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 学生的基本知识、 技能方面基 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 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 乐于参加各 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 要有层次、 有耐心的进行辅导, 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 任务, 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 在快乐学习中进 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 与整理、 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0 以内的 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 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 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 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 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 刻几时几分的读、 写方法。 " 找规律 "和 " 统计 " 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 找规律 " 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 初步培养学 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 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 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 认识 最简单的统计图表, 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 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 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 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 认识计数单位 " 一" 和 "十" ,初步理解个位、 十位上的数表示的 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 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 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整数,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会用加、 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边的特征, 初步感知所学 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10 分; 知 道爱护人民币。 6. 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7.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 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 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 100 以内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 =10 角,1 角=10 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 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 放手多给学生 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养成 " 敢想、敢说、敢做 " 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 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 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 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 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 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 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 觉性及上进心 ;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 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