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集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目 录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4.职责分工 5.风险点识别方法 5.1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5.2风险点识别方法 6.风险评价方法 7.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11.附件 附件 A 风险点分类标准 附件 B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附件 C 涉及到的记录表格 1 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 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按照山东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山东省政府安委会办 公室《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调动全 员对本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通过合适的风险分类,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2 编制依据 本指南的制定主要依据了以下法规、标准及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 (3)《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6月1日)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28001-2011) (5)《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8)《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 (9)《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10)《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 安发﹝2016﹞16号) (11)《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 10号) (12)xx集团《管理体系文件编写指南》Q/JJ G010-WI-01 (13)xx集团《文件控制程序》Q/JJ G010-PD-11 (14)其它有关的要求等 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3.1总体要求 根据山东省安监局统一部署,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与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建立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 企业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二是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 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通过两个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2目标 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出的风险点严密监控,时时刻刻盯紧,一旦 发现异常立即处置,确保风险点万无一失,对发现的隐患必须立即消除,牢牢筑起双重安全防线,从 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3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 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扎实隐患排查治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堵塞各 类安全漏洞。 4 职责分工 4.1集团最高管理者负责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委员会和各专业工作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定期部署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4.2集团安全质量部承担体系建设工作的内外部协调,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 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任务开展情况,并及时向领导委员会汇报; 4.3生产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是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 任务分工,定期调度工作进度; 4.4生产公司的安全管理部是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各 有关部门开展体系建设工作; 4.5生产公司的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做好体系建设工作,组织主管、工程师、员工全 面排查本部门风险点; 4.6各专业工作组成员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负责,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和进度完成各项工作。 4.7广大员工要参加风险评价方法的培训,并结合本岗位特点,积极开展风险点识别,杜绝违章作业; 4.8安全质量部和生产公司的安全管理部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 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5 风险点识别方法 5.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5.1.1根据平板玻璃行业特点和工艺流程,结合企业实际,风险点识别的范围应覆盖企业活动与服务 的全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 险源; 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f)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g)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h)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i)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j)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 应性。 5.1.2进行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 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设备、活动、人员三个对象和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 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七种类型。 5.1.3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将危险源的类别分为: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5.2 风险点识别方法 已经通过安全标准化评审的,建议参照本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安全检查表法(SCA) 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人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 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6 风险评价方法 因企业已经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为保持评价方法的一致,应经过研究确定,风 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根据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 度(E)和发生事故后会造成的后果(C)来评价风险程度大小。 D(风险值)=L×E×C 7 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 7.1 风险评价后,根据风险值得大小将风险分为四级,分级控制要求包括: 1 级(公司级):立即停止工作,经整改降低风险后方可作业,并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制定方 案实施控制。 2 级(车间级):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一定的资源。当风险 涉及正在进行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予以制定控制办法,并对其实施 监控。 3 级(工段级):应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预防和控制。 4 级(班组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而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 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7.2 风险等级为1、2、3 级的判定为不可接受风险。不可接受风险控制可通过实施管理方案、制定目 标和指标、运行控制及应急预案进行控制,并制定《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表》。 8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风险控制措施遵循以下优先控制原则: a)能消除的就采取措施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如改变工艺、改变作业方法; b)对于不能消除的但又必须作业的情况则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护栏、挂贴安全警 示标识等,以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 c)对于无法降低的安全风险则采取对这些区域内的作业人员发放劳动保护用品采取个体保护,防 止事故的发生。 d)对作业人员采取个体保护后仍有安全风险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措施,比如安装监控、应 急自动停车、联锁装置等,对风险有效控制。 9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9.1为确保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集团对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内部激励考核。 9.2集团体系推动领导委员会负责制定考核办法,及时开展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管理执行情况 督查,检查情况纳入集团安全管理相关工作考核与评价。 9.3生产公司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将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管理工作纳入绩效管理,并严格考核。 9.4生产公司各有关部门对执行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情况纳入月度几下考核,并严格进行考核。 9.5安全风险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或预控措施执行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对责任单位、部门和有关 人员,按集团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9.6 广大员工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识别工作。 10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10.1 风险识别。 各部门负责人组织主管、工程师、班组长,发动全体员工采用《安全检查表》、《作业危害分析表》 对生产作业活动中的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形成《危险源调查表》,经部门负责人确认后报安全管理部 门备案。 10.2 风险评价。 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体系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和生产有关主管、工程师及有关专业人员对《危 险源调查表》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形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经公司总经理确认后报集 团安全质量部备案。 10.3 风险分级管控。 集团安全质量部汇总风险评价结果,形成《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表》,经分管安全领导审核 后报体系推动领导委员审批。 10.4 记录的更新和保存 各项记录每年更新一次,至少保存三年。 11 附件 附件 A 风险点分类标准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代码 名称 说明 1 人的因素 11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101 负荷超限 110101 体力负荷超限 指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的负荷超限 110102 听力负荷超限 110103 视力负荷超限 110199 其他负荷超限 1102 健康状况异常 1103 从事禁忌作业 1104 心理异常 110401 情绪异常 110402 冒险心理 110403 过度紧张 110499 其他心理异常 1105 辨识功能缺陷 110501 感知延迟 110512 辨识错误 110599 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12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201 指挥错误 120101 指挥失误 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 120102 违章指挥 120199 其他指挥错误 1202 操作错误 120201 误操作 120202 违章操作 120299 其他操作错误 1203 监护失误 1299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 物的因素 2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01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210101 强度不够 210102 刚度不够 210103 稳定性差 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 支承不正确等。 210104 密封不良 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附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 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的密封不良 210105 耐腐蚀性差 210106 应力集中 210107 外形缺陷 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部分 210108 外露运动件 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210109 操纵器缺陷 指结构、尺寸、形状、位置、操纵力不合理及操纵器失 灵、损坏等 210110 制动器缺陷 210111 控制器缺陷 210199 其他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2102 防护缺陷 210201 无防护 210202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括防护装 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灵等 210203 防护不当 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当。 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210204 支撑不当 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210205 防护距离不够 指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 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 210299 其他防护缺陷 2103 电伤害 210301 带电部位裸露 210302 漏电 210303 静电和杂散电流 210304 电火花 210399 其他电伤害 2104 噪声 210401 机械性噪声 210402 电磁性噪声 210403 流体动力性噪声 210499 其他噪声 2105 振动危害 210501 机械性振动 210502 电磁性振动 210503 流体动力性振动 210599 其他振动 2106 电离辐射 包括X 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中子、质子、 高能电子束等 2106 非电离辐射 210701 紫外辐射 210702 激光辐射 210703 微波辐射 210704 超高频辐射 210705 高频电磁场 210706 工频电场 2108 运动物伤害 210801 抛射物 210802 飞溅物 210803 坠落物 210804 反弹物 210805 土、岩滑动 210806 料堆(垛)滑动 210807 气流卷动 210899 其他运动物伤害 2109 明火 2110 高温物质 211001 高温气体 211002 高温液体 211003 高温固体 211099 其他高温物质 2111 低温物质 211101 低温气体 211102 低温液体 211103 低温固体 211199 其他低温物质 2112 信号缺陷 211201 无信号设施 指应设信号设施处无信号,如无紧急撤离信号等 211202 信号选用不当 211203 信号位置不当 211204 信号不清 指信号量不足,如响度、亮度、对比度、信号维持时间 不够等 211205 信号显示不准 包括信号显示错误、显示滞后或超前等 211299 其他信号缺陷 2113 标志缺陷 211301 无标志 211302 标志不清晰 211303 标志不规范 211304 标志选用不当 211305 标志位置缺陷 211399 其他标志缺陷 2114 有害光照 包括直射光、反射光、眩光、频闪效应等 2199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2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依据GB13690 中的规定 2201 爆炸品 220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2203 易燃液体 2204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220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2206 有毒物品 2207 放射性物品 2208 腐蚀品 2209 粉尘与气溶胶 2299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01 致病微生物 230101 细菌 230102 病毒 230103 真菌 230199 其他致病微生物 2302 传染病媒介物 2303 致害动物 2304 致害植物 2399 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 环境因素 包括室内、室外、地上、地下(如隧道、矿井)、水上、 水下等作业(施工)环境 31 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3101 室内地面湿滑 指室内地面、通道、楼梯被任何液体、熔融物质润湿, 结冰或有其他易滑物 3102 室内作业场所狭窄 3103 室内作业场所杂乱 3104 室内地面不平 3105 室内楼梯缺陷 包括楼梯、阶梯、电动梯和活动梯架,以及这些设施的 扶手、扶栏和护栏、护网等 3106 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 包括电梯井、修车坑、门窗开口、检修孔、孔洞、 排水沟等 3107 房屋基础下沉 3108 室内安全通道缺陷 包括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 3109 房屋安全出口缺陷 包括无安全出口、设置不合理等 3110 采光不良 指照度不足或过强,烟尘弥漫影响照明等 3111 作业场所空气不良 指自然通风差、无强制通风、风量不足或气流过大、缺 氧、有害气体超限等 3112 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3113 室内给、排水不良 3114 室内涌水 3199 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2 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3201 恶劣气候与环境 包括风、极端的温度、雷电、大雾、冰雹、暴雨雪、洪 水、浪涌、泥石流、地震、海啸等 3202 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 包括铺好的地面区域、阶梯、通道、道路、小路等被任 何液体、熔融物质润湿,冰雪覆盖或有其他易滑物 3203 作业场地狭窄 3204 作业场地杂乱 3205 作业场地不平 包括不平坦的地面和路面,有铺设的、未铺设的、草地、 小鹅卵石或碎石地面和路面 3206 巷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 3207 脚手架、阶梯或活动梯架缺陷 包括这些设施的扶手、扶栏和护栏、护网等 3208 地面开口缺陷 包括升降梯井、修车坑、水沟、水渠等 3209 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 包括建筑中或拆毁中的墙壁、桥梁、建筑物;筒仓、固 定式粮仓、固定的槽罐和容器;屋顶、塔楼等 3210 门和围栏缺陷 包括大门、栅栏、畜栏和铁丝网等 3211 作业场地基础下沉 3212 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 包括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 3213 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 包括无安全出口、设置不合理等 3214 作业场地关照不亮 指光照不足或过强、烟尘弥漫影响光照等 3215 作业场地空气不良 指作业场地通风差或气流过大、作业场地缺氧、有害气 体超限等 3216 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3217 作业场地涌水 3299 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33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不包含以上室内、室外已列出的有害因素 3301 隧道/矿井顶面缺陷 3302 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 3303 隧道/矿井地面缺陷 3304 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 包括通风差或气流过大、缺氧。有害气体超限 3305 地下火 3306 冲击地压 指井巷(采场)周围的岩体(如煤体)等在外载作用下 产生的变形能,当力学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瞬间释放, 将岩体、气体、液体急剧、猛烈抛(喷)出造成严重破 坏的井下动力现象 3307 地下水 3308 水下作业供氧不足 3399 其他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39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3901 强迫体位 指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或作业位置不符合人类工效学 要求而易引起所业人员疲劳、劳损或事故的一种作业体 位 3902 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 指两种以上作业致害环境因素不能分清主次的情况 3999 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 管理因素 41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 42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4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301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 4302 操作规程不规范 4303 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 4304 培训制度不完善 4399 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44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45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49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附件 B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根据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和发生事故后会造成的后果(C)来评价风险程度大小。 D(风险值)=L×E×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后 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关注,需要救护 危险等级划分(D) 分数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风险级别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一 公司级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二 车间级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三 工段级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四 班组级 注:分数值20 分以下的可采取适当措施,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附件 c 涉及到的记录表格 表1:《危险源调查表》 表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 表3:《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表》 表4:《风险点辨识与风险评价信息一览表》 表5:《岗位风险点公告警示牌》 表1:危险源调查表 单位(部门): 编号:F-G010-AZ-13 序号 活动/过程/场所 危险源 产生后果 时态/状态 现有的措施 类别 备注 1 2 编制人: 审核: 日期: 表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 单位 : 编号:F-G010-AZ-14 序号 活动/过程/场所 危险源 时态/状态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级别 是否重要 危险源L E C D=L*E*C 1 2 编制: 审核审批: 日期: 表3: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表 单位 : 编号:F-G010-AZ-15 序号 活动/过程/场所 危险源 涉及部门 风险等级 控制计划 目标 指标 管理 方案 运行 控制 应急 程序 1 2 编制: 审核审批: 日期: 表 4:风险点辨识与风险评价信息一览表 单位名称: 辨识区域(部位、场所): 序号 辨识对象 辨识内容 事故类型 典型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事故隐患 L E C D 表 5:岗位风险点公告警示牌 区域名称 岗位名称 风险点名称 事故类型 典型控制措施 分险等级 应急措施 责任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