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三篇

‎2020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三篇 ‎【篇一】‎ 近年来,**市找准人才服务脱贫攻坚的切入点,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到扶贫工作中,着力打好“科技+教育+卫生+农牧+**对口帮扶”人才精准扶贫组合拳,推动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科技人才助燃脱贫攻坚之“火”。**市紧紧围绕贫困**县扶贫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推动“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为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新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家,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三区”科技人才130名。协调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向贫困地区发放甘蓝种子3200亩,推荐申报自治区科技助力脱贫攻坚项目7项。同时,不断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方式,加大对贫困农牧民的培训指导力度,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今年以来,选聘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666名,组建农牧业领域服务团队27个、工业领域服务团队12个。‎ 教育、卫生人才灌注脱贫攻坚之“水”。开展调研摸底,全面掌握各**县市区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方面的人才需求状况,制作需求计划表。由市教育、卫健部门统筹选派,按照每个贫困**县至少选派2名、其他**县至少1名的标准,把业务能力强、志愿服务基层的中青年骨干专家选派下去,重点开展宣传讲学、专题授课、技术培训、对口指导,以传帮带方式解决基层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难题,为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强化人才保障。‎ 农村实用人才夯实脱贫攻坚之“土”。围绕马铃薯、燕麦、肉牛、肉羊等当地农牧业主导产业,按照“结构稳定、适当调整”动态管理原则,积极吸纳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充实产业指导员队伍,调整成立了1967人组成的产业指导员队伍。同时,选聘218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牧业技术专家,组建成市县两级专家指导组,对全市产业发展指导员进行全面培训,协助产业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圈舍开展技术指导,使他们成为基层农牧业技术指导服务的行家里手。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产业指导员培训班11期,培训产业指导员1981人次,产业指导员入户宣讲和现场指导贫困农牧民4.41万人次。创建“**市产业扶贫指导通”微信公众号,开通专家答疑、政策法规、农牧讲堂和供求信息等10个模块,为贫困户提供线上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市产业扶贫指导通”为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问题110多个。‎ ‎**人才搭起脱贫攻坚之“桥”。以**对口帮扶为契机,搭建起**扶贫扶智协作平台,以双向挂职、观摩培训等方式,广泛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今年,北京市选派25名干部挂职**分管或协管扶贫工作,为推动对口帮扶、扶贫扶困搭建桥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市向北京市选派26名挂职干部学习锻炼,选派专业技术人员323人跟岗学习先进技术。此外,北京市不断加大教育、医疗等方面技术人才援派力度,向**市8个国贫**县选派98名专业技术人才。得益于人才的双向交流,**两地人才在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建设、农技人员培养、重点旅游推介以及教育医疗领域帮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拓宽了脱贫攻坚之路。‎ ‎【篇二】‎ ‎**市**区在加强本土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坚持“引-育-聚-用”四个环节融合贯通,让农牧实用人才有为有位,充分激发农牧实用人才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生产发展的内生动力。‎ 靶向“引才”,促进人才资源向一线流动。紧紧围绕新时期新形势农牧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坚持“刚柔并济”引才,努力做到既用好柔性引进人才智力,更注重刚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农牧实用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引进专业人才实施方案,着力引进一批专业素质高、个人能力强的农牧方面急需紧缺型实用人才,确保现有人才用的好、急需人才引的进、后备人才储备足。积极拓宽引才渠道,通过“绿色通道”方式引进农牧实用专业人才5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4人,进一步优化了农牧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了农牧实用人才队伍质量,有效储备了一批农牧实用后备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通过“柔性”方式,积极引进**农业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展种植业技术培训指导,帮助和引导种植户解决困难、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精准“育才”,促进科技成果在一线转化。致力于提高种养殖技术水平,精准抓好农牧实用人才培育工作。坚持一手抓人才培育,一手抓带培基层种养殖户工作思路,根据种养殖规模和人才技术需求等情况,通过采取“一帮一”指导、“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着力促进理论、技术、服务和经验等成果转化为种养殖户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农牧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新模式效能,不定期地加强与科技示范户、种养殖户交流,了解种养殖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讲解种养殖技术,有力地帮助种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召开农业科技示范户设施果蔬新品种新技术现场交流观摩会,农业技术人员、专家组现场介绍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新定植番茄新品种以及新引进水肥一体化设备情况。截至目前,已累计示范引进番茄、辣椒等蔬菜新品种和桑葚、葡萄、桃等水果新品种10余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治防控技术,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预防防治技术等主推技术得以示范推广。‎ 项目“聚才”,促进技术服务往一线汇聚。坚持“项目+人才”模式,重点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新任务,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着力打造符合**区实际的科技示范服务平台,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组建专家指导组,共选派11名农牧业技术指导员,遴选9户科技示范户,涵盖番茄、辣椒、葡萄、油桃4个农业主导产业和生猪、鸡禽2个养殖主导产业。通过建立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一对一”长期固定指导工作机制,组织农牧业专家深入农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促进种养殖户与专家建立经常性联系。落实各项关键技术,做到技术培训到户、技术指导到户、信息服务到户,确保种养殖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看得见、学得会、用得好,已辐射带动种养殖小户及家庭贫困种养殖户30户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为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合理“用才”,促进人才作用在一线发挥。把用好用活农牧实用人才作为发挥人才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积极落实人才激励保障制度,通过开展“**英才”评选工作,评选为农牧建设工作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牧实用优秀人才,强化典型引路和舆论引导。积极发挥“土专家”、“田秀才”‎ 等本土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经常性地深入农业园区、走进田间地头,掌握种养殖户生产生活困难,采取送技术、送政策、送经验等形式,将新品种送到田间地头、圈舍棚边,帮助种养殖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同时,围绕服务生产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带培基层人才等目标,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积极组织农牧专家深入一线,通过有针对性地政策宣讲、对口支援等方式,切实让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一线。截至目前,已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55批次,140余人次,受益人数累计达300余人。‎ ‎【篇三】‎ ‎**市**深入学习贯彻全区、全市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的“在打造‘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上聚力用劲”要求,实施基层留才、本土育才、刚性引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加磅礴的人才力量。‎ ‎“基层留才”强党建。为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注重完善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体制机制,以**镇、**为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了解、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掌握本地未就业大学生基本情况,对符合相应条件的人员进行摸底调研,因地制宜的组织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引进人才工作,以“**服务2年+考核合格后落实**镇事业编制+****服务3年”模式,招录培养**兼通全日制本科毕业本土大学生担任**书记(**达)助理,全面畅通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渠道,切实解决基层人才短缺困难。**年引进20名大学生到党组织软弱涣散、脱贫攻坚任务重及牧区现代化试点**任职;2020年计划招录36名大学生引进人才,已有314人成功报名,正在组织开展笔试工作。‎ ‎“本土育才”增活力。全力打造本土人才品牌,每两年开展一次“克鲁伦英才”、“优秀乡土人才”评选工作,重点挖掘选拔在农牧林水、医疗卫生、教学教研、技术创新等10个领域做出显著成绩,起到学术技术带头人作用的优秀人才及活跃在牧区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或一技之长,对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能人,着力打造一支本土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共评选表彰“英才”团队1个、“英才”“人才”个人25名,通过媒体平台推送“英才故事”12期,发放风采汇编300册,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刚性引才”促发展。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出台《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工作细则(试行)》,通过设置引才条件、规范引才程序、严格纪律监督,不断改进和完善引进专业人才的制度措施,打破地域、户籍、身份等刚性制约,每年有计划地为教育、医疗卫生、畜牧、住建、市场、交通等领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不断扩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支持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引进食品加工与安全、自然环境保护、电气工程、安全工程、临床医学等24名紧缺专业人才,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学历9人,国外硕士研究生8人。‎ ‎“激励聚才”强引领。深入挖掘各领域各类别优秀人才,尤其突出民族特色,注重培育民族特色手工艺、玛瑙石工艺、民族服饰及饮食文化等方面的能工巧匠,并依托**创业园、电子商务发展中心,搭建人才集聚平台,通过房屋免租、免费培训、提供创业贷款等方式为18名基层实用人才提供创业就业平台,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召开人才交流座谈会,就打造**羊肉品牌、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制作、民族文化传播等方面征集意见建议,并引导各类人才为全**人才引进、培育、发展等工作建言献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