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经开区“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经开区“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稿

2020 年经开区“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稿 今年以来,XX 高新区始终坚持以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 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 保”任务,确保年度目标保速保量、经济发展保质保效。现将具体工 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1-10 月份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 X 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 X%,其中 10 月份完成 X 亿元,同比增长 X%; 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 X 亿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工业税 收 X 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X%;“两新”产业完成产值 X 亿元, 占全市工业产值总量的 84.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 X 亿 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 X%;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 X 亿元,占全市 工业产值的 X%。预计全年可完成规上工业产值 X 亿元、工业税收 X 亿元。 (一)以创建为抓手,推动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推进高新区法 定机构试点,打破传统治理结构,促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 优化、权责更加协调,营造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增强高 新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目前,申报材料已上报省政府,正在与省直 有关部门对接运转之中,有望在近期获批 XX 市第一家全省法定机构 改革试点单位。积极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发 展基地,进一步壮大产业综合实力,努力打造“千亿园区”,打响 XX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全国品牌。目前申请报告已上报省政府。 (二)加大政策落实,抢抓机遇促发展。落实《关于应对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工业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政策》22 条措 施。落实《关于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五大项 18 条 奖补内容。在市每年安排 X 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2020 年追加 X 亿元抗击疫情、支持工业发展的专用资金,引导带动企业投 入 X 亿元,重点支持大企业+孵化双创平台、综合型双创平台和行业 双创平台等三个平台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今年 7 月,财政部 XX 监管局完成对 XX 高新区双创升级项目资金 X 万元的 使用验收评审工作,在四个开发区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立足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坚持树牢“招商第一、项 目为王”的理念,实践“问、磨、盯、钻”招商四字工作法,立足“一 主双优”产业格局,针对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需求,面向重点区域 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截至 10 月份,高新区共赴 XX 等经济发达地区招 商 X 余次。在谈项目 X 个,意向总投资 X 亿元;签约项目 X 个,总投 资 X 亿元。 (四)突出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以“产业项目建设年” 为契机,紧抓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 ppp 项目、智慧园区和产业转 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 X 亿元的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 PPP 项目已经启动,稳步推进。新开工项目 X 个,总投资 X 亿元等。 重点在建项目 X 个,总投资 X 亿元。X 月 X 日,加快 XX 承接产业转 移集聚区建设暨全省第六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 会在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举行。其中 XX 高新区有 X 个工业项目参与本 次集中开工,共计投资额 X 亿元。 (五)开展“四送一服”,助力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四送一服” 活动,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政策服务为重点,落实“三个在企”, 深化创新“四问”工作法、“五个遍访”“两个问计”等工作方法, 助力企业发展。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建立“四送一服”专班服务 机制,抽调精兵强将 X 人,组成 X 个专班,走访 X 多家市场主体,其 中工业企业 X 多家,为企业提供用工、金融、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政 策宣讲等服务,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对接优质资源、理清发 展思路,激发企业发展潜能。共计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实际问题 X 个, 实际发放贷款 X 亿元,落实无还本续贷 X 亿元,办理展期贷款 X 亿元。 截止到 10 月底,共减免 X 家企业房租租金 X 元。及时足额拨付企业 奖励资金 X 万元,支持约 X 家重点企业升级改造发展,其中兑现企业 固定资产奖补资金 X 万元,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奖扶资金 X 万元。今年 以来,共计谋划融资项目 X 个 X 亿元,目前已完成 X 个项目 X 亿元。 积极谋划开展“余值抵押担保”“企业联保”等多种业务,丰富企业 融资模式。累计受理全市各类实体经济融资担保申请 X 笔,申请担保 贷款金额 X 亿元,共办理融资担保业务 X 笔,担保贷款超 X 亿元。目 前,全市规上企业 X 家,应复尽复率达 X%,整体工业经济得到快速 复苏。 (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双创载体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推进双创载体升级,双创平台绩效评价获得 优秀成绩,有望获奖金 X 万元。XX 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 XX 省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 级基地。XX 市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 2019 年度全省 X 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获全省第一位次。 现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X 个,省级众创空间 X 个,孵化面积约 X 万平方米。现有院士工作站 X 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X 个、省级 博士后工作站 X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X 个、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X 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X 家。加速科技型企业发展,截止 10 月底,已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X 家。 (七)积极协调对接,推动园区合作建设。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 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实地考察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对接高校创新资源 和技术。积极推进招商项目合作,与普洛斯集团就 XX 现代物流园项 目达成共识,正开展项目前期合作;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在界设立有 色金属期货交割仓项目达成合作共识。与 XX 等多家机构、平台及科 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承接长三角优势科技资源,推动企 业转型升级。 二、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高新区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 项目不能及时洽谈对接,科研和人才项目落地延缓。虽然相比较一季 度,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比如:1-10 月份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 X 亿元,但同比下滑 X%;完成工业税 收 X 亿元,但同比减收 X 亿元,同比下滑 X。此外,当前工作推进过 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土地、人力、环境容量等硬性指标还不足。循环经济产业对 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的需求相对其他产业要大,部分待建项目需更多 指标。部分项目建设用地所需土地属于公益性林地、经济林地、基本 农田等原因,造成不能尽快开工,全市每年的工业用地缺口 2000 亩 以上,项目排队等土地的问题日益严重,需要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增 加建设用地指标。专业技术工人、综合管理型、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均 存在不同程度欠缺。二是发展平台质量还不够高。缺乏国家创新平台 和省综合平台支撑,在争取更大支持、建优平台方面还需要努力。三 是产业集聚性还不够好。缺乏很多配套项目,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还 需要努力。四是本土龙头企业培育还不够强。缺乏本土上市企业,在 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培育方面还需要努力。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 不优。新材料、大健康、智能机械等战略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做 强、做优、做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科技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六 是融资渠道和路径还不够广。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普遍存 在,一批好的项目因资金不足而不能快速形成产能。 下一步,XX 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 一体化、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机遇,按照国家高新区“科 技、绿色、新城”发展理念,以“双创高地、产业新城”为目标,凝 聚高质量发展要素,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创 新型县(市)创建,构筑开放共享新高地。具体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 (一)坚持精准对接,加强政策供给。深入开展“四送一服”“进 访惠聚”“三个在企”“两个问计”“高新夜话”等调研服务活动, 积极研究国家宏观产业经济政策,超前精准对接上级政策,持续深化 企业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育,对科技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 支持等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优化载体平台建设、风险投 资、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创业环境。 (二)坚持一线工作法,加快项目建设。以“产业项目建设年” 为契机,紧抓重点项目建设,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面上统筹、 线上指导、片上推进、点上攻坚的总体机制,发挥好指挥部、督导组、 尖刀班作用,下沉现场调度项目,压实重点项目包联人员责任,严把 任务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化及时兑现企业 奖励资金;推动产业基金、高科基金落地、实质运作;用好退税贷、 过桥贷等措施,发挥好担保公司作用。推动落实既定融资目标任务, 拓宽融资渠道。按照国家政策变化及时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最大限度 科学谋划融资项目,继续推动落实融资计划任务,预计下半年完成融 资项目 X 个,计划融资总额 X 亿元。 (四)坚持创新驱动,挖掘存量潜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 建设,继续推进产业高端化与特色化,瞄准高端市场,加强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注重发 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加快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铝基新材料、 高性能塑胶市政管道等百亿产业园建设。围绕高分子新材料、动力电 池、铝基新材料、营养健康等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对接一批专家、人 才,对接一批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项目,为园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 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