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2021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学校心理健康方案 1 一、领导机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 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 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 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 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 律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面素质临的任务,素质和个别差异,施加一 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贩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 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 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 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 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 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一些 特殊的生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性成熟问题,经常困挠着他们,因此,加强青春 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 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 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 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 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 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2、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主要是对中学生中常见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从而让学生消除某些心理疾 病,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 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 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心。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 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 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 动中健康成长。 5、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 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要注重并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隐 患,为学生正常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心理健康方案 2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 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 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心 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是故,必须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 实践。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适应时代挑战的有力应答。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 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年轻人 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 21 世纪的激烈竞争。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 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人才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的发展。惟有学生具有健康的体 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本课题 的研究是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 要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 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因此,大力加强心理 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 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中小学生经常出现以下这样一些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 等行为时,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 发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 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中国科学院心理 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 32%的中学生有心理 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 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 的健康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地成长。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改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需要。目前上海市各类中小 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前列,很多学校开设了心育课,配备了专职心育教师,建立起心育 及心理咨询网络,以上心育课、团体咨询、个体咨询等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 咨询,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我省近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关部门的大 力促动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以小学、初中为主,在高中学校发展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2010 年秋,我省中小学将全面进入新课改。 这次新课改将实施新的中小学课程方案,而新方案是根据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且在培 养目标上作了重要调整。它既改变了过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强调服务于政治需要的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缺陷,也避免了“学生本位”以及“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局限 性。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在这些目标中,既有对学生社 会性发展的要求(如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具有社会责任感等);也有关 于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要求(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顽强 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 等)。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和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针对人格和生活心理问题展开的,相对忽视学习和生涯健康 心理的培养。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目的包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习潜能,培养学 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所以,忽视学习和生活发展的健康心理的培养教育是片面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虽然许多学校已采取了诸如上课、 讲座、学科渗透、热线电话、咨询信箱、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等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 而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不少地方游离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之外,表现为心理辅导教师 “孤军奋战”,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活动被其他教育活动随意取代,“心理辅导室”有牌无人 等现象。有的活动过于形式化,如大面积建心理档案、搞心理测量;有的活动过于成人化、 课程化、知识化,把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变成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此外,市场上各种教材 和读物良莠不齐,有些是匆匆组织“枪手”编写而成的。这些都不利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 学校心理健康方案 3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 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 教育。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 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1、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爱里克森(E.H.Erikson)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特 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每个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 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 我概念及社会观有着深运的影响。他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小学生处于第四阶段, “勤奋对自卑感”。如果小学生这一阶段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那么,这种在不同社 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就会助长其胜任感,而困难 和挫折则容易导致自卑感;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在以后的社会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 工作和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经验,对建立 良好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的现实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 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科学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屡有 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 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以缓解 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 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 我,接纳自我,对自我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 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 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就显得日趋重要。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 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 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 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 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 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 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 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1、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 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全校协同形式。这项教育工作是在学校各部门的能力合作下进行的。是一个长期的持续 的教育工作。因这项工作在我校素质教育是处于起始阶段,我校要利用合适的时间组织全校 教师学习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提高对这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广大教师和各职能处室通过学科渗透、德育处、班主任 等方式进行经常地教育工作,达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目的。 3、课程辅导形式。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 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 4、学科渗透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创 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 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有机渗透心理教育。例 如语文教材中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耐 挫折教育的极好材料。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情感的陶冶,美 术教学中丰富的想象力;体育教学中克服一个个困难、接受耐力,毅力考验等等,这些既有 对学生心理知识渗透,又有意志磨炼,既有方法的引导,更有榜样的示范。所以,这样的有 机渗透起到水乳交融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好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 初步设想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 长评价体系来进行。力争把心理教育工作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成为我校 教育工作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为创办市级示范学校奠定基础。 学校心理健康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 要》的有关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 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 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心理小辅导员的管理,利用“心理减压站”社团,使我校的心辅工作上一个台阶。 2、在学校网站开设版块,提供心辅的空中平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 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 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接受学生家长的咨询。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你心我知”心理广播的质量。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心辅水平。 5、继续开设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6、开设团体辅导观摩课,加强研究,提高实效。 7、撰写个案、论文,注重资料的积累。 三、具体工作: 队伍: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德育教导为分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全校的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我校已有 1 名教师通过了新区心理咨询的培训, 并获取了相关证书。本学期我校将加大教师的培训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心理辅导中心举 办的各类辅导班,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将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争取使我 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日上台阶。 团辅:在前几年我校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础上,今年的 3 年级开设此课,每周每班 开设一节,期末上交教案。组织校内的研究课,并组织参加片里的观摩课。经常吸收反馈, 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个辅:继续建立对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接待制度,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 11:50——12: 50 为个别心理辅导开放时间。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 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宣传:今年为了加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了三块宣传阵地。一块是利用每 周二的谈话课时间开设“你心我知”的专题广播,到时将播送学生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 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 第二块宣传阵地是辅导站与工会结合,利用工会的板报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利用家长会和家 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第三块是通过学校网站不定期地提供心理辅导方面的信 息,接受学生、家长等的咨询。 常规:班主任作好每学期 1 位学生的个案分析,撰写心理健康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一篇, 期末上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举办的相关论文比赛。注重资料的积累,在校学生进行心理 素质测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