的铺垫和引入,突出科学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深”与“浅” 的关系。“深”不加大难度,对新增知识内容,不随意在拔高要求;“浅”也不把问题简单化,不降低“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的知识,在学生可接受的情况下,增强弹性内容的教学。教材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进行一些大胆的改进和删补,使教材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例如,“9加几”一节,教材中的运动会场景图虽然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并提供了丰富的开放式的教学资源,但整幅图所显示的内容较多,而且思维过程也在图上显示出来了,这可能不利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利用课件先出示饮料图,并把9+4改为9+5,这样不仅利于学生观察,更利于学生对多种信息资源提出不同的问题,列出9加几的算式并体现多种算法,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新教材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了,能给教师以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因此,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应以新课标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针对新教材有的教学情境图信息资源比较单一,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空间有限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6、7的认识”一课时,没有用教材上的主题图,而是创生了新的教学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制作了7个小动物,创设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做客”的情境。上课时,先让学生从信封中“请出” 小动物,并和它们玩一会儿,这样一上课就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教师的提问“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学生很快地通过数数得出答案。最后由学生说名字,依次“请出”这7个小动物。创设的这个环节,不仅灵活地引出了6和7,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5添上1是6,6添上1是7,为后面学习数序奠定了基础。这样创生学生喜爱的信息资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等形式,掌握了新知,获得了成功体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