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企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企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编写指南 III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3‎ 第一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3‎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和培训教育 3‎ 三.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更新 3‎ 第二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范围 3‎ 一. 需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岗位 3‎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单元和形式 4‎ 第二章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流程和总体策划 4‎ 第一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流程 4‎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基本要求 4‎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步骤 4‎ 第二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总体策划 5‎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调研 5‎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架构总体策划的要求 5‎ 三.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架构总体策划的方法和要点 6‎ 四.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计划 6‎ 第三章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 7‎ 第一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结构六要素 7‎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一:适用范围 7‎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二: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7‎ 三.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三: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7‎ 四.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四:岗位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 8‎ 五.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五:岗位作业安全要求 8‎ 六.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六:岗位应急要求 8‎ 第二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写要求和方法 9‎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版本格式 9‎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结构、内容的确定和编写 9‎ 附件: 11‎ 附件1通用车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1‎ 附件2打磨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4‎ 附件3叉车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7‎ 附件4小型企业机加工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9‎ 附件5小型宾馆客房服务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22‎ 附件6机械维修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24‎ III 附件7餐饮后厨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29‎ 附件8电焊气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33‎ 附件9空压机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38‎ 附件10变配电运行和检修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41‎ 附件11危化品库房保管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46‎ 附件12锅炉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59‎ III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指根据物料性质、工艺流程、作业活动、设备使用要求而制定的作业岗位安全生产的作业要求,是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的最主要依据。管理岗位一般不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其安全要求应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2.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岗位作业人员现场安全作业的最主要依据。因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应涵盖岗位涉及的各类设备设施的安全操作要求、各类作业活动的安全作业要求。‎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和培训教育 ‎1.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风险,作业过程需穿戴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的相关安全要求和禁止事项,作业现场的应急要求等,其中应包括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现场管理等进行岗位自我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使用对象是第一线的岗位作业人员,内容应简洁、通俗、清晰。‎ ‎2.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以纸质版发放到岗位人员,宜将规程的主要内容制成目视化看板、展板等放置在作业现场,并组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教育。新员工、转复岗人员、“四新”作业人员到岗位作业前,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教育后方可上岗,其他岗位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再教育,以确保每个岗位作业人员熟悉并执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三.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更新 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发生变化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更新修订;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更新修订后,应将原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时从相关岗位回收,重新发放新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看板、展板等进行更新,并对岗位作业人员进行重新培训教育。‎ 第二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范围 一. 需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岗位 1. 企业从事作业活动,且有相应安全风险的岗位,包括被派遣劳动者的作业岗位,应编制岗位安 全操作规程;相关方人员在企业现场工作,应要求相关方编制相应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医院、学校等单位有相应风险的作业岗位,也应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应涵盖以下类型的作业岗位:‎ ‎(1)设备作业,包括设备操作、运行值班和巡查等作业人员,如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焊接作业、电气设备操作、变配电运行值班、空压站运行巡查、装配加工作业、餐饮后厨作业、游乐设施操作等;‎ 65‎ ‎(2)手工作业,包括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的作业,如使用化学品的绿化保洁作业、使用打磨工具打磨作业、使用工具进行装订包装作业等;‎ ‎(3)维修检修岗位,如机械维修、维修电工、后勤设施维修、管道维修等;‎ ‎(4)试验检测岗位,如使用化学品的试验检测、需现场取样的试验检测、使用有相应风险的设备和工具进行试验检测、锅炉水质化验、学校实验和试验指导教师、医院放射性检测等;‎ ‎(5)仓储物流岗位,如搬运装卸、库房保管、库区巡查、输送机械作业、厂内机动车作业等;‎ ‎(6)服务岗位,如宾馆客房服务、餐饮场所服务、景区游乐设施服务、商场收发货等;‎ ‎(7)其他有相应安全风险,且在现场作业的岗位。‎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单元和形式 ‎1.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通常应按作业岗位为单元编制;根据相关岗位的实际情况,也可采取按作业流程、设备设施等为单元编制的方法。‎ 1.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可以单独编制,也可与本岗位设备操作规程、工艺作业指导书等合并编制;‎ 合并编制时,安全作业的要求应单独列出,或有清晰、明确的描述和提示。‎ 第二章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流程和总体策划 第一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流程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基本要求 ‎1.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属于企业规章制度的一个类别,编制工作应按文件编制的流程进行;对现有安全操作规程的完善流程,与编制流程基本一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 ‎2.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组织下,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协调,由相关专业和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作业岗位人员参与进行编制;必要时,可组成编写组,但编写组内应有相关的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代表参加。‎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步骤 ‎1. 对作业岗位及其安全风险、安全作业要求等进行摸底调研,收集和识别相关标准、设备工具出厂资料的安全要求,并由岗位作业人员、涉及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提出岗位安全作业的相关建议。‎ ‎2.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总体策划,确定本单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架构。‎ ‎3. 确定各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并起草形成初稿。‎ ‎4. 编写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对初稿进行初评,根据初评意见修改后形成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评审稿;宜将初稿或评审稿发到相应的作业岗位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完善修改。‎ ‎5. 组织岗位所在部门负责人、注册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会或员工代表等,对评审稿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形成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报批稿;小微企业可将初评和评审环节合并进行,直接形成报批稿。‎ 65‎ ‎6. 履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审批手续,通常应由企业安全分管领导或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审核后,报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发布,大中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可通过授权委托安全分管领导批准。‎ ‎7.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下发应保存文件发放记录。‎ 第二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总体策划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调研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涉及面广,编制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在调研基础上进行总体策划,以确保安全规程覆盖所有作业岗位,其内容规范、有效、可行;对现有安全操作规程的完善工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研和策划。调研的对象是该岗位所在部门的安全员、该岗位设备、工艺等涉及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该岗位所在的班组长、岗位作业人员,调研的内容包括:‎ ‎(1) 岗位涉及的主要作业活动;如电工岗位,在调研时应了解其是否负责车间电气线路维修、设备电气维修、车间配电室日常巡查等,工作中是否涉及登高作业,是否还负责其他工作;又如某设备操作岗位,在调研时应了解其是否负责交接班和班前检查、作业过程的设备操作和故障排除、作业过程的巡视和运行记录、作业过程的定时抽样检测和记录、作业过程的其他工作;是否负责作业完成后的设备清洁保养、日常的设备检修,是否负责作业区域的定置管理,是否还负责其他工作;‎ ‎(2) 岗位涉及的设备设施、工具;如木工打磨作业岗位,在调研时应了解其是否是否使用电动或风动砂轮打磨机、抛光机等,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属于Ⅰ类还是Ⅱ类电动工具,是否在车间内设置打磨区并带有除尘、通风装置等;又如焊接作业岗位,在调研时应了解其是否从事电焊并使用电焊机,是否从事气焊并使用乙炔和氧气气瓶,是否从事保护焊等其他焊接并使用二氧化碳气瓶等其他物质,现场是否需使用其他辅助工具等;‎ ‎(3) 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现场管理涉及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及其风险、现有控制措施;如后厨作业岗位,在调研时应关注其下列主要风险:使用炊事机械设备无防护或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机械伤害,潮湿场所的电气线路漏电或炊事机械漏电可能造成的触电,燃气管道损坏或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燃气泄漏引发火灾,排烟管道未经常清洗可能造成的油污遇明火起火,使用霉变腐烂的肉禽或食材、或食品加工过程不卫生可能导致的食物中毒等;‎ ‎(4) 调研的同时,应了解岗位风险及其现场控制措施是否有效,需增加或完善哪些控制措施,如后厨作业岗位使用的液化气瓶软管是否定期检查和更换、排烟管道是否定期清洗、现场电气线路是否有漏电保护等,听取班组和岗位人员的介绍和建议。‎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架构总体策划的要求 ‎1.在调研基础上,编写人员与各类岗位所在部门共同对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的架构进行总体策划,确定本企业需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岗位、规程名称和数量等,通常按作业岗位所在部门分别确定。‎ ‎2. 应形成各作业岗位所在部门的安全操作规程架构清单,小微企业可形成企业安全操作规程架构清单;清单内应具体列出岗位名称、岗位涉及的设备设施工具、岗位涉及的主要作业活动、岗位需执行的其他安全操作规程等;清单的格式推荐如下:‎ 65‎ 企业/部门: 安全操作规程架构清单 序号 岗位名称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名称 岗位涉及的 设备设施、工具 岗位涉及的 主要作业活动 岗位需执行的其他安全操作规程 三.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架构总体策划的方法和要点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按作业岗位为单元编制,并结合岗位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1) 对于岗位作业人员需使用几种设备或工具的,宜将各设备、工具的安全要求纳入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内,避免同一岗位执行多个安全操作规程;如机械维修岗位,需使用机械加工设备、砂轮机、电动工具,则宜在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内明确这些设备、工具的安全操作要求,而不再单独编制某个设备、工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2) 作业人员同时负责两个或以上岗位的作业,且负责的各岗位安全作业要求基本不同时,需同时分别编制各个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某企业规定某作业人员同时负责车床作业和车间机械设备维护工作,则该作业人员应同时执行车床、机械设备维护两份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而不宜合并;‎ ‎(3) 作业人员同时负责两个或以上设备的作业,但负责的各设备安全作业要求具有相关性和共同性,可以合并编制涵盖几种设备的一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但对不同设备的特殊安全要求应单独列出;如小型企业的机械加工作业人员通常同时操作车床、铣床、钻床、台钻等机加工设备,可以编制机加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在对机械加工通用安全要求进行规范的同时,具体规定各设备的特殊要求。‎ ‎(4) 生产线的岗位作业人员,同时负责不同的相关工序作业时,可按生产线相关工序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如某装配生产线,某岗位人员负责上料、装配、检测等工序作业,则可合并编制上料、装配和检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另一个岗位负责生产线后道的下线、包装、捆扎工序作业,则另行编制后道工序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 不同的部门内的同类岗位的实际情况完全或基本一致时,如不同车间的维修电工岗位、不同车间的车床作业岗位等,所从事的工作基本相同时,可编制本单位统一的该类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如各部门同类岗位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则需单独编制,如动力车间的电工维修,通常包括变配电设备的维修保养,由于其作业活动涉及风险大,且作业涉及道闸、停电作业等审批要求,则应单独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而不宜与一般的车间维修电工编制同一份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四.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计划 涉及岗位众多的企业,应确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计划。编制计划内应明确编制分工、各阶段的工作和时间表,并可规定下发和培训、学习的要求;编制计划表的格式推荐如下:‎ ‎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计划 第一阶段: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初稿编制,要求 年 月 日前交稿,各规程编制起草人和协助人员如下:‎ 序号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名称 起草部门 起草人 配备部门/主要配合人 65‎ 第二阶段: 部负责组织作业部门和岗位人员,对初稿进行初评,根据初评意见修改后形成评审稿,要求 年 月 日前完成;具体负责人: 、 ,各岗位所在部门安全员负责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第三阶段: 部负责组织作业部门、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岗位作业人员,对评审稿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形成报批稿,要求 年 月 日前完成;具体负责人: 、 ,安全管理部门、各岗位所在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参加。‎ 第四阶段: 部负责组织办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审批手续, 审核后,报 批准发布,要求 年 月 日前完成;具体负责人: 。‎ 第五阶段: 部负责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各相关部门,要求 年 月 日前下发,并对各部门内部是否发放到岗位人员,是否组织有效的培训学习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具体负责人: 、 。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安全员负责组织内部发放,并保持岗位人员签收记录,组织各班组、各岗位作业人员培训和学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保存记录,要求 年 月 日前完成,并将培训学习情况报 部。‎ 计划编制人: 批准人: 日期:‎ 第三章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 第一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结构六要素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应涵盖岗位所有的安全作业要求,并符合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其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六个必备要素,各要素内容应符合岗位实际。‎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一:适用范围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适用岗位范围,避免其他岗位人员误用;应具体规定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哪些岗位,如:“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维修电工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车间的某某车床操作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部动力设备作业岗位,包括本岗位负责的空压机、制冷机作业”。‎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二: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确定本作业岗位的安全职责并进行具体描述;应简要规定岗位人员负责的安全职责,通常包括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设备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等;特殊的岗位还应包括其巡视、检查等职责。‎ 三.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三: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通过岗位 65‎ 安全操作规程,提示岗位存在的风险,以确保岗位人员熟悉本岗位风险,树立风险意识,从而自觉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列出岗位涉及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所谓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应归纳为岗位最常见的、且风险相对较大的事故风险和职业危害风险,数量不限,通常在3-10个为宜,其他风险可提示岗位人员见本企业或本部门的危险源风险识别清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应按本岗位相关作业活动分别描述,描述时应简洁地说明风险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如:某维修岗位使用台钻、砂轮机和电动工具,应分别描述使用这些设备、工具的风险;某岗位操作高速机械灌装生产设备,应分别描述其机械伤害风险和接触噪声的风险;某打磨岗位涉及在一般场所打磨和易燃易爆场所打磨,则应在描述一般场所打磨的风险的基础上,增加在易燃易爆场所打磨的风险。危险有害因素的描述通常使用列表的方法,推荐的列表格式如下:‎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风险 可能伤害的对象 四.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四:岗位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明确规定岗位作业过程需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岗位人员出现不使用防护用品的隐患:应具体列出各类活动分别应佩戴的具体劳动防护用品,如:岗位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进入变配电设施现场进行检修、倒闸及维修作业应穿戴绝缘靴;带电检修和倒闸时应戴绝缘手套;某设备操作岗位作业时需佩戴防噪声耳塞,班后清扫设备时需戴防尘口罩等。‎ 五.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五:岗位作业安全要求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规范作业全过程的安全要求,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核心内容:应具体规定作业前、作业过程和作业后的岗位安全作业要求,包括隐患自查自改、各类活动的安全要求和禁止性要求等;编写的具体内容较多,可根据岗位实际,选择文字描述或列表的方法;通常的编写内容包括:‎ (1) 作业前的安全要求,通常包括开机、作业前对交接班记录和标识、设备设施和工具、安全装 置、周边作业环境等进行隐患自查的要求、消除隐患或上报的要求和方法、开机前准备和开机的安全作业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2) 作业过程的安全要求,通常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排除故障时应注意的安全事 项、其他作业过程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作业过程检查或巡查发现隐患的处置或上报要求等,作业过程禁止性事项等;‎ (3) 作业后的安全要求,通常包括设备清扫保养过程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关闭电源和气源前应注 意的安全事项、工作结束离开现场应进行的现场相关隐患检查和处置、交接班记录和标识的要求等。‎ 六.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六:岗位应急要求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将岗位涉及的现场应急要求列出,即使本岗位不需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时,也能确保岗位人员熟悉和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应提示岗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事故征兆、事件事故 65‎ ‎,并简要规定岗位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的方法;如该岗位应急措施涉及流程和内容需编制所在区域、设备的现场处置方案,则可提示其具体执行某某现场处置方案。通常需提示和规定的内容包括:‎ (1) 作业区域发生火险时的处置和疏散方法,如:立即停机断电;立即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 火并同时报告带班人员;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到某某集合地集合等;‎ (2) 设备发生紧急情况或事件事故时的处置方法,如:设备发生某某故障,应使用某某工具进行 排除;设备发生某某故障,需人工排除时应关机或关闭生产线电源;人员的肢体、衣服、头发等被机械运转部位夹住或卷入时,应立即按下设备的紧急停止开关等;‎ (3) 发生事件事故后报告的方法,通常要求首先报告带班人员,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报告单位安全 管理人员或值班室、监控室等,并列出报告电话;‎ (4) 现场有人员受到伤害时的处置方法,可列出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处置的简要方法,比较复杂 的抢救方法通常可作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附件。‎ 第二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写要求和方法 一.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版本格式 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首先应确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版本格式。大型企业通常按企业标准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将其纳入企业技术标准或工作标准;其他企业可根据本单位文件编制的格式要求,确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版本格式,小微企业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版本应尽量简洁。‎ 二.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结构、内容的确定和编写 ‎1. 在基本结构六要素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岗位安全操作的结构和内容,并参照本指南提供的范例编写;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结构和内容通常可选择以下方式:‎ ‎(1)岗位从事单一作业活动,或使用单一设备及简单的辅助设备、工具时,可按六个必备要素进行编制;编制方法可参照本指南附件1、附件2、附件3提供的范例;‎ ‎(2)作业活动简单的小微企业作业岗位、小型单位的服务岗位等,可以对基本结构进行适当合并简化,以求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更加实用、可行;如:适用范围和岗位安全作业职责可以合并为一个因素,岗位作业安全要求和岗位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岗位应急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得删减,但要素可适当合并;编制方法可参照本指南附件3、附件4提供的范例;‎ ‎(3)岗位涉及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较复杂时,如机械维修、餐饮后厨、电焊气焊等作业岗位均需操作不同的设备、从事不同的作业活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岗位作业职责要素”内应具体规定该岗位从事不同的作业活动、使用不同设备设施时负责的相关作业职责。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其他要素的结构和内容,如:可在“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内分别描述操作不同设备、从事不同作业活动的风险;可按不同设备、不同的作业活动分别描述“岗位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岗位作业安全要求”(含作业前、作业过程和作业后)、“岗位应急要求”;岗位需建立填写保存相关记录的,可将记录格式作为附件;编写方法可参照本指南附件6、附件7、附件8提供的范例;‎ ‎(4)岗位涉及巡查、检测等作业活动,需规定频次和指标,需填写并保存记录,如空压机作业岗位,需定时对设备压力等进行检查,变配电运行和检修岗位需按管理制度要求填写并保存运行记录时 65‎ ‎,通常在基本结构六要素基上增加相应要素,提出规范要求,或将相应的要求指标、记录表格作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附件;编写方法可参照本指南附件9、附件10提供的范例;‎ ‎(5)岗位需掌握的安全知识,岗位涉及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规范,岗位涉及的安全装置清单等,通常不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内具体描述;大中型企业推行岗位安全规范的,也可将这些内容纳入安全操作规程,如危化品库房保管员岗位需掌握的危化品储存间距要求、危化品特性及其禁忌知识等,可在基本结构六要素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管理和技术要求形成摘要作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增加要素或附件;编写方法可参照本指南附件11提供的范例;‎ ‎(6)岗位涉及的某些作业环节涉及多个作业流程步骤,且风险较大时,可按作业流程分解法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如:锅炉作业岗位,先将作业活动分解为不同的作业流程步骤,除“适用范围”、“岗位作业职责”要素外,针对作业活动的各个流程步骤,编制各步骤的危险有害因素、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作业安全要求、应急措施等基本要素内容;编写方法可参照本指南附件12提供的范例。‎ ‎2. 根据确定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结构,确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内容的确定应在前期对岗位调研收集整理的资料基础上,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编写前事先确定岗位安全的禁止性要求、需特别强调的岗位个性化安全要求等重点内容;必要时,可形成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起草大纲,以便起草人员按规定的要求开展编制工作,保证初稿的编制质量。 ‎ 65‎ 附件:‎ 附件1通用车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通用车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机械加工车间各类通用车床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l 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l 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工件和刀具装卡 装卡工件时误触动设备运行开关,设备意外运转伤人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卡盘无防松脱装置或工件装夹不牢,设备高速运转时卡盘或工件飞逸伤人 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工件加工 选用刀具不当,或刀具受损有裂纹时,工件加工切削过程中刀具断裂飞出 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加工过程测量工件、或排除故障时,违章未停机作业,或误触动设备运行开关,设备意外运转伤人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加工棒料超过机床尾部时,未采取防弯措施,棒料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弯伤人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车床接地松动或脱落,接地电阻不符合使用要求,造成车床外壳带电并接触人体 触电 操作人员 作业人员未按要求使用防护眼镜,加工过程产生的切屑进入眼睛,或高温切屑接触皮肤 眼睛或皮肤伤害 操作人员 作业人员未佩戴工作帽,或违章戴手套操作等,头发或肢体等被运转设备部件夹入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使用砂轮机磨刀 使用前未检查,砂轮过期或有裂纹、变薄,或操作不当,造成砂轮碎片溅出伤人 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砂轮机防护罩损坏,或操作不当,人员肢体接触砂轮。‎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设备清扫 保养 设备清扫保养时,违章未停机作业,或误触动设备运行开关,设备意外运转伤人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清扫铁屑时,未佩戴手套,手接触锋利的铁屑 割伤 操作人员 65‎ ‎4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4.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2 高速切削作业时应佩带防护眼镜。‎ ‎4.3 加工铸铁工件、清扫铸铁粉末时,应佩戴活性炭防尘口罩。‎ ‎4.4 车床操作作业不得戴手套;班后停机清理铁屑时,可佩戴帆布手套。 ‎ ‎4.5 使用砂轮机磨刀时,严禁戴手套作业,应佩戴防护眼镜和防尘口罩。‎ ‎5 作业安全要求 ‎5.1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5.1.1‎‎ 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完好,各手柄是否处在正常位置;使用气动夹具夹紧工件的,工作前应检查压缩空气达到工作压力后才能开始工作;检查传动带、齿轮安全罩是否完好有效。‎ ‎5.1.2‎‎ 查看前一班次的交接班记录,是否有设备和工件、刀具异常情况,是否已经排查;如前一班次工件未加工完成,需检查工件是否夹正、夹牢,刀具是否选用正确并完好无破损。‎ ‎5.1.3‎‎ 查看周边作业环境是否无异常情况,包括电气箱柜及其线路是否完好,柜门是否关闭、设备站立的脚踏板是否完好,设备照明是否完好有效、设备及工具箱表面是否未放置工具、杂物等。‎ ‎5.1.4‎‎ 对设备加注润滑油、进行各项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时,不得开机作业。‎ ‎5.2 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5.2.1‎装卸工件、卡具、安装刀具时,应停机并将刀架、尾座、顶针等移到安全位置,工件安装、拆卸完毕后严禁将紧固扳手留在卡盘上;操作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l 工件要夹正、夹牢,对卡盘进行紧固,检查确认紧固有效后方可开机加工;‎ l 长、细的工件的尾部应使用顶针进行固定;加工超长料时,必须采取防弯装置,使用有效的中心架或跟刀架;加工棒料超过机床尾部时,应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栏;若超出‎300mm及以上时,应设置牢靠有效的支撑架、中心架、防护栏等;各类防弯、防甩装置应可靠有效,并与警示标志配合使用;‎ l 刀具安装要垫好、放正、夹牢,加工前先锁紧方刀架,检查确认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后方可加工;‎ l 装好工件和刀具后,应对极限位置进行检查,并将小刀架调到合适位置,以免小刀架导轨碰撞卡盘而发生事故。‎ ‎5.2.2‎‎ 切削时要精力集中,时刻注意切削进程,严禁随意离开机床,任何情况下不得用手、棉纱等触摸旋转着的工件;操作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l 在刀架斜后方可观察切削情况,不得将头部正对工作旋转方向,身体不能离旋转工件太近; ‎ l 选择合适的切削量,机床运转时严禁进行变速;‎ l 纵向或横向自动进给时,严禁大、中拖板超过极限位置,以防脱落或撞卡盘;自动走刀时,人员不得离开设备,随时观察进给位置,及时停止防止碰撞;‎ l 测量零件时应停机并将刀架、尾座、顶针等移到安全位置。‎ 65‎ ‎5.2.3‎‎ 车刀磨损后,要及时刃磨;使用砂轮机磨刀时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l 砂轮机开机前应检查防护装置、砂轮是否完好、有效;‎ l 开机后先进行试车,确认工作正常方可使用;‎ l 操作时人应站在砂轮的侧面,不得在砂轮侧面磨刀;‎ l 磨刀时手应握牢刀具,不得用力过猛;‎ l 磨刀时应通电使用砂轮机自带的吸尘装置。‎ ‎5.2.4‎‎ 清理切屑时应停机并将刀架、尾座、顶针等移到安全位置;操作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l 不能用手触摸切屑,清理切屑时应使用拉屑钩、扒屑铲、毛刷等专用工具;‎ l 切屑过多、过长、过大时,应使用挡屑板,并及时清理。‎ ‎5.2.5‎‎ 操作过程中,发现车床有不正常声音及故障、工件或刀具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关闭电源进行处置,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异常,应立即向车间机械修理组报修。‎ ‎5.3 车床停车后的作业安全要求 ‎5.3.1‎‎ 清扫机床时,严禁开机作业,应关闭电源进行。‎ ‎5.3.2‎‎ 清除切屑应用专用钩子或毛刷等工具,不得用手,防止刀尖、切屑等物划伤手。‎ ‎5.3.3‎‎ 加油润滑机床导轨时,将溜板箱移至靠近尾架处,防止溜板箱、刀架、卡盘、尾架等相撞。‎ ‎5.3.4‎‎ 下班前,整理工具及物件,清扫周边地面,并关闭设备控制柜电源开关,填写交接班记录,对车床上未完成的工件情况、设备的异常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 ‎6 岗位应急要求 ‎6.1 工件和刀具发生松脱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机,停机前人员立即离开工件旋转方向,并通知周边人员离开现场。‎ ‎6.2 切屑进入眼睛、皮肤,立即到厂医务室治疗;若碎片嵌入身体,切勿随意拔出,应由医师负责清理。‎ ‎6.3 发生机械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等处理,防止感染;严重的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6.4 发生设备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6.5 周边发生火险时,应立即停机断电,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车间当班带班人员(带班室电话-----);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指示标识疏散到工厂东北大门处集合。‎ 65‎ 附件2打磨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打磨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涂装车间打磨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包括手工或使用打磨工具进行的金属和其他材料打磨作业,也包括在喷漆等易燃易爆现场的打磨作业。‎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l 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l 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的日常保养,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确保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打磨作业 ‎(通用)‎ 使用过程中用力过猛砂轮片断裂,残片飞出击伤人员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和 周边人员 风动或电动砂轮打磨机、抛光机的防护罩损坏,或人员操作不慎接触旋转部位、头发或衣服卷入旋转部位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电动打磨工具电源线破损或接地不良造成漏电 触电 操作人员 现场通风、除尘效果不良或作业人员未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吸入打磨粉尘。‎ 职业病 操作人员 使用升降平台、梯台等,设备故障或人员不慎,人员坠落 高处坠落 操作人员 易燃易爆场所打磨作业 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未使用防爆电气或风动工具,火星、静电引燃易燃易爆物引起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 周边人员 打磨现场粉尘堆积,防静电装置失灵或违规使用明火、打手机等,引爆粉尘 粉尘爆炸 操作人员和 周边人员 ‎4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4.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2 作业人员应佩带防护眼镜和活性炭口罩,打磨产生有毒有害粉尘,或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作业时,应戴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呼吸器的活性碳盒每月更换1次;‎ 65‎ ‎4.3梯台无稳定站立面,且登高超过‎2米的,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帽,并将安全带固定在牢固的位置;‎ ‎4.4 打磨作业时应佩戴耳塞。 ‎ ‎5 打磨作业安全要求 ‎5.1作业前准备安全操作 ‎5.1.1‎‎ 作业前对打磨工作环境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l 打磨室,或车间内设置的打磨区内除尘、通风装置是否完好、有效;‎ l 现场打磨站立的升降平台、梯台,是否带有防坠落的栏杆、防护板并完好有效;‎ l 易燃易爆打磨现场的防静电接地装置、灯具、开关和排风装置等防爆电气等是否完好、有效。‎ ‎5.1.2‎‎ 作业前,对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工具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 l 检查电动工具选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绝缘电阻检测合格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时应在电气线路中采用额定剩余工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或加接带有漏电保护的接线板;‎ l 在易燃易爆场所打磨应使用风动工具,不得使用电动工具,不得使用移动灯具,检查风动工具使用的压缩空气管道、阀门是否完好,无泄漏;‎ l 检查使用的打磨、抛光机及其安全防护罩是否完好、砂轮片是否在保质期内,砂轮是否有裂纹和破碎缺口、软垫是否撕裂、钢丝刷是否松动和断裂;工具电源线、防护罩、盖及手柄是否完好;‎ ‎5.1.3‎‎ 需安装砂轮片前,核对砂轮片是否与主轴直径相适应,不准使用有裂纹或缺损的砂轮:‎ l 安装时,应采用专用扳手进行紧固,压紧到砂轮转动时不产生滑动为宜;‎ l 砂轮装好后,必须进行试转,空转5-10秒钟,砂轮转动时,不应有明显振动;‎ l 调整砂轮防护罩时,必须在砂轮停转后并关闭电源,方可进行。‎ ‎5.1.4‎‎ 作业前,应先开启现场通风和除尘装置。‎ ‎5.2 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5.2.1‎‎ 打磨时应夹紧工件,用力不得过猛;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l 打磨时手不能在砂轮片附近,人体站立在侧面位,严禁有人站在砂轮片正面,以防砂轮破裂伤人;‎ l 禁止用砂轮端面进行打磨,禁止随便开动砂轮或用他物冲击敲打砂轮片;‎ l 两人以上同时打磨时,严禁在同一个工作台上对面方向相对作业;现场多处同时交叉进行打磨作业时,应听从现场指挥的调度,各作业点之间应的距离应大于‎2m;‎ l 作业中假如砂轮片被卡住,必须关闭工具方可处置;‎ l 正在转动的砂轮机不准放在地上和工作台上,待砂轮停稳后,放在指定的地方;暂时不用时,必须关闭开关,并切断电源。 ‎ ‎5.2.2‎使用电动工具、风动工具时,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l 工作时将电线放置于工具的后端,严禁接触旋转的砂轮片或钢丝刷;‎ 65‎ l 发现电动工具电源线缠卷打结时,要立即解开,不得手提电线或砂轮强行钉拉动;‎ l 使用风动工具时,气管不得接触尖锐物品,防止气管破损漏气。‎ ‎5.2.3‎‎ 使用升降平台、梯台登高打磨作业时,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l 启动升降平台按钮前,先发出呼喊信号,观察周边情况,平台梯台上有人上、下时,严禁升降操作;‎ l 使用梯台登高时,梯台固定应牢固,人员不得在梯子上向下扔物,注意力集中。‎ ‎5.2.4‎‎ 现场打磨粉尘、刮灰时滑落的腻子等,应随时清理。‎ ‎5.3 作业结束后安全操作要求 ‎5.3.1‎‎ 工作结束后,工具等应放置于工具柜内。‎ ‎5.3.2‎‎ 清理现场地面打磨粉尘、滑落的腻子,检查现场无危险物品,关闭电源、气源后方可离开。 ‎ ‎5.4 作业现场禁止性要求 ‎5.4.1‎‎ 进入打磨作业场所严禁烟火、禁止打手机,人员进入时应交出火种。‎ ‎5.4.2‎‎ 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打磨现场。‎ ‎6 岗位应急要求 ‎6.1 机械伤害处置 a)被砂轮残片、切屑击伤,应立即前往医院包扎治疗,若碎片嵌入身体,切勿随意拔出,应由医师负责清理。‎ b)发生机械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等处理,防止感染;严重的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6.2 发生设备、工具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6.3 易燃易爆场所发生易燃气体、液体泄漏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当班带班人员;不得在泄漏现场使用手机和其他产生静电或火花的设备工具,并立即开启通风装置进行通风。‎ ‎6.4 周边发生火险时,应立即停机断电,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车间当班带班人员(带班室电话-----);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指示标识疏散到工厂东北大门处集合。‎ 65‎ 附件3叉车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叉车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车间各类叉车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包括柴油车和电动车。‎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l 负责本岗位叉车装卸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l 负责本岗位叉车的充电或加油过程的安全作业,严格按规定进行安全操作;‎ l 负责本岗位叉车及其安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叉车装卸和行驶 车辆维护保养不及时,车辆制动、转向系统等失灵等故障,造成车辆撞人、撞物 车辆伤害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作业环境照明、标识、道路等不良,或人车混行,造成车辆撞人、撞物 车辆伤害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驾驶人员违章超载、超速驾驶,造成车辆撞人、撞物 车辆伤害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车辆加油 柴油车加油时违规使用明火;导致起火或爆炸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车辆漏油,遇明火、静电或火花等,导致起火爆炸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车辆充电 充电操作不当,电动车超负荷充电,或充电设备故障造成充电线路过热,或电池爆燃,导致起火 火灾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充电操作不当,或充电设备漏电,人员接触带电部位 触电 操作人员 更换充电液,操作不当,化学液进入眼睛、皮肤 眼睛或皮肤伤害 操作人员 设备清扫 保养、存放 叉车清扫保养时,肢体接触设备尖锐部位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叉车存放在高温部位,造成柴油自燃 火灾 周边人员 ‎4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4.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2 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或其他不防滑的鞋类。‎ 65‎ ‎5 叉车作业安全要求 ‎5.1叉车驾驶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厂内机动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作业时应随身携带证书,证书由所在单位统一保管时,应随身携带证书复印件。‎ ‎5.2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l 检查燃油储油量、电瓶电量是否符合要求; ‎ l 检查油管、水管、排气管及各附件有无渗漏现象;‎ l 检查车轮螺栓紧固程度及各轮胎气压是否达到规定值; ‎ l 检查转向及制动系统的灵活住和可靠性; ‎ l 检查电气线路是否有松动现象,喇叭、转向灯、制动灯及各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l 查看叉车行驶路线的作业环境是否无异常情况,包括道路、照明、等是否正常。‎ ‎5.3 叉车装卸和行驶安全要求 ‎5.3.1‎‎ 严禁酒后驾驶,行车中不准吸烟或与他人闲谈,行驶中严禁拨打手机。‎ ‎5.3.2‎‎ 严禁超速驾驶:‎ l 厂内主干道上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0km;‎ l 进出车间仓库转弯时时速不得超过‎5km;‎ l 在车间内,时速不得超过‎3km;‎ l 在较差的道路条件下作业,起重量应适当降低,并降低行驶速度。 ‎ ‎5.3.3‎‎ 严禁超负荷装载,装载和行驶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l 在装载货物时,应根据货物大小调整货叉距离,货物的重量应平均的由两货叉分搭,以免偏载或开动的货物向一边滑脱;‎ l 货叉插入货堆后,叉壁应与货物的一面贴紧;‎ l 叉车开动前,应将叉架后倾到固定位置上防止货物倾倒;行驶时起重门架要后倾;将货叉升起离地面‎300mm左右再行驶,距地面始终保持距离;‎ l 搬运大体积货物时,货物挡着视线,叉车应倒车低速行驶; ‎ l 叉车开动时,必须先鸣笛、观察前后是否有人或障碍物;‎ l 叉车转弯、进入现场必须鸣笛,减速缓行;严禁急刹车、高速转弯、行走时起升或下降货物。‎ ‎5.3.4‎‎ 作业中应遵守“八不准”:‎ l 不准将货物升高做长距离行驶;‎ l 不准用货叉挑起翻盘的方法卸货;‎ l 不准用货叉直接铲运危险品,易燃品;‎ l 不准用单货叉作业;‎ 65‎ l 不准用惯性力取货;‎ l 不准在货盘或货叉上带人作业,货叉带起后,货叉下严禁站人; ‎ l 不准用制动惯性溜放圆形或易滚动的货物;‎ l 不准两车装载同一物体。‎ ‎5.3.5‎‎ 叉车中途停车,发动机空转时应后倾收回门架,发动机停车后应使滑架下落,并前倾使货叉着地。 ‎ ‎5.3.6‎‎ 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可疑的噪音或不正常的现象,必须立即停车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除,在没有排除故障前不得继续作业。  5.4 作业结束后的安全要求 ‎5.4.1‎‎ 停车后应关闭油门或总开关;严禁让发动机空转而无人看管,更不允许将货物吊于空中而驾驶员离开驾驶位置;停车离开时必须将车钥匙取下。‎ ‎5.4.2‎每天作业完后对叉车进行日常清洁保养,清洁保养时应避免接触车辆突出和尖锐部位,,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5.4.3‎‎ 车辆停用时,应停放在指定位置,不应停放在坡地上;并将货叉落地;不准将车停在坡道口。‎ ‎5.4.4‎‎ 叉车充电安全要求 l 叉车应到本单位专用充电点充电,充电时叉车应处于停车状态;充电区域内禁止吸烟;‎ l 充电前应检查充电设备是否完好,充电插头、充电夹及线路是否无破损,确认完好有效方可开始充电;‎ l 开始充电后,应根据蓄电池的充许容量,确定电流强度,并检查充电是否正常,如整流器发热或其他部分损坏,应立即切断电源;在未切断电源前,严禁取用蓄电池;‎ l 充电正常进行5分钟后,人员方可离开现场,在结束充电后及时停止充电作业。‎ ‎5.4.5‎‎ 叉车加油安全要求 l 车辆加油时应熄火;到加油站或本单位加油点加油时,严禁吸烟、严禁使用手机;‎ l 在本单位加油点加油时,应使用专门配备的防静电抽油工具,并防止柴油泄漏;‎ l 现场少量柴油溅出时应立即清理;发生大量泄漏,应采取应急措施。‎ ‎6 岗位应急要求 ‎6.1车辆行驶中由于碰撞、翻车等引起人体伤害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等,立即抢救伤者。‎ ‎6.2 车辆在充电时发生设备漏电,应立即关闭充电设备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6.3 车辆加油时,发生柴油泄漏,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当班带班人员(带班室电话-----);不得在泄漏现场使用手机和其他产生静电或火花的设备工具,并立即开启通风装置进行通风。‎ ‎6.4 车辆或周边发生火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工厂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电话-----);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指示标识疏散到工厂东北大门处集合。‎ 65‎ 附件4小型企业机加工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小型企业机加工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零部件车间操作车床、铣床、钻床和台钻,负责设备班前、班后检查、保养的作业人员。‎ ‎2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加工工件 卡盘无防松脱装置或工件装夹不牢,设备运转时卡盘或工件飞逸伤人 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选用刀具不当,或刀具受损有裂纹时,工件加工切削过程,刀具断裂飞出伤人 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作业人员未佩戴工作帽,或违章戴手套操作等,头发或肢体等被运转设备部件夹入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测量工件、或排除故障时,违章未停机作业,或误触动设备运行开关,设备意外运转伤人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设备接地松动或脱落,接地电阻不符合使用要求,造成车床外壳带电,人员接触带电部位 触电 操作人员 使用砂轮机 磨刀具、钻头时,砂轮过期或有裂纹、变薄,造成砂轮碎片溅出伤人;‎ 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设备清扫 保养 违章未停机作业,或误触动设备运行开关,设备意外运转伤人;‎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清扫铁屑时,未佩戴手套使用工具,手接触锋利的铁屑受伤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 ‎ ‎4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l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l 高速切削作业时应佩带防护眼镜;‎ l 加工铸铁工件、清扫铸铁粉末时,应佩戴活性炭防尘口罩;‎ l 设备操作作业时不得戴手套;班后停机清理铁屑时可佩戴帆布手套; ‎ l 使用砂轮机磨刀时,严禁戴手套作业,佩戴防护眼镜和粉尘口罩。‎ ‎5 作业安全要求 ‎5.1作业前安全操作准备 l 查看前一班次的交接班记录,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完好,各手柄是否处在正常位置;检查传动带、齿轮安全罩是否完好有效,是否有未完成的工件且装卡完成。‎ l 查看周边作业环境是否无异常情况,包括电气箱柜及其线路是否完好,柜门是否关闭、设备站立的脚踏板是否完好,设备照明是否完好有效、设备及工具箱表面是否未放置工具、杂物等。‎ l 对设备进行加油润滑。‎ 65‎ ‎5.2 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l 装卸工件、卡具、安装刀具、钻头时,应停机并将刀架、尾座、顶针等移到安全位置,加工时严禁将紧固扳手留在卡盘上;工件要夹正、夹牢,对卡盘进行紧固,检查确认紧固有效后方可开机加工;刀具安装要垫好、放正、夹牢;‎ l 工件加工前先固定锁紧,检查确认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后方可加工;长、细的工件的尾部应使用顶针进行固定;加工前检查设备本部件位置正确,无异常;‎ l 切削时要精力集中,时刻注意切削进程,严禁随意离开机床,严禁用手、棉纱等触摸旋转、运动着的工件;机床运转时严禁进行变速,自动走刀时,人员不得离开设备,‎ l 测量零件时应停机并将刀架、尾座、顶针等移到安全位置;‎ l 使用砂轮机磨刀具,钻头时应先检查防护装置、砂轮是否完好、有效,开机后先进行试车,确认工作正常方可使用;操作时人必须站在砂轮的侧面,不得在砂轮侧面磨刀;‎ l 清理切屑时应停机并将刀架、尾座、顶针等移到安全位置;不能用手触摸切屑,清理切屑时应使用拉屑钩、扒屑铲、毛刷等专用工具;切屑过多、过长、过大时,应使用挡屑板,并及时清理。‎ l 操作过程中,发现设备有不正常声音及故障、工件或刀具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关闭电源处置。‎ ‎5.4 设备停车后的作业安全要求 l 清扫设备、润滑机床,严禁开机作业,应关闭电源进行;‎ l 清除切屑应用专用钩子或毛刷等工具,不得用手,防止刀尖、切屑等物划伤手。‎ l 下班前,整理工具及物件,清扫周边地面卫生,并关闭设备控制柜电源开关,填写交接班记录。‎ ‎6 岗位应急要求 ‎6.1 工件和刀具、钻头等发生松脱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机,停机前人员立即离开工件旋转方向,并通知周边人员离开现场。‎ ‎6.2 切屑进入眼睛皮肤,应立即到厂医务室治疗;若碎片嵌入身体,切勿随意拔出,应由医师负责清理。‎ ‎6.3 发生机械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等处理,防止感染;严重的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6.4 发生设备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6.5 周边发生火险时,应立即停机断电,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厂部(电话-----);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到工厂大门处集合。‎ 65‎ 附件5小型宾馆客房服务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小型宾馆客房服务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楼层客房服务岗位,包括每天对客房和客房楼层公共区域(使用电热水器)进行检查、清扫、整理的人员,不包括服务台、电梯管理、配电电工等岗位。‎ ‎2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客房和公共区域的检查 未发现客人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或发现客人乱扔烟头未加以制止,导致电气线路发热或使用明火起火 火灾 宾客和宾馆工作人员 未发现配备的消防器材、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等被拆除或破损失效,导致发生火险时,不能及时扑灭 火灾 宾客和宾馆工作人员 未发现客房电气线路、插座、灯具、电器设备绝缘破损、导致人员接触带电体 触电 宾客和宾馆工作人员 违章将楼层疏散通道门锁闭,导致事故发生时,客人不能及时逃生造成伤害 人员伤亡 宾客和宾馆工作人员 未发现可疑作案人员进入现场,导致客人被骚扰盗窃 治安事件 宾客 客房和公共区域清扫 整理 潮湿的手接触扫地机、吸尘器、灯具的接线插头,或设备、线路的绝缘破损 触电 操作人员 使用扫地机、吸尘器等设备时,违章不停电排除故障或清理废物,肢体接触运动部位造成伤害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清洁剂,操作不慎接触肢体、皮肤 肢体、皮肤伤害 操作人员 清扫客房、公共区域卫生时登高,梯台故障或人员不慎,导致人员坠落 高处坠落 操作人员 未按规定每天更换消毒后的客房杯子和其他物品,导致客人接触细菌病毒致病 中毒 宾客 ‎4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l 作业人员应穿戴客房服务人员制服和工作帽,按规定每10天交行政部消毒一次;‎ l 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清洁剂时,戴橡胶手套; ‎ l 梯台无稳定站立面,且登高超过‎2米的,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帽,并将安全带固定在牢固的位置。‎ ‎5 作业安全要求 ‎5.1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l 查看前一班次的交接班记录,如楼层和客房有异常情况需跟踪,接班后立即到现场进行检查确认;同时,查看本楼层区域有无异常情况;‎ l 对本班次需要使用的扫地机、吸尘器等设备的外壳防护、接电部位、电源线及插头等是否防护有效,绝缘无破损。‎ ‎5.2 每天对客房进行一次清扫整理时,同时检查客房的安全状况;检查要求包括:‎ 65‎ l 客房门是否能自动闭合,窥镜、门铃及防盗装置是否完好有效;‎ l 客房地面、墙面、天花板等是否无破损、无卷边、无开裂、无脱落;‎ l ‎“请勿卧床吸烟”标识、《宾客安全须知》等安全提示标识、客房配置的手电筒、防烟面具是否完好、放置在规定位置;‎ l 客房内烟雾报警和自动灭火喷头是否完好,不被遮挡;‎ l 客房电气线路、灯具、插座、电热水器、其他电器等是否完好,无绝缘破损情况;‎ l 客人离开房间时室内是否遗留烟头、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l 客房卫生间热水龙头是否完好,冷热标识是否清晰,地面防滑垫是否完好有效。‎ ‎5.3 每2小时对楼层客房区域进行一次检查,记录在每班交接班记录内;检查内容包括:‎ l 疏散通道和出口是否畅通;疏散应急灯是否完好清晰;疏散标识是否完好清晰;‎ l 通道地面、照明是否完好,无异常情况;‎ l 区域内烟雾报警和自动灭火喷头是否完好,不被遮挡;灭火器和消火栓是否完好,位置不被移动;‎ l 区域内客房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声音、气味等立即开门检查;‎ l 区域内是否有可疑人员,如有可疑人员,应立即检查其证件,如怀疑为作案人员,立即报告宾馆保安;‎ l 区域内发现异常或可疑现象,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立即报总台。‎ ‎5.4 每天对客房和楼层公共区域进行一次清扫整理,作业安全要求包括:‎ l 登高时使用梯台,注意安全;站在窗台上擦外层玻璃要系好安全带,且牢固有效;清扫天花板墙角或灯管,应使用梯台或凳子;‎ l 使用扫地机、吸尘器时,插头应牢固插入插座,不得用潮湿的手拔插插头;清理废物、排除设备故障应断电后方可进行;‎ l 正确佩带橡胶手套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清洁剂,并了解其化学属性,防止溅入眼睛或腐蚀皮肤;‎ l 公共区域地面打蜡、拖地时应放置警示;‎ l 每天更换消毒后的客房杯子、毛巾;每天更换一次客房和公共区域垃圾箱塑料袋;床上用品、牙刷等客人入住时更换,并每周至少更换一次。‎ ‎5.5 每天下班前,在客房记录本内填写本班次异常和处理情况、需下班人员跟踪处理的事项等,并签字。‎ ‎6 岗位应急要求 ‎6.1 发生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时,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等处理,防止感染;严重的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6.2 发生设备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6.5 周边发生火险时,应立即停机断电,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总台(电话-----);处置无效时按总台要求,通知所负责区域或楼层宾客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到宾馆大门外集合;具体的应急措施,执行《客房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65‎ 附件6机械维修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机械维修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车间机械维修作业岗位的安全作业。‎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使用各类设备、工具前对设备、工具及其安全装置的检查、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前断电措施的检查、作业后对维修现象安全的检查等;‎ l 负责对本车间设备的机械维修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l 负责本岗位使用的台钻、手持电动工具、砂轮机、登高梯台等设备、工具及其安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维修间、现场维修过程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设备维修 未停机维修设备或操作不当,导致肢体被设备夹伤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进入设备内部维修,停电但未挂牌和上锁,设备意外运行 人员伤亡 操作人员 维修作业操作不当或意外通电,人员接触带电部位 触电 操作人员 使用台钻 台钻皮带防护罩损坏,或人员误操作,肢体接触设备旋转部位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钻头、工件未紧固,或操作不当,作业时飞出,或钻头作业时断裂飞出 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 未及时检测维修,电动工具漏电,或使用的插座、线路漏电 ‎ 触电 操作人员 电动工具防护罩损坏,或操作不当,人员肢体接触工具运行部位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使用砂轮机 砂轮片过期使用或砂轮变薄,造成砂轮碎片溅出伤人 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砂轮机防护罩损坏,或操作不当,人员肢体接触砂轮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登高维修 登高作业时梯台安全性不良,或人员作业不当,造成作业人员坠落 高处坠落 操作人员 65‎ ‎4 设备维修作业安全要求 ‎4.1劳动防护用品穿戴通用要求 ‎4.1.1‎‎ 作业时穿戴工作服,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1.2‎‎ 作业时,携带工具包,将使用的工具、零配件等放置在包内。‎ ‎4.2 维修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4.2.1‎‎ 维修工进行操作时应不少于2人。‎ ‎4.2.2‎‎ 进行设备维修前应断电、在电源箱上挂上“正在维修,请勿合闸”警示牌,防止其他人员误开启电源;进入设备内容维修,应在断电后上锁,作业人员拔下钥匙自带。‎ ‎4.2.3‎检查作业场所的维修作业条件,并在现场放置维修作业警示牌。‎ ‎4.2.4‎检查维修用的设备及其和安全防护装置、维修备件和材料、工具、量具等是否齐全、完好; ‎ ‎4.2.5‎‎ 严禁带电维修作业,如需带电检修,需工厂安保科批准取得作业证,并采取可靠安全措施。‎ ‎4.3 维修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4.3.1‎‎ 在设备没有停止的情况下严禁将手或头部伸入带有变速箱链轮传动设备内。‎ ‎4.3.2‎‎ 拆下的机件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不得有碍作业和通行,物件放置要稳妥。‎ ‎4.3.3‎‎ 拆卸较大的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和下滑的措施;拆卸有弹性、偏重或易滚动的机件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4.3.4‎‎ 传递工具、工件时,必须等对方接妥后,送件人方可松手;远距离传递必须拴好吊绳、禁止抛掷。‎ ‎4.3.5‎‎ 工作场所应经常保持干燥整洁,工具和废弃的零部件不得随意丢弃;设备维修工作结束后存放到统一地点统一管理。‎ ‎4.4 维修作业后安全要求 ‎4.4.1‎检修后应将工具、材料、换下的零部件等进行清点、核对,移去设备上的维修所用的物件,并对设备内部进行全面检查,不得把无关的零件、工具等物品遗留在机腔内,在试运转前应复查一次。‎ ‎4.4.2‎‎ 检修中被临时拆除或停用的安全保护装置,应进行恢复,并确保动作可靠。‎ ‎4.4.3‎‎ 填写检修记录单,检修部位、内容、结果及遗留问题等,并由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签字。‎ ‎4.4.4‎‎ 对维修现场进行清扫,检修清洗零部件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 使用台钻作业安全要求 ‎5.1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5.1.1‎‎ 作业时穿戴工作服,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5.1.2‎‎ 作业时严禁戴手套。‎ ‎5.1.3‎‎ 进行有飞溅物作业时佩戴防护眼镜。‎ ‎5.2 使用台钻前准备安全要求 ‎5.2.1‎‎ 检查主轴是否有窜动,松动和弯曲现象,皮带防护罩是否完好。‎ 65‎ ‎5.2.2‎‎ 检查钻卡头是否完好,是否能紧固钻头。‎ ‎5.2..3 检查电源线是否完好,是否无破损。‎ ‎5.3 使用台钻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5.3.1‎‎ 装夹工件必须牢固可靠,使用台钳夹工件时,工件不得超过钳口最大行程的三分之二。‎ ‎5.3.2‎‎ 钻头安装紧固后,应进行试车,无摆动、无偏心,方可进行钻孔作业;应根据工件材料,选择合适的钻头。‎ ‎5.3.3‎‎ 钻通孔时应在底面垫上垫块;钻不规则和小薄工件的孔时,必须将工件夹在工作台、钳子或专用的夹具上,不许用手拿着工件钻孔。‎ ‎5.3.4‎‎ 钻头开始接触工件或要钻穿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钻头或伤人。‎ ‎5.3.5‎‎ 用自动进给钻孔时,开始接触工件应用手动进给;钻Ф10以上的孔严禁使用高速传动。‎ ‎5.3.6‎‎ 操作摇臂钻时,必须将摇臂主轴箱调到需要的位置,并将各部位夹紧后再作业。‎ ‎5.3.7‎‎ 调节台钻升降台后,必须紧固好锁紧手柄,防止升降台下落造成事故。‎ ‎5.3.8‎‎ 钻头在转动中禁止用手清除铁沫。‎ ‎5.4 台钻使用后安全要求 ‎5.5.1‎‎ 清理台钻、台钳周边的切屑,并对台钻进行清洁保养。‎ ‎5.5.2‎‎ 工件和其他工具,放置到规定位置;关闭台钻电源后,方可离开现场。‎ ‎6 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安全要求 ‎5.1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6.1.1‎‎ 作业时穿戴工作服,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6.1.2‎使用Ⅰ类工具或使用Ⅱ类工具在湿热、金属容器、管道内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绝缘措施,作业人员正确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等防止触电事故。‎ ‎6.1.3‎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进行有飞溅物作业时佩戴防冲击眼镜。‎ ‎6.2 使用工具前安全操作准备 ‎6.2.1‎‎ 选用符合要求的电动工具,一般作业场所应尽量选择Ⅱ类工具,在潮湿作业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较好作业场所,须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 ‎6.2.2‎检查工具插头、使用的电源插座是否完好有效。‎ ‎6.2.3‎‎ 检查工具是否经过绝缘电阻检测,是否有检测合格标识。‎ ‎6.2.4‎‎ 检查工具的开关、电源线,绝缘层应完好无破损;电源线长度一般不超过‎5米,中间不得有接头。‎ ‎6.2.5‎‎ 检查工具的旋转部位的防护罩、盖及手柄是否完好,无破损、无变形、无松动;手电钻的钻头装卡是否紧固,钻头是否无裂纹,装卡位置是否正确;手持砂轮机的砂轮是否破损,是否在合格期内。‎ ‎6.3 使用工具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6.3.1‎使用Ⅰ 65‎ 类工具时,应采用额定剩余工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Ⅰ类工具必须使用三芯插头,确保外壳通过插座PE接地;‎ ‎6.3.2‎‎ 在狭窄场和所使用Ⅱ类工具时,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电器。漏电保护电器应定期校验,保持完好有效。‎ ‎6.3.3‎‎ 电源线不得随意加长,需远距离使用的,应通过接线盘、接线板转接。‎ ‎6.3.4‎‎ 电钻在转动中或带电时禁止用手清除铁沫。‎ ‎6.3.5‎‎ 禁止直接将工具或线路接到照明灯口上或挂地开关上。‎ ‎6.4 工具使用后安全要求 ‎6.6.1‎‎ 工具使用后,应检查是否有破损,经过清洁保养后放置在工具柜内。‎ ‎6.6.2‎‎ 每季度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检测、对工具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测、检查合格后在工具明显部位张贴安全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7 砂轮机作业安全要求 ‎7.1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7.1.1‎‎ 作业时穿戴工作服,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7.1.2‎‎ 使用砂轮机磨削时,严禁戴手套作业,佩戴防护眼镜。‎ ‎7.2 砂轮机作业前安全操作准备 ‎7.2.1‎‎ 检查砂轮片是否在合格期内,是否有裂痕,螺帽是否有松动。‎ ‎7.2.2‎‎ 检查砂轮机防护罩、挡屑板、托架等是否安装正确、完好有效;砂轮与托架的距离应在‎3mm以内,并低于砂轮的回转中心。‎ ‎7.2.3‎‎ 检查砂轮机自带的吸尘装置是否完好。‎ ‎7.3 砂轮机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7.3.1‎调换砂轮片,夹板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的2/3,厚度不得小于‎3mm,安装完毕后,应试机三分钟后才能正式使用。‎ ‎7.3.2‎‎ 砂轮机开机后试车一分钟,确认安全后方能磨削,‎ ‎7.3.3‎‎ 操作时人必须站在砂轮的侧面。‎ ‎7.3.4‎‎ 打磨工件时,一定要把工件握牢,不得用力过猛;不得磨笨重物件,以免砂轮因撞击而破裂。‎ ‎7.3.5‎‎ 有吸尘装置时,作业过程应通电使用。‎ ‎7.4 砂轮机作业后安全操作要求 ‎7.7.1‎‎ 清扫周边的杂物和金属粉末。‎ ‎7.7.2‎‎ 关闭砂轮机、吸尘装置电源后方可离开现场。‎ ‎8 登高维修作业安全要求 ‎8.1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8.1.1‎‎ 作业时穿戴工作服,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65‎ ‎8.1.2‎‎ 作业时穿防滑鞋,不得穿高跟鞋、拖鞋。‎ ‎8.1.3‎‎ 登高作业在‎5m及以上,且无固定平台时,应佩戴安全带,并固定在可靠的固定物上。‎ ‎8.1.4‎‎ 在有物体坠落可能的位置登高作业,应戴安全帽。‎ ‎8.2 登高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8.2.1‎登高作业人员须有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未经过培训人员进行‎2m及以上登高需经过审批;所有人员进行‎5m及以上登高作业均需经过审批,现场设监护人,作业前由车间安全员进行安全交底。‎ ‎8.2.2‎‎ 登高前对梯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置,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梯台结构是否完好,无破损;梯台脚部防滑垫是否完好有效;移动梯台的地面锁紧装置是否完好有效等。‎ ‎8.2.3‎‎ 登高作业前要移开周围危险物品,采取相应的防坠落措施,确保安全操作。‎ ‎8.3 登高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8.3.1‎‎ 使用的梯台应放置牢固,移动梯台应使用锁紧装置,确保与地面之间不得移动。‎ ‎8.3.2‎‎ 登高现场应有2人,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8.3.3‎‎ 登高作业人员携带的工具、材料等,应装在工具袋内,使用时防止坠落。‎ ‎8.3.4‎‎ 登高作业人员作业时应集中精力,不得接打手机、聊天。‎ ‎8.3.5‎‎ 登高维修需接触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时,使用验电器检验不带电后,方可接触。‎ ‎8.4 登高作业后安全要求 ‎8.8.1‎‎ 清理现场遗留的杂物。‎ ‎8.8.2‎‎ 梯台放置到规定位置。‎ ‎9 岗位应急要求 ‎9.1 机械伤害处置 a)被飞出的物体、砂轮残片、切屑击伤,应立即前往医院包扎治疗,若碎片嵌入身体,切勿随意拔出,应由医师负责清理。‎ b)发生机械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等处理,防止感染;严重的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9.2 发生设备、工具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9.3高处坠落应急措施 发生高处坠落时,受伤人员应立即呼救,保持静坐不要乱动,等待现场人员施救;轻微伤害时,监护人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可采取静坐或起身稍作活动观察;伤情较重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9.3 维修组区域内发生火险时,应立即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车间当班带班人员(电话:----);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到工厂东北大门处集合。‎ ‎9.4 在生产现场维修作业时,现场发生火险,应立即停止作业,听从所在部门应急指挥,按所在现场的疏散指示标识和规定的集合地进行疏散集中。‎ 65‎ 附件7餐饮后厨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餐饮后厨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总部食堂后厨,包括厨师、厨工、炊事机械操作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使用各类设备、工具时对设备、工具及其安全装置的检查和处置;‎ l 负责本岗位各类作业,包括使用燃气、使用炊事机械等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l 负责本岗位使用的燃气设施、各类炊事机械及其安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使用燃气 燃气管道阀门漏气、通往灶台的橡皮管老化破裂,导致燃气泄漏,遇火星静电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燃气泄漏未及时发现并通风,人员吸入大量燃气 中毒窒息 操作人员 使用炊事 机械 联锁装置故障,或设备不停机时打开设备防护罩取物操作,肢体接触设备旋转部位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未关闭蒸汽阀门开蒸箱门取食品 ‎ 灼烫 操作人员 潮湿环境下设备接地不良,设备漏电 触电 操作人员 烹饪和清洗作业 烹饪时,油温过高或操作不当,油锅起火 火灾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排油烟管道未进行经常清洗,油污遇到火苗起火 火灾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烹饪、餐具清洗过程中,遗撒的油、水,造成摔倒 摔伤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食品和原料采购、储存 未按规定采购、储存食品和原料,造成食品或原料变质 食物中毒 就餐人员 食品加工 未执行生熟分开、消毒等制度,造成食物带有细菌、病毒 食物中毒 就餐人员 ‎4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4.1 作业人员应穿戴餐饮操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65‎ ‎4.2 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或其他不防滑的鞋类。‎ ‎4.3 作业人员不得佩戴项链和其他容易坠落的饰品、挂物。‎ ‎4.4 进入冷库内长时间作业,应穿戴棉服。‎ ‎5 后厨卫生和食品留样要求 ‎5.1 食堂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获取健康合格证后,才可上岗操作;健康合格证应随身携带,并张贴在现场。‎ ‎5.2 作业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正确佩戴餐饮操作服,并在专用更衣室更衣,遵守生食间进入熟食间更衣的要求;进入作业场所洗手消毒;不得随意在不同功能区域随意走动,避免交叉感染。‎ ‎5.3 非工作人员禁止随意进入后厨操作间。‎ ‎5.4 每天清洁作业间卫生,并采取消毒措施,保持作业间通风、干净、干燥;填写消毒记录表;消毒的具体要求和方法,执行《食堂消毒管理制度》。‎ ‎5.5 每餐的食品应留样,留样时间和数量应符合当地政府卫生部门的要求;保存食品留样记录。‎ ‎6 使用天然气安全操作要求 ‎6.1 每天上班后,检查燃气管道及其阀门是否有泄漏,泄漏报警装置是否通电。‎ ‎6.2 打开总阀门后,应观察、闻味,判定是否有泄漏;现场超过1小时不使用燃气时,应关闭总阀门。‎ ‎6.3 打开分阀门和灶具燃气阀门后,应观察、闻味,判定是否有泄漏;使用后立即关闭。‎ ‎6.4 连接灶具的燃气软管,每周检查一次是否完好,发现老化现象立即更换;每年至少更换一次。‎ ‎6.5 灶具点火应使用点火棒,放在火种喷口,按下火种按钮,点燃火种;点火时,先打开点火棒气阀,把点燃的点火棒置于发火碗内,然后慢慢打开气阀,先给少量的气,接着开启风机开关,逐渐调节风量;检查是否有燃气泄露的气味,确认无异常,方可投入使用。‎ ‎6.6 发现情况异常,立即关闭气阀,通知工程部派员维修。‎ ‎7 食品加工安全操作要求 ‎7.1 加工前的安全操作准备 ‎7.1.1‎‎ 检查需加工的食材、辅料等,是否变质腐败。‎ ‎7.1.2‎‎ 检查生、熟案板、刀具是否经过清洗,清洁无异味。‎ ‎7.2 加工过程的安全操作要求 ‎7.1.1‎清洗食物中的残留物成分保证干净、新鲜。‎ ‎7.1.2‎‎ 加工食品时,生熟案板和刀具应分开使用。‎ ‎7.1.3‎‎ 切菜、磨刀等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不得边工作边谈笑,防止划、碰、挤、压、砸、割、打、烫、烧伤。 ‎ ‎7.3 加工后的安全操作要求 ‎7.3.1‎‎ 严格分类存放生、熟食品,禁止存放一处;用不完的生、熟食品要分类放置到冰柜中储存。‎ 65‎ ‎7.3.2‎‎ 每天对食品加工案板、刀具、容器等进行一次消毒,并填写消毒记录表。‎ ‎8 使用炊事机械安全操作要求 ‎8.1 作业前的安全操作准备 ‎8.1.1‎‎ 检查设备、工具电源绝缘、接地等是否完好有效。‎ ‎8.1.2‎‎ 检查设备、工具的防护罩、联锁装置等,是否完好有效。‎ ‎8.1.3‎‎ 进入冷库前,应检查内部开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 ‎8.2 作业过程的安全操作要求 ‎8.2.1‎‎ 各个炊事机械单独使用电源,分别由开关控制;禁止湿手接触电器设备和开关;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停机检查或及时报修,严禁私自拆装修理或带病运转。‎ ‎8.2.2‎‎ 使用绞肉机应用加工棒送肉进入料口,不可直接用手接触料品;待绞的肉必须去净骨头,投入的肉块或肉条要小于料口大小的一半以下,内条过大易堵塞螺旋轴,造成过载而导致停机;如发生堵塞,停电关机,可用筷子拨松肉块或肉条,使肉粒快速下落。 ‎ ‎8.2.3‎‎ 使用和面机、搅拌机、豆浆机、洗碗机、压面机应盖好盖子,确保安全防护罩、安全连锁装置有效保护,严禁直接用手进入接触机械旋转部位。‎ ‎8.2.4‎‎ 使用加热锅时应缓慢开启蒸汽阀门,加热后手不得触摸锅体以防烫伤;严禁用硬物敲打锅体;使用结束后必须切断汽源,防止空烧,待锅体冷却后才能做清洁工作;使用蒸箱加工不同类别的食物,应严格注意温度的变化,取出已蒸好的食物时应使用工具,以免被烫伤。‎ ‎8.2.5‎‎ 使用电烤箱应将调温旋钮拧至所需温度位置进行预热,达到所需温度后,指示灯熄灭,用柄叉将放有待烤食品的烤盘放进烤箱内,将定时器拧至预定的烘烤时间;当烘烤达到预定时间后,关闭电源,用柄叉取出食品;电烤箱应设置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移动,四周需保持至少10厘米的距离空间;烘烤过程中应不时地观察烤箱的工作情况,如电烤箱发生故障应立即断电,并报修。‎ ‎8.2.5‎‎ 进入冷库作业,应由专人在外部监护。‎ ‎8.3 作业后的安全要求 ‎8.3 各类设备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填写消毒记录表。‎ ‎8.4 关闭设备及电源开关后,人员方可离开现场。‎ ‎9 烹饪作业安全操作要求 ‎9.1 作业前安全操作准备 ‎9.1.1‎‎ 检查灶具是否完好,排风罩和管道是否完好。‎ ‎9.1.2‎‎ 检查使用的锅、工具、容器是否经过清洗消毒,是否卫生。‎ ‎9.2 作业过程的安全操作 ‎9.2.1‎‎ 用油炸食物时,油温不准过高,防止着火。‎ ‎9.2.2‎‎ 油锅加热、烧煮食品时,不准离开岗位,防止起火;‎ 65‎ ‎9.2.3‎‎ 烧煮食品和搬动食品时要注意防滑,当心摔倒。‎ ‎9.2.4‎‎ 用器皿盛汤、稀饭等、不得过满,防止溅出烫伤。‎ ‎9.2.5‎‎ 豆类食品烹饪时应确保煮熟,防止中毒。‎ ‎9.2 作业后的安全要求 ‎9.2.1‎‎ 烹饪完成后,首先应关闭灶具燃气开关,关闭电源。‎ ‎9.2.2‎‎ 对灶台周边的残留物进行清理,对锅、工具、容器进行清洗。‎ ‎9.2.3‎‎ 每天对锅、工具、容器进行一次消毒,填写消毒记录表。‎ ‎9.2.4‎‎ 每天对排风罩进行清扫;每月配合清洗相关方对排风管道进行一次油污清洗,经过食堂主任验收。‎ ‎10 岗位应急要求 ‎10.1发生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切忌惊慌,使用灭火毯将锅盖住。切忌使用水灭火。‎ ‎10.2发生燃气泄漏时:‎ a)迅速关闭气源总阀门,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杜绝一切火种,严禁开、关电器和接打手机;‎ b)检查泄漏原因,管道、阀门或设备故障造成的泄漏,立即报告工程部(电话-----)派员维修;‎ d)现场维修时人员离开现场,待修理妥当、气味散尽后再回到屋内;‎ d)如燃气泄漏已发展到起火,立即报告公司安保科(电话------)。 ‎ ‎10.3 热油烫伤急救措施 切生土豆片敷在患处,热了再换新的土豆片;或用风油精、万花油或植物油(如麻油)直接涂于伤面。严重送往医院治疗。‎ ‎10.4 机械伤害处置 a)被飞出的物体、砂轮残片、切屑击伤,应立即前往医院包扎治疗,若碎片嵌入身体,切勿随意拔出,应由医师负责清理。‎ b)发生机械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等处理,防止感染;严重的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10.5 发生设备、工具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10.6 现场发生火险,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燃气气源、电源,使用灭火器灭火,并报告公司安保科(电话------);现场火势无法控制时,按所在现场的疏散指示标识疏散到工厂东大门集合。‎ ‎10.7 食堂的具体现场应急要求,执行《食堂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65‎ 附件8电焊气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电焊气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维修部电焊和气焊(气割)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包括气焊使用的氧气和乙炔气瓶的储存安全。‎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使用各类设备、工具时对设备、工具及其安全装置的检查和处置;‎ l 负责本岗位各类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l 负责本岗位各类焊接设备及其安全装置、气瓶间、工器具的日常管理和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使用电焊机作业 电焊机进线端出线端未设置防护罩或防护罩破损,人员肢体接触带电部位 触电 操作人员 电焊机未定期进行绝缘电阻检测,设备漏电,人员肢体接触带电外壳和其他装置 触电 操作人员 焊机搭铁未使用接地钳,造成接地不良配电设施损坏,人员肢体接触带电物 触电 操作人员 电焊场所通风不畅,未使用排风装置,使用人员长期吸入大量焊接烟尘 职业病 操作人员 未正确佩戴防护面罩操作,眼睛接触弧光 灼伤 操作人员 无防护措施,或操作不当,电焊产生火花引燃易燃物,导致起火 火灾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气瓶存储 氧气和乙炔气瓶入库未进行检查,气瓶及其附件不符合安全要求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氧气和乙炔气瓶无固定存放场所,存放在露天等高温场所,气瓶或附件损坏,造成泄漏或气瓶破裂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气瓶存放无防倾倒装置,倾倒、翻滚,造成气瓶泄漏或破裂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使用气瓶 电气焊作业 作业前未检查现场易燃物,焊炬点火、操作产生高温碎屑飞溅,后引燃周围物品,导致起火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乙炔、氧气软管未经常检查,老化、破损造成泄漏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65‎ 乙炔气瓶无回火防止器或回火防止器损坏,操作时回火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使用现场气瓶安放不当,倾倒、翻滚,造成气瓶破裂爆炸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使用现场通风不畅,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面罩或防毒面具,吸入大量焊接烟尘 职业病 操作人员 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眼镜操作,眼睛接触弧光。‎ 灼伤 操作人员 ‎4 电焊作业安全作业要求 ‎4.1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4.1.1‎作业时穿戴工作服,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1.2‎‎ 焊接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镜、面罩;焊接有色金属件时,必要时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4.1.3‎‎ 换焊条时应戴手套;敲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 ‎4.2 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4.2.1‎‎ 现场电焊作业,应申报动火作业审批,并将批准后的动火作业证放置在作业现场;作业前进行动火作业安全交底,现场监护人全程监护;动火审批、交底和监护的具体流程和要求,执行公司《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4.2.2‎‎ 现场作业前,应检查现场是否存放易燃物,是否配备灭火器材;应清理易燃物,至少配备2-4具ABC干粉灭火器。‎ ‎4.2.3‎‎ 电焊机应放在通风、干燥处,放置平稳;电源接线长度不得超过‎3m,如确需远距离作业,应在焊机侧‎3m以内增加一级配电盘电源控制,并将电源线架空敷设。‎ ‎4.2.4‎‎ 检查电焊机、焊钳、电源线以及各接头部位,检查内容包括:‎ l 电源线绝缘良好,电源接线端头不得外露;‎ l 焊机二次线应绝缘良好连接紧固,无松动,二次线的接头不得超过三个;‎ l 电焊机初、次级线路接输入电压应符合设备规定;次级抽头联结铜板必须压紧,接线柱应有垫圈;‎ l 焊钳应能保证在任何斜度下均可夹紧焊条,手柄绝缘层完整,焊钳与导线应连接可靠。‎ ‎4.2.5‎‎ 检查焊接面罩是否无漏光、破损;焊接弧光较大的作业应设置挡光屏隔离焊件发出的辐射热。‎ ‎4.3 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4.3.1‎电焊机工作场地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移动电焊机时,应切断电源,不得用拖拉电缆的方法移动焊机;如焊接中突然断电,应切断电源。‎ ‎4.3.2‎‎ 焊机一次线不应在地面拖拽使用,更不应在地面跨越通道使用。‎ ‎4.3.3‎‎ 应根据工件技术条件,选用合理的焊接工艺(焊条、焊接电流和暂载率),不允许超负载使用。不准采用大电流施焊,不准用电焊机进行金属切割作业。‎ ‎4.3.4‎‎ 焊接过程中严禁调节电流,必须在停焊时使用手柄调节焊机电流,调节时不得过快过猛。‎ 65‎ ‎4.3.5‎‎ 在潮湿处施焊时,焊工应站在绝缘木板上,不准用手触摸焊机导线,不准用臂夹持带电焊钳。‎ ‎4.3.6‎‎ 焊机应以正确的方法接地(或接零),接地(或接零)装置(包括接地钳)应连接良好;严禁利用厂房金属结构、氧气、乙炔易燃易爆气体等各类管道、轨道等作为焊接二次回路使用。‎ ‎4.3.7‎‎ 单点或多点电阻焊机操作过程中,应有效地采用机械保护式挡板、挡块,双手控制方法,弹键,限位传感装置,防止压头动作的类似装置或机构等措施进行保护。‎ ‎4.3.8‎‎ 在压力容器、密闭容器时焊接,应留出气孔,必要时要在进气孔设强制通风装置,容器内照明必须用安全电压,焊件必须接地,焊工必须和焊件绝缘,容器外设专人监护,‎ ‎4.3.9‎‎ 焊接油桶、管道等有可燃气体或溶液的工件时,必须先清洗有毒、易燃、易爆物质,开设足够大的通气孔确保安全。‎ ‎4.4 作业后安全要求 ‎4.4.1‎‎ 焊接作业完成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焊机开关,分别清理归整好焊钳电源和地线,以免合闸时造成短路。‎ ‎4.4.2‎‎ 清除焊缝焊渣时,要戴防护眼镜,注意头部应避开敲击焊渣飞溅方向,以免刺伤眼睛。‎ ‎4.4.3‎‎ 对焊接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星、无易燃物阴燃现场,方可离开现场。‎ ‎4.5 岗位应急要求 ‎4.5.1‎‎ 发生电焊机漏电,应立即关闭设备接线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4.5.1‎‎ 非固定现场作业发生易燃物起火,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使用灭火器灭火,进行扑救工作,并报告现场部门负责人;不能立即扑灭的,应立即打119报警 ‎4.5.3‎‎ 固定作业现场发生火险,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使用灭火器灭火,并报告公司安保科(电话-----);现场火势无法控制时,按所在现场的疏散指示标识疏散到公司大门口集合。‎ ‎5 气瓶储存安全要求 ‎5.1气瓶应储存在维修部设立的气瓶间内,放置的气瓶数量不应超过10瓶,室内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库房门口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气瓶间应远离热源,严禁明火,有防止阳光直射库内的措施,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5.2 气瓶间管理人负责,建立气瓶台帐,对气瓶的入库与发放实行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应包括气瓶类别、编号、外观检查、出入库时间等,并及时更新;台账格式见附件《气瓶登记台账》。‎ ‎5.3 各种气瓶及空、实瓶应分开存放,空实瓶的存放应有明显标识,并保持间距‎1.5 m以上。‎ ‎5.4 气瓶应立放,采取可靠的防止倾倒措施;存放时安全帽应旋紧。‎ ‎5.5 气瓶间内及附近的消防器材应完好,每天进行巡查,每月对灭火器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检查卡。‎ ‎6 气焊作业安全作业要求 ‎6.1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65‎ ‎6.1.1‎作业时穿戴工作服,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6.1.2‎‎ 焊接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镜、面罩。‎ ‎6.1.3‎‎ 敲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 ‎6.1.4‎‎ 作业产生较大火焰时,应穿着耐火材质围裙、护腿、套袖、披肩等。‎ ‎6.2 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6.2.1‎‎ 现场气焊作业,应申报动火作业审批,并将批准后的动火作业证放置在作业现场;作业前进行动火作业安全交底,现场监护人全程监护;动火审批、交底和监护的具体流程和要求,执行公司《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6.2.2‎‎ 现场作业前,应检查现场是否存放易燃物,是否配备灭火器材;应清理易燃物,至少配备2-4具ABC干粉灭火器。‎ ‎6.2.3‎‎ 检查气瓶及其使用装备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内容包括:‎ l 氧气瓶、乙炔瓶运送是否使用专用手推车,保持气瓶的防倾倒角度,乙炔和氧气之间应有隔离板;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是否在现场分别使用专用手推车固定,相互间距离不得小于‎5m;氧气瓶、乙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l 检查焊、割器具是否正常,防止因熔化金属飞溅物或其它杂物堵塞喷嘴而导致回火,焊割矩及连接部位、胶管、气阀不得沾有油脂。‎ l 气瓶是否完好,无泄漏;乙炔气瓶减压器的出口端应应配置各自的单向阀,即回火防止器;气瓶阀门开启灵敏无泄漏现象;气瓶软管无泄漏、烧坏、磨损、老化或有其他缺陷;气瓶减压器连接良好无泄漏;减压器和压力表在检验周期内;禁止使用没有减压阀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气瓶用压力表、减压阀必须按规定定期送交理化室进行校验,并有检测合格标识。‎ ‎6.3 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6.3.1‎‎ 严禁将气瓶橡胶软管放在电线上、通道上,或把重或热的物件压在软管上,不准将软管与电焊用的导线敷设在一起;长距离使用软管时,在软管经过的车行道时必须加金属护套或开地沟埋设。‎ ‎6.3.2‎‎ 开启气瓶阀门时,动作要缓慢,操作者面部不要面对减压阀,但要仔细观察压力表的指针是否灵敏正常,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瓶或乙炔气瓶。‎ ‎6.3.3‎‎ 点火时,先微开预热氧阀,再开乙炔气阀,迅速用电子枪点火,调整火焰,待工件预热至燃点,再开氧气进行作业,开启时不应过猛,以防火焰喷射;点火时,喷嘴不能够对人,燃烧的焊枪不能放在工件和地面上;操作中,如发现割炬散火,严禁在喷火时疏通割嘴,防止烧伤。‎ ‎6.3.4‎‎ 作业时,应先清理工件表漆皮、铁锈、油污,以防氧化皮剥落分离时伤害眼睛和阻塞割嘴,产生回火。‎ ‎6.3.5‎‎ 熄灭火焰时,应先关切氧气,再关乙炔气和预热氧气阀门;操作中如发生回火,应立即关切氧气阀门,再关乙炔气阀和预热氧,待割炬冷却后,方可继续使用。‎ 65‎ ‎6.3.6‎‎ 氧气瓶中的氧气及乙炔气瓶中的乙炔气严禁全部用完,氧气瓶至少应留有不小于1Mpa的剩余压力,而乙炔气瓶中剩余压力不应小于0.1Mpa。‎ ‎6.3.7‎‎ 气瓶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击冻块。‎ ‎6.3.8‎‎ 在压力容器、密闭容器时焊接,应留出气孔,必要时要在进气孔设强制通风装置,容器内照明必须用安全电压,焊件必须接地,焊工必须和焊件绝缘,容器外设专人监护。‎ ‎6.3.9‎‎ 焊割油桶、管道等有可燃气体或溶液的工件时,必须先清洗有毒、易燃、易爆物质,开设足够大的通气孔确保安全。‎ ‎6.4 作业后安全要求 ‎6.4.1‎‎ 焊接作业完成后,应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将气瓶放置到手推车上,保持防止倾倒的倾斜角度。‎ ‎6.4.2‎‎ 清除焊缝焊渣时,要戴防护眼镜,注意头部应避开敲击焊渣飞溅方向,以免刺伤眼睛。‎ ‎6.4.3‎‎ 对焊接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星、无易燃物阴燃现场,方可离开现场。‎ ‎7 应急措施 ‎7.1 现场发现气瓶泄漏,应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同时现场采取通风措施,不得使用任何产生火花、静电的工具和接打手机,并立即报告现场部门负责人。‎ ‎7.2 乙炔气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将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们,停止供气,严禁将弯折软管的方法消除氧气软管着火,乙炔气软管着火时,可用弯折着火点供气端一段胶管的方法将火熄灭。‎ ‎7.3由于焊咀过热或堵塞而发生回火和多次爆鸣时,应迅速先将乙炔阀门关闭,再关掉氧气阀门,将焊咀侵入冷水中冷却。‎ ‎7.4 非固定现场作业发生易燃物起火,立即停止作业,关闭气瓶阀门并将气瓶转移到安全位置;同时使用灭火器灭火,进行扑救工作,并报告现场部门负责人;不能立即扑灭的,应立即打119报警 ‎7.5 固定作业现场发生火险,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关闭气瓶阀门并将气瓶转移到安全位置,同时使用灭火器灭火,并报告公司安保科(电话------);现场火势无法控制时,按所在现场的疏散指示标识疏散到公司大门口集合。‎ 附件《气瓶登记台账》:‎ 序号 气瓶名称/型号 数量 购入日期 购入验收人 退回日期 退回经手人 65‎ 附件9空压机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空压机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动力车间固定式螺杆空压机的安全操作,包括储气罐的日常巡查。‎ ‎2 主要设备和安全装置 ‎2.1 螺杆式空压机。‎ ‎2.2 压缩空气管道和干燥器。‎ ‎2.3 储气罐,其容量为‎30L,公称工作压力(表压)为1.5MPa ‎3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l 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l 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的日常保养,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确保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4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使用空压机和管道作业 空压机运行作业或者排除设备故障时,肢体误接触设备旋转部位 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 压缩空气管道、阀门承受高压时破损飞出 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压机或移动空压机电气线路损坏,带电部位裸露,人员接触带电部位 触电 操作人员 进入空压机现场,未佩戴耳塞,导致听力损失 职业病 操作人员 使用储气罐 作业 未定期巡视,储气罐压力升高未及时发现,造成罐体压力超标 容器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压力安全联锁装置失效,或储气罐安全阀失效,导致罐体压力超标 容器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5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5.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5.2 排除空压机机械故障时,不得戴手套。‎ ‎6 空压机作业安全要求 65‎ ‎6.1 空压机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压力容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作业时应随身携带证书,证书由所在单位统一保管时,应随身携带证书复印件。‎ ‎6.2 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6.2.1‎‎ 检查机房内作业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室内不得堆放杂物,严禁存放危险化学品;机房内是否无漏雨现象,通道是否畅通。‎ ‎6.2.2‎‎ 检查空压机及其及其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检查内容包括:‎ l 空压机外露的联轴器、皮带转动等旋转部位防护罩、护栏无破损,无位移;‎ l 紧急停机按钮完好且不被遮挡;‎ l 空压机机身、曲轴箱等主要受力部件不应有影响强度和刚度的缺陷,并无棱角、毛口;‎ l 紧固件和盖帽、接头或装置等应紧固、牢靠;螺杆式压缩机顶部、背部通风口处不能放置任何物件;‎ l 自动调压系统工作的灵敏度和正常性,并判明空压机有无异常响声及漏气现象;‎ l 压缩空气管道、干燥器等,是否完好,无泄漏。‎ ‎6.2.3‎‎ 检查储气罐压力容器及其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压力表无破损,铅封完好,检测合格标识清晰,红线标识清晰;安全阀无破损,铅封完好,检测合格标识清晰;储气罐铭牌清晰,悬挂的登记号和检验合格标识清晰。‎ ‎6.3 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6.3.1‎‎ 开机并运转正常后,随时观察设备工作压力,不得超过1.0MPa;随时检查运动部件发热情况,气缸盖排气口部位温度不得高于‎200℃‎,曲轴箱内油温不得高于‎70℃‎。‎ ‎6.3.2‎‎ 每2小时,将油水分离器、中间冷却器、后冷却器内的油水排放一次;储气罐内的油水每班至少排放1-2次,并在交接班记录本内记录。‎ ‎6.3.3‎‎ 运转中或设备有压力的情况下,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工作。‎ ‎6.3.4‎‎ 在运转中若发生不正常的声音、气味、振动或发生故障,漏电或漏水、冷却水中断、排气压力突然升高等情况,应立即停车检修好后才准使用。‎ ‎6.4 储气罐巡视安全操作要求 ‎6.4.1‎‎ 每小时对储气罐进行一次现场巡视,并填写以下巡视记录,由当班负责巡视的人员签字:‎ 日期 巡视时间 压力表显示数据 储气罐其他安全状况 巡视人签字 ‎6.4.2‎‎ 巡视时,对储气罐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其中压力表显示压力不得超过以下数值:‎ 最高压力 ‎1.0MPa。‎ 最低压力 ‎0.4MPa。‎ 65‎ ‎6.3 作业结束后安全要求 ‎6.3.1‎‎ 空压机停机时应逐渐关闭减荷阀门,使空压机空载运转;然后再断开电源,电动机停止。‎ ‎6.3.2‎‎ 工作结束后将储气管内余气放出;冬季应放掉冷却水。‎ ‎6.3.3‎‎ 设备保养时,禁止用汽油或煤油清洗空压机的滤清器、气缸和其它压缩空气管路的零件,以防火灾和爆炸。不得用燃烧方法清除管道油污。‎ ‎6.3.4‎‎ 用柴油或汽油清洗机件时,严禁吸烟,附近不得有火种,用过的废油、破布、棉纱要妥善处理,不得乱扔、乱泼。‎ ‎7 岗位应急要求 ‎7.1 机械伤害处置 a)被物体击伤,应立即前往医院包扎治疗,若碎片嵌入身体,切勿随意拔出,应由医师负责清理。‎ b)发生机械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等处理,防止感染;严重的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7.2 发生设备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7.3 空压机运行时因缺少导致气缸过热而停机时,不得立即加注冷水,应等待气缸体自然降温到‎60℃‎以下,方可加水。‎ ‎7.4 储气罐压力超标,应立即强行停止空压机工作,如仍然无法减低压力,紧急情况下人员应迅速撤离。‎ ‎7.5 机房或周边发生火险时,应立即停机断电,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公司消防控制室(电话:-----);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撤离到东北大门处集合。‎ 65‎ 附件10变配电运行和检修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变配电运行和检修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变配电运行操作、值班巡查、检修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包括有人值守或无人值守的变配电室。‎ ‎2 变配电设备和安全装置 ‎2.1主要设备和电气线路:‎ 变压器、电容器、高压开关柜、低于开关柜、模拟操作板等;‎ ‎2.2安全用具和工具:‎ l 绝缘夹钳、接地线、验电器、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绝缘拉杆、标示牌等;‎ l 通用工具及专用工具。‎ ‎3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l 负责本岗位变配电设备设施运行、巡查、倒闸、检修等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l 负责本岗位变配电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的日常保养,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确保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安全用具和工具的日常管理和保养,确保本岗位使用的安全用具和工具完好有效;‎ l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l 负责本岗位变配电设备设施的日常检修,确保设备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 ‎4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设备运行、‎ 巡检 变配电设备未定期检测,造成设备、开关漏电 变配电设备外露线路绝缘层破损 触电 操作人员 超负荷用电,过载保护装置失灵,线路、开关过热 火灾 周边人员 作业现场没有“禁止进入”、“高压危险”等标识,无关进入作业区 触电 周边人员 作业人员无电工、入网许可证等相应资质,遇到紧急情况处理不当 触电 操作人员 65‎ 停、送电和检修作业 安全用具、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要求定期检测和使用 触电 操作人员 倒闸和检修作业未执行操作票和工作票制度 触电 操作人员 不按规定监控,停电检修过程,合闸通电 触电 操作人员 临时电线未进行审批或敷设不规范,造成漏电 触电 操作人员 维修时登高作业,梯台故障或损坏造成人员坠落 高处坠落 操作人员 应急处置 紧急情况下,未及时沟通信息,盲然的停、送电 触电 操作人员 突发电路故障,应急灯损毁不能照明,造成应急人员误操作 触电 操作人员 ‎5 安全作业要求 ‎5.1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作业审批要求 ‎5.2.1‎‎ 变配电房电气设备的操作的人员,应随时携带电工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或复印件,其中在高压变电设施值班和运行人员应取得高压电工证;在受送电装置上作业的电工还应经过电力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5.2.2‎‎ 变配电设施进行检修时作业前须办理检修工作票,并经过批准;变配电设施进行倒闸时作业前应办理倒闸操作票,并经过批准。‎ ‎5.2.3‎‎ 敷设临时用电线路,必须办理临时电线安装批准手续。‎ ‎5.2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穿戴要求 ‎5.2.1‎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5.2.2‎‎ 巡查、运行、检修、倒闸及维修作业均应穿戴绝缘靴。‎ ‎5.2.3‎‎ 带电检修和倒闸应戴绝缘手套。‎ ‎5.3 运行作业班前准备安全要求 ‎5.3.1‎‎ 每班作业前,应检查变配电室门窗及防止小动物进入的网、防鼠板、变配电设施、安全用具等是否完好,发现故障和问题,立即处置或上报。‎ ‎5.3.2‎‎ 倒闸作业前应在模拟板上进行倒闸步骤的验证,确认后方可进行作业。‎ ‎5.4 运行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5.4.1‎‎ 变配电操作 应符合《变配电房(间)安全管理制度》中具体要求,完成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a)正常的停送电操作可一人进行;倒闸作业应由两人进行,一人(副值)操作,一人(正值)监护;监护人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逐项命令、操作,逐项检查、确认,逐项标志记录,确保准确无误; ‎ b)正确操作;雷电时严禁倒闸操作; ‎ 65‎ c)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不经许可或根据命令采取应急措施,断开有关设备电源,但事后应报告上级领导。‎ ‎5.4.2‎‎ 高压断送电操作的流程:‎ a)断开低压各支路空气开关,再断开低压出线总闸;‎ b)断开高压真空开关;‎ c)断开高压隔离开关或将抽屉单元摇至隔离位置;‎ d)合上接地刀闸(如果有);‎ e)高压送电操作与高压断电操作流程相反。‎ ‎5.4.3‎‎ 变压器断送电操作:在断开干式变压器高压供电电源前,须先断开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控制器和变压器温控器电源;送变压器高压供电电源与断电操作程序相反。‎ ‎5.4.4‎‎ 低压断送电操作时,停电检修应办理《停电检修工作票》,作业的安全要求是:‎ a)断开低压各支路空气开关;‎ b)断开低压出线总开关;‎ c)低压送电顺序与以上断电操作程序相反。‎ ‎5.4.5‎‎ 变配电室巡查 每班至少进行二次现场巡查,安全要求如下:‎ a)不得接触设备带电部位,不得无故改变设备运行状态;‎ b)按巡查项目对供电线路、变压器、高压配电设备、低于配电设备、低于输出线路等进行检查,具体项目和内容按《变配电巡查记录》检查并记录;‎ c)巡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变配电室负责人,遇到紧急情况应按现场处置方案的要求处置。‎ ‎5.5 运行作业班后安全要求 ‎5.5.1‎‎ 检修作业完成后拆除接地线,取掉警示标识。‎ ‎5.5.2‎‎ 每次巡查结束后,检查现场无可能导致危险的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5.5.3‎‎ 每班值班交接班前,填写交接班记录,其中对当班处置的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等应详细记录,对设备仍处在的维修状况,当面与接班人员专门交代,并在设备维修现场悬挂“正在检修”标识。‎ ‎5.6 检修作业安全操作要求 ‎5.6.1‎‎ 设备电气检修 ‎ a)检修电气设备、线路前必须做到断电、验电,确定维修的电气设备或线路没电才能开始检修;‎ b)断电开关处,必须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标志牌,做到谁挂谁取;送电必须由维修电工亲自通知;‎ c)维修电工断电时先切断负荷开关、再切断刀闸开关;送电时先合上刀闸开关、再合上负荷开关;‎ 65‎ d)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必须切断被测回路电源后方可进行;使用绝缘电阻表摇测设备绝缘时,设备必须全部停电,被测设备必须放电;‎ e)因生产特殊需要不停电检修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经物业公司管理人员批准,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站在干燥的绝缘垫上,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须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方可进行作业;‎ f)敷设临时用电线路,要求装得安全拆得及时。‎ ‎5.6.2‎‎ 登高检修作业 a) 登高作业应两人以上,作业时有一人负责监护;‎ b) 登高时应首先检查梯台的安全状况;使用的梯台扶梯底脚应有橡皮包脚,架扶梯时,扶梯与地面的夹角一般在60度左右,角度不得过大或过小,人字梯的两梯横档之间应有可靠的固定;使用移动平台时应将四脚固定,防止滑动;‎ c) 禁止在不牢固的地方踩踏攀拉,在石棉瓦、油毛毡松软纤维板上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d) 在无固定站立面工作时,应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绳子应系在坚固的建筑结构件上或金属构架上,不准系在活物件上,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e)在有物体坠落可能的位置登高作业时,应戴安全帽;‎ f)登高操作人员不准往下乱丢材料、工具、垃圾等物,防止本人坠落和伤害他人。‎ ‎5.6.3‎‎ 使用电动工具 a) 在一般作业场所应选用Ⅱ类工具,在潮湿的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狭窄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 b) 使用前应检查工具是否完好,是否有经过绝缘电阻检测并在有效期内的合格标志;‎ c) 使用Ⅰ类工具时,必须采用漏电保护电器、安装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 d) 使用工具时,电源线长度不得大于‎6m,如需加长应使用接线板、接线盘转接。‎ ‎5.7 作业活动禁止性要求 ‎5.7.1‎‎ 操作10KV(或以上)高压时,严禁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5.7.2‎‎ 严禁使用钳形电流表测试高压。‎ ‎5.7.3‎‎ 未经允许,任何人严禁擅自进入变配电室。‎ ‎6 岗位应急要求 ‎6.1 变配电火险处置 变配电房如遇火险时,应首先切断总电源,并用现场配置的专用灭火器材扑救,严禁用水扑救;根据火灾事故影响范围及时启动变配电站应急处置方案,并立即报告消防控制室(电话:-----);当火情无法控制时,人员按现场标识疏散到公司大门口集合。‎ ‎6.2 触电现场处置和急救 65‎ a)如有人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发生事故线路的电源或总电源。如果第一发现人离电源开关较近,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同时呼救;如果离电源开关太远,不能立即断开,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使用绝缘工具等迅速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 b)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对触电人员应先救后搬,搬动时要密切注意触电者的变化;应首先对触电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按伤势轻重应采取不同的救护方法;对呼吸微弱者,由医护人员进行现场人工呼吸或心脏挤压抢救,并立即打120,送医疗机构抢救。‎ c)触电者未失去知觉:应让触电者在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平卧休息,并严密观察其神志、脉搏和心跳;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松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对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应立即就地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抢救。在等待“‎120”‎救援或送往医院的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对伤者的抢救。‎ ‎6.3 具体的应急要求,执行《变配电站应急处置方案》。‎ 65‎ 附件11危化品库房保管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危化品库房保管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适用范围 ‎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仓储部危化品库房保管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包括各类生产使用的批量危化品保管,不包括气瓶库保管岗位,车间少量化学品品存放点保管岗位、试验部化学试剂和剧毒品保管岗位。‎ ‎2 术语和定义 ‎2.1 危险化学品:‎ 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2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是一份关于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其安全信息包括: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信息。 ‎ ‎2.2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和编码的组合形式表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的标签,贴于化学品包装物上;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内容、格式和制作等事项的内容如下:名称、分子式、化学成分及组成、编号、标志、警示词、危险性概述、安全措施、灭火、批号、提示向生产销售企业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咨询电话。‎ ‎2.3 闪点 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0~1s)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点是可燃蒸汽与空气构成的混合物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因此,闪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2.4 燃烧条件 ‎ 是指燃烧的基本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着火源,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 ‎2.5 化学爆炸 是指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燃气泄漏遇到静电、火花引发的爆炸,包括易燃易爆化学品爆炸、粉尘爆炸等。‎ ‎2.6 爆炸极限 65‎ 是表征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 ‎2.7 隔离贮存 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2.8 隔开贮存 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2.10 分离贮存 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2.11 禁忌物料 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3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l 负责本岗位危化品入库验收、分类储存、出库等工作,在各项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l 负责本岗位涉及的库区、库房内相关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确保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4 岗位人员培训取证和能力要求 l 保管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安监部门颁发的危化品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l 保管人员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本公司组织的危化品知识和作业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l 保管人员应参加仓储部每季度组织一次的危化品保管人员日常安全教育,学习并掌握危化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关知识、各类危化品的特性和保管要求、应急处置方法等。‎ l 保管人员负责收集保存本人负责保管的危化品的化学品特性说明书(MSDS),放置在库房现场,并掌握其主要内容。‎ ‎5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危化品入库和验收 危化品入库未进行验收,不合格的危化品在储存时引发事故 火灾、中毒、腐蚀等事故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入库时未识别危化品性质,未根据特性分类分区储存,导致不同特性的危化品发生反应 火灾或中毒、腐蚀等事故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危化品储存 保管易燃易爆化学品,违章带入明火,化学品泄漏未及时处置等,导致起火爆炸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65‎ 保管有毒化学品,不慎造成丢失,导致人员中毒;‎ 中毒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危化品未分类储存,或未实行禁忌储存,导致危化品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导致发热或其他现象 火灾或中毒、腐蚀事故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危化品出库 出库未办理手续,导致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化品流向社会 火灾、中毒、腐蚀等事故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出库时未检查出库物资是否在有效期内,导致危化品失效引发事故 火灾、中毒、腐蚀等事故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6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6.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6.2 搬运或分装腐蚀性危化品时,应戴口罩、防酸手套、穿防护鞋。‎ ‎6.3 装卸和分装粉末状危化品时,应戴防尘口罩;接触有毒防尘的,应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7 入库作业安全要求 ‎7.1 危化品入库用向供应商索取MSDS,并在库房现场保存 ‎7.2 危化品入库应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包括:‎ l 核对品名、品牌、规格、等级、包装单位、生产日期或批号、产品标准号、生产商名称等。‎ l 查看外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危化品安全标签是否张贴在包装物上,且内容齐全、清晰;‎ l 查看危化品产品合格证,生产检验日期是否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l 瓶装危化品,检查其瓶子是否泄漏;袋装危化品检查其是否破损;散装的危化品,检查其容器是否完好,同时检查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7.3 各类危化品的容器和包装均应封闭严密,完整无损,具体验收内容执行附录1《化学品内外包装验收标准》。‎ ‎7.4 各类危化品的物品质量感官检查,主要方法包括:‎ l 物品性状、颜色、黏稠度、透明度均应符合产品标准。‎ l 固体颜色正常、色泽一致、无可见杂质,无潮解、熔化、溶化、风化现象,颗粒或粉末松散整齐,晶体规则,无结块或成团现象。‎ l 液体澄清、透明、清晰,颜色正常,不混浊,无悬浮物、无杂质、无沉淀、无封口不严,无挥发和渗漏。‎ ‎7.5 危化品检查验收的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7.5.1‎‎ 危化品数量少的应逐件查验,量大的至少应按入库物品的1﹪开箱验收;在验收中发现有渗漏、冒烟等危及安全的物品,应当拒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向库房主管人员报告。‎ ‎7.5.2‎‎ 检查验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65‎ l 验收、整修包装需在库房外安全地点或专门场所进行;‎ l 撒在地上的物品要清扫干净,集中存放,统一处理;‎ l 验收时应根据物品的不同性质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l 禁用铁制工具开箱验收易燃易爆危险品;‎ l 雨天应拒收遇湿易燃品。‎ ‎7.6 检查验收情况,记录在《危化品入库检查验收记录单》内,并有检查人签字;记录单格式如下:‎ 入库 序号 入库日期 危化品名称/型号 数量 MSDS 提供情况 安全标签 验收情况 合格证 验收情况 包装方式/完好情况 其他 情况 检查人 ‎8 危化品储存安全要求 ‎8.1 岗位作业人员建立本岗位负责保管的危化品安全特性和储存台账,具体的分类要求如下。‎ ‎8.1.1‎‎ 本库房的危化品包括以下类别:各岗位人员依据附录2《危险化学品分类》,根据特性具体确定其项别。‎ l 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l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l 有毒品 l 腐蚀品 ‎8.1.2‎‎ 根据确定的类别和项别,建立危化品安全特性和储存台账,并及时更新;台账格式如下:‎ ‎ 类 别 ‎ 项 别 最大储存量 库存危化品名称/实际数量 储存方式/库位 ‎8.2 危化品的基本储存安全要求 l 危险化学品不应露天堆放。‎ l 65‎ 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内储存。‎ l 受日光照射能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爆炸、燃烧、分解、化合或放出有毒气体的,其包装和存放地点应采取避光措施。‎ l 危险化学品不得与其禁忌化学品混合储存,不同危险性质或不同灭火方法的物品应分类存放。‎ ‎8.3 根据危化品分类特性,具体确定储存方式和库位,具体要求如下。‎ ‎8.3.1‎‎ 首先应按附录3《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混存性能互抵表》,确定本岗位保管的危化品之间的积极存储要求,并符合以下要求:‎ l 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或有氧化性的酸类(特别是硝酸)接触。易燃液体可同库储藏,但甲醇、乙醇、丙酮等应专库储藏。‎ l 自燃物品应根据不同物品的性质和要求,分别选择适当的地点专库储存,即使是少量物品也应与酸类、氧化剂、金属粉末、易燃易爆品等隔离储存。‎ l 遇湿易燃物品专库储藏,严禁露天存放。金属钾、钠及其氢化物可同库储存。钾、钠等活泼金属绝对不允许露置空气中,必须浸没在煤油中保存,容器不得渗漏。保险粉宜单独存放。‎ l 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无机氧化剂与有机氧化剂必须分别储藏,但硝酸铵、氯酸盐类、高锰酸盐、亚硝酸盐、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必须专库储藏。‎ l 有毒物品应与酸类和氧化剂隔离存放。不同种类有毒品要分开存放,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储存。严禁将有毒品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混存。‎ l 酸性腐蚀物品和碱性腐蚀物品要分开储存。氧化性强的硝酸、高氯酸也不宜和其他酸性物质混存。氧化性酸应远离易燃物。‎ l 严禁硫酸与其他物品混存。酸类与氰化物、H发孔剂、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等不应混存。‎ l 溴氢酸、碘氢酸要避光储藏。漂白粉、次氯酸钠溶液等应避免阳光的照射。‎ l 有机腐蚀品储存应远离火种、热源及氧化剂、易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 ‎8.3.2‎‎ 根据确定的禁忌存储要求,确定各类危化品的储存方式,包括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三种方式,并符合下表的间距、储存量等要求:‎ 贮存类别 露天贮存 隔离贮存 隔开贮存 分离贮存 贮存要求 平均单位面积贮存量,t/m2‎ ‎1.0~1.5‎ ‎0.5‎ ‎0.7‎ ‎0.7‎ 单一贮存区最大贮量,t ‎2000~2400‎ ‎200~300‎ ‎200~300‎ ‎400~600‎ 垛距限制,m ‎2‎ ‎0.3~0.5‎ ‎0.3~0.5‎ ‎0.3~0.5‎ 通道宽度,m ‎4~6‎ ‎1~2‎ ‎1~2‎ ‎5‎ 墙距宽度,m ‎2‎ ‎0.3~0.5‎ ‎0.3~0.5‎ ‎0.3~0.5‎ 65‎ 与禁忌品距离,m ‎10‎ 不得同库贮存 不得同库贮存 ‎7~10‎ ‎8.3.3‎‎ 根据确定的储存方式和储存量要求,储运部采购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每类危化品的最大储存量;最大储存量,不得大于表的数量:‎ 危险化学品类别 危险化学品存储量 易燃液体 ‎≤3t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t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0.5t 有毒品(不包括剧毒化学品)‎ ‎≤0.5t 腐蚀品 ‎≤10t ‎8.3.4‎‎ 根据本库区库房分类和库位,确定每类危化品的存放库位。‎ ‎8.3.5‎‎ 最大储存量和储存方式、存放库位填入本岗位的危化品安全特性和储存台账,并及时更新。‎ ‎8.4 按照确定的最大储存量和储存方式、存放库位,储存保管各类危化品;物品堆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l 物品应根据其包装物和数量的不同分别采用垛堆法、架堆法、托盘堆码法等不同的堆码方法。‎ l 危险化学品堆垛时要根据库房地势高低一般应垫‎15cm以上下垫物,货棚不低于‎30cm。遇湿易燃物品、易吸潮溶化和吸潮分解的物品应适当加大下垫高度。爆炸品应铺垫‎20cm左右的方木和垫板,绝不能用受撞击、摩擦容易产生火花的石块、水泥块或钢材等铺垫。 ‎ l 各种危化品应码行列式压缝货垛,做到牢固、整齐、美观,出入库方便。码垛高度:大铁桶液体立码,固体平放,一般不超过‎3m;化学试剂木箱2~3m;袋装3~3‎.5m。‎ l 库存危险化学品应保持相应的安全间距,即主通道应大于等于‎180cm;支通道应大于等于‎80cm;墙距应大于等于‎30cm;柱距应大于等于‎10cm;垛距应大于等于‎10cm;顶距应大于等于‎50cm。‎ ‎9 危化品在库养护作业安全要求 ‎9.1 对危化品的日常安全检查要求包括:‎ l 每天对库房内外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易燃物是否得到清理,货垛是否牢固,有无异常,库内有无过浓刺激性气味。‎ l 特别要注意危险品与非危险品以及性质相互抵触的危险品有无混放堆存的情况。‎ l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向本部门主管领导汇报。‎ ‎9.2 温湿度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l 65‎ 应根据库房面积的大小在库房内设置1至4个温湿度计,温湿度计应悬挂在不靠仓库门窗而空气又能适当流通的地方,不要随意挪移、震动,保持准确性。每天应检查温湿度计是否正常使用。‎ l 每日上、下午各一次观测库房的温湿度,发现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调整,按所存危化品所需要的温湿度依情况分别采用通风、密封、降温、吸潮(生石灰、氯化钙或硅胶)、除湿机降湿等办法进行控制。‎ l 各类危险化学品温、湿度条件,见附录4《各类危险化学品温、湿度条件一览表》。‎ ‎10 危化品出库作业安全要求 ‎10.1 危化品出库时,应认真核对出库单上的品名、规格、数量,还应与提货人进行复核。‎ ‎10.2 外单位提货时,应验看物品的提货证明,避免误出造成事故。‎ ‎10.3 危化品出库要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出、接近失效期先出。‎ ‎10.4 出库危化品应保证包装完好,标识清楚完整。‎ ‎10.5 危化品出库时,及时更新相关危化品台账。‎ ‎11 岗位应急要求 ‎ 危化品库房应执行本公司的《危化品库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将预案主要内容制作看板,张贴在库区;现场的紧急情况处置的基本要求如下:‎ ‎11.1 库房发生设备和电气线路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11.2 库区、库房或周边发生火险时,应立即立即停机断电,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车间当班带班人员;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到工厂东北大门处集合。‎ ‎11.3 发生易燃气体、液体泄漏时,应采取黄沙堵漏等方法,应立即报告当班带班人员;不得在泄漏现场使用手机和其他产生静电或火花的设备工具,并立即开启通风装置进行通风。‎ ‎12 附录 附录1《化学品内外包装验收标准》。‎ 附录2《危险化学品分类》‎ 附录3《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混存性能互抵表》‎ 附录4《各类危险化学品温、湿度条件一览表》‎ 65‎ 附录1《化学品内外包装验收标准》‎ 化学品内外包装验收标准 检验项目 内容 验收标准 外包装与衬垫物 非危险品 箱子牢固 、稳妥,衬垫物填妥并具缓冲作用。‎ 爆炸品 木质箱子牢固 、稳妥,衬垫物填妥并具缓冲作用。‎ 压缩气体和 液化气体 钢瓶防震胶圈齐备。‎ 易燃液体 木质箱子或指定的纸板箱牢固 、稳妥,衬垫物填妥并具缓冲作用。‎ 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 遇湿易燃品 木质箱子牢固 、稳妥,衬垫物填妥并具缓冲作用。‎ 氧化剂和 有机过氧化物 木质箱子牢固 、稳妥,衬垫物填妥并具缓冲作用,强氧化剂(如高氯酸)填加褚石。‎ 有毒品 木质箱子牢固 、稳妥,内套塑料袋并铅封,衬垫物填妥并具缓冲作用。‎ 腐蚀品 木质箱子牢固 、稳妥,衬垫物填妥并具缓冲作用。强腐蚀品(如硝酸、硫酸)填加褚石。酰氯类填加褚石并装套桶。‎ 内包装 内外盖 盖严、压严、拧紧,胶圈(帽)封口胶圈(帽)封口要套实。‎ 剧毒、贵重产品 应有生产厂家专用封签、封条(包括中包装)。‎ 见光易氧化、分解的产品 采用不透光的内包装容器,透光的内包装容器应采取避光措施,如:包黑纸、套黑塑料袋等。‎ 烫(石膏)蜡的产品 封口均匀无气泡。‎ 双氧水、次氯酸钠类易膨胀品 瓶盖要有出气孔。‎ 添加稳定剂产品 查看是否添加如:三硝基苯酚等应有不燃材料稳定剂;硝化棉:有无水乙醇湿润,不可太干;过氧化苯甲酰:有水湿润,不可太干;金属钠、钾:浸入煤油,隔绝空气;黄磷:浸入水,隔绝空气。‎ 气体钢瓶 安全帽完整拧紧,瓶壁无腐蚀、损坏、结疤、凹陷、鼓泡和伤痕。‎ 压力容器必须有压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 包装使用期应在试压规定期内,逾期不准延期使用,必须重新试压。有油迹的氧气气瓶,应用四氯化碳擦拭干净后方可入库。‎ 65‎ 附录2《危险化学品分类》‎ 危险化学品分类 类 别 项 别 爆炸品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 压缩气体和 液化气体 易燃气体 不燃气体 有毒气体 易燃液体 低闪点液体(闭杯实验闪点低于-18ºC)‎ 中闪点液体(闭杯实验闪点在-18ºC至<23ºC)‎ 高闪点液体(闭杯实验闪点在23ºC至61ºC)‎ 易燃固体、‎ 自然物品 和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 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 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 毒害品 感染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酸性腐蚀品 碱性腐蚀品 其它腐蚀品 65‎ 附录3《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混存性能互抵表》‎ 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混存性能互抵表 化学危 险物品分类 ‎ 小类 ‎ 小 ‎ 类 ‎ ‎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 爆炸性物品 氧化剂 压缩气 体和液 化气体 自然物品 遇水 燃烧 物品 易燃 液体 易燃 固体 有毒性 物品 腐蚀性 物品 放射性物品 酸性 碱性 点 火 器 材 起 爆 器 材 爆炸 及爆 炸性 药品 其他 爆炸 品 一级无机 一级有机 二级无机 二级有机 剧毒 易燃 助燃 不燃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剧毒无机 剧毒有机 有毒无机 有毒有机 无机 有机 无机 有机 爆炸性 物品 点火器材 起爆器材 爆炸及爆炸性药品 其他爆炸品 ‎○‎ ‎○‎ ‎○‎ ‎○‎ ‎○‎ ‎×‎ ‎×‎ ‎○‎ ‎×‎ ‎○‎ 氧化剂 一级无机 一级有机 二级无机 二级有机 ‎×‎ ‎×‎ ‎×‎ ‎×‎ ‎×‎ ‎×‎ ‎×‎ ‎×‎ ‎×‎ ‎×‎ ‎×‎ ‎×‎ ‎×‎ ‎×‎ ‎×‎ ‎×‎ ‎①‎ ‎×○×‎ ‎○×○‎ ‎②‎ ‎×‎ ‎○‎ 压缩气体 和液化 气体 剧毒(液氨和液氯有抵触)‎ 易燃 助燃 不燃 ‎×‎ ‎×‎ ‎×‎ ‎×‎ ‎×‎ ‎×‎ ‎×‎ ‎×‎ ‎×‎ ‎×‎ ‎×‎ ‎×‎ ‎×‎ ‎×‎ ‎×‎ ‎×‎ ‎×××分 ‎×××消 ‎××分分 ‎×××分 ‎○×○○‎ ‎○×○‎ ‎○○‎ ‎○‎ 自燃物品 一级 二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遇火燃 烧物品 一级 二级 ‎×‎ ‎×‎ ‎×‎ ‎×‎ ‎×‎ ‎×‎ ‎×‎ ‎×‎ ‎×‎ ‎×‎ ‎×‎ ‎×‎ ‎×‎ ‎×‎ ‎×‎ ‎×‎ ‎×‎ 消 ‎×‎ ‎×‎ ‎×‎ ‎×‎ ‎×‎ 消 ‎×‎ ‎×‎ ‎×‎ 消 ‎○‎ ‎×‎ ‎○‎ 易燃液体 一级 二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易燃固体 一级 二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消 消 消 消 ‎○‎ ‎○‎ ‎○‎ 毒害性物品 剧毒无机 剧毒有机 有毒无机 有毒有机 ‎×‎ ‎×‎ ‎×‎ ‎×‎ ‎×‎ ‎×‎ ‎×‎ ‎×‎ ‎×‎ ‎×‎ ‎×‎ ‎×‎ ‎×‎ ‎×‎ ‎×‎ ‎×‎ 分×‎ 分×‎ ‎×‎ ‎×‎ ‎×‎ ‎×‎ 分×‎ 分×‎ 消×‎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 ‎×‎ ‎××‎ 分×‎ 分×‎ 消×‎ 消×‎ 消×‎ 消×‎ 消×‎ 消分 消×‎ 消分 分×‎ 分消 分×‎ 分消 ‎○‎ ‎○‎ ‎○‎ ‎○‎ ‎○‎ ‎○‎ ‎○‎ ‎○‎ ‎○‎ ‎○‎ 腐蚀性 物品 酸性 无机 有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消 ‎×‎ 消 ‎×‎ ‎×‎ ‎×‎ ‎×‎ ‎×‎ ‎×‎ ‎×‎ ‎×‎ ‎×‎ ‎×‎ ‎×‎ ‎×‎ ‎×‎ ‎×‎ ‎○‎ 碱性 无机 有机 ‎×‎ ‎×‎ ‎×‎ ‎×‎ ‎×‎ ‎×‎ ‎×‎ ‎×‎ 分 ‎×‎ 消 ‎×‎ 分 ‎×‎ 消 ‎×‎ 分 ‎×‎ 分 ‎×‎ 分 ‎×‎ 分 ‎×‎ 分 ‎×‎ 分 ‎×‎ 消 ‎×‎ 消 ‎×‎ 消 消 消 消 分 消 分 消 ‎×‎ ‎×‎ ‎×‎ ‎×‎ ‎×‎ ‎×‎ ‎×‎ ‎×‎ ‎×‎ ‎×‎ ‎×‎ ‎×‎ ‎○‎ ‎○‎ ‎○‎ 放射性物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符号表示可以混存;‎ 65‎ ‎ “×”符号表示不可以混存;‎ ‎ “分”指应按化学危险晶的分类进行分区分类贮存。如果物品不多或仓位不够时,因其性能并不互相抵触,也可以混存;‎ ‎ “消”指两种物品性能并不互相抵触,但消防施救方法不同,条件许可时最好分存;‎ ‎① 明过氧化钠等氧化物不宜和无机氧化剂混存。‎ ‎ ②说明具有还原性的亚硝酸钠等亚硝酸盐类,不宜和其他无机氧化剂混存。‎ ‎ 凡混存物品,货垛与货垛之间,必须留有‎1 m以上的距离,并要求包装容器完整,不使两种物品发生接触。 ‎ 65‎ 附录4《各类危险化学品温、湿度条件一览表》‎ 各类危险化学品温、湿度条件 类 别 品 名 温度,℃‎ 相对湿度,%‎ 备注 爆炸品 黑火药、化合物 ‎≤32‎ ‎≤80‎ 水作稳定剂的 ‎≥1‎ ‎<80‎ 压缩气体和 液化气体 易燃、不燃、有毒 ‎≤30‎ 易燃液体 低闪点 ‎≤29‎ 中高闪点 ‎≤30‎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 ‎≤35‎ 硝酸纤维素酯 ‎≤25‎ ‎≤80‎ 红磷、硫化磷、铝粉 ‎≤35‎ ‎<80‎ 自燃物品 黄磷 ‎>1‎ 烃基金属化合物 ‎≤30‎ ‎≤80‎ 含油制品 ‎≤32‎ ‎≤80‎ 遇湿易燃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 ‎≤32‎ ‎≤75‎ 氧化剂和有机 过氧化物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30‎ ‎≤80‎ 过氧化钠、过氧化镁、‎ 过氧化钙等 ‎≤30‎ ‎≤75‎ 硝酸锌、硝酸钙、硝酸镁等 ‎≤28‎ ‎≤75‎ 袋装 硝酸锌、亚硝酸钠 ‎≤30‎ ‎≤75‎ 袋装 盐的水溶液 ‎>1‎ 结晶硝酸锰 ‎<25‎ 过氧化苯甲酰 ‎2~25‎ 含稳定剂 过氧化丁酮等有机氧化剂 ‎≤25‎ 酸性腐蚀品 发烟硫酸、亚硫酸 ‎0~30‎ ‎≤80‎ 硝酸、盐酸及氢卤酸、氟硅(硼)酸、氯化硫、磷酸等 ‎≤30‎ ‎≤80‎ 磺酰氯、氯化亚砜、氧氯化磷、氯磺酸、溴乙酰、三氯化磷等多卤化物。‎ ‎≤30‎ ‎≤75‎ 发烟硝酸 ‎≤25‎ ‎≤80‎ 溴素、溴水 ‎0~28‎ 甲酸、乙酸、乙酸酐等 有机酸类 ‎≤32‎ ‎≤80‎ 碱性腐蚀品 氢氧化钾(钠)、‎ 硫化钾(钠)‎ ‎≤30‎ ‎≤80‎ 其他腐蚀品 甲醛溶液 ‎0~30‎ 65‎ 易挥发有毒品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苯胺、苯甲腈等 ‎≤32‎ ‎≤85‎ 易潮解有毒品 五氧化砷、亚砷酸钾、‎ 氟化氢铵、氰化钾等 ‎≤35‎ ‎≤80‎ 65‎ 附件12锅炉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 锅炉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1适用范围 ‎ 本标准适用于构成特种设备的承压锅炉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包括燃气、燃油和燃煤作业安全要求,包括司炉、水质化验岗位作业的安全要求,不包括煤场起重机械作业岗位的安全要求。‎ ‎2 锅炉设备和安全装置 锅炉设备 规格、型号 能源方式 安全装置名称/数量 图片 安全要求 备注 承压热水锅炉,‎ 压力为**--**;功率为****‎ 型号:******‎ 燃气 安全阀/2个 ‎---‎ 检验合格标识在有效期内 锅炉本体悬挂特种设备登记号和检验合格标识 压力表/*个 检验合格标识在有效期内,铅封完好 水位计 有防护装置,且完好有效 超压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1套 ‎---‎ 年度检验时检查 超温报警装置1套 ‎---‎ 年度检验时检查 点火联锁保护和熄火联锁保护装置1套 ‎---‎ 年度检验时检查 燃气/燃油锅炉防爆门 ‎---‎ 年度检验时检查 燃气/燃油泄漏报警仪 ‎*个 计量检测合格标识在有效期内 ‎ ‎3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l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检查处置等;‎ l 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5‎ l 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的日常保养,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确保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l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4 锅炉作业共性安全要求 ‎4.1外部取证要求 ‎4.1.1‎锅炉操作人员应获得质检部门颁发的锅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4.1.2‎锅炉水质化验人员应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锅炉水质处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4.1.3‎‎ 煤场构成特种设备的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起重机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4.2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要求 ‎4.2.1‎做好本班运行记录,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正确处置,并在运行记录内登记。‎ ‎4.2.2‎‎ 当班作业人员接班时,向前一班作业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等,并认真查阅交接班记录,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立即察看、报告,并采取措施。‎ ‎4.2.3‎‎ 锅炉运行时,锅炉房人员应两人当班。‎ ‎4.3劳防用品通用要求 ‎4.4.1‎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4.2‎‎ 进入噪声区域应佩戴耳塞; ‎ ‎4.4.3‎‎ 接触高温设备管道、阀门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帆布手套。‎ ‎4.4禁止性要求 ‎4.4.1‎进入生产区域不得吸烟;‎ ‎4.4.2‎‎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锅炉现场;参观、检查等外来人员有企业人员陪同时,登记后方可进入现场。‎ ‎4.5其他 ‎4.5.1‎操作机组的人员必须取得该岗位操作证后方能上岗操作;取得实习操作证的人员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方能上岗操作;‎ ‎4.5.2‎‎ 不准随意打开、拆卸、桥接和损坏锅炉安全连锁装置;锅炉运行时,禁止擅自调整锅炉上各种仪表的数据和阀门的位置;‎ ‎4.5.3‎‎ 严禁将手、工具和抹布伸入机器运转部位、高温部位;‎ ‎4.5.4‎‎ 人员离开岗位时,应与同机组其它人员联系,严禁设备在无人看管状态下运转。‎ ‎5 各岗位危险源和安全操作要求 ‎5.1 司炉工 ‎5.1.1‎‎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序号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 ‎1‎ 锅炉爆炸 65‎ 交接班时未检查,作业过程未巡查并及时排除故障,设备运行过程中水位异常且报警装置失效,导致水位过高或过低 ‎2‎ 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失灵,导致锅炉超压 锅炉爆炸 ‎3‎ ‎“紧急停炉”按钮失效,导致锅炉出现异常或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停炉,‎ 锅炉爆炸 ‎4‎ 锅炉未定期进行排污,导致锅炉故障 锅炉爆炸 ‎5‎ 管道、阀门蒸汽泄漏,或误操作触碰高温管道、高温蒸汽、高温炉水 灼烫 ‎6‎ 燃气或燃油泄漏,或燃气或燃油锅炉点火时或运行中炉膛灭火,导致可燃物与空气的混合物中浓度在爆炸范围之内,遇到火花或静电,发生爆炸 化学爆炸 ‎7‎ 进入锅体内保养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人员接触残余有毒物质 中毒或窒息 ‎5.1.2‎‎ 安全操作要求 作业流程1:运行 操作活动 安全操作要求 ‎1‎ 试验报警 装置 试验报警装置时,将控制开关由“关”转到“开”,低水位报警灯亮,有警报声音响起方可证明报警装置有效。‎ ‎2‎ 冲洗 水位表 水位表每班应冲洗一次,确保水位表的指示在中水位偏上;冲洗程序如下:‎ ‎①开放水阀,冲洗汽管、水管及玻璃板;‎ ‎②关水阀,冲洗汽管及玻璃板;‎ ‎③开水阀,关汽阀,冲洗水管及玻璃板;‎ ‎④开汽阀,关放水阀,恢复水位表的运行;‎ ‎⑤关闭放水阀后,水位表中水位很快上升,并有轻微的波动;冲洗后应与另一只水位表对照水位,如指示不一致应重新冲洗。‎ ‎3‎ 锅炉手动 排污 每班至少进行一次排污;当锅炉水质化验显示水质碱度过高或溶解固性物浓度超标时,应进行手动排污;且排污时应选择锅炉供汽较低负荷时进行;排污程序如下:‎ ‎①现场观察水位表,防止水位表过低;‎ ‎②排污大约30秒后,关闭锅炉的本体定排阀门。用手触摸阀门前后管道,若管道表面温度很高,说明定排阀门未关好,重新关闭阀门,直至管道表面变凉即可。‎ ‎4‎ 运行巡查 ‎1锅炉运行过程中,每班应至少巡查二次,并记录;重要设备的运行参数每小时记录一次;巡查内容:‎ ‎①燃气锅炉自动燃烧时压力跟踪准确,手动燃烧时压力在正常范围内,‎ ‎②进氧量及水位正常;进水调节阀工作正常;‎ ‎③锅炉运行平稳,无异声,无异常振动;燃气管道压力在正常范围内;各类分汽缸压力在正常范围内,疏水排放良好;‎ ‎④除氧器、软水箱、钠离子交换器管道、盐计量箱等液位和电动阀等工作正常;各类水泵及电机运转平衡,无异声,无异常振动,润滑良好,管道压力正常;‎ ‎⑤仪表示数清晰、稳定,警示红线清晰;设备、容器无内外泄漏,管道、阀门、管件连接处无跑、冒、滴、漏现象;保温无残缺。‎ ‎5‎ 紧急处置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控制柜的“紧急停炉”按钮,使设备停止运行;锅炉正常运行时不得操作。‎ ‎6‎ 定置管理 工具、辅料及辅助设施要严格按照定置管理要求摆放,保持机台及周围整齐清洁。‎ ‎7‎ 设备报修 设备、工器具及辅助设施发现问题立即报修,不得带病使用。‎ 作业流程2:排除故障和应急处置 操作活动 安全操作要求 ‎1‎ 停炉处置 突发停炉时,通过控制室内电脑故障显示画面,或现场查看锅炉或燃烧器故障导致停炉的具体故障原因加以处置。‎ 65‎ ‎2‎ 水位故障 ‎①水位调节仪表显示正常,但实际水位表水位低于标准,直接通知检修人员维修;‎ ‎②锅炉低水位报警并停炉后,立即检查锅炉给水泵和进水电动调节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检修人员;检修完毕后操作锅炉进水,锅炉水位应稳定上升,达到低水位后,低水位报警应自动消除;锅炉水位达到中水位后,方可进行点火操作,恢复锅炉运行;‎ ‎③锅炉高水位报警后,打开锅炉本体定排阀门,进行排污,水位恢复至中水位后,高水位报警应自动消除,关闭锅炉本体定排阀门,停止排污;如不能排除故障,应检查进水电动调节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检修;检修完毕后,进行点火操作,恢复锅炉运行。‎ ‎3‎ 超压故障 锅炉超压报警停炉后,立即打开锅炉本体定排阀门,进行排污;锅炉压力降至正常范围后,停止排污,通过锅炉控制面板上的消音复位按钮进行手动复位;检修完毕后,方可进行点火操作,恢复锅炉运行。‎ ‎3‎ 汽水共腾 故障 出现水位表水位剧烈波动,蒸汽管道水击严重等汽水共腾现象时,打开锅炉本体定排阀门,进行排污、换水;打开高压分汽缸疏水旁路,加强疏水;增加炉水分析次数,改善炉水品质。‎ ‎3‎ 其他 故障 锅炉出现其他故障,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当出现以下现象,应立即紧急停炉:‎ ‎①锅炉本体元件损坏且危及正常运行 ‎②水位超过或低于水位表可见边缘,锅炉压力超过超压停炉锁定压力;‎ ‎③给水设备损坏;‎ ‎④水位表、压力表其中一种全部失灵;‎ ‎⑤其他现场危险情况。‎ 作业流程3:冷炉启用 操作活动 安全操作要求 ‎1‎ 启用前 检查 冷炉启动前应对炉内、炉外、电控系统进行以下检查,无故障方可启用:‎ ‎①燃烧室及烟管内部受热面(波纹管、烟管、拉撑管、前后管板、折烟室、节能器)无积灰、变形及滴漏;燃烧器、点火棒、火焰检测光电管、耐火材料完好;‎ ‎②大修或受压部件修理更换后重新运行,必须经过水压试验,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启动;‎ ‎③人孔、观火窗、节能器门、刀门、防爆门应封闭严密,折烟室凝结水排放管畅通;‎ ‎④汽、燃气、燃油和给水管道无泄漏,阀门动作灵活不卡死;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完好,炉水取样器畅通;‎ ‎⑤主控柜送电后显示屏面板应显示初始化,如报警响,做好消音复位和故障排除工作。‎ ‎2‎ 锅炉点火 升压 锅炉点火应在锅炉启动后各项内部自动检测后进行(约需90秒以上);‎ ‎①锅炉点火前,先将“水泵控制开关”拨至“开”;将控制柜“A燃烧器控制”和“B燃烧器控制”开关拨到“小火”;将“燃烧器运行选择”开关拨至“A&B”; 将“锅炉运行控制”开关拨至“开”; 确保锅炉进水后,方可点火;‎ ‎②点火过程中出现问题并出现报警指示时,应通过消音复位开关进行复位,之后锅炉将自动完成内部检测,重新进行点火程序;‎ ‎③点火只允许二次,二次不成功应放弃点火,将锅炉面板各开关复位到点火前状态,彻底检查,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再次点火;‎ ‎④锅炉点火成功后,保持小火燃烧10分钟,然后将“锅炉运行控制”开关拨至“关”(停炉),停炉10分钟后,再次点火,重复上述操作;锅炉的升压过程应缓慢,使锅炉温度均匀上升,严禁采用大火燃烧;锅炉压力达到0.4MPa后,方可进行大火燃烧;‎ ‎⑤当锅炉压力上升至0.1MPa时,关闭锅炉放空阀,如锅炉高水位时应进行排污,保持锅炉在中水位左右;当锅炉压力上升至0.4MPa时,冲洗水位表并核对水位表的指示正确性,同时对锅炉进行排污,排污时注意锅炉的水位变化,防止水位下降过快;当锅炉压力上升至0.8MPa时,应停止燃烧,对锅炉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确认设备正常后再继续运行。‎ ‎3‎ 锅炉供气 锅炉开始供气,安全要求如下:‎ ‎①锅炉并网供汽时,应缓慢的微开高压分汽缸进汽阀,然后再缓慢开启锅炉主蒸汽阀进行暖管,逐步加大两处阀门开度(暖管过程中,应无管道撞击声),如无异常情况,最后开足锅炉主蒸汽阀。此时锅炉压力应与高压分汽缸压力接近;‎ ‎②锅炉并网供汽后,应再次对照锅炉就地水位表与仪表水位等,注意观察水位的变化;‎ ‎③锅炉并网供汽后,再次启动锅炉,待燃烧正常后,对锅炉作全面检查。‎ 作业流程4:停炉 操作活动 安全操作要求 ‎1‎ 停炉操作 停炉作业的安全要求如下:‎ ‎①时先将锅炉燃烧切换到“小火”,锅炉燃烧比降至10﹪后,再将控制柜面板上的“锅炉运行控制”开关拨至“关”;‎ 65‎ ‎②保持锅炉给水泵持续运行,直至锅炉尾部烟室温度达到‎120℃‎以下时,才允许关闭水泵;‎ ‎③如果是锅炉或燃烧器发生故障需要停炉,应同时到设备故障显示画面或现场查看故障原因,并及时报告检修。‎ 作业流程5:燃气、燃油、燃煤使用 操作活动 安全操作要求 ‎1‎ 使用燃气 ‎①进入燃气使用现场,执行禁带火种措施,交出打火机、手机等;‎ ‎②班前班后检查燃气总阀门、每台锅炉的燃气干管的阀门和快速切断阀、每个燃烧器前的燃气支管的阀门等是否完好,无泄漏;燃气管道放散管是否完好,无堵塞现象;‎ ‎③现场不得使用任何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现场保持通风良好;‎ ‎④不得遮挡燃气泄漏报警仪,不得擅自改变报警仪安装位置;‎ ‎⑤停炉后重新点火,或一次点火不成需二次点火时,应先对炉膛进行通风,确保燃气含 量不超标,方可二次点火。‎ ‎2‎ 使用燃油 ‎①进入燃油使用现场,执行禁带火种措施,交出打火机、手机等;锅炉房内不得存放燃油,不得在燃油阀门、管道周边存放易燃物品;‎ ‎②班前班后检查燃油总阀门、每台锅炉的燃油管的阀门、管道等是否完好,无泄漏;‎ ‎③现场不得使用任何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现场保持通风良好;‎ ‎3‎ 煤场作业 ‎①作业前检查现场皮带运输机、提升机和粉碎机、加煤机等设备防护罩是否完好有效;‎ ‎②起重机械时吊索具应在放置架上存放,防止踩踏、受潮;吊索具应完好,无明显损伤;‎ ‎③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止煤尘扬散;煤场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 ‎④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同时执行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 ‎5.2 水质化验作业 ‎5.2.1‎‎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序号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 ‎1‎ 未按规定进行水质处理和化验,水质不合格,引发锅炉故障 锅炉爆炸 ‎2‎ 配制试剂时,使用浓硫酸、浓盐酸及氢氧化钠时,误操作导致腐蚀性、毒性药品触碰皮肤上或者进入眼睛、口腔等 腐蚀或中毒 ‎3‎ 进入锅炉现场,误操作触碰高温管道、高温蒸汽、高温炉水等,导致烫伤;‎ 灼烫 ‎5.2.2‎‎ 安全操作要求 作业流程1:水质处理和化验 操作活动 安全操作要求 ‎1‎ 加药和 取样、化验 ‎①加药和炉水取样时,应注意防止肢体接触高温炉水;需接触高温部位时,应戴手套;‎ ‎②pH值测试记录齐全,经处理后的水质能达到GB 1576的指标要求。‎ ‎2‎ 操作水处理设备 ‎①作业前,应确认设备完好,包括安全联锁装置完好,设备正常等;‎ ‎②操作水处理设备时,应确保安全联锁有效使用,严禁将手、工具和抹布伸入机器运转部位等危险区域。‎ ‎3‎ 化学品 存放和 使用 ‎①现场使用的化学品建立清单,现场保存化学品的MSDS;‎ ‎②按化学品特性分架存放,酸性和碱性物品不得存放在一处;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应单独存放在柜内,并上锁;‎ ‎③化验使用后的废液,属于危险废弃物的,按规定统一回收处置;其他废液每班处置;‎ ‎④使用化学药品时应正确佩戴乳胶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 ‎4‎ 定置管理 工具、辅料及辅助设施要严格按照定置管理要求摆放,保持机台及周围整齐清洁。‎ ‎5‎ 设备报修 设备、工器具及辅助设施发现问题立即报修,不得带病使用。‎ ‎6 锅炉房应急要求 65‎ ‎6.1 锅炉超温、超压、满水、缺水时的应急措施,见上述安全操作规程。‎ ‎6.2 燃气泄漏的应急措施:‎ ‎6.2.1‎‎ 发生燃气泄漏时,首先应关闭燃气阀门,同时采取通风措施。‎ ‎6.2.2‎‎ 报警时切勿使用手机,不得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 ‎6.2.3‎‎ 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处置。‎ ‎6.3 发生烫伤和其他伤害时的应急措施 ‎6.3.1‎‎ 发生烫伤,使用急救箱内的烫伤膏敷设在创伤处,严重的立即送医疗机构急救。‎ ‎6.3.2‎发生肢体或头发等被机械运动部位夹住,应立即关闭设备,设备有急停开关的应使用急停开关;发生轻微擦伤使用急救箱内的创可贴、纱布进行包扎;发生严重的机械伤害立即送医疗机构急救。‎ ‎6.3.3‎‎ 人员或设备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部门领导和安全员,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 ‎6.4 发生火险时的应急措施 ‎6.4.1‎‎ 立即切断设备总电源,迅速使用现场灭火器灭火;周边有消火栓的,可使用消火栓灭火;‎ ‎6.4.2‎‎ 立即按动现场手动报警装置,并报告部门领导,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报告安保科和总值班室;‎ ‎6.4.3‎‎ 火势继续扩大自救无效时,立即按现场疏散标识规定的逃生路线撤离现场;疏散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采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迅速撤出;‎ ‎6.4.4‎‎ 疏散到室外后,到工厂东北大门处集合,清点人数并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 ‎6.4.5‎上述应急措施的具体要求、锅炉房内其他应急要求,见锅炉房现场处置方案。‎ 6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