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有效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有效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有效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中的强音。在现今提倡多元化学习的教育环境中,合作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在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做好分层学习设计,落实分工与合作,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合作氛围中,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在合作学习进程中,严格训练学生的合作素养,实行有效管理,并采用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开展互动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的益处,共享合作的乐趣。此外,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及时总结评价,促使学生和谐、高效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让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有效合作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新课程   音乐学习   有效合作   实践探索 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本身的多样性、共同性及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出合作学习的观点,如孔子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等理论都表明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力量与智慧。21世纪科学技术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万人磨一剑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也给了我们这一深刻的启示。一、素质教育呼唤有效合作学习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合作”不仅仅是音乐课程价值之一,更是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作为目标,它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中,即“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从素质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学生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那么,何谓“有效合作学习”呢?所谓“有效”,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内在的、全面的发展。“有效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并不预先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当我们在欣赏到精彩的合作学习的同时,却也发现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如:教师只片面追求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平等的沟通与深层的交流,合作缺少方法等等。那么,如何使音乐新课程中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些体会与做法。二、音乐新课程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前期组织工作1.合理划分小组 ‎ ‎ 问题分层设计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他们在兴趣指向、性格特点、交往意愿、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言语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守纪状况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前应综合考虑到以上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化分组。一个结构合理化的合作学习小组所具备的特征有:(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至6人为宜。(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使每个小组中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或者到一定的时间根据实施情况改变一次编组。    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好分层学习设计,要兼顾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布置的作业(问题)分为层次不等的几题(几类),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选择完成题目。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得到满足。 2.优化学习内容  精选合作时机在实施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首先,合作学习的 ‎“问题”可以是学生个体在思维出现障碍时提出。如笔者在《军歌嘹亮》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先设疑,要求学生欣赏同一主题不同风格的四首军旅歌曲,并分析各首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最后归纳出“军旅歌曲”的含义、风格特征和音乐特点。在欣赏过程中经独立思考后,有的学生面露难色,有的学生则开始小声地讨论。于是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相互交流,由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学生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彼此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合作交流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讨论交流非常活跃。此案例表明,通过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使学生恰到好处地投入到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并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其次,合作学习的“问题”也可以是在实践过程中提出。如在由学生自身演唱来体验音程、三和弦的音响效果的实践活动中,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时,易引发学生合作的欲望。此时,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要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是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再次,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   3.明确任务职责 ‎ ‎ 落实分工合作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并且要让学生先认真听清要求,使任务明确化,再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4.传授合作技能  提高合作能力   “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合作学习能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要培养学生学会:(1)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能抓住他人的发言要点,对他人的发言作补充或评议。(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能力。(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博采众长,取长补短。(4)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诚恳接受他人的意见。(5)让学生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合作学习,能根据他人的发言作总结性发言。(二)加强合作过程的有效管理工作1.营造宽松环境 ‎ ‎ 加强师生交流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如笔者在执教《行进中的歌》这一单元时,在欣赏完《运动员进行曲》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模拟运动会开幕式中运动员入场的情景进行表演,并且自己也加入其中的一组,听从本组组长的安排接受分工,跟学生共同参与表演。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本组学生的合作热情甚是高涨,就连平时不太乐于表现自我的几个学生也在教师的主动参与下能积极的投入到表演活动中,使本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民主、开放、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新课程理念得到正确贯彻的有力保障,也是实现音乐课有效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同教师应是一种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并非被动的受教者。教师应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只有建立起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才能相互尊重、理解与信任,才能积极合作,有效沟通,教学相长,分享成功。2.提供充裕时间  活动形式多样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此外,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有效进行。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组织合作学习时可采用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如:游戏竞赛、分析讨论、探究学习、小组调查、小组创作等形式。   (1)游戏竞赛式的合作学 习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竞争让人人“心中有小组,心中有他人”,使合作学习具有良好的“合作场”。组织一些音乐游戏,例如开展“节奏接龙”游戏,并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也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这种形式既突破了机械练习的枯燥乏味,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的养成,同时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2)分析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比较实用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之间的隔阂,给予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为避免单一的讨论形式,教师可采用多种讨论方式。具体的方法有:一是讨论前,先让小组的成员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讨论时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以形成集体的意见。二是在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后,由一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对其意见发表见解。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提出不同的意见,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把问题思辩清楚。三是提倡组内、组间的互相提问。这种方法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四是经常流动变换小组,不仅让学生有种新鲜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不断有机会了解更多学生的观念,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 ‎ (3)小组共同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有赖于合作形式;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够并且应该整合起来。小组共同探究式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好学”、“乐学”,激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4)操作体验式的合作学习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学习知识、追索知识的本意。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如:小组创作歌词、旋律;小组调查等方式,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有效的合作学习。3.严训合作素养  实行有效管理(1)严格训练学生的合作素养良好的社交技能与合作习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作学习活动,严格训练学生的合作素养。    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学生在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 ‎,盲目从众;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与争吵,确保合作学习有序、有效进行。(2)及时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合作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循循善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活动,当然应井然有序,有周密的设计。但计划的设计者是教师,执行者是学生,他们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等待、观望,而要深入到小组当中去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以及认知的进程。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合理的指导,从而灵活调整某一教学环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三)落实合作学习的后期“催化”工作1.及时总结  客观评价 如果说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评价活动就可以称得上是合作学习小组成功发展的关键。教师要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因此,每次小组活动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主动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任务是否完成等方面进行。       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情况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 价 标 准 评 价 记 录 能 基本能 不能 参与情况 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乐于尝试。       合作交流能力 1.能认真听取小组成员意见,乐于合作。    ‎ ‎   2.能以友好态度与他人交流,善于沟通。       主动学习能力 1.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提供信息。       2.善于思考,能主动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完成,效果良好。                                                                                  注:达到5项“能”以上者,评价等级为优秀;达到3项“能”,2项“基本能”以上者,评价等级为良好;达到4项“基本能”者,评价等级为合格;而“不能”‎ 超过4项以上者,评价等级为待合格,需继续努力。 2.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具体的操作中,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参评相结合的方法,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同时,在组与组之间的评价,可根据小组活动开展的情况和小组成员参与的态度,评出“优秀合作小组”、“最佳合作小组”,并予以一定的奖励。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可以使学生深信自己的力量,指引他们力争上游,去完成日益复杂的学习和认识任务。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成就感,懂得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客观、公平的评价,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发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的完善是一个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的不断总结、不断进取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和创新,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达到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进而更好地为音乐新课程改革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书目】1、裴娣娜   《发展性教学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年8月第1版2、王  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3、曾  琦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载自《学科教育》   2000年第6期4、盛群力  ‎ ‎ 《什么样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   载自《人民教育》  2004年第5期5、柳菊兴   《音乐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第1版6、金亚文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