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期末目标检测质量分析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期末目标检测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析 1、试卷的命题依据 试卷以《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为依据,试题覆盖了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知识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全面考查学生对本学期基础知识与技能、基本数学思考方法掌握情况以及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卷的特点 本次命题重点突出,难度适宜,从卷面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本知识技能,第二类是综合运用。既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又能将知识应用到实际,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设计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和探索性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综合素质。主要有如下特点: (1)全面性。 试卷内容,紧扣四部分知识与技能(即数与代数84分、空间与图形8分、统计与概率8分、实践运用分散在数与代数中)进行命题,从知识点上看,涵盖面广,对整学期所学过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 “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观察物体 ”、“统计”、“解决实际问题”。命题对这些方面的涉及都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生活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注意结合具体问题情景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填空题第7题、第三、四、六大题这些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层次性。 本次命题难易适中,既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又能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通过设计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和探索性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综合素质,从而如实反映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情况。 3、各题考查内容简介 本次检测共有六大题。 第一大题“看一看,算一算” 。包含口算和竖式计算两小题。其中口算题共12题,其中有两小题是人民币币值的简单计算。竖式计算共6小题,两道一步计算题,四道两步计算题。计算题的设计较全方位地考察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的掌握情况。 第二大题“想一想,填一填”。考察的内容较为全面,主要有数位顺序表及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长度单位米、厘米及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与辨用;找出数列或图形中的规律;估测“大得多”的数值,考察学生的数感。 第三大题“量一量,填一填”。主要考查用厘米测量的能力。 第四大题“认一认,连一连”。考查学生的从正、侧两个方位观察物体的能力。 第五大题“涂一涂,填一填”,主要考察学生的统计能力及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第六大题是喜闻乐见的玩具图和购物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购物策略和能力,及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的第3、4个问题开放性较大,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又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喜好和不同经验学生的需求,还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和创新的苗头。主要考察学生和购物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学生应用混合运算数量关系来解决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问题,提高学生解题策略。 二、答卷分析 1、随机统计分数情况(19个单位) 从以上数据看到,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基本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任务。整体上看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之间发展不平衡,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出现这样的差距,有教材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业务素质、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原因。 3、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大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强,计算方法熟练。这些计算题的数字简单,学生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准确率较高,得分率高达96.3%。 第1题 直接写出得数 从答题情况反应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强,正确率达98%。说明教师对口算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学生口算技能较扎实。出现错误较多的是后两题人民币币值的计算,说明部分学生对元和角的币值关系还不大理解。更有个别学生因粗心大意,在结果中漏掉了单位,导致了这两道口算题的失分较多。 第2题 用竖式计算。 学生都能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并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正确率较高。但部分学生进、退位加减法中忘记进1、退1,特别是两步计算时错误率较高,说明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熟练,还应在今后加强练习。部分班级学生竖式计算时没有用直尺画横线,书写不工整,出现看错、抄错数字、没有在横式上写上得数的现象,导致了不应该的失分。这说明教师平常应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第二大题是填空题共31分,有7小题,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意义、读写,数的大小比较,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换算、应用,人民币元角分的币值比较,按规律填数或图形等基础知识。本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难易适中,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从答卷上看学生在数的意义、读写、数的大小及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掌握较扎实,已初步形成一定的数感,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初步形成,对米、厘米的使用,正确率达98%。但在加减的关系运用如27+□=34、□-52=30,图形找规律,从小到大排列,学生出错比较多。 第三大题是量一量,填一填。通过本题测试,看出学生能熟练用尺子量出线段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说明学生对长度的认识以及测量方法的掌握都比较好,因此得分率才能达到95%以上。但出现个别同学没有看清起点和终点,在填空时将答案填反了。 第四大题是认一认,连一连。主要考查学生对方向及相对位置的理解。 一年级学生空间观念不强,从不同方向观察相对位置的图形不理解,尤其是侧面如 “小芳看到的图形”不理解。再加试卷的情景图不够清晰,而使学生产生困惑,造成答题情况不够理想。今后应加强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大五题是涂一涂,填一填。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地统计“△、○、长方形”的个数,正确地找出最多个和最少个的,比较两种图形差几个以及算出四种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别学生数错了图形个数,导致整道题失分较多,且在计算四种图形的总数也有同学计算错误。 第六大题是想一想,算一算。本题的综合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捕捉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地解决第一题中的1、2小题,正确率较高。但在第3、4小题及第2题时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导致失分较多。如:“60元最多能买几样东西,并求还剩多少钱?”很多学生所买的东西总价钱已超过60元,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求花去多少钱,而不是求还剩多少钱。再如第2小题,问题求的是“水里有多少只鸭子?”因此上岸的鸭子数应“减去”,下水的鸭子数应“加上”。相当一部分同学先“加上”上岸的鸭子数,再“减去”下水的鸭子数。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认真审题而理解错误,或因思维定势,学生在平常练习时经常出现问题“岸上原有几只鸭子,下水几只,岸上还有几只鸭子?”而使部分学生误认为是同类问题。今后还应加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鼓励学生独立解释有关的问题情境,独立列出算式,探究算法,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措施: 1、加强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教材。 在常规教学中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的作用,加强研读“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教学内容和知识的难度要求。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弄清新旧教材的异同点,弄清前后教材的联系,有的放矢,灵活使用好教材。同时利用多种方法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抓住学生的认识起点,构筑有效课堂。 2、重视习惯养成,关注答题心智。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 (1)通过本次抽查发现,审题马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部分学生解题出现错误的通病,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冷静、全面地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搜集信息并正确处理信息,这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操作大意,浮燥少慎,粗枝大叶,也是部分学生丢分的缘由,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无论在做作业或是考试时都要认真审题,及时检查,首先检查有没有做完,其次检查是不是做对,最后检查是不是写得好。 3、搭建生活桥梁,重视过程体验。 本试卷的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与生活的联系密切,灵活度大。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的点滴积累中建立起主动、正确的、灵活的思维模式,获得丰富的、内在的、自主的数学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面对新情境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水平。 4、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追求。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改革新的理念。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争取他们在基础知识上面不失分,提高学习成绩。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数学能力都得到发展。要注重开放题教学,引导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平时除了教学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和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机会,不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的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